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瑞仙专利>正文

一种具有可变后排座椅的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678052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6 09: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具有可变后排座椅的汽车,以提高后排乘客的舒适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具有可变后排座椅的汽车包括安装于汽车后排位置的后排座椅,关键在于,所述后排座椅中包括具有座椅姿态调节功能的可变座椅和位于可变座椅旁侧的固定式座椅,所述汽车后排设有第一导轨,所述第一导轨上活动安装有转动支撑装置,所述可变座椅固定于转动支撑装置上。上述可变座椅可以沿第一导轨移动,从而使该座椅总成旁侧的空间增大,然后再通过转动支撑装置改变角度,使可变座椅倾斜于车身中轴线,此时即可通过椅背角度调节和座垫角度调节,将可变座椅变形为躺椅形式,乘客在躺椅上,腿脚和肩背可以伸展,从而将人体压力分散在腿和背部,提高了舒适性。提高了舒适性。提高了舒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可变后排座椅的汽车


[0001]本技术属于汽车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已经逐渐成为人们出行的重要方式,随之而来的是人们对汽车舒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
[0003]汽车座椅是影响乘车舒适性的重要因素,大多数的小汽车都设计为五座的,分为驾驶员和副驾驶的两个前排座椅,以及后排的三位乘客座椅。由于受到汽车的结构和轴距的限制,后排座椅都比较紧凑,腿部空间较小,后排座椅的靠背的角度无法调整或者只能微调,长时间乘坐会非常不舒服。为解决上述问题,有些汽车制造商把轴距加长,以影响驾驶操控性为代价来增加后排座椅腿部空间,但是由于后排座椅椅背的角度问题,上述措施对乘客舒适性的改善并不明显。
[0004]由于后排座椅平时很少坐满三个人,经常只有一到两个人员乘坐,所以有些豪华车把后排设计为二人座,也有一些汽车厂商将后排中间座位设计的比较小,后背设置一个活动扶手台,上述改变虽然增加了后排人员的横向空间,但仍无法改善乘客腿脚部和背部的舒适性。
[0005]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设计一种适用于小汽车的、能够提高乘客舒适性的汽车后排座椅。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具有可变后排座椅的汽车,以提高后排乘客的舒适性。
[0007]本技术的具有可变后排座椅的汽车包括安装于汽车后排位置的后排座椅,关键在于,所述后排座椅中包括具有座椅姿态调节功能的可变座椅和位于可变座椅旁侧的固定式座椅,所述汽车后排设有第一导轨,所述第一导轨上活动安装有转动支撑装置,所述可变座椅固定于转动支撑装置上。
[0008]上述可变座椅可以沿第一导轨移动,从而使该座椅总成旁侧的空间增大,然后再通过转动支撑装置改变角度,使可变座椅倾斜于车身中轴线,此时即可通过椅背角度调节和座垫角度调节,将可变座椅变形为躺椅形式,乘客在躺椅上,腿脚和肩背可以伸展,从而将人体压力分散在腿和背部,提高了舒适性。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轨沿车身宽度方向延伸至固定式座椅的下方,且所述固定式座椅的座垫为可拆卸式座垫或可折叠式座垫。将可变座椅旁侧的固定式座椅的座垫设置为可拆卸式座垫或可折叠式座垫,这样在需要移动可变座椅而占用固定式座椅的空间时,可以将固定式座椅的座垫拆下或者折起,以避免与可变座椅发生干涉。
[0010]具体来说,所述后排座椅由位于一侧位置的所述可变座椅和位于中央位置的第一固定式座椅、位于另一侧位置的第二固定式座椅组成,所述第一导轨延伸至第一固定式座
椅的下方,且所述第一固定式座椅的座垫为可拆卸式座垫或可折叠式座垫;所述转动支撑装置由活动架设于第一导轨上的底板、设置于底板顶面且沿车身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导轨、活动架设于第二导轨上的顶板、设置于顶板上的转动机构组成;所述可变座椅固定于转动机构上;所述汽车后排位置在对应于可变座椅的位置下方设有用于支撑可变座椅后部位置的支撑块。
[0011]在将可变座椅转换成躺椅时,首先将第一固定式座椅的座垫取下或者向上折叠,以露出第一固定式座椅的座垫下方的第一导轨;然后将顶板向前移动,使顶板与底板大致对齐,此时可变座椅的位置已经避开了第一固定式座椅的椅背位置,因此可以沿第一导轨横向移动;待可变座椅移动到中部或者其它合适位置后,即可转动可变座椅,并调节其椅背的角度,使其转换为躺椅。为了减少可变座椅所占的空间,从而增大其椅背向后调节的角度,最好将其头枕降至最低处。
[0012]在将可变座椅转换成躺椅后,由于此时可变座椅的轴向是倾斜于汽车行进的方向,如果可变座椅为水平状态,那么在汽车刹车时,上面的乘客就容易因为惯性而从座椅上滚下,为解决这一问题,在本技术中,所述底板通过升降架活动架设于第一导轨上,所述升降架由前升降支架和后升降支架通过连杆连接而成,所述前升降支架和后升降支架均设有升降驱动机构,所述后升降支架为弹性支架。通过调节前升降支架、后升降支架的高度,以及乘客自身在躺椅上的重量分布,使可变座椅为前高后低的稍微倾斜状态,这样在汽车刹车时,因为后升降支架为弹性,所以受到惯性作用会更加倾斜,乘客不易从可变座椅上滚落,提高了安全性。将后升降支架设置为弹性支架,也可以在汽车启动、刹车时形成一定的缓冲,以提高乘客的舒适性。
