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对角相对的升高拐角和对角相对的降低拐角的双头切削刀片和旋转切削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67729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6 09:06
一种切削刀片(20)具有通过外周侧表面(24)互连的两个相对的端表面(22a,22b),该外周侧表面具有两个主侧表面(26a,26b)和两个副侧表面(28a,28b)。主刃(30)形成在主侧表面和端表面的相交处。每个端表面都具有相对于中间平面对角相对的两个升高拐角(RC)和对角相对的两个降低拐角(LC),每个升高拐角都在第一主点(NJ1)处邻接一条主刃并且每个降低拐角都在第三主点(NJ3)处邻接一条主刃。在主侧视图中,每条主刃都具有包含有其第一主点和第三主点的关联的第一假想直线(LM1)以及位于第一假想直线的一侧上的升高刃部(62)。该切削刀片被可移除地固定在旋转切削工具(82)中。移除地固定在旋转切削工具(82)中。移除地固定在旋转切削工具(82)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具有对角相对的升高拐角和对角相对的降低拐角的双头切削刀片和旋转切削工具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旋转切削工具以及一种具有对角相对的升高拐角和对角相对的降低拐角的双头切削刀片。该切削工具和切削刀片总体上用于铣削操作,特别是用于坡走铣操作。

技术介绍

[0002]在用于铣削操作的切削工具领域内,存在用于执行坡走铣操作的、具有对角相对的升高拐角和对角相对的降低拐角的双头切削刀片的一些例子。
[0003]US8,449,230公开了一种切向切削刀片,其包括两个相对的端表面和在两个相对的端表面之间延伸的外周侧表面。外周侧表面包括经由拐角侧表面连接至两个相对的副侧表面的两个相对的主侧表面。外周刃形成在每个端表面与外周侧表面的相交处。每个端表面都具有包括关联的升高拐角切削刃的两个升高拐角和包括关联的降低拐角切削刃的两个降低拐角。每个拐角侧表面都包括凹形的间隙凹部,其用作关联的降低拐角切削刃的后刀面。凹形的间隙凹部在与相对的端表面关联的升高拐角的方向上从其关联的降低拐角切削刃伸出,但不与该升高拐角相交。
[0004]US9,649,701公开了一种切削刀片和一种可转位刀片式切削工具,其包括形成在至少一个侧表面的一对侧脊部中的每一个上的切削刃,其中刀片主体形成为具有前

