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机用点火线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67733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6 09:06
内燃机用点火线圈(1)具备初级线圈架(2)、初级主线圈(3A)、初级副线圈(3B)、次级线圈架(42)、次级线圈(4)等。作为先卷绕线圈的初级主线圈(3A)中的各先卷绕端部(311、312)和作为后卷绕线圈的初级副线圈(3B)中的各后卷绕端部(321、322)被安装于初级线圈架(2)的连接部(22)。从绕线筒部(21)的中心轴(O)到各先卷绕端部(311、312)的最短距离(r1)比从绕线筒部(21)的中心轴(O)到各后卷绕端部(321、322)的最短距离(r2)短。最短距离(r2)短。最短距离(r2)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内燃机用点火线圈
[0001]关联申请的相互参照
[0002]本申请基于2019年3月26日申请的日本的专利申请号2019

058801号,在此引用其记载内容。


[0003]本公开涉及一种内燃机用点火线圈。

技术介绍

[0004]内燃机用点火线圈是在发动机等内燃机中为了使火花塞产生火花放电而使用的。在内燃机用点火线圈中,从点火器被断续地通电的初级线圈和通过在对初级线圈的通电被切断时产生的感应磁场来产生高电压的次级线圈被配置成同心状。初级线圈被卷绕于树脂制的初级线圈架、且次级线圈被卷绕于树脂制的次级线圈架的情况多。
[0005]另外,为了调整在产生火花放电之后的放电电流的持续时间、放电电流值等,将初级线圈分割为多个线圈,进行用于进行对多个线圈的通电以及通电的切断的控制。作为使用这样的初级线圈的内燃机用点火线圈,例如存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内燃机用点火线圈。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在初级线圈架的在轴向上不同的位置处卷绕被分割后的2个初级线圈,在初级线圈架的连接部固定构成初级线圈的线圈绕线的始端和末端。
[0006]现有技术文献
[0007]专利文献
[0008]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

