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清华大学专利>正文

CD/DVD兼容光盘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68961 阅读:2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高密度数字光存储技术领域,其特点是在下半盘片的反射层与盘基之间加入一光致变色掩膜层,通过粘结层与另一个半盘片相粘结构成兼容光盘的结构,该掩膜层的材料在780nm波长附近有吸收峰,而对于650和635nm波长则是全透。本发明专利技术是可被CD级和DVD级同时读取的兼容光盘的结构。使得CD和DVD级驱动器都可以读取这种光盘,并获得DVD级的密度。本发明专利技术将有助于提高光盘存储升级过程盘片的兼容性。(*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属于高密度数字光存储
,特别涉及具有兼容性的光盘结构设计。与磁盘存储技术不同,光盘存储技术主要采用了光盘盘片与驱动器分离的方式,即光盘盘片制造和驱动器的设计都符合同一标准。这种方式的既保证了光盘盘片的互换性,又极大地提高了光盘灵敏性并降低了光存储的成本。但这种方式确存在着不同密度光盘之间兼容性的问题。在光盘提高密度的情况下,就会出现原有驱动器无法渎取新的高密度光盘,而新的高密度光盘的驱动器无法读取原先的光盘。目前,光盘存储技术正从CD级光盘向DVD级光盘的过渡阶段。盘片的兼容性问题表现得非常明显。CD级光盘和DVD级光盘的存储机理完全相同,都是通过盘片上的坑点形貌实现记录的,附图说明图1(a)表示CD级光盘的坑点形貌而图1(b)表示DVD级光盘的坑点形貌。从图中可以看出两种光盘形貌上的不同只是在于DVD的坑点尺寸较CD的小,CD的道11间距是1.6μm,最小坑点12大小为0.84μm而DVD的道13间距是0.74μm,最小坑点14大小为0.4μm,从而提高了存储密度和容量。同时,CD与DVD两类光盘在结构上也是相似的。如图2(a)所示,CD的盘片的结构是有聚碳酸脂的盘基23,铝反射层22和由UV胶构成的保护层21。DVD光盘的结构如图2(b)所示,DVD光盘为了扩大容量采用了两面结构,有两个半盘片。每个半盘片的结构与CD相同,即由聚碳酸脂的盘基36,铝反射层35和由UV胶构成的保护层34构成,两个半盘片有一层树脂粘结层粘合。如果其中一个半盘片为白盘片,称为哑盘基24,这个光盘为单面DVD光盘(DVD5),如果两个半盘片都具有如上的完整结构,这种DVD光盘的两面都可以被读取,称为双面DVD光盘(DVD10)。两种DVD光盘机理完全相同。为了读取相应的不同密度的光盘,CD和DVD光盘驱动器采用了不同的激光波长(λ)和物镜数值孔径(NA)。对于CD)级驱动器,采用的波长为780nm而数值孔径为0.45,对于DVD级驱动器,采用的波长为635/650nm,而数值孔径为0.6。这样CD级的驱动器不能读取DVD级光盘,同样DVD级的驱动器也不能读CD级的光盘。这样,在光存储中,不同代光盘之间的兼容性问题比较突出。为了解决这种兼容性的问题,目前主要的途径是通过改变驱动器来实现的。这种方法的代表性的使用就是在目前的DVD驱动器中采用的双光学头方式,也就是采用二个完全独立的DVD、CD读取激光头,拥有二套完全独立的物镜,此种方案中两套光学系统相互独立,在读盘时通常是先用DVD光学头试读,如发现不是DVD盘片,则转动一个机械转换系统换CD光学头读取。这样使得DVD驱动器可以读取DVD和CD两类盘片。但这种方式有两个局限性,一个是价格方面,由于系统需要两套光学头,加大了成本;另一方面,在这种体系中CD盘盘片仍然是CD级的容量。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克服已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设计出一种CD/DVD兼容光盘结构,通过改变盘片,使盘片具有兼容性,可同时适应目前存在着的CD和DVD两种驱动器,且都可以获取高的密度。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CD/DVD兼容光盘结构,包括反射层与盘基构成的下半盘片,其特征在于,在所说的下半盘片的反射层与盘基之间加入一光致变色掩膜层,通过粘结层与另一个半盘片相粘结构成兼容光盘的结构,该光致变色掩膜层的材料在780nm波长附近有吸收峰,而对于650和635nm波长则是全透。所说的另一个半光盘片可为哑盘基;也可与所说的下半盘片结构相同。所说的光致变色掩膜层可采用了杂环取代的俘精酸酐衍生物做成。