后反转对称性的形状,其相对于穿过侧表面中心的对称线成180度旋转对称;与切削刃相邻的后刀面在一对多边形表面中的每一个附近形成在侧表面上;每个后刀面都形成为扭曲面部的形状;形成有切削刃的一对侧脊部彼此相交,使得一个侧脊部的第二拐角部分突出到另一个侧脊部的外部。
[0005]US10,112,242公开了一种双头、可转位、非正前角的坡走刀片,其相对于三维欧几里德空间的第一轴线、第二轴线和第三轴线中的每一个都具有180度旋转对称性。该坡走刀片包括两个第一表面以及在它们之间延伸的刀片外周表面。该坡走刀片包括四个切削部分,其中每个都包括主切削刃、通过拐角切削刃横向地连接至主切削刃的刮擦刃以及在平行于第一轴线的视角中从刮擦刃横向地伸出的坡走刃。每个外周表面都包括四个非正的坡走后刀面,其中每一个都从相应的坡走刃朝向第二轴线和第三轴线限定的第一中间平面延伸并且不超过该第一中间平面。
[0006]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双头切削刀片,其适合于执行坡走铣操作。
[0007]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双头切削刀片,其适合于执行方肩铣削操作以及坡走铣操作。
[0008]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双头切削刀片,其具有用于在坡走铣操作期间排除切屑的紧凑而有效的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切削刀片,其包括:
[0010]通过外周侧表面互连的两个相对的端表面以及穿过相对的端表面的刀片轴线,
[0011]每个端表面都具有凹陷中心表面,
[0012]外周侧表面具有两个相对的主侧表面和两个副侧表面,
[0013]主刃形成在每个主侧表面与每个端表面的相交处,并且沿着每条主刃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主切削刃,
[0014]副刃形成在每个副侧表面与每个端表面的相交处,并且沿着每条副刃的至少一部分形成副切削刃,
[0015]中间平面垂直于第一刀片轴线并与外周侧表面相交形成刀片边界线,并且
[0016]每个端表面都具有相对于中间平面对角相对的两个升高拐角和对角相对的两个降低拐角,
[0017]每个升高拐角都具有形成在外周侧表面与其关联的端表面的相交处的凸形地弯曲的升高拐角刃,每条升高拐角刃都在第一主点处邻接一条主刃,并且沿着每条升高拐角刃的至少一部分形成升高拐角切削刃,
[0018]每个降低拐角都具有形成在外周侧表面与其关联的端表面的相交处的凸形地弯曲的降低拐角刃,每条降低拐角刃都在第三主点处邻接一条主刃,并且沿着每条降低拐角刃的至少一部分形成降低拐角切削刃,
[0019]其中在切削刀片的主侧视图中:
[0020]每条主刃的第一主点和第三主点限定了平行于中间平面测量的主侧长度,该主侧长度被分为相等的第一长度部分、第二长度部分以及第三长度部分,其中第一长度部分的边界由第一主点限定并且第三长度部分的边界由第三主点限定,
[0021]每条主刃都具有包含有其第一主点和第三主点的关联的第一假想直线以及升高刃部,该升高刃部位于第一假想直线的一侧上,并且刀片边界线位于第一假想直线的另一侧上,并且
[0022]每个升高刃部都具有第二主点,其被定位在:(i)距其关联的第一假想直线最远处以及(ii)其关联的主侧长度的第三长度部分中。
[0023]此外,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旋转切削工具,其可在旋转方向上围绕工具轴线旋转,其包括具有至少一个刀片接收槽的切削主体,以及被可移除地固定在刀片接收槽中的至少一个上述类型的切削刀片。
附图说明
[0024]为了更好地进行理解,现在将参照附图仅通过举例的方式来描述本专利技术,在附图中点划线代表构件的局部视图的截断边界,并且:
[0025]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的切削刀片的立体图;
[0026]图2是图1所示的切削刀片的端视图;
[0027]图3是图1所示的切削刀片的主侧视图;
[0028]图4是图1所示的切削刀片的副侧视图;
[0029]图5是图3所示的切削刀片的沿线V

