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效林改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68756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6 09: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低效林改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选择适宜改造的经营不当人工板栗林;(2)对步骤(1)的板栗林进行综合改造,包括:品种改良、整形修剪、调整种植密度、加强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通过上述一系列方法,可有效提高板栗林的品质和产量,提高其经济效益。此外,本发明专利技术用嫁接的方法来进行品种改良,代替了传统的“间伐重种”,可有效缩短了低效林改造的投资回报周期,提高了板栗的质量和产量;还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立地类型,减少了水土流失和风蚀的危害,促进了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促进了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效林改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森林培育
,具体涉及一种低效林改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属于壳斗科(Fagaceae)栗属(Castanea)植物,适应性强,在我国分布广泛,多个省市将其作为重要的经济栽培树种,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板栗是我国重要的食用坚果,被称作“木本粮食”。板栗果实营养丰富,含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多种营养物质,被誉为“干果之王”。板栗性味甘温,有养胃健脾、补肾强筋、活血止血的功用,对肾虚疗效良好,故又称为“肾之果”。
[0003]通过对云南省昆明市宜良县现有板栗林的调查,发现存在如下问题:(1)种植密度偏大。根据实际调查,板栗的种植密度偏大,有的每亩种植了60

80株,林木光合作用受到限制,严重影响了林木的生长发育,挂果时间延长,单株结实率低。(2)经营管理粗放。板栗的经营管理主要是从土壤管理、施肥灌溉、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管理。而板栗大多栽植在立地条件较差的陡坡山地上且涉及的农户较多,经营管理水平差异较大,林木长势参差不齐,缺水缺肥严重。(3)缺乏科学的整形修剪。板栗种植农户还没有整形修剪的技术,绝大多数都是自然生长。(4)病虫害严重。板栗病虫害是造成板栗大量落花落果、产量低、经济效益差的主要原因之一。(5)品种杂,品质低。板栗林都是多年来群众自行种植的,多数没有嫁接过,都是实生老品种板栗,品种太多,无法分辨,有很大一部分品质低劣。
[0004]基于上述问题,使得板栗林产量低,部分板栗林病虫害严重、生长衰退,成为了低效林。加上果粒小、果质差,使其经济价值变低,产品类型和质量已不适应市场需求。因此,对低产板栗林的改造迫在眉睫。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低效林改造方法。
[0006]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施的:一种低效林改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选择适宜改造的经营不当人工板栗林;(2)对步骤(1)所述的板栗林进行综合改造,所述的综合改造方法包括:a、品种改良:筛选产量低下、生长状态不良、坚果质量差的栗树,进行优良品种嫁接,以达到品种改良的目的;针对高度适中,主枝分布均匀的栗树,高接4

5根主枝;针对主干过高,主枝分布较高的栗树,在距地面80

100cm处截干,在主干上嫁接2

4根接穗,以重新培养树冠;b、整形修剪:通过适当的整形修剪,使树冠覆盖率≤80%,幼龄结果树的结果母枝控制在4

8个/m2,成龄结果树的结果母枝控制在8

14个/m2;c、调整种植密度:对栗林内有天窗、大面积空地的地块,选择在2月下旬至4月上旬或10月下旬至11月下旬适时补植,以达到合理密度,以便后续提高栗林产品产量;对密度较
大的栗林进行间除和移植,以调整栗树分布密度,改善通风透光条件;d、加强水肥管理:d.1施肥:除常规施肥外,针对产量低下、生长状况不良的栗树,于春季萌芽后,追施复合肥,每亩施肥量为10kg;针对平缓地及树冠较小的幼树,采用半月形沟施;针对坡地的林木,采用条状沟施;针对成年大树,采用放射状沟施;针对板栗空苞严重的,在板栗盛花期叶面喷施硼肥,每亩施肥量为7

10kg,以促进授粉,提高结实率;d.2水分管理:对干旱、长势不好、产量低下的林木进行水分管理,具体方法为:春季施入化肥后浇水,或铧锄后利用地膜或秸秆覆盖土壤以保墒;夏季浇水一次;8月中下旬至9月初灌水一次;春季浇水有利于新梢生长和雌花分化,增加当年产量。秋季干旱时浇水可及时补充土壤水分,有利于增加板栗单重,提高产量;d.3种植绿肥:除去木质化程度高、高秆、根系深的恶性杂草;在板栗行间种植根系浅、须根多、木质化程度低的矮草,以改善栗林的生态环境;当草长到35

