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薄弹性零件成型模具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69074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6 09: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超薄弹性零件成型模具结构,包括下模板、设于下模板顶部与其弹性连接的脱料板、设于下模板顶部且嵌入脱料板内的下模仁、设于下模仁底部贯穿下模板的若干顶杆、连接各顶杆的优力橡胶、弹性连接下模板中部并贯穿下模仁延伸出其表面的导柱、设于下模仁上方且与其对应的弹性升降的上模仁、设于上模仁外周的上模板、嵌入上模仁和上模板之间的冲头;冲头的内侧设有与下模仁的顶部相对应的倒角,冲头的底部与脱料板的表面活动抵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增加预紧产品压力,产品成型精准。准。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超薄弹性零件成型模具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模具
,尤其涉及一种超薄弹性零件成型模具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现在成型模具采用一体式的上下模腔成型,通常采用弹簧预压,产品的预紧压力较小,导致零件的冲压过程中出现起皱问题;产品在冲压过程中窜动,由于其超薄的特点,易变形翘曲,最终影响成型的尺寸。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提供超薄弹性零件成型模具结构,从而实现增加预紧产品压力,产品成型精准。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技术方案如下:
[0004]超薄弹性零件成型模具结构,包括下模板、设于下模板顶部与其弹性连接的脱料板、设于下模板顶部且嵌入脱料板内的下模仁、设于下模仁底部贯穿下模板的若干顶杆、连接各顶杆的优力橡胶、弹性连接下模板中部并贯穿下模仁延伸出其表面的导柱、设于下模仁上方且与其对应的弹性升降的上模仁、设于上模仁外周的上模板、嵌入上模仁和上模板之间的冲头;冲头的内侧设有与下模仁的顶部相对应的倒角,冲头的底部与脱料板的表面活动抵接。
[0005]具体的,所述下模板的底部设有下固定板,顶杆贯穿下固定板设置,下固定板的底部设有支脚,支脚的底部设有下底座。
[0006]具体的,所述优力橡胶的底部设于下底座的顶部。
[0007]具体的,所述下模仁的顶部周向设有内陷的弧形坡面,弧形坡面的外边缘设有倒角面。
[0008]具体的,所述上模仁的底部周向与弧形坡面相对应匹配,冲头的倒角与下模仁的倒角面相对应抵接。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超薄弹性零件成型模具结构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
[0010]通过下模仁配合优力橡胶,和上模仁合模时,能有效增加预紧压力,保证产品定位的准确性;冲头和上模仁采用分体式的结构,可以成型产品的不同部位,保证产品成型的稳定性和达到一定翘曲度;导柱对产品的中部进行预定位,有效防止产品在冲压过程中窜动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实施例中冲头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13]图中数字表示:
[0014]1下模板、11下固定板、12支脚、13下底座、2脱料板、21第一弹簧、3下模仁、31弧形坡面、32倒角面、4顶杆、41优力橡胶、5导柱、51第二弹簧、6上模仁、61第三弹簧、7上模板、71上垫板、72上顶座、8冲头、81倒角、9产品。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16]实施例:
[0017]参照图1

2所示,本实施例为超薄弹性零件成型模具结构,包括下模板1、设于下模板1顶部与其弹性连接的脱料板2、设于下模板1顶部且嵌入脱料板2内的下模仁3、设于下模仁3底部贯穿下模板1的若干顶杆4、连接各顶杆4的优力橡胶41、弹性连接下模板1中部并贯穿下模仁3延伸出其表面的导柱5、设于下模仁3上方且与其对应的弹性升降的上模仁6、设于上模仁6外周的上模板7、嵌入上模仁6和上模板7之间的冲头8;冲头8的内侧设有与下模仁3的顶部相对应的倒角81,冲头8的底部与脱料板2的表面活动抵接。
[0018]下模板1的底部设有下固定板11,顶杆4贯穿下固定板11设置。下固定板11的底部设有支脚12,支脚12的底部设有下底座13。
[0019]优力橡胶41的底部设于下底座13的顶部。
[0020]脱料板2与下模板1之间设有第一弹簧21。
[0021]导柱5与下模板1之间设有第二弹簧51。
[0022]下模仁3的顶部周向设有内陷的弧形坡面31,弧形坡面31的外边缘设有倒角面32。
[0023]上模板7的顶部设有上垫板71和上顶座72。上模仁6和上垫板71之间设有第三弹簧61。
[0024]上模仁6的底部周向与弧形坡面31相对应匹配,冲头8的倒角81与下模仁3的倒角面32相对应抵接。
[0025]应用本实施例时,产品9放置于脱料板2上,由导柱5进行预定位;合模时,上模仁6对产品9进行预压,第二弹簧51收缩,第三弹簧61收缩,优力橡胶41受力达到预紧;冲头8和上模板7下降下压脱料板2,第一弹簧21收缩,冲头8对产品9进行冲压作用,直至脱料板2与下模板1抵靠到位,脱料板2与下模板1的高度差等于下模仁3表面与倒角81下边缘的高度差,完成冲压作业。本实施例中产品9为超薄弹性零件。
[0026]本实施例中通过下模仁3配合优力橡胶41,和上模仁6合模时,能有效增加预紧压力,保证产品定位的准确性;冲头8和上模仁6采用分体式的结构,可以成型产品9的不同部位,保证产品9成型的稳定性和达到一定翘曲度;导柱5对产品9的中部进行预定位,有效防止产品9在冲压过程中窜动的问题。
[0027]以上所述的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超薄弹性零件成型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模板、设于下模板顶部与其弹性连接的脱料板、设于下模板顶部且嵌入脱料板内的下模仁、设于下模仁底部贯穿下模板的若干顶杆、连接各顶杆的优力橡胶、弹性连接下模板中部并贯穿下模仁延伸出其表面的导柱、设于下模仁上方且与其对应的弹性升降的上模仁、设于上模仁外周的上模板、嵌入上模仁和上模板之间的冲头;冲头的内侧设有与下模仁的顶部相对应的倒角,冲头的底部与脱料板的表面活动抵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弹性零件成型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华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市润凯汽车配件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