V截取的剖视图;
[0030]图6是图3所示的切削刀片的沿线VI

VI截取的剖视图;
[0031]图7是图4所示的切削刀片的沿线VII

VII截取的剖视图;
[0032]图8是图2所示的切削刀片的沿线VIII

VIII截取的剖视图;
[0033]图9是图2所示的切削刀片的沿线IX

IX截取的剖视图;
[0034]图10是图4所示的切削刀片的沿线X

X截取的剖视图;
[0035]图1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的切削工具的立体图;
[0036]图12是图11所示的切削工具的分解立体图;
[0037]图13是图11所示的切削工具的侧视图;并且
[0038]图14是图11所示的切削工具的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9]如图1至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涉及切削刀片20,其具有通过外周侧表面24互连的两个相对的端表面22a、22b以及穿过相对的端表面22a、22b的第一刀片轴线A1。
[004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切削刀片20可以围绕第一刀片轴线A1转位。
[0041]此外,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切削刀片20可呈现出关于第一刀片轴线A1的旋转对称性。
[0042]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切削刀片20可以优选通过对诸如碳化钨的硬质合金进行成型压制和烧结来制造,并且可以进行或不进行涂覆。
[0043]如图1和图2所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切削刀片(20),其包括:通过外周侧表面(24)互连的两个相对的端表面(22a,22b)以及穿过相对的所述端表面(22a,22b)的刀片轴线(A1),每个所述端表面(22a,22b)都具有凹陷中心表面(58),所述外周侧表面(24)具有两个相对的主侧表面(26a,26b)和两个副侧表面(28a,28b),主刃(30)形成在每个所述主侧表面(26a,26b)与每个所述端表面(22a,22b)的相交处,并且沿着每条所述主刃(30)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主切削刃(34),副刃(32)形成在每个所述副侧表面(28a,28b)与每个所述端表面(22a,22b)的相交处,并且沿着每条所述副刃(32)的至少一部分形成副切削刃(36),中间平面(M)垂直于所述第一刀片轴线(A1)并与所述外周侧表面(24)相交形成刀片边界线(BL),并且每个所述端表面(22a,22b)都具有相对于所述中间平面(M)对角相对的两个升高拐角(RC)和对角相对的两个降低拐角(LC),每个所述升高拐角(RC)都具有形成在所述外周侧表面(24)与其关联的所述端表面(22a,22b)的相交处的凸形地弯曲的升高拐角刃(46),每条所述升高拐角刃(46)都在第一主点(NJ1)处邻接一条所述主刃(30),并且沿着每条所述升高拐角刃(46)的至少一部分形成升高拐角切削刃(50),每个所述降低拐角(LC)都具有形成在所述外周侧表面(24)与其关联的所述端表面(22a,22b)的相交处的凸形地弯曲的降低拐角刃(48),每条所述降低拐角刃(48)都在第三主点(NJ3)处邻接一条所述主刃(30),并且沿着每条所述降低拐角刃(48)的至少一部分形成降低拐角切削刃(52),其中在所述切削刀片(20)的主侧视图中:每条所述主刃(30)的所述第一主点(NJ1)和所述第三主点(NJ3)限定了平行于所述中间平面(M)测量的主侧长度(SL),所述主侧长度(SL)被分为相等的第一长度部分(L1)、第二长度部分(L2)以及第三长度部分(L3),其中所述第一长度部分(L1)的边界由所述第一主点(NJ1)限定并且所述第三长度部分(L3)的边界由所述第三主点(NJ3)限定,每条所述主刃(30)都具有包含有其所述第一主点(NJ1)和所述第三主点(NJ3)的关联的第一假想直线(LM1)以及升高刃部(62),所述升高刃部(62)位于所述第一假想直线(LM1)的一侧上,并且所述刀片边界线(BL)位于所述第一假想直线(LM1)的另一侧上,并且每个所述升高刃部(62)都具有第二主点(NJ2),其被定位在:(i)距其关联的所述第一假想直线(LM1)最远处以及(ii)其关联的所述主侧长度(SL)的所述第三长度部分(L3)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削刀片(20),其中,在所述切削刀片(20)的主侧视图中:每条所述主刃(30)都具有包含有其所述第一主点(NJ1)和所述第二主点(NJ2)的关联的第二假想直线(LM2),其在投影交点(NI)处与一条所述副切削刃(36)相交,并且每个所述投影交点(NI)都比其附近的所述第三主点(NJ3)更加远离所述中间平面(M)。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切削刀片(20),其中:每个所述端表面(22a,22b)都包括与其关联的每条所述副切削刃(36)紧邻的副刃带表面(40),并且在位于两个所述主侧表面(26a,26b)之间并包含有一个所述投影交点(NI)的第二平面
(P2)中截取的截面中,邻近的所述副刃带表面(40)与邻近的所述副侧表面(28a,28b)形成内部的副切削角(α1),并且所述副切削角(α1)为至少65度且至多115度。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切削刀片(20),其中:每个所述投影交点(NI)都相对于所述中间平面(M)定位在第一高度(H1)处,每个所述第三主点(NJ3)都相对于所述中间平面(M)定位在第二高度(H2)处,并且所述第一高度(H1)至少是所述第二高度(H2)的120%。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切削刀片(20),其中:所述第一高度(H1)不超过所述第二高度(H2)的220%。6.根据前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切削刀片(20),其中:在位于两个所述主侧表面(26a,26b)之间并与一条所述副切削刃(36)相交的任何平面中截取的截面中,邻近的所述副刃带表面(40)与邻近的所述副侧表面(28a,28b)形成内部的副切削角(α1),并且所述副切削角(α1)为至少65度且至多115度。7.根据前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切削刀片(20),其中,在所述切削刀片(20)的端视图中,每条所述副刃(32)都与所述刀片边界线(BL)重合或者位于所述刀片边界线(BL)外部。8.根据前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切削刀片(20),其中,每条所述副切削刃(36)都沿着其关联的所述副刃(32)的整个长度延伸。9.根据前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切削刀片(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乌萨马
申请(专利权)人:伊斯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