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脱落留置针,包括输液三通管、延长软管和透明三通管,延长软管一端与输液三通管下端口连通,另一端与透明三通管侧端口连通,延长软管上套接有流速调节夹,透明三通管上端口插接有穿刺针座,穿刺针座上侧壁设有持针柄,穿刺针座下端固定有穿出透明三通管下端口的穿刺针,透明三通管下端口连通有与穿刺针套接的导管,导管和透明三通管的管体内具有输气通道,输气通道下端连通有固定围设于导管表面且可卡在穿刺点里面的球形气囊,上端止于透明三通管外壁上,透明三通管外壁对应的输气通道上连通有注气支管,注气支管顶端密封连接有注气软塞。本申请通过充气后的球形气囊卡在穿刺点里面,有效避免了导管从穿刺点脱落。脱落。脱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脱落留置针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防脱落留置针。
技术介绍
[0002]留置针又名软管针,在欧美及亚洲大部分国家使用软管针已有50余年。软管针可留置3~4天(留置时间根据不同的药物、血管条件及病情因素而有差异)。留置针的使用能减少患者因反复静脉穿刺而造成的痛苦、血管损伤致静脉炎及患者对打针的恐惧感,减轻儿童患者家长的焦虑情绪,便于临床治疗用药以及急危重患者的抢救用药,减轻护士的工作量,因而静脉留置针在临床广泛应用;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长短和患者的舒适成为护士、患者及家属最为关注的问题,也是留置针成功使用的重要因素和推广应用的前提。
[0003]目前,静脉留置针的核心组成部件包括可以留置在血管内的柔软导管/套管,以及不锈钢的穿刺引导针芯。使用时先将导管和针芯一起穿刺进入血管内,当导管全部进入血管后回撤出针芯,仅将柔软的导管留置在血管内从而进行输液治疗。而本技术的专利技术人经过研究发现,在留置过程中,患者活动不当、固定不牢固、敷料松动、穿脱衣服时不小心牵拉等原因,容易导致导管从穿刺点脱落出来使药物渗漏,影响患者治疗效果,某些刺激性药物外渗还可引起皮肤组织坏死,增加患者痛苦及经济负担,不能很好保障临床输液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留置针在留置过程中,因患者活动不当、固定不牢固、敷料松动、穿脱衣服时不小心牵拉等因素,容易导致导管从穿刺点脱落使药物渗漏,影响患者治疗效果,某些刺激性药物外渗还可引起皮肤组织坏死,增加患者痛苦及经济负担,不能很好保障临床输液安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防脱落留置针。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一种防脱落留置针,包括输液三通管、延长软管和透明三通管,所述延长软管的一端与输液三通管的下端口连通,另一端与透明三通管的侧端口连通,所述延长软管上套接有流速调节夹,所述透明三通管的上端口插接有穿刺针座,所述穿刺针座的上侧壁设置有持针柄,所述穿刺针座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穿出透明三通管下端口的穿刺针,所述透明三通管的下端口连通有与穿刺针套接的导管,所述导管和透明三通管的管体内部具有供注入空气流通的输气通道,所述输气通道为一体成型于透明三通管和导管的管体内的圆柱形腔道,所述输气通道的下端连通有固定围设于导管周向表面且在充气膨胀后可卡在穿刺点里面的球形气囊,所述输气通道的上端止于透明三通管的外壁上,且所述透明三通管外壁对应的输气通道上连通有注气支管,所述注气支管的顶端密封连接有注气软塞。
[000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防脱落留置针使用时,先将导管和穿刺针一起穿刺进入血管内,当导管全部进入血管后通过持针柄回撤出穿刺针,仅将柔软的导管留置在血管内;然后使用注射器等注气装置刺入注气软塞往注气支管内注入空气,注入的空气经过输气通道到达球形气囊内,对球形气囊进行充气,使球形气囊膨胀后卡在患者穿刺
点里面,实现了导管在穿刺点内的固定,因而使得导管不会从穿刺点处脱落出来,可降低非计划性拔管,减轻患者再次置管的痛苦及经济负担,从而更好地保障静脉输液安全。
[0008]进一步,所述透明三通管的内壁连接有便于穿刺针穿过的穿刺导向隔离塞,所述穿刺导向隔离塞位于透明三通管侧端口与透明三通管连通的上方。
[0009]进一步,所述透明三通管的下端套接有留置针护套。
