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机逆变器,包括:第一母排和第二母排,以及从电机逆变器的壳体上引出的第一铜片和第二铜片;第一母排和第二母排叠层设置;第一铜片设置于第一母排远离第二母排的一侧;在平行于第一平面内,第一铜片与第一母排至少部分重叠;第二铜片设置于第二母排远离第一母排的一侧;在平行于第二平面内,第二铜片与第二母排至少部分重叠。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采用电磁兼容正向设计,通过在电机逆变器的壳体上引出距离母排一定距离的铜片,构建母排与铜片之间的分布电容,在实现共模滤波效果,提高电磁干扰EMI的等级,节省安装空间的同时,还不受寄生电感的限制,可适用的频率范围更广。可适用的频率范围更广。可适用的频率范围更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机逆变器
[0001]本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
,尤其涉及一种电机逆变器。
技术介绍
[0002]相对于传统燃油汽车,新能源汽车具有节能环保的优点,新能源汽车的开发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和欢迎,随之而来也面临一些新的挑战,电磁兼容(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EMC)便是其中之一。电机逆变器,作为车载大功率部件,不断向轻小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其中功率模块的开关速度也越来越高,进而产生的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EMI)能量越来越大、频带越来越宽,电磁干扰成为新能源车内的主要干扰源。电机逆变器产生的电磁干扰不仅关系到其自身工作的可靠性,而且会影响整车及邻车的安全运行能力,是汽车满足相关电磁兼容标准的最大障碍。研究电机逆变器电磁干扰的产生机理和抑制方法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0003]业内针对汽车电磁兼容的优化大多集中在整车级的研究,或对电机逆变器的电磁兼容的优化设计多采用反向设计,大多是采用在已经制作为成品的电机逆变器上额外增加直流母线滤波电感的方式,例如将磁环套在电机逆变器的高压进线端,此方式需要的安装空间较大,且对共模干扰的滤波效果有限,限制了电磁干扰EMI等级的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机逆变器,采用电磁兼容正向设计,通过在电机逆变器的壳体上引出距离母排一定距离的铜片,构建母排与铜片之间的分布电容,在实现共模滤波效果,提高电磁干扰EMI的等级,节省安装空间的同时,还不受寄生电感的限制,可适用的频率范围更广。
[000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机逆变器,包括第一母排和第二母排,以及从所述电机逆变器的壳体上引出的第一铜片和第二铜片;
[0006]所述第一母排和所述第二母排叠层设置;
[0007]所述第一铜片设置于所述第一母排远离所述第二母排的一侧;在平行于第一平面内,所述第一铜片与所述第一母排至少部分重叠;
[0008]所述第二铜片设置于所述第二母排远离所述第一母排的一侧;在平行于第二平面内,所述第二铜片与所述第二母排至少部分重叠。
[0009]可选的,在平行于所述第一平面内,所述第一铜片与所述第一母排完全重叠;在平行于所述第二平面内,所述第二铜片与所述第二母排完全重叠。
[0010]可选的,所述第一铜片与所述第一母排相距第一距离;所述第二铜片与所述第二母排相距第二距离;所述第一距离和所述第二距离大于零。
[0011]可选的,所述第一距离为D1,所述第二距离为D2,其中,0.8mm≤D1≤1.2mm;0.8mm≤D2≤1.2mm。
[0012]可选的,所述第一铜片与所述第一母排的重叠部分填充有第一介电常数的第一介
质;所述第二铜片与所述第二母排的重叠部分填充有第二介电常数的第二介质。
[0013]可选的,所述第一介质和所述第二介质包括绝缘胶;
[0014]所述第一介电常数和所述第二介电常数为10。
[0015]可选的,还包括直流母线电容;
[0016]所述第一母排设置有第一连接点;所述第二母排设置有第二连接点;所述第一连接点和所述第二连接点用于连接所述直流母线电容。
[0017]可选的,所述第一母排设置有第一过孔;所述第二母排设置有第二过孔;所述第一过孔和所述第二过孔用于连接直流输入电源。
[0018]可选的,还包括功率模块;所述功率模块包括开关器件;
[0019]所述第一母排设置有第三连接点;所述第二母排设置有第四连接点;所述第三连接点和所述第四连接点用于连接所述开关器件。
[0020]可选的,所述开关器件包括绝缘栅双性晶体管,或金属
‑
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或集成门极换流晶闸管。
