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尾门支撑杆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67936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6 09: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动尾门支撑杆结构,包括外套管总成、内套管总成、传动系统、驱动系统和两个球头连接件总成;外套管总成与其中一个球头连接件总成连接;内套管总成与另一个球头连接件总成连接;两个球头连接件总成均包括球头基体、内镶件和不锈钢卡箍;球头基体设有球头腔体;球头腔体开设球头孔位;球头腔体中设有球头定位件;不锈钢卡箍将汽车球状轴零件与球头定位件同时箍紧;球头定位件上设有与不锈钢卡箍相匹配的、呈交叉状的凹筋;不锈钢卡箍通过凹筋定位。该结构球头连接可靠、可防止球头与汽车球状轴零件之间安装脱落、具有良好安全性和可靠性。良好安全性和可靠性。良好安全性和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动尾门支撑杆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尾门零部件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电动尾门支撑杆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越来越多的SUV车型和高级小轿车尾门通过在两侧车身铰接点和尾门铰接点上对称安装电动尾门支撑杆,可以在尾门打开或关闭时,实现手自一体开启、智能防夹、紧急闭锁、高度记忆等功能,能够随心所欲地操控尾门,操作方便舒适。
[0003]然而,国内厂家生产的电动尾门支撑杆存在很多缺陷,产品没有竞争力,很难有机会成为汽车主机厂的供应商,产品停留在4S店后装市场的改装应用。产品缺陷主要表现在:
[0004](一)电动尾门支撑杆球头断裂,球头连接不可靠,球头与铰接点安装脱落,球头卡簧生锈;
[0005](二)电动尾门支撑杆的机械强度不足,影响安全性和可靠性;
[0006](三)不同车型上由于铰接点位置不同,因此电动尾门支撑杆在不同车型上的安装角度存在偏差,现有电动尾门支撑杆通用性较差,不能适应不同车型的安装角度偏差;
[0007](四)电动尾门支撑杆整体密封性不好,在下雨天或洗车时,雨水或洗车水会进入到电动尾门支撑杆内部而导致内部电机进水而烧坏;电动尾门支撑杆返修率高,安全性和可靠性并不理想,使用寿命短;
[0008](五)电动尾门支撑杆整体运行噪音大,安装在尾门两侧的两根支撑杆一致性差;
[0009](六)支撑杆内部零部件连接不可靠,导致电动尾门支撑杆失效,比如:丝杠与行星齿轮减速箱输出端连接失效,丝杠与行星齿轮减速箱通过爪式联轴器连接时,联轴器与丝杆为铆接工艺,当铆接不到位,联轴器与丝杆连接时打滑,造成没有动力输出的失效模式;丝杠与轴承定位失效,丝杠与轴承大多采用轴用弹性挡圈定位,性挡圈与丝杠的轴向定位失效,丝杠始终中受到弹簧压缩产生的高压轴向力使得电动尾门支撑杆内套管总成与外套管总成脱离飞出,造成人员受伤现象,影响到产品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10]为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点与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球头连接可靠、可防止球头与汽车球状轴零件之间安装脱落、具有良好安全性和可靠性的电动尾门支撑杆结构。
[0011]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电动尾门支撑杆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套管总成、内套管总成、传动系统、驱动系统和两个球头连接件总成;
[0012]所述外套管总成与其中一个球头连接件总成连接;驱动系统设置在外套管总成的内腔中;内套管总成一端可滑动地设置在外套管总成的内腔中,另一端伸出至外套管总成的内腔外并与另一个球头连接件总成连接;所述驱动系统通过传动系统与内套管总成连
接,以实现内套管总成从外套管总成的内腔伸出长度调节;
[0013]两个球头连接件总成均包括球头基体、内镶件和不锈钢卡箍;球头基体设有球头腔体;球头腔体开设有用于供汽车球状轴零件伸入到球头腔体的球头孔位;球头腔体中设有用于铰接汽车球状轴零件的球头定位件;不锈钢卡箍将汽车球状轴零件与球头定位件同时箍紧;所述球头定位件上设有与不锈钢卡箍相匹配的、呈交叉状的凹筋;所述不锈钢卡箍通过凹筋定位;球头基体通过内镶件与左球头支座或右球头支座连接。
[0014]本技术中,不锈钢卡箍能够牢固的安装在球头基体内,并稳固定位汽车球状轴零件,球头连接可靠,可防止球头与汽车球状轴零件之间的安装脱落,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0015]优选地,所述球头基体外套设有橡胶套,橡胶套安装于球头基体上,防水雨水、灰尘、酸性介质进入球头基体内腐蚀不锈钢卡箍和外部汽车球状轴零件。
[0016]所述外套管总成包括外套管、固定管和左球头支座;所述左球头支座与固定管左端连接,并与其中一个球头连接件总成连接;固定管与外套管连接;所述左球头支座均布的左凹槽一与外套管均布的凸台配合以防止周向转动,使得外套管总成中的固定管、外套管和左球头支座装配为一体;所述驱动系统设置在固定管的内腔中;
[0017]所述内套管总成包括内套管、内支撑管和右球头支座;所述内支撑管与右球头支座连接;所述内套管内侧均布的内套凸筋与右球头支座的轴向均布的右凹槽配合以防止轴向转动;所述内套管均布的唇缘与右球头支座均布的右周向凹槽配合以防止轴向移动,使得所述内套管总成中的内套管、内支撑管和右球头支座装配为一体;
