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株式会社JMS专利>正文

合成树脂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67665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6 09:04
提供确保向递送系统等细管状的构件的收纳性,同时不易发生将支架留置在生物体管道内的患部后的位置偏移的支架。合成树脂支架(1)具备编织成网眼状而构成的由多条纤维形成的筒状的第一编织构成部(2)、编织并配置于第一编织构成部(2)并构成为环状的由多条纤维形成的第二编织构成部(3),第一编织构成部(2)具有多条第一纤维(21)、多条第二纤维(22)及多个第一交叉点(23),第二编织构成部(3)具有在轴向上分离地配置的波形状的多条第三纤维(31)和在轴向上分离地配置的波形状的多条第四纤维(32),至少一个第一交叉点(23)配置于由第三纤维(31)和第四纤维(32)包围的交叉区域(34)。维(31)和第四纤维(32)包围的交叉区域(34)。维(31)和第四纤维(32)包围的交叉区域(34)。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合成树脂支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降解性支架等合成树脂支架。

技术介绍

[0002]以往,对于血管、消化管等生物体管道的狭窄性疾病(肿瘤、炎症等)而言,进行在狭窄部留置支架而使狭窄部扩张的治疗。作为支架,例如已知金属制、合成树脂制的支架。其中,金属制的支架在从体内拔出时需要进行外科手术,因此给患者带来极大的负担。因此,金属制的支架的用途限定于对计划了半永久性留置或外科手术的恶性肿瘤等病例使用的情况。从这样的背景出发,作为对不能使用金属制支架的病例使用的支架,提出了作为合成树脂支架的生物降解性支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0003]由于合成树脂支架在自扩张性、复原性、向肠道等消化管的紧贴性、相对于消化管的蠕动运动的追随性方面比金属支架差,所以在以与金属支架相同的形状制作合成树脂支架的情况下,有时不能发挥所要求的性能。
[0004]现有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

