一种肩部按摩仪以及一种轮椅和一种病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69847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6 09:34
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肩部按摩仪包括机体(101),其通过肩带(104)固定在人体肩部;按摩头,其配置在机体(101)下部,其包括中按摩头(102);驱动部,其通过电机(201)驱动四连杆机构(200)带动中按摩头(102)上下左右移动以按摩肩部。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电机驱动四连杆机构上下左右运动,揉压肩部,使肩部肌肉慢慢放松,缓解痛感和疲劳感。缓解痛感和疲劳感。缓解痛感和疲劳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肩部按摩仪以及一种轮椅和一种病床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按摩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肩部按摩的装置以及一种轮椅和一种病床。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办公室以及司机等行业的人群长期坐在电脑面前工作或者长时间驱车以及保持不正确的坐姿,使肩部处于长期劳损的状态,导致肩部出现疼痛,肌肉张紧的状态,如果用中医理疗,成本太高,时间也不方便,因此亟需一种代替人手实现自动按摩效果的肩部按摩仪。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种代替人手实现自动按摩效果的肩部按摩仪。
[0004]本专利技术一种肩部按摩仪,包括机体,其通过肩带固定在人体肩部;
[0005]按摩头,其配置在机体下部,其包括中按摩头;
[0006]驱动部,其通过电机驱动四连杆机构带动中按摩头上下左右移动以按摩肩部。
[0007]本专利技术一种肩部按摩仪,其中所述四连杆机构包括电机、输出轴、第一曲柄、第一固定板、第二曲柄、第一转动轴、第一皮带轮、第一皮带、第二皮带轮;
[0008]所述电机与机体固定,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一曲柄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曲柄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一端铰链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板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曲柄的一端铰链连接,所述第二曲柄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转动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轴的另一端通过轴承安装在机体上,所述第一转动轴与所述第一皮带轮同轴固定,所述第一皮带轮与所述第二皮带轮通过第一皮带带传动连接,所述第二皮带轮与输出轴同轴固定,所述第一固定杆与所述中按摩头驱动连接。
[0009]本专利技术一种肩部按摩仪,其中所述一种肩部按摩仪还包括旋转机构,所述旋转机构包括第一斜齿轮、销轴、第一导套、第二转动轴,第二斜齿轮;
[0010]所述第一曲柄的另一端与所述销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销轴通过轴承安装在第一固定板上,所述销轴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斜齿轮同轴固定,所述第一斜齿轮与所述第二斜齿轮啮合连接,所述第二斜齿轮与所述第二转动轴的一端同轴固定,所述第二转动轴通过轴承套装在所述第一导套内,所述第二转动轴的另一端与中按摩头固定连接。
[0011]本专利技术一种肩部按摩仪,其中所述一种肩部按摩仪还包括挤压机构,所述挤压机构包括第二固定杆、第二导套、第三固定杆、支撑架、第三通孔、第四固定杆、第三导套、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一导孔、第一弯杆;
[0012]所述第一固定杆的中部与所述第二固定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杆的另一端套装在所述第二导套内并沿其移动,所述第二导套与所述第三固定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固定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支撑架开设的第三通孔与所述第四固定杆的固定连
接,所述支撑架与机体连接,所述第四固定杆的套装在所述第三导套内并沿其移动,所述第三导套与所述第一连杆的的一端铰链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架铰链连接,所述第三导套与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铰链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弯杆铰链连接,所述支撑架配置有第一导孔,所述第一弯杆的一端套沿所述第一导孔滑动,所述第一弯杆的另一端与侧按摩头固定连接;
[0013]所述挤压机构关于第一固定杆对称设置。
[0014]本专利技术一种肩部按摩仪,其中所述一种肩部按摩仪还包括往复机构,所述往复机构包括齿牙、第三齿轮、第三转动轴、第一齿条、第一导轨、第六固定杆、第二齿条、第二导轨、第四齿轮、第四转动轴、第三齿条、第四导轨、第七固定杆、第五导轨;
[0015]所述第二固定杆固定有所述齿牙,所述齿牙与所述第三齿轮啮合连接,所述第三齿轮与所述第三转动轴同轴固定,所述第三转动轴通过轴承安装在机体上,所述第三齿轮与所述第一齿条啮合连接,所述第一齿条沿所述第一导轨移动,所述第一导轨与机体固定,所述第一齿条与所述第六固定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六固定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齿条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齿条与一个挤压机构的支撑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齿条沿第二导轨移动,所述第二导轨与机体固定连接;
[0016]所述第二齿条与所述第四齿轮啮合连接,所述第四齿轮与所述第四转动轴同轴固定,所述第四转动轴通过轴承安装在机体上,所述第四齿轮与所述第三齿条啮合连接,所述第三齿条沿所述第四导轨移动,所述第四导轨与机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三齿条与所述第七固定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七固定杆的另一端与另一挤压机构的支撑架固定连接,所述另一挤压机构支撑架沿所述第五导轨移动,所述第五导轨与机体固定连接。
