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圆柱筒类零件检测固定装置及固定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69250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6 09: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圆柱筒类零件检测固定装置及固定方法。解决了现有的圆柱筒类零件固定装置多采用夹持的方式易使零件表面产生压痕、划伤等表面质量问题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底座,底座中空,底座的表面设置有若干定位部,定位部与圆柱筒类零件的内孔适配,定位部上开设有与底座的内腔连通的通气孔,定位部上还开设有用于安装柔性密封件的安置槽,工作状态下,柔性密封件与内孔抵触,在内孔的轴线投影上,柔性密封件与内孔的接触点形成封闭曲线,内孔通过通气孔与底座的内腔连通,底座内腔还与气管接头连通,气管接头用于与外部设备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固定零件的同时保证其工作面的表面质量、固定后的定位精度良好、固定零件方便等优点。优点。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圆柱筒类零件检测固定装置及固定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工具应用
,具体涉及一种圆柱筒类零件检测固定装置及固定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小尺寸圆柱筒类零件是工程上的一种典型零件,针对该类型零件总长,外径等几何尺寸的检测通常在三坐标测量机上完成。在检测过程中,如果被测零件在测力作用下发生移动,将对测量结果造成较大的偏差。因此,保持被测零件在测量过程中的固定便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在零件固定过程中,需保证零件表面不会产生压痕、划伤等表面质量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保证圆柱筒类零件在测量过程中被固定时其表面不会产生压痕、划伤等表面质量问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圆柱筒类零件检测固定装置及固定方法,解决现有的圆柱筒类零件检测固定装置多采用夹持的方式易使零件表面产生压痕、划伤等表面质量问题的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0005]本方明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圆柱筒类零件检测固定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中空,底座的表面设置有若干定位部,所述定位部与圆柱筒类零件的内孔适配,定位部上开设有与所述底座的内腔连通的通气孔,定位部上还开设有用于安装柔性密封件的安置槽,工作状态下,所述柔性密封件与所述内孔抵触,在所述内孔的轴线投影上,所述柔性密封件与所述内孔的接触点形成封闭曲线,所述内孔通过所述通气孔与所述底座的内腔连通,所述底座内腔还与气管接头连通,所述气管接头用于与外部设备连接。
[0006]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中所固定的圆柱筒类零件的内孔中至少具有一定位面,该定位面使得圆柱筒类零件的内孔被分割为不相通的两部分。圆柱筒类零件的内孔套接于定位部上后,安置槽内的柔性密封件同时也与圆柱筒类零件的内孔抵触,且其与圆柱筒类零件的内孔的接触点还形成封闭曲线,即意味着假使通气孔封闭,则圆柱筒类零件中接近定位部的内孔形成了封闭的空间。当内腔通过气管接头与外部设备连接后,外部设备先后对内腔进行排空及抽真空,由于圆柱筒类零件内外的气压差,从而使得圆柱筒类零件被固定。
[0007]优选的,所述通气孔为阶梯孔,阶梯孔中通径较小的一端与所述内腔连通。
[0008]优选的,包括连接于底座的表面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具有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所述第一接触面、第二接触面形成夹角,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之间形成定位空间,工作状态下,所述第一接触面、第二接触面分别接触于圆柱筒类零件的轴线的两侧的外表面。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形成定位面组,若干定位面组的排布方向与所述底座的表面平行。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形成定位面组,若干定位面组沿垂直于所
述底座的表面的方向间隔排布。
[0011]优选的,所述底座包括上盖板和下盖板,所述上盖板的其中一板面开设有阶梯凹槽,所述阶梯凹槽的槽口与所述下盖板适配,所述下盖板连接于所述阶梯凹槽内以形成所述的内腔。
[0012]进一步地,所述阶梯凹槽的阶梯面上开设有用于安装柔性密封件的安装槽。
[0013]本专利技术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圆柱筒类零件检测固定方法,基于上述的任一种圆柱筒类零件检测固定装置,包括以下步骤:
[0014]S1,将柔性密封件填充于所述定位部上的安置槽内;
[0015]S2,将圆柱筒类零件嵌套于所述定位部上并使所述圆柱筒类零件的内孔的侧壁和/或孔底面与所述柔性密封件接触;
[0016]S3,将气管接头与外部设备连接,通过外部设备对所述内腔排空;
[0017]S4,对所述内腔抽真空并保持外部设备持续工作以为圆柱筒类零件提供持续的吸力。
[0018]优选的,所述外部设备在排空时的输出功率小于抽真空时的输出功率。
[0019]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0020]1、本专利技术采用气吸方式实现圆柱筒类零件的固定,固定圆柱筒类零件的力主要为大气压力,圆柱筒类零件表面不会存在应力集中,与现有技术相比,零件表面不会产生压痕、划伤等表面质量问题。
[0021]2、本专利技术采用气吸方式实现圆柱筒类零件的固定,固定过程简单,操作便捷,缩短了零件检测前的固定时间,从而缩短零件的检测周期;并且,零件表面所受压力均衡,零件被固定后的姿态稳固,固定后的姿态精度更高。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在附图中:
[0023]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的轴侧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所述图1中的底座的剖切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所述图2中Ⅰ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6]图4为所述图2中Ⅱ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7]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0028]1‑
通气孔,2

