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接触式的掌静脉区域识别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69287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6 09: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生物识别技术领域,提供一种非接触式的掌静脉区域识别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在进行掌静脉识别时,先对获取到的静脉扫码图像进行图像预处理,以提高后期图像识别的准确率;根据前端采集设备确定预设中心点进行边缘检测,确定静脉扫描图像中的感兴趣区域,可根据实际采集图像动态提取感兴趣区域,从而提高从静脉扫描图像中划分出掌静脉图像的准确率,提高用户的掌型识别自由度,通过快速提取掌静脉图像提高掌静脉识别效率,给予用户良好的使用体验。好的使用体验。好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非接触式的掌静脉区域识别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识别
,尤其涉及一种非接触式的掌静脉区域识别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0002]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是通过计算机利用人体所固有的生理特征(指纹、虹膜、面相、DNA等)或行为特征(步态、击键习惯等)来进行个人身份鉴定的技术。在这些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中,由于指纹识别具有很强的唯一性、稳定性、易用性等特点,应用极为广泛。但是,在指纹识别中,要求使用者在录入指纹时保持手指洁净、光滑、任何存在于指纹上的脏东西或者污点都能给识别带来困难,且指纹易于伪造,甚至出现一种用硅树脂制造的克隆指纹,导致指纹识别技术的安全系数比较低。因此更为独特且难以伪造的静脉识别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但是,由于掌静脉可获取的特征信息比较多,掌静脉特征的采集难度也激增。
[0003]手掌静脉识别技术发展最大的难点和识别认证的首要关键点就是手掌定位。而现在市面上的手掌静脉识别技术的技术原理为:采用摄像头识别手指间的点进行连线,然后向另一边划90度所确认的正方形区域,因此存在以下缺点:
[0004](1)实际体验中,每个人的手掌尺寸不同、静脉识别时手掌姿势也千奇百怪,因此难以有效识别到手掌的指间的定位凹点,导致掌静脉的识别效率过低、用户体验感较差。
[0005](2)因为掌静脉的识别局限性较大(需要对准放置位置、方向),用户由度低,加大了人们学习使用产品的难度和时间,严重影响了产品用户的体验感。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非接触式的掌静脉区域识别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解决了现有的掌静脉识别技术自由度低、识别效率差的技术问题。
[0007]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非接触式的掌静脉区域识别方法,包括步骤:
[0008]S1、获取前端采集设备所采集的静脉扫描图像,并进行图像预处理;
[0009]S2、根据所述前端采集设备确定预设中心点;
[0010]S3、根据所述预设中心点进行边缘检测,确定所述静脉扫描图像中的感兴趣区域;
[0011]S4、根据所述感兴趣区域,从所述静脉扫描图像中划分出掌静脉图像。
[0012]本基础方案在进行掌静脉识别时,先对获取到的静脉扫码图像进行图像预处理,以提高后期图像识别的准确率;根据前端采集设备确定预设中心点进行边缘检测,确定静脉扫描图像中的感兴趣区域,可根据实际采集图像动态提取感兴趣区域,从而提高从静脉扫描图像中划分出掌静脉图像的准确率,提高用户的掌型识别自由度,通过快速提取掌静脉图像提高掌静脉识别效率,给予用户良好的使用体验。
[0013]在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步骤S1包括:
[0014]S11、获取前端采集设备所采集的静脉扫描图像;
[0015]S12、对所述静脉扫描图像进行Otsu滤波处理,获取手掌轮廓。
[0016]本方案在进行感兴趣区域提取之前,对静脉扫描图像进行Otsu滤波处理,可将前景与背景分割开,突出手掌轮廓,避开背景中无关因素对掌静脉识别的干扰。
[0017]所述步骤S2具体为:获取所述前端采集设备中摄像头的图像坐标,将所述图像坐标定义为预设中心点。
[0018]本方案以前端采集设备中摄像头的图像坐标,将所述图像坐标定义为预设中心点,考虑到了用户的掌静脉识别习惯,从而能够尽可能地获取范围最大、且最合适的掌静脉区域,提高掌静脉识别的准确率。
[0019]在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步骤S3包括:
[0020]S31、以所述预设中心点为起点,以初始半径建立圆形选框;
[0021]S32、根据所述圆形选框对所述静脉扫描图像进行区域框选;
[0022]S33、对框选区域进行边缘检测,判断所述圆形选框是否从所述静脉扫描图像中框选到掌型轮廓,若是则以当前的所述圆形选框定义感兴趣区域,若否则根据预设步进扩大所述圆形选框,直至框选到所述掌型轮廓。
[0023]在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在所述步骤S33中,所述对框选区域进行边缘检测,判断所述圆形选框是否从所述静脉扫描图像中框选到掌型轮廓,具体为:对框选区域边缘区域的图像线条进行边缘检测和图像识别,判断所述圆形选框的框选边缘是否与掌型轮廓中的任一边界重合,若是则判断所述圆形选框从所述静脉扫描图像中框选到掌型轮廓。
