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渗水排放与压浆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674552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6 09: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隧道渗水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隧道渗水排放与压浆结构,排水槽沿隧道的纵向设置,在两个排水槽相对的外侧处均设置有沿隧道纵向的集水管,且在同一侧处的集水管与排水槽之间通过若干导流管连接,两个集水管均位于隧道的内壁内部,在隧道内壁的内部还设置有若干个呈弧形结构的汇集管,汇集管沿隧道的纵向均匀排布设置,且汇集管的两端分别与两个集水管连通,每相邻的两个汇集管之间均设置有多个第一连通管和多个第二连通管,第一连通管和第二连通管相对于汇集管均倾斜设置且第一连通管和第二连通管的倾斜方向相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渗水排放结构具有结构合理、方便施工安装、以及可以快速有效的将隧道内产生的渗水进行收集排放的特点。行收集排放的特点。行收集排放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隧道渗水排放与压浆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隧道渗水
,具体涉及一种隧道渗水排放与压浆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隧道工程中,经常存在仰拱环向止水带安装偏差、粘接不牢、因施工损坏等现象,削弱了其防水性能,隧道衬砌完成后,当衬砌混凝土背后的积水汇集在隧底并产生水压时,极易出现仰拱施工缝渗水现象,后期治理难度大、久治不绝、安全风险高、经济社会效益损失重。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隧道渗水排放与压浆结构,结构合理,方便施工安装,可以快速有效的将隧道内产生的渗水进行收集排放。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隧道渗水排放与压浆结构,包括设置在隧道内路面两侧的排水槽,排水槽沿隧道的纵向设置,在两个排水槽相对的外侧处均设置有沿隧道纵向的集水管,且在同一侧处的集水管与排水槽之间通过若干导流管连接,两个集水管均位于隧道的内壁内部,在隧道内壁的内部还设置有若干个呈弧形结构的汇集管,汇集管沿隧道的纵向均匀排布设置,且汇集管的两端分别与两个集水管连通,每相邻的两个汇集管之间均设置有多个第一连通管和多个第二连通管,第一连通管和第二连通管相对于汇集管均倾斜设置且第一连通管和第二连通管的倾斜方向相反。
[0005]优选的,所述第一连通管和第二连通管在两个汇集管之间依次交叉排布设置。
[0006]优选的,所述汇集管、第一连通管和第二连通管均包括有管体,所述管体上均匀排布设置有渗液孔,在管体的外侧依次设置有透水性纤维布层和钢丝网层。
[0007]优选的,所述汇集管的内径在30

50mm之间,所述集水管的内径在50

70mm之间。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连通管和第二连通管的内径与汇集管的内径相同。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0]本技术中的渗水排放结构具有结构合理、方便施工安装、以及可以快速有效的将隧道内产生的渗水进行收集排放的特点。
附图说明
[0011]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2]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汇集管侧视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管体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5]图中:1排水槽、2集水管、3导流管、4汇集管、5第一连通管、6第二连通管、7管体、8透水性纤维布层、9钢丝网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0017]请参阅图1

3,本实施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隧道渗水排放与压浆结构,包括设置在隧道内路面两侧的排水槽1,排水槽1沿隧道的纵向设置,在两个排水槽1相对的外侧处均设置有沿隧道纵向的集水管2,且在同一侧处的集水管2与排水槽1之间通过若干导流管3连接,两个集水管2均位于隧道的内壁内部,在隧道内壁的内部还设置有若干个呈弧形结构的汇集管4,汇集管4沿隧道的纵向均匀排布设置,且汇集管4的两端分别与两个集水管2连通,每相邻的两个汇集管4之间均设置有多个第一连通管5和多个第二连通管6,第一连通管5和第二连通管6相对于汇集管4均倾斜设置且第一连通管5和第二连通管6的倾斜方向相反,第一连通管5和第二连通管6在两个汇集管4之间依次交叉排布设置,交叉排布设置的第一连通管5和第二连通管6在提升渗水收集效果的同时,可以极大的提升汇集管4之间的连通性,并降低其中某一段发生异常堵塞时所造成的影响。
[0018]汇集管4、第一连通管5和第二连通管6均包括有管体7,管体7上均匀排布设置有渗液孔,在管体7的外侧依次设置有透水性纤维布层8和钢丝网层9,汇集管4的内径在30

50mm之间,集水管2的内径在50

70mm之间,第一连通管5和第二连通管6的内径与汇集管4的内径相同,透水性纤维布层8可以降低管体7上渗液孔堵塞情况的出现,钢丝网层9可以对透水性纤维布层8起到防护的效果,渗透的水液依次通过汇集管4、集水管2和导流管3最后进入至排水槽1内排出,如果渗水严重,需要对二衬砼进行修复处理时,最经济、快捷的办法就是进行压浆,此时可利用本技术结构进行压浆修复。
[0019]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渗水排放与压浆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隧道内路面两侧的排水槽(1),排水槽(1)沿隧道的纵向设置,在两个排水槽(1)相对的外侧处均设置有沿隧道纵向的集水管(2),且在同一侧处的集水管(2)与排水槽(1)之间通过若干导流管(3)连接,两个集水管(2)均位于隧道的内壁内部,在隧道内壁的内部还设置有若干个呈弧形结构的汇集管(4),汇集管(4)沿隧道的纵向均匀排布设置,且汇集管(4)的两端分别与两个集水管(2)连通,每相邻的两个汇集管(4)之间均设置有多个第一连通管(5)和多个第二连通管(6),第一连通管(5)和第二连通管(6)相对于汇集管(4)均倾斜设置且第一连通管(5)和第二连通管(6)的倾斜方向相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渗水排放与压浆结构,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伊琦程东贺柴琦龙李嘉蔚杨健康杨伟刚邓承铭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