[0013]进一步地,为保证安全性,本技术还设置了用于支撑升降架,并且避免升降架在汽车急刹车时向前倾倒,具体可以有以下两种方式:
[0014]1、所述第一固定式座椅的前方地板上设有沿车身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三导轨,所述第三导轨上安装有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由前支撑板和后支撑板通过转轴连接而成,前支撑板的底端活动架设于第三导轨上,后支撑板的底端固定于第三导轨上;所述支撑组件还设有用于驱动前支撑板的底端沿第三导轨移动的水平驱动机构。水平驱动机构驱动前支撑板的底端沿第三导轨向后移动时,即可使前支撑板和后支撑板的连接处逐渐升高,最终形成三角形的结构,此时后支撑板的顶端抵靠在前升降支架处或底板前下方,为升降架提供支撑。上述水平驱动机构可以由电机及一条沿车身长度方向延伸的驱动杆组成,电机的转轴与驱动杆通过齿轮、齿条配合,电机转动即带动驱动杆水平移动,驱动杆的端部通过套环或者限位槽与前支撑板的底端活动连接,从而驱动前支撑板的底端前支撑板的底端移动。
[0015]2、所述第一固定式座椅的前方地板上设有梯形柜,梯形柜的内部设有向后倾斜的升降板以及驱动升降板升降的垂直驱动机构。垂直驱动机构将升降板升起后,升降板的顶端抵靠在前升降支架处,为升降架提供支撑。上述垂直驱动机构可以由电机组成,电机的转轴与升降板通过齿轮、齿条配合,电机转动即带动升降板移动。
[0016]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固定式座椅的前方设有第三固定式座椅,所述第三固定式座椅的椅背上设有垂直的第四导轨,所述第四导轨上设有腿脚托盒,所述腿脚托盒由上下排列的五张板块依次通过水平铰链连接而成,最上方的板块的顶端与第三固定式座椅的椅背
固定连接;最下方的板块活动架设于第四导轨上,并与托盒驱动机构相连。托盒驱动机构带动最下方的板块沿第四导轨向上移动时,可以使五张板块折叠成两端开口的盒体结构,可变座椅上的乘客可以把脚伸入到腿脚托盒内,以提高舒适性。托盒驱动机构带动最下方的板块沿第四导轨向下移动时,可以将五张板块拉平为紧贴第三固定式座椅椅背背面的平板,以减少占用的空间。托盒驱动机构为传动的垂直驱动机构,此处不再赘述。
[0017]进一步地,所述最下方的板块安装有顶块,所述顶块的顶部为平面,顶块的顶面与腿脚托盒的底板(即由上至下的第四张板块)相抵,可以形成稳定、有力的支撑,保证腿脚托盒的稳定性。
[0018]进一步地,所述可变座椅的靠背两侧设有开口方向朝向汽车前方的扶手槽,所述扶手槽内设有扶手,所述扶手由底部、顶部的两块硬质板及连接所述两块硬质板的弹性条构成,所述底部的硬质板通过转轴与可变座椅的靠背活动连接。在需要使用扶手时,可以将扶手从扶手槽内转出,扶手的上部的硬质板在手臂的压力下可向外向下折成直角状,以托住乘客手臂,提高舒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可变后排座椅的汽车,包括安装于汽车后排位置的后排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排座椅中包括具有座椅姿态调节功能的可变座椅和位于可变座椅旁侧的固定式座椅,所述汽车后排设有第一导轨,所述第一导轨上活动安装有转动支撑装置,所述可变座椅固定于转动支撑装置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可变后排座椅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轨沿车身宽度方向延伸至固定式座椅的下方,且所述固定式座椅的座垫为可拆卸式座垫或可折叠式座垫。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可变后排座椅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排座椅由位于一侧位置的所述可变座椅和位于中央位置的第一固定式座椅、位于另一侧位置的第二固定式座椅组成,所述第一导轨延伸至第一固定式座椅的下方,且所述第一固定式座椅的座垫为可拆卸式座垫或可折叠式座垫;所述转动支撑装置由活动架设于第一导轨上的底板、设置于底板顶面且沿车身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导轨、活动架设于第二导轨上的顶板、设置于顶板上的转动机构组成;所述可变座椅固定于转动机构上;所述汽车后排位置在对应于可变座椅的位置下方设有用于支撑可变座椅后部位置的支撑块。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可变后排座椅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通过升降架活动架设于第一导轨上,所述升降架由前升降支架和后升降支架通过连杆连接而成,所述前升降支架和后升降支架均设有升降驱动机构,所述后升降支架为弹性支架。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可变后排座椅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式座椅的前方地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瑞仙
申请(专利权)人:陈瑞仙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