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运输装置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改性塑料粒子的运输装置,包括铰接底座、减震机构和升降机构,所述减震机构包括有箱体A、活塞筒、活塞杆、万向轮、第一减震弹簧、空腔箱、第二减震弹簧、滑块、推杆、挡板和第三减震弹簧,所述铰接底座的底部与活塞筒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活塞杆的顶部与活塞筒活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减震机构、箱体A、活塞筒、活塞杆、万向轮、第一减震弹簧、空腔箱、第二减震弹簧、滑块、推杆、挡板、第三减震弹簧和拉杆,达到了减震的效果,解决了目前一些生产厂内对塑料粒子进行运输时,常常在运输过程中因路面不平出现震动、摇晃甚至翻车将粒子散落在地面的现象的问题。地面的现象的问题。地面的现象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性塑料粒子的运输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运输装置
,具体为一种改性塑料粒子的运输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改性塑料,是指在通用塑料和工程塑料的基础上,经过填充、共混、增强等方法加工,提高了阻燃性、强度、抗冲击性、韧性等方面的性能的塑料制品,现有的改性塑料生产工艺中,塑料粒子大致可分为200多种,常见的有几十种,通用塑料,工程塑料,特种塑料等等,而且塑料粒子的用途极为广泛,在日常生活中,塑料粒子可用来制造各种塑料袋、桶、盆、玩具、家具、文具等生活用具及各种塑料制品,在服装工业方面:塑料粒子可用来制造服装、领带、纽扣、拉链,在建筑材料方面:塑料粒子可用来制造各种建筑构件、建筑工具、塑料门窗、泥灰桶等等,在目前一些生产厂内对塑料粒子进行运输时,常常在运输过程中因路面不平出现震动、摇晃甚至翻车将粒子散落在地面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改性塑料粒子的运输装置,达到便于运输的目的。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改性塑料粒子的运输装置,包括铰接底座、减震机构和升降机构,所述减震机构包括有箱体A、活塞筒、活塞杆、万向轮、第一减震弹簧、空腔箱、第二减震弹簧、滑块、推杆、挡板和第三减震弹簧,所述铰接底座的底部与活塞筒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活塞杆的顶部与活塞筒活动连接,所述活塞杆的底部与万向轮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箱体A的左侧内壁与空腔箱的左侧固定安装,所述滑块与空腔箱的内壁活动连接,所述推杆的左端贯穿空腔箱的右侧并延伸至空腔箱的内部于滑块的右侧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机构包括有凹形箱、转动手把、转动轴、第一锥形齿轮、第二锥形齿轮、螺纹杆、升降板、螺纹孔和限位杆,所述转动手把的左端与转动轴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轴的左端依次贯穿凹形箱的左侧、第一锥形齿轮的内壁,所述第一锥形齿轮与第二锥形齿轮啮合连接,所述螺纹杆的底端与第二锥形齿轮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杆的顶端贯穿升降板的底部并延伸至升降板的顶部与轴承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轴承固定安装在凹形箱的顶部内壁,所述升降板的左侧开设圆孔,所述限位杆的底端与轴承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轴承固定安装在凹形箱的底部,所述限位杆的顶端贯穿圆孔并延伸至升降板的上方与轴承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轴承固定安装在凹形箱的顶部内壁。
[0005]优选的,所述第一减震弹簧套设在活塞杆的外表面,所述第一减震弹簧的顶部与活塞筒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减震弹簧的底部与万向轮的顶部固定连接。
[0006]优选的,所述第二减震弹簧的左端与空腔箱的左侧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减震弹簧的右端与滑块的左侧固定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箱体A的左侧与挡板的右侧固定安装,所述第三减震弹簧的左端与拉杆的右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减震弹簧的右端与挡板的左侧固定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升降板的右侧中部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杆与螺纹孔螺纹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凹形箱的底部与垫板的顶部接触,所述拉杆与铰接底座通过铰接活动连接。
[0010]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改性塑料粒子的运输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1](1)、本技术通过设置减震机构、箱体A、活塞筒、活塞杆、万向轮、第一减震弹簧、空腔箱、第二减震弹簧、滑块、推杆、挡板、第三减震弹簧和拉杆,达到了减震的效果,解决了目前一些生产厂内对塑料粒子进行运输时,常常在运输过程中因路面不平出现震动、摇晃甚至翻车将粒子散落在地面的现象的问题。