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对于DVD光盘播放系统来说,由于掩膜层对于它们所用的激光全透,所以这类盘片在DVD播放机中与普通的只读DVD光盘完全相同。而对于CD播放机来说,掩膜的存在使得在CD级光学系统下获取了DVD级“读出窗”,使得在CD播放机中也可以读取这种盘片。由于这种光盘是以DVD光盘盘片为基础,所以在DVD播放系统中播放不存在问题。主要要保证这种光盘在CD级驱动器中可顺利读取。DVD光盘的坑点尺寸较之CD级的光盘坑点减小很多。表1是CD和DVD盘片上不同8-14调制(EFM)下扫描长度的空间频率。表1 CD与DVD光盘坑点尺寸空间频率对比表 表中CD级NAλ=0.45780nm=5.77×105,]]>DVD级NAλ=0.6650nm=9.23×105]]>从表1中可以看出,DVD最小坑点尺寸3T的长度在DVD级的光学系统中为1.3542NA/λ,在无像差光学传递函数中幅值为0.2093。考虑到光盘中的噪声情况,这一幅值可以满足要求但所留余量很小。在CD光学系统中,DVD盘片最小坑点的空间频率为2.1667 NA/λ,这一频率已经超过了空间截止频率2 NA/λ。所以CD级的光学系统无法读取DVD级光盘的坑点。空间截止频率是空间分辨率的重要标志,DVD级的光学系统的空间截止频率为CD级空间截止频率的1.6倍。通过计算,可以得出带有光致变色掩膜的光盘的最优光学传递函数MTF曲线,如图4中的虚线所示。图4中的横坐标fx的单位是CD级的NA/λ。图4中的实线是不带掩膜光盘系统的MTF,可见带有掩膜的光盘在空间分辨率上明显高于普通的只读光盘。带有掩膜的光盘的空间截止频率约为4.2NA/λ,所以通过加入光致变色掩膜,光盘的空间分辨能力最多可提高2.1倍,超过DVD系统较之CD系统提高的倍数。可见通过光致变色掩膜可以实现CD驱动器中读取这种具有DVD密度的掩膜光盘。由于掩膜光盘的光学系统特性与读取时的转速和功率有关,所以只要控制读取时的速度和功率,使用光致变色掩膜使得在光盘读出面上产生适宜的“读出窗”,使得带有“读出窗”的光学系统传递函数在CD级的空间频率2.1667 NA/λ处有不小于DVD光学系统在这个空间频率上的幅值传递函数的值0.28,CD系统便可有效的读取这种光盘。附图简要说明图1为一般的CD级与DVD级光盘坑点形貌比较示意图。图2为只读CD和DVD的盘片结构示意3为本专利技术的CD/DVD兼容光盘结构示意图。图4为通过光致变色掩膜能达到的光盘超分辨极限图5为实例采用的杂环取代的俘精酸酐衍生物光致变色反应通式图6为CD/DVD兼容光盘MTF与DVD系统的MTF本专利技术的一种CD/DVD兼容光盘实施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本实施例盘片的结构如图3所示,是在普通的DVD光盘的盘片的反射层34与盘基36之间加入一光致变色掩膜层35。由此构成的半盘片通过粘结层33与另一个半盘片1相粘结构成兼容光盘的结构。当另一个半光盘为哑盘基31时,这种兼容盘是与目前常用的单面DVD光盘DVD5相兼容,而当另一个半盘片是与下面的盘片结构相同时,是与双面DVD光盘DVD10相兼容的盘片。本实施例的CD/DVD兼容光盘的光致变色掩膜层35采用了杂环取代的俘精酸酐衍生物做成超分辨掩膜。这种掩膜材料的光致变色反应通式如图5所示,其中UV是紫外光(250~400nm),Vis-IR是近红外光(600~850nm)。光致变色化合物A在紫外光照射下变为化合物B,B可以吸收红光和近红外光。当B受红光和近红外光辐射时,又可返回到A。这种循环过程可以多次往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CD/DVD兼容光盘结构,包括反射层与盘基构成的下半盘片,其特征在于,在所说的下半盘片的反射层与盘基之间加入一光致变色掩膜层,通过粘结层与另一个半盘片相粘结构成兼容光盘的结构,该光致变色掩膜层的材料在780nm波长附近有吸收峰,而对于650和635nm波长则是全透。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CD/DVD兼容光盘结构,包括反射层与盘基构成的下半盘片,其特征在于,在所说的下半盘片的反射层与盘基之间加入一光致变色掩膜层,通过粘结层与另一个半盘片相粘结构成兼容光盘的结构,该光致变色掩膜层的材料在780nm波长附近有吸收峰,而对于650和635nm波长则是全透。2.如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端颐马立军成先富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