19974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9]但是,在将2个初级线圈卷绕于初级线圈架时,会产生先卷绕于初级线圈架的先卷绕初级线圈和后卷绕于初级线圈架的后卷绕初级线圈。而且,在进行先卷绕初级线圈的卷绕而先卷绕初级线圈的绕线端部被固定于初级线圈架的连接部之后,进行后卷绕初级线圈的卷绕而后卷绕初级线圈的绕线端部被固定于初级线圈架的连接部。
[0010]此时,根据将先卷绕初级线圈的绕线端部固定于初级线圈架的连接部的位置,有时难以进行后卷绕初级线圈的卷绕,另外,有时难以将绕线端部固定于初级线圈架的连接部。而且,可知,为了适当地进行2个初级线圈的绕线端部的固定,需要对将绕线端部固定到初级线圈架的连接部的位置进行设计。
[0011]本公开是想要提供能够改善先卷绕初级线圈的两端部和后卷绕初级线圈的两端部对初级线圈架的连接部的安装的作业性的内燃机用点火线圈而得到的。
[0012]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式是一种内燃机用点火线圈,具备:
[0013]初级线圈架,由绝缘材料形成,具有绕线筒部以及与所述绕线筒部相连、并且被配置于所述绕线筒部与连接器部之间的连接部;
[0014]初级线圈,具有在所述绕线筒部上分别卷绕的初级主线圈和初级副线圈;以及
[0015]次级线圈,被配置成与所述初级线圈以同心状重叠,
[0016]在将所述初级主线圈和所述初级副线圈中的、包括位于所述绕线筒部中的最靠内周侧的位置的线圈部分的一方的线圈设为先卷绕线圈、将另一方的线圈设为后卷绕线圈时,
[0017]作为所述先卷绕线圈中的一对端部的各先卷绕端部和作为所述后卷绕线圈中的一对端部的各后卷绕端部被安装于所述连接部,
[0018]从所述绕线筒部的中心轴到所述各先卷绕端部的最短距离比从所述绕线筒部的中心轴到所述各后卷绕端部的最短距离短。
[0019]在所述一个方式的内燃机用点火线圈中,对将构成初级线圈的初级主线圈和初级副线圈的各两端部安装到初级线圈架的连接部的位置进行了设计。具体地说,将初级主线圈和初级副线圈中的、包括位于初级线圈架的绕线筒部中的最靠内周侧的位置的线圈部分的一方的线圈设为先卷绕线圈,将另一方的线圈设为后卷绕线圈。先卷绕线圈包括初级线圈的整体中的最靠内周侧的线圈部分,由此能够获知是先卷绕于初级线圈架的线圈。
[0020]而且,在内燃机用点火线圈中,从绕线筒部的中心轴到各先卷绕端部的最短距离比从绕线筒部的中心轴到各后卷绕端部的最短距离短。换言之,在内燃机用点火线圈中,先卷绕线圈的各先卷绕端部比后卷绕线圈的各后卷绕端部靠初级线圈架的径向的内周侧。
[0021]由此,在初级线圈架的连接部安装先卷绕线圈的各先卷绕端部之后、在该初级线圈架的连接部安装后卷绕线圈的各后卷绕端部时,能够避免各先卷绕端部与各后卷绕端部交叉。另外,能够避免各先卷绕端部对各后卷绕端部的安装造成妨碍。
[0022]因此,根据所述一个方式的内燃机用点火线圈,能够改善初级主线圈和初级副线圈的两端部对初级线圈架的连接部的安装的作业性。
[0023]“连接器部”是指,用于将初级线圈等连接到内燃机用点火线圈的外部的部分。另外,“绕线筒部的中心轴”是指,穿过绕线筒部的轴向上的各部的截面的形心的虚拟线。换言之,“绕线筒部的中心轴”是指,初级线圈的绕线的中心。另外,“最短距离”是指,在与绕线筒部的轴向正交的截面中,从中心轴朝向绕线筒部的径向的距离、换言之相当于半径的距离。此外,绕线筒部具有四角筒状、圆筒状等形状。
[0024]“在绕线筒部上分别卷绕”是指,在卷绕初级主线圈和初级副线圈之后的状态下,构成它们的线材(磁导线等)在中途被分离的状态。在初级主线圈的绕线的直径与初级副线圈的绕线的直径相同的情况下,有时在对绕线筒部连续地卷绕初级主线圈和初级副线圈之后两者被切断。
[0025]此外,在本公开的一个方式中示出的各结构要素的带括号的符号表示与实施方式的图中的符号的对应关系,并不是将各结构要素仅仅限定于实施方式的内容。
附图说明
[0026]关于本公开的目的、特征、优点等通过参照附图的后述的详细的记述变得更明确。以下示出本公开的图。
[0027]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点火线圈的截面的说明图。
[0028]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点火线圈的结构部件的平面图。
[0029]图3是在点火线圈的截面中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初级主线圈和初级
副线圈的各端部相对于绕线筒部的中心轴的位置的说明图。
[0030]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点火线圈的控制电路的一例的说明图。
[0031]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配置有初级线圈的初级线圈架与配置有次级线圈的次级线圈架被组装而成的组装体的截面的说明图。
[0032]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配置有初级线圈的初级线圈架与配置有次级线圈的次级线圈架被组装而成的组装体的其它截面的说明图。
[0033]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配置有初级线圈的初级线圈架的截面的说明图。
[0034]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配置有初级线圈的初级线圈架的其它截面的说明图。
[0035]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配置有初级线圈的初级线圈架的立体图。
[0036]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配置有初级线圈的其它初级线圈架与配置有次级线圈的次级线圈架被组装而成的其它组装体的截面的说明图。
[0037]图11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安装有初级主线圈和初级副线圈的各端部的接线端子的接线端部的立体图。
[0038]图12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初级主线圈和初级副线圈的各端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内燃机用点火线圈(1),其特征在于,具备:初级线圈架(2),由绝缘材料形成,具有绕线筒部(21)以及与所述绕线筒部相连、并且被配置于所述绕线筒部与连接器部(24)之间的连接部(22);初级线圈(3A、3B),具有在所述绕线筒部上分别卷绕的初级主线圈(3A)和初级副线圈(3B);以及次级线圈(4),与所述初级线圈以同心状重叠地配置,在将所述初级主线圈和所述初级副线圈中的、包括位于所述绕线筒部中的最靠内周侧的位置的线圈部分的一方的线圈设为先卷绕线圈、将另一方的线圈设为后卷绕线圈时,所述先卷绕线圈中的一对端部即各先卷绕端部(311、312)和所述后卷绕线圈中的一对端部即各后卷绕端部(321、322)被安装于所述连接部,从所述绕线筒部的中心轴(O)到所述各先卷绕端部的最短距离(r1)比从所述绕线筒部的中心轴到所述各后卷绕端部的最短距离(r2)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用点火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燃机用点火线圈具有包括所述初级线圈架、所述初级线圈及所述次级线圈的线圈主体部(11)以及从所述线圈主体部突出且用于安装火花塞(61)的塔部(12),在将与所述绕线筒部的中心轴平行的方向设为轴向(L),将与所述轴向正交、并且所述线圈主体部和所述塔部所排列的方向设为高度方向(H),将与所述轴向及所述高度方向这两方正交的方向设为横向(W)时,所述各先卷绕端部和所述各后卷绕端部被配置于与所述绕线筒部的中心轴相比在所述高度方向上更远离所述塔部的一侧,所述各先卷绕端部和所述各后卷绕端部在隔着所述中心轴的所述横向的两侧排列配置,从所述中心轴到所述各先卷绕端部的所述横向的分量中的距离(w1)比从所述中心轴到所述各后卷绕端部的所述横向的分量中的距离(w2)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燃机用点火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先卷绕端部和所述各后卷绕端部被安装于在所述连接部所设置的接线端子(23A)的接线端部(231A),安装有所述各先卷绕端部的所述接线端部和安装有所述各后卷绕端部的所述接线端部被配置于在所述横向上相互错开的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内燃机用点火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先卷绕端部的所述轴向上的位置与所述各后卷绕端部的所述轴向上的位置互不相同。5.根据权利要求2~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内燃机用点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达雅泰寺田金千代三轮哲也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电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