[0021]本技术中,通过从电机逆变器的壳体上引出第一铜片和第二铜片,将第一铜片设置于第一母排远离第二母排的一侧,第二铜片设置于第二母排远离第一母排的一侧,并设置第一铜片与第一母排至少部分重叠,第二铜片与第二母排至少部分重叠,即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采用电磁兼容正向设计,在第一母排和第二母排两侧设置从逆变器壳体上引出的第一铜片和第二铜片,构建第一母排和第一铜片之间的分布电容,以及第二母排和第二铜片之间的分布电容,在实现共模滤波的效果,提高电磁干扰EMI等级的同时,还节省了安装空间;另外,由于构建的分布电容几乎是纯容性的,不受寄生电感的限制,可适用的频率范围更广。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机逆变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图1提供的电机逆变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4]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场线分布示意图;
[0025]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采用分布电容实现共模滤波的效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00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机逆变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提供的电机逆变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和图2所示,该电机逆变器1包括:第一母排10和第二母排20,以及从电机逆变器1的壳体上引出的第一铜片30和第二铜片40;第一母排10和第二母排20叠层设置;第一铜片30设置于第一母排10远离第二母排20的一侧;在平行于第一平面内,第一铜片30与第一母排10至少部分重叠;第二铜片40设置于第二母排20远离第一母排10的一侧;在平行于第二平面内,第二铜片40与第二母排20至少部分重叠。
[0028]随着电机逆变器不断向轻小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其功率模块的开关器件的开
关速度也越来越高,其产生的电磁干扰也越来越大。开关器件产生的大能量、宽频带的电磁干扰信号通常经过电机逆变器的母排输出,对电机逆变器的电磁兼容性能造成影响。现有技术中,实现共模滤波的技术方案是在电机逆变器制成后,出现电磁干扰时采取补救措施,即在高压进线端外加磁环套,存在占用较大安装空间的问题。本技术实施例通过在叠层设置的第一母排10和第二母排20的两侧,从电机逆变器1的壳体上引出与第一母排10平行设置的第一铜片30,以及与第二母排20平行设置的第二铜片40,而且第一铜片30设置于第一母排10远离第二母排20的一侧,第二铜片40设置于第二母排20远离第一母排10的一侧,可以利用平行金属板结构之间的分布参数效应构建第一母排10和第一铜片30之间的分布电容,以及第二母排20与第二铜片40之间的分布电容。
[0029]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场线分布示意图。如图3所示,在两个平行的金属面之间会产生分布电容,其分布电容的容值大小可利用如下公式一计算得出: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逆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母排和第二母排,以及从所述电机逆变器的壳体上引出的第一铜片和第二铜片;所述第一母排和所述第二母排叠层设置;所述第一铜片设置于所述第一母排远离所述第二母排的一侧;在平行于第一平面内,所述第一铜片与所述第一母排至少部分重叠;所述第二铜片设置于所述第二母排远离所述第一母排的一侧;在平行于第二平面内,所述第二铜片与所述第二母排至少部分重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逆变器,其特征在于,在平行于所述第一平面内,所述第一铜片与所述第一母排完全重叠;在平行于所述第二平面内,所述第二铜片与所述第二母排完全重叠。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铜片与所述第一母排相距第一距离;所述第二铜片与所述第二母排相距第二距离;所述第一距离和所述第二距离大于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机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距离为D1,所述第二距离为D2,其中,0.8mm≤D1≤1.2mm;0.8mm≤D2≤1.2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铜片与所述第一母排的重叠部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冶,刘志强,刘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