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地图的生成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687934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6 09: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三维地图的生成方法及系统。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存储多个建筑物的地面外框的位置和形状的二维地图数据;获取建筑物的三维模型需要满足的生成条件;根据地面外框对应的建筑物的建筑参数,获取建筑物的基础模型;对多数基础模型进行变形,生成建筑物的三维模型;在地面外框没有对应的基础模型的情况下,根据地面外框生成建筑物的建筑物底面;根据建筑物底面和生成条件生成建筑物的柱状模型,作为建筑物的三维模型;通过遍历二维地图数据中的多个地面外框,生成多个建筑物的三维模型。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通过二维地图数据,建立不同区域的三维模型,生成三维地图的方式,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三维地图的生成方法及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三维地图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三维地图的生成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相关技术中,利用电子地图数据的地图,确定对地图上的物体进行三维表现的三维地图逐渐使用广泛,对所有物体建立准确的三维模型需要很大的劳力,在现实中是很困难的,因此提出了利用简单化的模型来构成三维地图的方案。
[0003]作为三维地图的实用用途之一,在利用城市计划兴建城市,或在已经存在的城市新建建筑物等时,通过制作假想的三维地图,可以研究城市规划的妥当性等,由于各建筑物用高度来表示,因此具有能够容易地把握日照和景观的优点。
[0004]相关技术中,在建立三维模型时,基于二维地图,逐步采集目标对象的三维点云,直接根据目标对象的整体的三维点云生成该目标对象的三维模型,以建立三维地图。由于三维点云的数据量大,在目标对象的结构复杂或者数量较多的情况下,通过现有技术的方式,会存在三维地图的建立效率较低的问题。
[0005]针对上述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三维地图的生成方法及系统,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通过二维地图数据,建立不同区域的三维模型,生成三维地图的方式,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三维地图的生成方法,包括:获取存储多个建筑物的地面外框的位置和形状的二维地图数据;获取所述建筑物的三维模型需要满足的生成条件;根据地面外框对应的建筑物的建筑参数,获取所述建筑物的基础模型;对多数基础模型进行变形,生成所述建筑物的三维模型;在所述地面外框没有对应的基础模型的情况下,根据所述地面外框生成所述建筑物的建筑物底面;根据所述建筑物底面和所述生成条件生成所述建筑物的柱状模型,作为所述建筑物的三维模型;通过遍历二维地图数据中的多个地面外框,生成多个建筑物的三维模型,以生成多个建筑物的二维地图数据对应的三维地图。
[0008]可选的,根据地面外框对应的建筑物的建筑参数,获取所述建筑物的基础模型之前,还包括:接收通过三维模型编辑软件编辑保存的建筑三维模型,其中,所述建筑三维模型具有建筑参数,所述建筑参数包括种类,名称,形状和尺寸;将所述建筑三维模型作为基础模型进行存储;按照所述建筑参数对多个基础模型建立索引,其中,所述索引用于对所述基础模型进行查找;根据地面外框对应的建筑物的建筑参数,获取所述建筑物的基础模型包括:以所述建筑参数为索引,在数据库中查找匹配的基础模型;统计满足建筑参数的至少两项的多个基础模型,并确定所述基础模型满足的建筑参数;在所述基础模型满足的建筑参数达到预设数量,且所述基础模型满足的建筑参数包括所述建筑参数的目的参数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基础模型与所述建筑参数匹配,其中,所述目的参数为所述建筑参数中优先级
最高的建筑参数。
[0009]可选的,对多数基础模型进行变形,生成所述建筑物的三维模型包括:确定基础模型的底面与所述建筑物的地面外框进行匹配,确定差异区域;根据所述差异区域对所述基础模型进行变形,使得变形后的基础模型的底面与所述地面外框相同;根据变形后的所述基础模型生成所述基础模型的建筑轮廓;根据所述生成条件对所述基础模型和所述建筑轮廓进行调整,其中,所述生成条件包括:土地编号,土地面积,建筑率,容积率,建筑物高度限制,建筑物与道路的距离,建筑物与邻居的距离,建筑物朝向;根据变形后的所述基础模型的底面将所述基础模型设置到所述地面外框中。
[0010]可选的,在所述地面外框没有对应的基础模型的情况下,根据所述地面外框生成所述建筑物的建筑物底面包括:将所述地面外框根据所述生成条件的建筑物与道路的距离,建筑物与邻居的距离,确定在所述地面外框中建筑物的建筑物范围,作为所述建筑物底面;根据所述建筑物底面和所述生成条件的生成所述建筑物的柱状模型,作为所述建筑物的三维模型包括:根据所述生成条件的建筑物高度限制,确定在所述地面外框中建筑物的柱状模型的高度;根据所述建筑物底面和所述柱状模型的高度生成所述柱状模型;根据所述生成条件的建筑率,容积率,和建筑物朝向对所述柱状模型的高度进行调整,生成所述柱状模型;将所述生成条件的土地编号,土地面积标记在所述柱状模型上。
[0011]可选的,根据所述建筑物底面和所述生成条件的生成所述建筑物的柱状模型,作为所述建筑物的三维模型之后,还包括:监测存储基础模型的数据库是否更新,在所述数据库更新的情况下,生成将所述柱状模型调整为基础模型的指令;响应所述指令,根据所述柱状模型对应的建筑物的建筑参数为索引,在数据库中查找匹配的基础模型;统计满足建筑参数的至少两项的多个基础模型,并确定所述基础模型满足的建筑参数;在所述基础模型满足的建筑参数达到预设数量,且所述基础模型满足的建筑参数包括所述建筑参数的目的参数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基础模型与所述建筑参数匹配,其中,与所述建筑参数匹配的基础模型为数据库更新后的增加的基础模型。