定位部,3

安置槽,4

内腔,5

气管接头,6

安装槽,7

下盖板,8

上盖板,9

限位块,10

圆柱筒类零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
[0030]实施例
[0031]现有技术中,如专利号为2013102336008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中提供了一种薄壁圆柱筒形零件的夹持装置和方法,在该专利中,其也采用了气吸式的方式对圆柱筒形零件进行固定,但是,在该专利中,具体的吸气点在零件的侧壁上,再通过V型槽对零件进行径向上的限位,从而实现了无损夹持的问题。但是,该专利对于零件的夹持还是属于多点夹持,即零件与V型槽的接触点(或接触线)和与通气槽对应的零件内壁上的点(或区域),在实现无损夹持时,对于通气槽中的气流的流速需要控制得相当精准以保证零件与V型槽的接触点(或接触线)不会发生过大的应力集中导致零件破损,同时,还要保证通气槽中的气流相当稳定才能保证零件的姿态精度。
[0032]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通气槽中的气流无法百分百保证相当的稳定,即零件被固定的过程中实质上处于微颤的状态,零件的工作表面与V型槽之间容易发生碰撞而出现磨损的现象,不能保证零件的表面质量。基于此:
[0033]本专利技术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圆柱筒类零件检测固定装置,如图1~图3所示,包括底座,底座中空,底座的表面设置有若干定位部2,定位部2与圆柱筒类零件10的内孔适配,定位部2上开设有与底座的内腔4连通的通气孔1,定位部2上还开设有用于安装柔性密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圆柱筒类零件检测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中空,底座的表面设置有若干定位部(2),所述定位部(2)与圆柱筒类零件(10)的内孔适配,定位部(2)上开设有与所述底座的内腔(4)连通的通气孔(1),定位部(2)上还开设有用于安装柔性密封件的安置槽(3),工作状态下,所述柔性密封件与所述内孔抵触,在所述内孔的轴线投影上,所述柔性密封件与所述内孔的接触点形成封闭曲线,所述内孔通过所述通气孔(1)与所述底座的内腔(4)连通,所述底座内腔(4)还与气管接头(5)连通,所述气管接头(5)用于与外部设备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圆柱筒类零件检测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孔(1)为阶梯孔,阶梯孔中通径较小的一端与所述内腔(4)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圆柱筒类零件检测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于底座的表面的限位块(9),所述限位块(9)具有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所述第一接触面、第二接触面形成夹角,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之间形成定位空间,工作状态下,所述第一接触面、第二接触面分别接触于圆柱筒类零件(10)的轴线的两侧的外表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圆柱筒类零件检测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形成定位面组,若干定位面组的排布方向与所述底座的表面平行。5.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宇飞雷天才孟玉堂王涛谭骏杨林林朱元庆杨维川蒋家东钟文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机械制造工艺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