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牡蛎稚贝上升流培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67748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6 09: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牡蛎稚贝上升流培育装置,包括水槽,在水槽内设有水泵,水泵设有出水口,在水槽的上方设置有支撑装置,支撑装置上设有上升流桶,上升流桶由上口径大于下底径的外桶及内桶组成,外桶上口径大于内桶上口径,内桶包括去除内圆板的盖缘和桶身,盖缘与桶身之间压装有筛绢网,内桶设置有筛绢网的一端内置于外桶内,内桶外壁与外桶内壁挤压形成密封,外桶上设置有下进水孔,内桶上设置有上溢水孔,下进水孔与出水口通过带有阀门的进水管连通。管连通。管连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牡蛎稚贝上升流培育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海产品养殖装置,特别是一种单体牡蛎稚贝循环水培育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牡蛎具有群聚的生活习性,常多个固着在一起,由于生长空间的限制,壳形极不规则,大大地影响了其商品价值。单体牡蛎即游离的、无固着基的牡蛎,其壳形规则美观,大小均匀,具较高商品价值。单体牡蛎的生产一般采用两种方法:1)幼虫先附着再脱离附着基,2)肾上腺素诱导眼点幼虫直接变态。第一种方法生产的单体牡蛎过早剥离容易引起死亡,太晚剥离影响牡蛎产品壳型美观,是一种简单但粗糙的方法。第二种方法生产的单体牡蛎初始壳高不超过1 mm,普通的水泥池或池塘中间培育效果很差,因为牡蛎稚贝生长会相互黏附,尤其在高温阶段这种互相黏附的习性尤其明显,而且牡蛎排泄物常常会堆积在牡蛎的四周,导致网眼堵塞造成水流不畅,引起死亡。上升流系统使小个体单体牡蛎稚贝高密度培育成为可能,这种方法以一个足够大的水流使牡蛎稚贝浮动起来,防止稚贝生长时黏附在一起,使其可以层层摞叠而不影响其生长。而且上升的水流将牡蛎的排泄物带出系统,也解决了稚贝排泄物的沉积问题。上升流系统培育牡蛎稚贝死亡率低、生长状况良好、培育密度高,更重要的是牡蛎大小和形状均一美观,是目前水产养殖业发达国家培育单体牡蛎稚贝的通用方法。但是目前应用的上升流装置多需要定制,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牡蛎稚贝上升流培育装置,弥补上述现有技术中壳形不规则、稚贝排泄物沉积、上升流装置定制成本高等不足。
[0004]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一种牡蛎稚贝上升流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水槽1,在水槽1内设有水泵2,水泵设有出水口3,在水槽1的上方设置有支撑装置4,支撑装置上设有上升流桶5,上升流桶5由外桶8及内桶9组成,外桶8与内桶9的上边缘口径大于底径,外桶上边缘81口径大于内桶上边缘91口径,内桶9包括盖缘92和桶身93,所述盖缘92由盖板去除内圆板94构成,盖缘92与桶身93之间压装有筛绢网10,内桶9设置有筛绢网10的一端内置于外桶8内,内桶9外壁与外桶8内壁挤压形成密封,外桶8上设置有下进水孔7,内桶9上设置有上溢水孔6,下进水孔7与出水口3通过带有阀门11的进水管连通。
[0005]优选的,所述的牡蛎稚贝上升流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4为搁板41,上升流桶5设置在搁板上方。或者,所述支撑装置4为支撑架42,所述上升流桶5的数量大于2个,并联设置在支撑架的两侧。
[0006]优选的,所述上升流培育装置还设有空气能温控设备。
[0007]优选的,阀门11仅有一个,其一端与出水口3相连,另一端通过分接管与上升流桶5的进水孔7相连通,可以实现对所有上升流桶5水流的统一控制。
[0008]优选的,每一个上升流桶5均设有阀门11,可以单独对上升流桶进行水流控制。
[0009]本技术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0010]本技术结构设计简单,应用现有市场上已规模化生产材料,经改造组装后,制成简易上升流装置,可以满足单体牡蛎稚贝规模化生产,同时降低上升流装置建造成本,易于在生产上应用。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单件组装图。
[0012]图1A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单件内桶组件图。
[0013]图1B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单件外桶组件图。
[0014]图2A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横面图。
[0015]图2B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纵面图。
[0016]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单件产品图。
[0017]图3A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内桶的盖板图。
[0018]图4为本本技术实施例的阀门装置图。
[0019]其中,1

水槽,2

水泵,3

出水口,4

支撑装置,5

上升流桶,6

上溢水孔,7

下进水孔,8

外桶,81

外桶上边缘,9

内桶,91

内桶上边缘,92

盖缘,93

桶身,94

内圆板,10

筛绢网,11

阀门,12

空气能温控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

4所示:一种牡蛎稚贝上升流培育装置,包括水槽1,在水槽1内设置有水泵2,水泵2具有出水口3,水槽1的上方设有支撑装置4,该支撑装置4为搁板或者支撑架,根据需要,支撑架两侧或搁板上设置有若干上升流桶5,上升流桶5由外桶8和内桶9两部分组成,外桶8及内桶9均选自如图3所示的市面上已有的简易桶,其中外桶8的上边缘口径大于其下底径,并且外桶8的上边缘口径大于内桶9的上边缘口径,内桶9的上边缘口径大于或等于其下底径,内桶9由桶身93、盖缘92及筛绢网10三部分组成,如图1A、图3A所示,将内桶9的盖板延内圆板94切割,形成盖缘92,将筛绢网置于桶身93上部,并用盖缘92压实形成内桶9,将内桶9上部倒立垂直放入外桶8内,外桶8内壁与内桶9外壁挤压形成密封,从而形成培育牡蛎的培育设备,单体牡蛎稚贝可以在筛绢网10上生存,并且此种方式设置的筛绢网可以根据需要易于更换,外桶8下部设置有下进水孔7,内桶9底部设置有上溢水孔6,优选的阀门只有一个,阀门11一端通过水管与水泵出水口3相连通,阀门另一端通过主水管及分流水管与下进水孔7相连通,从而实现对多个上升流桶水流的统一控制,但根据需要也可以对每一个上升流桶设置有阀门,从而实现对上升流桶水流的单独控制,优选的,在整个上升流培育系统中附加空气能温控设备,用于监测水池中水的温度,从而实现对水温的监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牡蛎稚贝上升流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水槽(1),在水槽(1)内设有水泵(2),水泵设有出水口(3),在水槽(1)的上方设置有支撑装置(4),支撑装置上设有上升流桶(5),上升流桶(5)由上口径大于下底径的外桶(8)及内桶(9)组成,外桶上边缘(81)口径大于内桶上边缘(91)口径,内桶(9)包括盖缘(92)和桶身(93),所述盖缘(92)由盖板去除内圆板(94)构成,盖缘(92)与桶身(93)之间压装有筛绢网(10),内桶(9)设置有筛绢网(10)的一端内置于外桶(8)内,内桶(9)外壁与外桶(8)内壁挤压形成密封,外桶(8)上设置有下进水孔(7),内桶(9)上设置有上溢水孔(6),下进水孔(7)与出水口(3)通过带有阀门(11)的进水管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牡蛎稚贝上升流培育装置,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李贤
申请(专利权)人:世倍厦门海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