[0024]本方案以预设中心点为起点、以初始半径建立圆形选框,以预设步进由内而外的向外画圆,以圆形选框的框选边缘是否与掌型轮廓中的任一边界重合作为标志,在静脉扫描图像中确定感兴趣区域,可筛选出最优范围的掌型区域用于掌静脉识别,感兴趣区域的图像质量高、数据量大,有利于掌静脉识别后续进行特征提取及比对。
[0025]在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在所述步骤S1中:所述前端采集设备包括固定面板,和安装在所述固定面板中心位置的摄像头,以及以所述摄像头为中心环绕安装的多个近红外光射灯。
[0026]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实现上述一种非接触式的掌静脉区域识别方法。其中,存储介质可以是磁碟、光盘、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或者随机存取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等。
[0027]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非接触式的掌静脉识别系统,包括电性连接前端采集设备、中央控制模块,所述中央控制模块与后台数据库数据连接;
[0028]所述前端采集设备用于采集用户的静脉扫描图像;所述前端采集设备包括固定面板,和安装在所述固定面板中心位置的摄像头,以及以摄像头为中心环绕安装的多个近红外光射灯;
[0029]所述中央控制模块包括上述的一种储存介质;
[0030]所述后台数据库存储有掌静脉特征数据及对应的身份信息。
附图说明
[0031]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非接触式的掌静脉区域识别方法的工作流程图;
[0032]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或3提供的前端采集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感兴趣区域的划定示意图;
[0034]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非接触式的掌静脉区域识别系统的工系统框架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下面结合附图具体阐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实施例的给出仅仅是为了说明目的,并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包括附图仅供参考和说明使用,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专利保护范围的限制,因为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精神和范围基础上,可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许多改变。
[0036]实施例1
[0037]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非接触式的掌静脉区域识别方法,如图1、图2、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包括步骤:
[0038]S1、获取前端采集设备所采集的静脉扫描图像,并进行图像预处理,包括步骤S11~S12:
[0039]S11、获取前端采集设备所采集的静脉扫描图像;
[0040]在本实施例中,前端采集设备包括固定面板,和安装在固定面板中心位置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非接触式的掌静脉区域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S1、获取前端采集设备所采集的静脉扫描图像,并进行图像预处理;S2、根据所述前端采集设备确定预设中心点;S3、根据所述预设中心点进行边缘检测,确定所述静脉扫描图像中的感兴趣区域;S4、根据所述感兴趣区域,从所述静脉扫描图像中划分出掌静脉图像。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接触式的掌静脉区域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包括:S11、获取前端采集设备所采集的静脉扫描图像;S12、对所述静脉扫描图像进行Otsu滤波处理,获取手掌轮廓。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接触式的掌静脉区域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具体为:获取所述前端采集设备中摄像头的图像坐标,将所述图像坐标定义为预设中心点。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接触式的掌静脉区域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包括:S31、以所述预设中心点为起点,以初始半径建立圆形选框;S32、根据所述圆形选框对所述静脉扫描图像进行区域框选;S33、对框选区域进行边缘检测,判断所述圆形选框是否从所述静脉扫描图像中框选到掌型轮廓,若是则以当前的所述圆形选框定义感兴趣区域,若否则根据预设步进扩大所述圆形选框,直至框选到所述掌型轮廓。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非接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慧莉詹恩毅聂为清陈紫玥卢丁瑜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一掌通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