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机的室内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676662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6 09:04
室内机(1)具有:至少1个送风机(20A);热交换器(50),其构成为从前后左右这4个方向包围送风机(20A);以及外壳(10),其收纳送风机(20A)和热交换器(50)。外壳(10)具有吸入口(11);吹出口(12、13);安装部(10e),其设置于外壳(10)的侧面,用于将外壳(10)安装于壁面(Wa);以及收纳部(18),其配置于比热交换器(50)靠安装部(10e)侧的位置,用于至少收纳与热交换器(50)连接的配管(55),在侧面观察时,送风机(20A)、热交换器(50)、安装部(10e)和收纳部(18)按照送风机(20A)、热交换器(50)、收纳部(18)和安装部(10e)的顺序并排配置。部(18)和安装部(10e)的顺序并排配置。部(18)和安装部(10e)的顺序并排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空调机的室内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机的室内机。

技术介绍

[0002]作为现有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存在具有从下方抽吸室内空气并向横向排出的涡轮风扇、以及从外壳的前表面沿着角部和两侧面设置的热交换器的室内机(参照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空调机的室内机设置于由房间的天花板和侧壁形成的角部分的方式。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3141867号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
[0007]在上述现有的空调机的室内机中,根据热交换器和制冷剂配管的连接位置,有时很难将制冷剂配管引出到外壳的外部。其结果是,将室内机设置于由房间的天花板和侧壁形成的角部分时的安装工程的作业性可能降低。但是,在专利文献1中没有记载将室内机设置于由房间的天花板和侧壁形成的角部分时的安装工程的作业性。
[0008]本专利技术提出能够提高安装工程的作业性的空调机的室内机。
[0009]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0]本专利技术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特征在于,上述空调机的室内机具有:至少1个送风机;热交换器,其构成为从前后左右这4个方向包围上述送风机;以及外壳,其收纳上述送风机和上述热交换器,上述外壳具有:吸入口;吹出口;安装部,其设置于上述外壳的侧面,用于将上述外壳安装于壁面;以及收纳部,其配置于比上述热交换器靠上述安装部侧的位置,用于至少收纳与上述热交换器连接的配管,在侧面观察时,上述送风机、上述热交换器、上述安装部和上述收纳部按照上述送风机、上述热交换器、上述收纳部和上述安装部的顺序并排配置。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用于收纳配管的收纳部配置于比热交换器靠安装部侧的位置,因此,在将空调机的室内机安装于壁面时,容易从外壳引出配管,因此,容易进行配管的施工。其结果是,能够提高空调机的室内机相对于壁面的安装工程的作业性。
[0012]一个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具有绝热材料,该绝热材料配置于上述热交换器与上述收纳部之间。
[0013]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在热交换器与收纳部之间配置有绝热材料,因此,抑制热交换器与收纳部之间的热交换,抑制向收纳部的结露。由此,能够抑制结露水的机外滴下。
[0014]一个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具有多个上述送风机,多个上述送风机并排配置,上述收纳部在多个上述送风机并排的方向上延伸。
[0015]在一个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室内机中,上述外壳在上述安装部侧具有角部,上述角部具有用于供上述配管贯穿插入的至少1个连接口。
[0016]在一个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室内机中,上述吹出口包含设置于上述外壳的底面的靠上述安装部侧的第1吹出口。
[0017]在一个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室内机中,在仰视观察时,上述第1吹出口相对于上述收纳部设置于与上述安装部相反的一侧。
[0018]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在仰视观察时,第1吹出口与安装部之间隔着收纳部进行配置,因此,第1吹出口与壁面分离地设置。其结果是,能够抑制从第1吹出口吹出的空气碰到壁面而使卷入被吹出的空气中的尘埃等污染壁面。
[0019]一个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具有吸入口,该吸入口设置于上述外壳的底面且相对于上述第1吹出口设置于与上述安装部相反的一侧,上述第1吹出口朝向上述壁面侧向斜下方进行吹出。
[0020]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第1吹出口朝向壁面侧向斜下方进行吹出,因此,从第1吹出口吹出的空气朝向与吸入口相反的一侧向斜下方流动。其结果是,能够抑制从第1吹出口吹出的空气被吸入到吸入口的短路。
[0021]在一个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室内机中,上述外壳具有将来自上述送风机的空气引导至上述第1吹出口的通风路,上述通风路具有以与上述安装部分离的方式形成的部分。
[002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来自送风机的空气引导至第1吹出口的通风路具有以与安装部分离的方式形成的部分,因此,第1吹出口与壁面分离地设置。其结果是,能够抑制从第1吹出口吹出的空气碰到壁面而使卷入被吹出的空气中的尘埃等附着于壁面而污染壁面。
[0023]在一个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室内机中,上述收纳部配置于比上述通风路靠上述安装部侧的位置。
[0024]在一个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室内机中,上述吹出口包含设置于上述外壳的侧面的至少1个第2吹出口。
[0025]根据上述实施方式,从设置于外壳的底面的第1吹出口和设置于外壳的侧面的第2吹出口分别吹出空气,由此,由热交换器调节后的空气容易遍及室内整体,因此,能够提高用户的舒适性。
[0026]在一个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室内机中,上述送风机被设置成上述送风机的旋转轴线在上下方向上延伸。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从右斜下方观察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立体图。
[0028]图2是从左斜后下方观察第1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立体图。
[0029]图3是第1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取下了下面格栅的状态的仰视图。
[0030]图4是第1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取下了喇叭口、排水盘和排水管等的状态的仰视图。
[0031]图5是沿着图3的V