[0010]进一步,所述导管采用聚氨酯材料制成。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防脱落留置针省略留置针护套后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防脱落留置针省略输液三通管和延长软管后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3]图中,1、输液三通管;2、延长软管;3、透明三通管;4、流速调节夹;5、穿刺针座;51、持针柄;6、穿刺针;7、导管;8、输气通道;81、注气支管;82、注气软塞;9、球形气囊;10、穿刺导向隔离塞;11、留置针护套。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1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径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16]请参考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防脱落留置针,包括输液三通管1、延长软管2和透明三通管3,所述延长软管2的一端与输液三通管1的下端口连通,另一端与透明三通管3的侧端口连通,所述延长软管2上套接有流速调节夹4,所述透明三通管3的上端口插接有穿刺针座5,所述穿刺针座5的上侧壁设置有持针柄51,所述穿刺针座5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穿出透明三通管3下端口的穿刺针6,由此握住持针柄51可非常方便地对穿刺针6进行穿刺操作,所述透明三通管3的下端口连通有与穿刺针6套接的导管7,所述导管7和透明三通管3的管体内部具有供注入空气流通的输气通道8,所述输气通道8为一体成型于透明三通管和导管的管体内的圆柱形腔道,即在所述透明三通管3和导管7的管身内部具有沿轴向设置的一个圆柱形空腔,所述输气通道8的下端(靠近穿刺针一端)连通有固定围设于导管7周向表面且在充气膨胀后可卡在穿刺点里面的球形气囊9,即所述球形气囊9固定围绕在导管7的周向表面并与输气通道8的下端连通,所述球形气囊9未充入空气时几乎紧贴于导管7周向表面,当充入空气后会迅速膨胀并卡在穿刺点里处,所述输气通道8的上端(远离穿刺针一端)止于透明三通管3的外壁上,即所述输气通道8在透明三通管3和导管7的管体内部均有布置,且所述透明三通管3外壁对应的输气通道8上连通有注气支管81,所述注气支管81的顶端密封连接有注气软塞82,由此经所述注气软塞82注入至注气支管81的气体,
可通过前述输气通道8传输到球形气囊9内实现充气。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防脱落留置针使用时,先将导管和穿刺针一起穿刺进入血管内,当导管全部进入血管后通过持针柄回撤出穿刺针,仅将柔软的导管留置在血管内;然后使用注射器等注气装置刺入注气软塞往注气支管内注入空气,注入的空气经过输气通道到达球形气囊内,对球形气囊进行充气,使球形气囊膨胀后卡在患者穿刺点里面,实现了导管在穿刺点内的固定,因而使得导管不会从穿刺点处脱落出来,可降低非计划性拔管,减轻患者再次置管的痛苦及经济负担,从而更好地保障静脉输液安全。
[0018]作为具体实施例,请参考图2所示,所述透明三通管3的内壁连接有便于穿刺针6穿过的穿刺导向隔离塞10,所述穿刺导向隔离塞10位于透明三通管侧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脱落留置针,包括输液三通管、延长软管和透明三通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延长软管的一端与输液三通管的下端口连通,另一端与透明三通管的侧端口连通,所述延长软管上套接有流速调节夹,所述透明三通管的上端口插接有穿刺针座,所述穿刺针座的上侧壁设置有持针柄,所述穿刺针座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穿出透明三通管下端口的穿刺针,所述透明三通管的下端口连通有与穿刺针套接的导管,所述导管和透明三通管的管体内部具有供注入空气流通的输气通道,所述输气通道为一体成型于透明三通管和导管的管体内的圆柱形腔道,所述输气通道的下端连通有固定围设于导管周向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佳思,廖建梅,姜盛,袁嘉,谭方方,周成月,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