16007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
[0008]另外,可考虑通过将支架的端部的形状设为喇叭(Flare)状,即,使支架的端部直径比中央部直径大,从而使之具有锚固效果。然而,由于即使将生物降解性支架的端部设为喇叭状,与金属制的支架相比强度也较弱,所以在从径向外侧向喇叭状部分施加压力的情况下,难以保持其形状,难以充分地发挥锚固效果。
[0009]另外,为了提高生物降解性支架的针对来自径向外侧的压力的耐受性,也可考虑将构成生物降解性支架的纤维加粗。然而,当将构成生物降解性支架的纤维加粗时,难以收纳于在将支架留置于狭窄部时所使用的递送系统等细管状的构件。
[0010]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确保向递送系统等细管状的构件的收纳性,同时不易发生将支架留置在生物体管道内的患部后的位置偏移的合成树脂支架。
[0011]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2]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合成树脂支架,具备编织成网眼状而构成的由多条纤维形成的筒状的第一编织构成部、编织并配置于所述第一编织构成部并构成为环状的由多条纤维形成的第二编织构成部,其中,所述第一编织构成部具有相对于轴向倾斜规定角度地延伸的多条第一纤维、相对于所述第一纤维交叉延伸的多条第二纤维以及所述多条第一纤维和所述多条第二纤维交叉而构成的多个第一交叉点,所述第二编织构成部具有在轴向上分离地配置的波形状的多条第三纤维和在轴向上分离地配置的波形状的多条第四纤维,所述多个第一交叉点中的至少一个第一交叉点配置于由所述第三纤维和所述第四纤维包围的交叉区
域。
[0013]另外,优选的是,所述交叉区域在所述第一编织构成部的周向上排列并形成有多个,所述第一交叉点在所述第一编织构成部的周向上排列并形成有多个,并且所述第一交叉点分别配置于多个所述交叉区域。
[0014]另外,优选的是,在所述第一交叉点配置于所述交叉区域的结构中,所述第三纤维以如下状态配置:针对向所述第三纤维和所述第四纤维重合的部分变小的方向的移动,所述第三纤维能够钩挂于所述第一纤维、所述第二纤维及所述第四纤维中的一条以上纤维,所述第四纤维以如下状态配置:针对向所述第三纤维和所述第四纤维重合的部分变小的方向的移动,所述第四纤维能够钩挂于所述第一纤维、所述第二纤维及所述第三纤维中的一条以上纤维。
[0015]另外,优选的是,具备多个将所述第一交叉点配置于所述交叉区域而成的结构,在至少一部分中包含如下结构而构成:所述第三纤维和所述第四纤维以如下状态配置:针对向所述第三纤维和所述第四纤维重合的部分变小的方向的移动,所述第三纤维和所述第四纤维能够彼此钩挂,且针对该第三纤维及该第四纤维的移动而所述第三纤维和所述第四纤维不钩挂于所述第一纤维及所述第二纤维。
[0016]另外,优选的是,在波形状的所述第三纤维和/或所述第四纤维中的山部的顶部,形成有以包围所述第一纤维、所述第二纤维、所述第三纤维及第四纤维中的任一者以上的纤维的方式配置的环状的环部。
[0017]另外,优选的是,所述第二编织构成部由扩张力比所述第一编织构成部高的合成树脂制的纤维形成。
[0018]另外,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合成树脂支架,具备构成为网眼状的由一条或多条纤维形成的筒状的第一编织构成部、编织并配置于所述第一编织构成部并构成为环状的由一条或多条纤维形成的第二编织构成部,其中,所述第一编织构成部具有相对于轴向倾斜规定角度并重复折曲地在轴向上延伸的多条第一纤维、配置为具有与所述第一纤维交叉的部分并相对于轴向倾斜规定角度并重复折曲地在轴向上延伸的多条第二纤维以及所述多条第一纤维和所述多条第二纤维交叉而构成的多个第一交叉区域,所述第二编织构成部具有相对于轴向倾斜规定角度并重复折曲地在周向上延伸的多条第三纤维、配置为具有与所述第三纤维交叉的部分并相对于轴向倾斜规定角度并重复折曲地在轴向上延伸的多条第四纤维以及所述多条第三纤维和所述多条第四纤维交叉而构成的多个第二交叉区域,所述第一交叉区域和所述第二交叉区域的至少一部分重叠配置。
[0019]另外,优选的是,在所述第一交叉区域和所述第二交叉区域重叠配置而成的结构中,所述第一纤维以如下状态配置:针对向所述第一纤维和所述第二纤维重合的部分变小的方向的移动,所述第一纤维能够钩挂于所述第三纤维及所述第四纤维中的一条以上纤维,所述第二纤维以如下状态配置:针对向所述第一纤维和所述第二纤维重合的部分变小的方向的移动,所述第二纤维能够钩挂于所述第三纤维及所述第四纤维中的一条以上纤维。
[0020]专利技术的效果
[0021]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确保向递送系统等细管状的构件的收纳性,同时不易发生将支架留置在生物体管道内的患部后的位置偏移的合成树脂支架。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生物降解性支架的立体图。
[0023]图2是图1所示的生物降解性支架的放大图。
[0024]图3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生物降解性支架的图。
[0025]图4是示出第三实施方式的生物降解性支架的图。
[0026]图5是示出第四实施方式的生物降解性支架的图。
[0027]图6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生物降解性支架的立体图。
[0028]图7是图6所示的生物降解性支架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合成树脂支架的各实施方式。
[0030]<第一实施方式>
[0031]参照图1及图2,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生物降解性支架1。
[0032]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生物降解性支架1的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的生物降解性支架1的放大图。
[0033]本实施方式的合成树脂支架是由生物降解性纤维构成的生物降解性支架1,如图1及图2所示,具备网眼状筒状部2(第一编织构成部)和编织并配置于网眼状筒状部2的波状编织部3(第二编织构成部)。...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合成树脂支架,具备编织成网眼状而构成的由多条纤维形成的筒状的第一编织构成部、和编织并配置于所述第一编织构成部并构成为环状的由多条纤维形成的第二编织构成部,所述第一编织构成部具有相对于轴向倾斜规定角度地延伸的多条第一纤维、相对于所述第一纤维交叉延伸的多条第二纤维以及所述多条第一纤维和所述多条第二纤维交叉而构成的多个第一交叉点,所述第二编织构成部具有在轴向上分离地配置的波形状的多条第三纤维、和在轴向上分离地配置的波形状的多条第四纤维,所述多个第一交叉点中的至少一个第一交叉点配置于由所述第三纤维和所述第四纤维包围的交叉区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树脂支架,其中,所述交叉区域在所述第一编织构成部的周向上排列并形成有多个,所述第一交叉点在所述第一编织构成部的周向上排列并形成有多个,并且所述第一交叉点分别配置于多个所述交叉区域。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合成树脂支架,其中,在所述第一交叉点配置于所述交叉区域的结构中,所述第三纤维以如下状态配置:针对向所述第三纤维和所述第四纤维重合的部分变小的方向的移动,所述第三纤维能够钩挂于所述第一纤维、所述第二纤维及所述第四纤维中的一条以上纤维,所述第四纤维以如下状态配置:针对向所述第三纤维和所述第四纤维重合的部分变小的方向的移动,所述第四纤维能够钩挂于所述第一纤维、所述第二纤维及所述第三纤维中的一条以上纤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合成树脂支架,其中,所述合成树脂支架具备多个将所述第一交叉点配置于所述交叉区域的结构,所述合成树脂支架在至少一部分中包含如下结构而构成,该结构中,所述第三纤维和所述第四纤维以如下状态配置:针对向所述第三纤维和所述第四纤维重合的部分变小的方向的移动,所述第三纤维和所述第四纤维能够彼此钩挂,并且,针对该第三纤维及该第四纤维的移动,所述第三纤维和所述第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本彩佳福泷修司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JMS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