[0012]可选的,获取存储多个建筑物的地面外框的位置和形状的二维地图数据包括:建立空间坐标系,创建三维模型空间;通过互联网获取多个建筑物的电子地图数据;根据所述电子地图数据获取多个建筑物的地面外框的位置和形状的二维地图数据;将所述二维地图数据导入所述三维模型空间。
[0013]可选的,获取所述建筑物的三维模型需要满足的生成条件包括:显示标记优先权的生成条件的列表框;接收输入的编辑指令,对所述生成条件的列表框进行编辑,其中,所述编辑指令包括优先权修改,生成条件输入;根据编辑后的列表框,确定按照优先权的高低顺序生成按照优先权排序的多个生成条件。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三维地图的生成系统,包括: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存储多个建筑物的地面外框的位置和形状的二维地图数据;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建筑物的三维模型需要满足的生成条件;第三获取模块,用于根据地面外框对应的建筑物的建筑参数,获取所述建筑物的基础模型;变形模块,用于对多数基础模型进行变形,生成所述建筑物的三维模型;第一生成模块,用于在所述地面外框没有对应的基础模型的情况下,根据所述地面外框生成所述建筑物的建筑物底面;第二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建筑物底面和所述生成条件生成所述建筑物的柱状模型,作为所述建筑物的三维模
型;第三生成模块,用于通过遍历二维地图数据中的多个地面外框,生成多个建筑物的三维模型,以生成多个建筑物的二维地图数据对应的三维地图。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程序指令,其中,在所述程序指令运行时控制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所在设备执行上述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其中,所述程序运行时执行上述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0017]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采用获取存储多个建筑物的地面外框的位置和形状的二维地图数据;获取建筑物的三维模型需要满足的生成条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维地图的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存储多个建筑物的地面外框的位置和形状的二维地图数据;获取所述建筑物的三维模型需要满足的生成条件;根据地面外框对应的建筑物的建筑参数,获取所述建筑物的基础模型;对多数基础模型进行变形,生成所述建筑物的三维模型;在所述地面外框没有对应的基础模型的情况下,根据所述地面外框生成所述建筑物的建筑物底面;根据所述建筑物底面和所述生成条件生成所述建筑物的柱状模型,作为所述建筑物的三维模型;通过遍历二维地图数据中的多个地面外框,生成多个建筑物的三维模型,以生成多个建筑物的二维地图数据对应的三维地图。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地面外框对应的建筑物的建筑参数,获取所述建筑物的基础模型之前,还包括:接收通过三维模型编辑软件编辑保存的建筑三维模型,其中,所述建筑三维模型具有建筑参数,所述建筑参数包括种类,名称,形状和尺寸;将所述建筑三维模型作为基础模型进行存储;按照所述建筑参数对多个基础模型建立索引,其中,所述索引用于对所述基础模型进行查找;根据地面外框对应的建筑物的建筑参数,获取所述建筑物的基础模型包括:以所述建筑参数为索引,在数据库中查找匹配的基础模型;统计满足建筑参数的至少两项的多个基础模型,并确定所述基础模型满足的建筑参数;在所述基础模型满足的建筑参数达到预设数量,且所述基础模型满足的建筑参数包括所述建筑参数的目的参数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基础模型与所述建筑参数匹配,其中,所述目的参数为所述建筑参数中优先级最高的建筑参数。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多数基础模型进行变形,生成所述建筑物的三维模型包括:确定基础模型的底面与所述建筑物的地面外框进行匹配,确定差异区域;根据所述差异区域对所述基础模型进行变形,使得变形后的基础模型的底面与所述地面外框相同;根据变形后的所述基础模型生成所述基础模型的建筑轮廓;根据所述生成条件对所述基础模型和所述建筑轮廓进行调整,其中,所述生成条件包括:土地编号,土地面积,建筑率,容积率,建筑物高度限制,建筑物与道路的距离,建筑物与邻居的距离,建筑物朝向;根据变形后的所述基础模型的底面将所述基础模型设置到所述地面外框中。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地面外框没有对应的基础模型的情况下,根据所述地面外框生成所述建筑物的建筑物底面包括:将所述地面外框根据所述生成条件的建筑物与道路的距离,建筑物与邻居的距离,确定在所述地面外框中建筑物的建筑物范围,作为所述建筑物底面;
根据所述建筑物底面和所述生成条件的生成所述建筑物的柱状模型,作为所述建筑物的三维模型包括:根据所述生成条件的建筑物高度限制,确定在所述地面外框中建筑物的柱状模型的高度;根据所述建筑物底面和所述柱状模型的高度生成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俊伟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泰瑞数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