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原液供给与分离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67713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6 09: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原液供给与分离组件,原液供给组件包括原液水槽(11),在原液水槽(11)上安装三个管道,其中的第一管道的出口与废液管或清洗液排放管相连接,在第二管道上朝着出口方向依次安装压力泵(21)和电磁阀(513),在第三管道上安装泄压阀(311)。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公开的原液供给与分离组件,通过对微滤膜、超滤膜和纳滤膜组件的有机组合,实现对复杂水体中溶解性有机物按其体积大小的物理分离,有效降低和消除了由于混合水体中荧光光谱重叠或强荧光信号掩盖弱荧光信号所造成的信息缺失,极大地改善了原有技术中直接对水体检测可能的结果误判,为水质在线监测预警溯源提供更加丰富准确精细的光谱识别比对信息。供更加丰富准确精细的光谱识别比对信息。供更加丰富准确精细的光谱识别比对信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原液供给与分离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环境保护
,具体的说涉及该领域内的一种荧光光谱法监测水体中溶解性有机物的装置中的原液供给与分离组件。

技术介绍

[0002]利用光学手段对水体质量参数进行光谱法监测是一项水质在线监测新技术,因为监测设备无需使用化学试剂,具有信息量丰富、测量周期短、检测速度快、维护使用成本低等特点,逐渐受到用户的关注。
[0003]当前现有的水质在线监测预警溯源仪大多基于被测水样的荧光光谱变化进行设计与开发,其工作原理是利用水样中的有机物在一定波长的激发光照射下,有机物发出特定波长的发射光。通过对这种特定发射波长的光谱识别,从而揭示水样中不同有机物的组成和含量,是荧光光谱法水质在线监测预警溯源技术的基础。但是这种荧光光谱法的水质在线监测装置在对混合有各种不同有机物,特别是当混合的有机物具有相近的发射光谱、或虽不具有相似光谱,但水体中的其它有机物的发射光谱荧光强度明显大于我们所关注的有机物时,在荧光谱图上,就不能有效地观测到所关注的有机物,因此难以准确地完成对水体中溶解性有机物的溯源。
[0004]对于上述问题的解决,通常有两种做法,一种做法是对扫描获得的荧光光谱数据进行平行因子解析分离、非负矩阵解析分离、交替三线性解析分离等数学意义上的盲分离,以获取分离后各组分的荧光光谱信息,从而通过进一步的识别比对,得到溯源结果;另一种做法是,当现场在线监测设备不能有效识别有机物时,监测设备自动留样,然后工作人员将留样带回实验室,利用高效液相排阻色谱进行分离,对分离后的水样再次进行荧光或紫外等检测,获得对目标物的识别比对信息。数学上的盲分离由于是对已经得到的荧光光谱数据进行计算,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混合污染物的光谱分离与识别,但是,由于实际水体中污染物种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如当关注的污染物的荧光信号弱于其它几种有机物荧光信号,或荧光信号重叠或部分重叠时,数学上的盲分离就显得无能为力了。高效液相排阻色谱技术由于依靠排阻色谱柱,将污水中各种污染物按其体积大小排序依次检测,从而实现物理意义上的分离,能给出更加全面的信息。然而,由于高效液相排阻色谱仪器昂贵,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现场操作和维护,不能满足现场无人值守的监测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荧光光谱法监测水体中溶解性有机物的装置中的原液供给与分离组件。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原液供给与分离组件,其改进之处在于:原液供给组件包括原液水槽(11),在原液水槽(11)上安装三个管道,其中的第一管道的出口与废液管或清洗液排放管相连接,在该管道上朝着出口方向依次安装流量计(91)、电磁阀二(512)和电磁阀一(511),在第二