[0018]所述外套管上均布有外套内凸筋;内套管外表面均布有内套外凸筋;相邻两个外套内凸筋形成内套外凸筋的可转动空间。
[0019]本技术支撑杆结构,外套管总成与内套管总成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安全、可靠;外套内凸筋与内套外凸筋可以发生一定量的转动角度后相互抵触配合,自适应满足电动尾门支撑杆在不同车型上由于铰接点位置不同造成的安装角度偏差。
[0020]优选地,所述传动系统包括连接套、压紧盖、丝杠、设置在连接套内腔中的轴承、套设在丝杠外的弹性件和连接在丝杆右端的丝杠限位套;丝杠的一端与驱动系统连接,且连接处与连接套连接,丝杠的另一端穿过轴承并从连接套内腔中伸出与内支撑管螺接;在远离驱动系统的一侧,连接套内腔的内壁设有容纳凹位;所述压紧盖可滑动地套设在连接套远离驱动系统的一侧,且压紧盖伸入至容纳凹位中使容纳凹位形成容纳凹槽;容纳凹槽中设有可调密封环体;
[0021]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压紧盖和右球头支座相抵,以实现通过弹性件的弹性作用来调节压紧盖的位置从而调节容纳凹槽宽度;所述可调密封环体设置在容纳凹槽中,以通过调节容纳凹槽宽度来调节轴向压缩变形,从而调节可调密封环体沿径向扩涨程度。
[0022]本技术,压紧盖受到弹性件的弹性作用,使得可调密封环体轴向压缩变形引起可调密封环体沿径向内外扩涨,使其与丝杠和连接套内腔的内壁处于贴紧,形成驱动系统密封,防止液体进入驱动系统所在的腔体而导致驱动系统烧坏,使电动尾门支撑杆稳定、安全、可靠地运行,延长使用寿命。
[0023]此外,在汽车尾门打开时,内套管总成伸出长度增加,弹性件压缩减少;在汽车尾门关闭时,内套管总成伸出长度缩短,弹性件压缩加大;因此,在汽车尾门关闭时压紧盖受
到的压紧力最大,在汽车尾门打开到顶部时压紧盖受到的压紧力最小。在汽车尾门处于关闭状态时,可调密封环体贴合丝杠的紧密程度最高;而在汽车尾门打开/关闭过程中,可调密封环体贴合丝杠的紧密程度较汽车尾门处于关闭状态时低,有利于减少丝杠旋转时与可调密封环体之间的摩擦,减少磨损,因此该设计可很好的满足密封工况和磨损的协调配合。
[0024]优选地,所述可调密封环体包括并排设置在容纳凹槽中的软填料环、石墨环和隔离环;所述隔离环填充有润滑脂;在连接套内腔中,轴承与可调密封环体之间通过油封实现隔离。该设计可使可调密封环体的密封性更加可靠;石墨环具有高耐渗透能力和自润滑性,有效减少所述的丝杠运转时的磨损。油封可以阻止隔离环填充的润滑脂进入到所述的连接套的左腔。
[0025]优选地,所述固定管与连接套之间通过O型密封圈一密封;所述驱动系统与固定管之间和/或左球头支座与固定管之间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尾门支撑杆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套管总成、内套管总成、传动系统、驱动系统和两个球头连接件总成;所述外套管总成与其中一个球头连接件总成连接;驱动系统设置在外套管总成的内腔中;内套管总成一端可滑动地设置在外套管总成的内腔中,另一端伸出至外套管总成的内腔外并与另一个球头连接件总成连接;所述驱动系统通过传动系统与内套管总成连接,以实现内套管总成从外套管总成的内腔伸出长度调节;两个球头连接件总成均包括球头基体、内镶件和不锈钢卡箍;球头基体设有球头腔体;球头腔体开设有用于供汽车球状轴零件伸入到球头腔体的球头孔位;球头腔体中设有用于铰接汽车球状轴零件的球头定位件;不锈钢卡箍将汽车球状轴零件与球头定位件同时箍紧;所述球头定位件上设有与不锈钢卡箍相匹配的、呈交叉状的凹筋;所述不锈钢卡箍通过凹筋定位;球头基体通过内镶件与外套管总成或内套管总成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尾门支撑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头基体外套设有橡胶套。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尾门支撑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管总成包括外套管、固定管和左球头支座;所述左球头支座与固定管左端连接,并与其中一个球头连接件总成连接;固定管与外套管连接;所述左球头支座均布的左凹槽一与外套管均布的凸台配合以防止周向转动,使得外套管总成中的固定管、外套管和左球头支座装配为一体;所述驱动系统设置在固定管的内腔中;所述内套管总成包括内套管、内支撑管和右球头支座;所述内支撑管与右球头支座连接;所述内套管内侧均布的内套凸筋与右球头支座的轴向均布的右凹槽配合以防止轴向转动;所述内套管均布的唇缘与右球头支座均布的右周向凹槽配合以防止轴向移动,使得所述内套管总成中的内套管、内支撑管和右球头支座装配为一体;所述外套管上均布有外套内凸筋;内套管外表面均布有内套外凸筋;相邻两个外套内凸筋形成内套外凸筋的可转动空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尾门支撑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系统包括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碧峰邓之楠杨兆万周艳红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佑尔汽车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