V线的剖视图。
[0032]图6是用于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吹出方向的示意图。
[0033]图7是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与图5同样的剖视图。
[0034]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第2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与图5同样的剖视图。
[0035]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第3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与图5同样的剖视图。
[0036]图10是本专利技术的第4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与图4同样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下面,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室内机1进行说明。
[0038][第1实施方式][0039]图1是从右斜下方观察第1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室内机1的立体图。图2是从左斜后下方观察第1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室内机1的立体图。
[0040]参照图1,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室内机1具有大致长方体状的外壳10。外壳10具有构成外壳10的底面的底面格栅10a、构成外壳10的前表面的前面格栅10b、构成外壳10的右侧面的右侧面格栅10c、以及构成外壳10的左侧面的左侧面格栅10d。在本实施方式中,底面格栅10a、前面格栅10b、右侧面格栅10c和左侧面格栅10d一体地形成。此外,如图2所示,外壳10具有构成外壳10的背面的背面面板10e和构成外壳10的顶面的顶面面板10f。背面面板10e和顶面面板10f一体地形成。底面格栅10a、前面格栅10b、右侧面格栅10c、左侧面格栅10d、背面面板10e和顶面面板10f分别为大致矩形。本专利技术的外壳10的侧面包含外壳10的前表面、左右的侧面和背面。换言之,外壳10的侧面由前面格栅10b、右侧面格栅10c、左侧面格栅10d和背面面板10e构成。
[0041]参照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空调机的室内机(1、101、201、301、401),其特征在于,上述空调机的室内机(1、101、201、301、401)具有:至少1个送风机(20A、20B);热交换器(50、450),其构成为从前后左右这4个方向包围上述送风机(20A、20B);以及外壳(10),其收纳上述送风机(20A、20B)和上述热交换器(50、450),上述外壳(10)具有:吸入口(11);吹出口(12、13、14、15);安装部(10e),其设置于上述外壳(10)的侧面,用于将上述外壳(10)安装于壁面(Wa);以及收纳部(18),其配置于比上述热交换器(50、450)靠上述安装部(10e)侧的位置,用于至少收纳与上述热交换器(50、450)连接的配管(55),在侧面观察时,上述送风机(20A、20B)、上述热交换器(50、450)、上述安装部(10e)和上述收纳部(18)按照上述送风机(20A、20B)、上述热交换器(50、450)、上述收纳部(18)和上述安装部(10e)的顺序并排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内机(1、101、201、301、401),其特征在于,上述空调机的室内机(1、101、201、301、401)具有绝热材料(43、160),该绝热材料(43、160)配置于上述热交换器(50、450)与上述收纳部(18)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内机(1、101、201、301、401),其特征在于,上述空调机的室内机(1、101、201、301、401)具有多个上述送风机(20A、20B),多个上述送风机(20A、20B)并排配置,上述收纳部(18)在多个上述送风机(20A、20B)并排的方向上延伸。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内机(1、101、201、301、401),其特征在于,上述外壳(10)在上述安装部(10e)侧具有角部(C1、C2),上述角部(C1、C2)具有用于供上述配管(55)贯穿插入的至少1个连接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下哲也金野悟藤冈文人
申请(专利权)人: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