[0017]本专利技术一种肩部按摩仪,其中所述第一齿条配置有燕尾形滑块,所述第一导轨开设有燕尾槽。
[0018]本专利技术一种轮椅,其特征在于:包括
[0019]机体,其与椅背固定;
[0020]按摩头,其配置在机体侧面,其包括中按摩头;
[0021]驱动部,其通过电机驱动四连杆机构带动中按摩头上下左右移动以按摩肩部。
[0022]本专利技术一种病床,其特征在于:包括
[0023]床板,其支撑人体躯干,其上部开设通孔;
[0024]机体,其安装在床板上部的通孔内;
[0025]按摩头,其配置在机体上部,其包括中按摩头;
[0026]驱动部,其通过电机驱动四连杆机构带动中按摩头上下左右移动以按摩肩部。
[0027]本专利技术一种肩部按摩仪与现有技术不同之处在于本专利技术一种肩部按摩仪通过电机驱动四连杆机构上下左右运动,揉压肩部,使肩部肌肉慢慢放松,缓解痛感和疲劳感,并通过挤压机构进一步放松肩部肌肉。
[002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肩部按摩仪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0029]图1是一种肩部按摩仪的主视图;
[0030]图2是图1所示一种肩部按摩仪的局部放大图;
[0031]图3是图1的侧视图;
[0032]图4是图1的俯视图;
[0033]图5是图4的局部放大图;
[0034]图6是图1的轴侧图;
[0035]图7是一种轮椅的主视图;
[0036]图8是一种病床的注释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7]如图1~8所示,参照图1~3,本专利技术一种肩部按摩仪包括机体101,其通过肩带104固定在人体肩部;
[0038]按摩头,其配置在机体101下部,其包括中按摩头102;
[0039]驱动部,其通过电机201驱动四连杆机构200带动中按摩头102上下左右移动以按摩肩部。
[0040]本专利技术通过电机驱动四连杆机构上下左右运动,揉压肩部,使肩部肌肉慢慢放松,缓解痛感和疲劳感。
[0041]其中,所述肩带104的结构类似与背包的肩带,通过缠绕束缚在胳膊上,以起到固定作用。
[0042]其中,所述按摩头由橡胶或海绵材料制成。使肌肤收到很好的保护。
[0043]其中,所述电机201的电源模块包括电池、电控模块、无线通信模块,所述无线通讯模块与用户终端无线连接。本专利技术通过用户终端控制使电机电机201可自由的调节旋转方向和转速,从而实现揉压的快慢和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肩部按摩仪,其特征在于:包括机体(101),其通过肩带(104)固定在人体肩部;按摩头,其配置在机体(101)下部,其包括中按摩头(102);驱动部,其通过电机(201)驱动四连杆机构(200)带动中按摩头(102)上下左右移动以按摩肩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肩部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四连杆机构(200)包括电机(201)、输出轴(202)、第一曲柄(203)、第一固定板(204)、第二曲柄(205)、第一转动轴(206)、第一皮带轮(207)、第一皮带(208)、第二皮带轮(209;所述电机(201)与机体(101)固定,所述电机(201)的输出轴(202)与所述第一曲柄(203)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曲柄(20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板(204)的一端铰链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板(204)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曲柄(205)的一端铰链连接,所述第二曲柄(205)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转动轴(206)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轴(206)的另一端通过轴承安装在机体(101)上,所述第一转动轴(206)与所述第一皮带轮(207)同轴固定,所述第一皮带轮(207)与所述第二皮带轮(209)通过第一皮带(208)带传动连接,所述第二皮带轮(209)与输出轴(202)同轴固定,所述第一固定杆(204)与所述中按摩头(102)驱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肩部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种肩部按摩仪还包括旋转机构(300),所述旋转机构(300)包括第一斜齿轮(301)、销轴(302)、第一导套(303)、第二转动轴(304),第二斜齿轮(305);所述所述第一曲柄(203)的另一端与所述销轴(302)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销轴(302)通过轴承安装在第一固定板(204)上,所述销轴(30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斜齿轮(301)同轴固定,所述第一斜齿轮(301)与所述第二斜齿轮(305)啮合连接,所述第二斜齿轮(305)与所述第二转动轴(304)的一端同轴固定,所述第二转动轴(304)通过轴承套装在所述第一导套(303)内,所述第二转动轴(304)的另一端与中按摩头(102)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肩部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种肩部按摩仪还包括挤压机构(400),所述挤压机构(400)包括第二固定杆(401)、第二导套(402)、第三固定杆(403)、支撑架(404)、第三通孔(405)、第四固定杆(406)、第三导套(407)、第一连杆(408)、第二连杆(409)、第一导孔(410)、第一弯杆(411);所述第一固定杆(204)的中部与所述第二固定杆(401)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杆(401)的另一端套装在所述第二导套(402)内并沿其移动,所述第二导套(402)与所述第三固定杆(403)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固定杆(403)的另一端穿过所述支撑架(404)开设的第三通孔(405)与所述第四固定杆(406)的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404)与机体(101)连接,所述第四固定杆(406)的套装在所述第三导套(407)内并沿其移动,所述第三导套(407)与所述第一连杆的(408)的一端铰链连接,所述第一连杆(408)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架(404)铰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丽霞尹莉王雪赵丽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