45cm时收割,将割下来的矮草覆盖在树盘内,厚度为10

15cm,并在矮草上撒上尿素,尿素用量为8

10kg/亩;撒尿素,有利于矮草腐熟,增加土壤有机质;矮草覆盖有利于保湿保温,抑制杂草生长;e、病虫害防治:通过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物理防治的综合防治方法对病虫害进行预防和控制,有效提高产量;物理防治包括人工捕捉、诱杀、翻耕树盘、树干涂白、冬季清园等;生物防治包括:在栗园内种植蜜源植物,招引板栗寄生蜂和捕食性天敌;在栗园内放养鸡或鸽子,或招引益鸟入林;在栗园周围种植玉米、向日葵或棉花;使用生物农药;使用昆虫激素等。
[0007]步骤(1)中,所述的经营不当人工板栗林的评判标准为:栗树连续3年产量较同类立地条件林分的平均水平低30%以上;品种退化,产品类型和质量已不适应市场需求。
[0008]步骤a中,嫁接的优良品种为北京3113板栗。
[0009]步骤c中补植的方法为:挖50cm
×
50cm
×
50cm的定植塘,定植塘沿等高线布设;栗树的定植密度为33株/亩,株行距为4m
×
5m。
[0010]补植时,每个所述的定植塘内施入有机肥15

25kg;先将表土与有机肥混合回填入定植塘底部,将苗木连同营养土放入定植塘中央,舒展根系,扶正苗木,再填入10cm深的熟土,将所述的熟土轻轻压紧,继续往种植穴内填土至三分之二的量,再压紧土壤,最后将土壤填满种植坑,并在定植的苗木周围用土壤磊筑半径为40cm的水盘,以便进行灌水。
[0011]使用苗木的地径>0.6cm,苗高>30cm。
[0012]所述的半月形沟施的具体方法为:在树冠垂直投影外侧挖1~6条半月形沟,沟深5~10cm,沟宽20cm,将复合肥撒入沟内,再覆细土遮盖。环状沟施法费工费肥料,半月形沟施是环状沟施法的改进,具有操作简便、用肥经济的优点。
[0013]所述的条状沟施具体方法为:在树冠垂直投影外的相对两面各挖1条条状沟,沟深50cm,沟宽40cm,将复合肥撒入沟内,再覆细土遮盖。
[0014]所述的放射状沟施的具体方法为:距树干半径1~1.5m处,以树干为中心向外呈放射状等角度挖4~6条放射沟,沟宽30~40cm,沟深20~50cm,并由内向外逐渐加宽加深,沟长的1/2在树冠内,1/2在树冠外。本方法施肥沟走向与根系走向一致,伤根较少。
[0015]步骤d.3中,所述的矮草包括三叶草、长柔毛野豌豆、毛叶苕子和鼠茅草。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从品种改良、整形修剪、调
整种植密度、加强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六个方面,对低效板栗林中不同生长状态的板栗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造,可使板栗林增产达到70%~80%;2、传统的板栗低效林改造为间伐重种,需7

10年才能结果;而本专利技术通过嫁接的方法来进行品种改良,利用其原有骨架,第二年就能结果,降低了造林成本,有效缩短了低效林改造的投资回报周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效林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选择适宜改造的经营不当人工板栗林;(2)对步骤(1)所述的板栗林进行综合改造,所述的综合改造方法包括:a、品种改良:筛选产量低下、生长状态不良、坚果质量差的栗树,进行优良品种嫁接,以达到品种改良的目的;针对高度适中,主枝分布均匀的栗树,高接4

5根主枝;针对主干过高,主枝分布较高的栗树,在距地面80

100cm处截干,在主干上嫁接2

4根接穗,以重新培养树冠;b、整形修剪:通过适当的整形修剪,使树冠覆盖率≤80%,幼龄结果树的结果母枝控制在4

8个/m2,成龄结果树的结果母枝控制在8

14个/m2;c、调整种植密度:对栗林内有天窗、大面积空地的地块,选择在2月下旬至4月上旬或10月下旬至11月下旬适时补植,以达到合理密度;对密度较大的栗林进行间除和移植,以调整栗树分布密度,改善通风透光条件;d、加强水肥管理:d.1施肥:针对板栗空苞严重的,在板栗盛花期叶面喷施硼肥,每亩施肥量为7

10kg,以促进授粉,提高结实率;针对产量低下、生长状况不良的栗树,于春季萌芽后,追施复合肥,每亩施肥量为10

20kg,针对平缓地及树冠较小的幼树,采用半月形沟施;针对坡地的林木,采用条状沟施;针对成年大树,采用放射状沟施;d.2水分管理:对干旱、长势不好、产量低下的林木进行水分管理,具体方法为:春季施入化肥后浇水,或铧锄后利用地膜或秸秆覆盖土壤以保墒;夏季浇水一次;8月中下旬至9月初灌水一次;d.3种植绿肥:除去木质化程度高、高秆、根系深的恶性杂草;在板栗行间种植根系浅、须根多、木质化程度低的矮草;当草长到35

45cm时收割,将割下来的矮草覆盖在树盘内,厚度为10

15cm,并在矮草上撒上尿素,尿素用量为8

10kg/亩;e、病虫害防治:通过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物理防治的综合防治方法对病虫害进行预防和控制,以提高产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廷静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泽佑宝坤农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