管道上朝着出口方向依次安装压力泵(21)和电磁阀三(513),在第三管道上安装泄压阀(311),并将第三管道连接至第二管道上电磁阀三(513)与出口之间的部分;
[0008]原液分离组件由N个滤膜组件(51—5N)串联或者并联组成,N为≥2的自然数,每个滤膜组件有一个入口,两个出口,分别是浓缩液出口和透过液出口;
[0009]并联时,在第二管道上靠近出口处安装电磁阀四(514),各滤膜组件的入口分别通过一个带电磁阀的管道连接到原液水槽第二管道电磁阀三(513)与电磁阀四(514)之间的部分,各滤膜组件的浓缩液出口分别通过一个带压力调压阀和电磁阀的管道连接到原液水槽第一管道电磁阀二(512)和电磁阀一(511)之间的部分,各滤膜组件的透过液出口分别连接一个三通,该三通的另外两路中,一路通过管道与多路阀(94)的一个入口相连,另一路则通过带电磁阀的管道与清洗吹扫组件的清洗管道相连;
[0010]串联时,各滤膜组件的浓缩液出口分别通过一个带压力调压阀和电磁阀的管道连接到原液水槽第一管道电磁阀二(512)和电磁阀一(511)之间的部分,各滤膜组件的透过液出口分别连接一个三通,该三通的另外两路中,一路通过一个安装电磁阀的管道与多路阀(94)的一个入口相连,另外一路各滤膜组件头尾相连,即排头滤膜组件一(51)通过安装电磁阀的管道连接滤膜组件二(52)的入口,滤膜组件二(52)通过安装电磁阀的管道连接滤膜组件三(53)的入口,依次类推直至滤膜组件(5(N

1))通过安装电磁阀的管道连接排尾滤膜组件(5N)的入口,滤膜组件(5N)通过管道与清洗吹扫组件的清洗管道相连;排头滤膜组件一(51)的入口与安装电磁阀六(611)的管道相连接,在该管道的入口上安装三通,该三通的另外两路中,一路与原液水槽第二管道的出口相通,另一路与安装电磁阀四(514)的管道相通。
[0011]进一步的,原液水槽是一个由不锈钢或有机玻璃材料制成的圆筒状的容器;原液水槽与第一管道和第三管道相连接的接口位于原液水槽的顶部,与第二管道相连接的接口位于原液水槽的底部,第二管道的入口通过法兰或卡扣与该接口相连接。
[0012]进一步的,原液分离组件包括5个滤膜组件:滤膜组件一(51)、滤膜组件二(52)、滤膜组件三(53)、滤膜组件四(54)和滤膜组件五(55);
[0013]并联时,滤膜组件一(51)、滤膜组件二(52)、滤膜组件三(53)、滤膜组件四(54)和滤膜组件五(55)的入口分别通过一个带电磁阀六(611)、电磁阀七(612)、电磁阀八(613)、电磁阀九(614)和电磁阀十(615)的管道连接到原液水槽第二管道电磁阀三(513)与电磁阀四(514)之间的部分,滤膜组件一(51)、滤膜组件二(52)、滤膜组件三(53)、滤膜组件四(54)和滤膜组件五(55)的浓缩液出口分别通过一个带压力调压阀一(81)、压力调压阀二(82)、压力调压阀三(83)、压力调压阀四(84)、压力调压阀五(85)和电磁阀十六(811)、电磁阀十七(812)、电磁阀十八(813)、电磁阀十九(814)、电磁阀二十(815)的管道连接到原液水槽第一管道电磁阀二(512)和电磁阀一(511)之间的部分,滤膜组件一(51)、滤膜组件二(52)、滤膜组件三(53)、滤膜组件四(54)和滤膜组件五(55)的透过液出口分别连接一个三通,该三通的另外两路中,一路通过管道与多路阀(94)的一个入口相连,另一路则分别通过带电磁阀十一(711)、电磁阀十二(712)、电磁阀十三(713)、电磁阀十四(714)、电磁阀十五(715)的管道与清洗吹扫组件的清洗管道相连;