[0012](2)、本技术通过设置升降机构、凹形箱、转动手把、转动轴、第一锥形齿轮、第二锥形齿轮、螺纹杆、升降板、螺纹孔和限位杆,达到了升降的效果,方便将塑料粒子的包箱取拿,既省力又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图1中A的放大视图;
[0015]图3为本技术图1中B的放大视图;
[0016]图4为本技术升降板结构俯视图。
[0017]图中:铰接底座1、减震机构2、箱体A 201、活塞筒202、活塞杆203、万向轮204、第一减震弹簧205、空腔箱206、第二减震弹簧207、滑块208、推杆209、挡板210、第三减震弹簧211、拉杆3、升降机构4、凹形箱401、转动手把402、转动轴403、第一锥形齿轮404、第二锥形齿轮405、螺纹杆 406、升降板407、螺纹孔408、限位杆409、垫板5。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如图1
‑
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改性塑料粒子的运输装置,包括铰接底座1、减震机构2和升降机构4,减震机构2包括有箱体 A201、活塞筒202、活塞杆203、万向轮204、第一减震弹簧205、空腔箱206、第二减震弹簧207、滑块208、推杆209、挡板210和第三减震弹簧211,铰接底座1的底部与活塞筒202的顶部固定连接,活塞杆203的顶部与活塞筒 202活动连接,活塞杆203的底部与万向轮204的顶部固定连接,第一减震弹簧205套设在活塞杆203的外表面,第一减震弹簧205的顶部与活塞筒202 的顶部固定连接,第一减震弹簧205的底部与万向轮204的顶部固定连接,箱体A201的左侧内壁与空腔箱206的左侧固定安装,滑块208与空腔箱206 的内壁活动连接,推杆209的左端贯穿空腔箱206的右侧并延伸至空腔箱206 的内部于滑块208的右侧固定连接,第二减震弹簧207的左端与空腔箱206 的左侧内壁固定连接,第二减震弹簧207的右端与滑块208的左侧固定连接,箱体A201的左侧与挡板210的右侧固定安装,第三减震弹簧211的左端与拉杆3的右侧固定连接,第三减震弹簧211的右端与挡板210的左侧固定连接,本技术通过设置减震机构2、箱体A 201、活塞筒202、活塞杆203、万向轮204、第一减震弹簧205、空腔箱206、第二减震弹簧207、滑块208、推杆209、挡板210、第三减震弹簧211和拉杆3,达到了减震的效果,解决了目前一些生产厂内对塑料粒子进行运输时,常常在运输过程中因路面不平出现震动、摇晃甚至翻车将粒子散落在地面的现象的问题。升降机构4包括有凹形箱401、转动手把402、转动轴
403、第一锥形齿轮404、第二锥形齿轮 405、螺纹杆406、升降板407、螺纹孔408和限位杆409,转动手把402的左端与转动轴403的右端固定连接,转动轴403的左端依次贯穿凹形箱401的左侧、第一锥形齿轮404的内壁,第一锥形齿轮404与第二锥形齿轮405啮合连接,螺纹杆406的底端与第二锥形齿轮405的内壁固定连接,螺纹杆406 的顶端贯穿升降板407的底部并延伸至升降板407的顶部与轴承的内壁转动连接,轴承固定安装在凹形箱401的顶部内壁,升降板407的右侧中部开设有螺纹孔408,螺纹杆406与螺纹孔408螺纹连接,升降板407的左侧开设圆孔,限位杆409的底端与轴承的内壁转动连接,轴承固定安装在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性塑料粒子的运输装置,包括铰接底座(1)、减震机构(2)和升降机构(4),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机构(2)包括有箱体A(201)、活塞筒(202)、活塞杆(203)、万向轮(204)、第一减震弹簧(205)、空腔箱(206)、第二减震弹簧(207)、滑块(208)、推杆(209)、挡板(210)和第三减震弹簧(211),所述铰接底座(1)的底部与活塞筒(202)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活塞杆(203)的顶部与活塞筒(202)活动连接,所述活塞杆(203)的底部与万向轮(204)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箱体A(201)的左侧内壁与空腔箱(206)的左侧固定安装,所述滑块(208)与空腔箱(206)的内壁活动连接,所述推杆(209)的左端贯穿空腔箱(206)的右侧并延伸至空腔箱(206)的内部于滑块(208)的右侧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机构(4)包括有凹形箱(401)、转动手把(402)、转动轴(403)、第一锥形齿轮(404)、第二锥形齿轮(405)、螺纹杆(406)、升降板(407)、螺纹孔(408)和限位杆(409),所述转动手把(402)的左端与转动轴(403)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轴(403)的左端依次贯穿凹形箱(401)的左侧、第一锥形齿轮(404)的内壁,所述第一锥形齿轮(404)与第二锥形齿轮(405)啮合连接,所述螺纹杆(406)的底端与第二锥形齿轮(405)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杆(406)的顶端贯穿升降板(407)的底部并延伸至升降板(407)的顶部与轴承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轴承固定安装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勇,
申请(专利权)人:德清意欣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