[0014]串联时,滤膜组件一(51)、滤膜组件二(52)、滤膜组件三(53)、滤膜组件四(54)和滤膜组件五(55)的浓缩液出口分别通过一个带压力调压阀一(81)、压力调压阀二(82)、压
力调压阀三(83)、压力调压阀四(84)、压力调压阀五(85)和电磁阀十六(811)、电磁阀十七(812)、电磁阀十八(813)、电磁阀十九(814)、电磁阀二十(815)的管道连接到原液水槽第一管道电磁阀二(512)和电磁阀一(511)之间的部分,滤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原液供给与分离组件,其特征在于:原液供给组件包括原液水槽(11),在原液水槽(11)上安装三个管道,其中的第一管道的出口与废液管或清洗液排放管相连接,在该管道上朝着出口方向依次安装流量计(91)、电磁阀二(512)和电磁阀一(511),在第二管道上朝着出口方向依次安装压力泵(21)和电磁阀三(513),在第三管道上安装泄压阀(311),并将第三管道连接至第二管道上电磁阀三(513)与出口之间的部分;原液分离组件由N个滤膜组件(51—5N)串联或者并联组成,N为≥2的自然数,每个滤膜组件有一个入口,两个出口,分别是浓缩液出口和透过液出口;并联时,在第二管道上靠近出口处安装电磁阀四(514),各滤膜组件的入口分别通过一个带电磁阀的管道连接到原液水槽第二管道电磁阀三(513)与电磁阀四(514)之间的部分,各滤膜组件的浓缩液出口分别通过一个带压力调压阀和电磁阀的管道连接到原液水槽第一管道电磁阀二(512)和电磁阀一(511)之间的部分,各滤膜组件的透过液出口分别连接一个三通,该三通的另外两路中,一路通过管道与多路阀(94)的一个入口相连,另一路则通过带电磁阀的管道与清洗吹扫组件的清洗管道相连;串联时,各滤膜组件的浓缩液出口分别通过一个带压力调压阀和电磁阀的管道连接到原液水槽第一管道电磁阀二(512)和电磁阀一(511)之间的部分,各滤膜组件的透过液出口分别连接一个三通,该三通的另外两路中,一路通过一个安装电磁阀的管道与多路阀(94)的一个入口相连,另外一路各滤膜组件头尾相连,即排头滤膜组件一(51)通过安装电磁阀的管道连接滤膜组件二(52)的入口,滤膜组件二(52)通过安装电磁阀的管道连接滤膜组件三(53)的入口,依次类推直至滤膜组件(5(N

1))通过安装电磁阀的管道连接排尾滤膜组件(5N)的入口,滤膜组件(5N)通过管道与清洗吹扫组件的清洗管道相连;排头滤膜组件一(51)的入口与安装电磁阀六(611)的管道相连接,在该管道的入口上安装三通,该三通的另外两路中,一路与原液水槽第二管道的出口相通,另一路与安装电磁阀四(514)的管道相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液供给与分离组件,其特征在于:原液水槽是一个由不锈钢或有机玻璃材料制成的圆筒状的容器;原液水槽与第一管道和第三管道相连接的接口位于原液水槽的顶部,与第二管道相连接的接口位于原液水槽的底部,第二管道的入口通过法兰或卡扣与该接口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液供给与分离组件,其特征在于:原液分离组件包括5个滤膜组件:滤膜组件一(51)、滤膜组件二(52)、滤膜组件三(53)、滤膜组件四(54)和滤膜组件五(55);并联时,滤膜组件一(51)、滤膜组件二(52)、滤膜组件三(53)、滤膜组件四(54)和滤膜组件五(55)的入口分别通过一个带电磁阀六(611)、电磁阀七(612)、电磁阀八(613)、电磁阀九(614)和电磁阀十(615)的管道连接到原液水槽第二管道电磁阀三(513)与电磁阀四(514)之间的部分,滤膜组件一(51)、滤膜组件二(52)、滤膜组件三(53)、滤膜组件四(54)和滤膜组件五(55)的浓缩液出口分别通过一个带压力调压阀一(8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贝贝王欣林海靖贺颖何鹰魏峨尊
申请(专利权)人:华夏安健物联科技青岛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