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重润滑连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67300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6 08: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双重润滑连杆,包括连杆体及与其相连的连杆小头、连杆大头,连杆大头设有连杆盖,连杆小头设有用于安装连杆衬套的衬套孔,连杆大头设有用于安装第一轴瓦的主弧面,连杆盖设有用于安装第二轴瓦的副弧面,主弧面与衬套孔之间设有油道;衬套孔内壁设有小头置容孔,副弧面上设有大头置容孔;小头、大头置容孔内均设有石墨块及支撑弹簧,小头、大头置容孔孔底设有泄压孔;连杆衬套设有衬套油孔及小头滑孔,第一轴瓦设有轴瓦油孔,第二轴瓦设有大头滑孔;连杆衬套设有第一内沟槽,第一轴瓦设有第二内沟槽,第二轴瓦设有第三内沟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可靠性高,在设备供油系统出现故障时,对连杆摩擦副进行应急润滑的优点。的优点。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重润滑连杆


[0001]本技术涉及机械设备的连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重润滑连杆。

技术介绍

[0002]连杆一般应用于内燃机、活塞式空压机等机械设备中,其中大部分连杆为了保证连杆与活塞销之间的润滑以及连杆与曲轴之间的润滑,会在连杆上设置油道,通过曲轴上的曲轴油道将润滑油通过连杆大头输送至连杆小头实现润滑,从而组建一个良好的润滑油路;
[0003]一般来说油路的润滑效果在供油充足的时候是最佳的,但是设备在实际使用时,难免会出现油路故障,如堵塞、油泵损坏、油管漏油,导致油路缺少供油压力,从而造成摩擦副之间缺油的情况发生,轻则连杆大小头的连杆衬套、轴瓦拉伤,重则会发生连杆衬套、轴瓦抱死,直接导致活塞销、曲轴一并损坏,给后续维修带来极大的不便,也大大提高了维修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上述问题,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靠性高,在设备供油系统出现故障时,对连杆摩擦副进行应急润滑的双重润滑连杆。
[0005]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重润滑连杆,包括连杆体,所述连杆体两端分别设有连杆小头及连杆大头,所述连杆大头上设有连杆盖,所述连杆小头设有用于安装连杆衬套的衬套孔,所述连杆大头设有用于安装第一轴瓦的主弧面,所述连杆盖上设有用于安装第二轴瓦的副弧面,所述主弧面与衬套孔之间设有贯穿连杆体开设的油道;所述衬套孔内壁还设有与油道同轴,在连杆小头周向方向上与油道轴线呈180度设置的小头置容孔,所述副弧面上设有在连杆盖与连杆大头对接时与油道同轴,在副弧面及主弧面构成的虚拟圆柱的周向方向上与油道轴线呈180度设置的大头置容孔;所述小头置容孔及大头置容孔内均设有可轴向滑动的石墨块,所述石墨块与孔底之间设有支撑弹簧,所述小头置容孔及大头置容孔孔底设有与外界连通的泄压孔;所述连杆衬套上设有与油道连通的衬套油孔及与小头置容孔连通的小头滑孔,所述第一轴瓦上设有与油道连通的轴瓦油孔,所述第二轴瓦上设有与大头置容孔连通的大头滑孔;所述连杆衬套内壁设有一条分别与衬套油孔及小头滑孔连通的第一内沟槽,所述第一轴瓦内壁设有一条与轴瓦油孔相连的第二内沟槽,所述第二轴瓦内壁设有与大头滑孔连通的第三内沟槽,所述第二内沟槽、第三内沟槽在第一轴瓦与第二轴瓦对扣时彼此相连呈环形。
[0006]上述结构中,此双重润滑连杆应用于内燃机、活塞式空压机等机械设备中时,通过曲轴的曲轴油道将润滑油供至第一轴瓦、第二轴瓦的第二内沟槽、第三内沟槽内,通过第二内沟槽、第三内沟槽将润滑油传递至油道的同时通过润滑油压力推动大头置容孔内的石墨块并压缩支撑弹簧,使石墨块缩入大头置容孔内,同时润滑油通过油道进入连杆衬套的第一内沟槽,并推动小头置容孔内的石墨块并压缩支撑弹簧,使石墨块缩入小头置容孔内,此
时连杆衬套、第一轴瓦及第二轴瓦通过润滑油供给进行润滑;当供油系统出现故障导致润滑油供给不足或无法供给时,石墨块失去润滑油的压力推动,此时支撑弹簧复位,将石墨块推出大头置容孔及小头置容孔分别与曲轴的连杆轴颈外壁及活塞销外壁相抵,通过石墨块来实现无油润滑,以确保设备能够在缺油状态下继续应急运行,避免在人员发现油路故障前连杆因缺油而发生连杆衬套、轴瓦拉伤,连杆衬套、轴瓦抱死等一系列问题,减少设备故障带来的损失;石墨块在受到润滑油压力作用下滑动压缩支撑弹簧的过程中,泄压孔用于泄出石墨块朝向支撑弹簧一侧空间内的空气或润滑油,并使润滑油始终冲洗石墨块与大头置容孔、小头置容孔之间的间隙,避免污垢沉积影响润滑油压力消失后石墨块的回位;此连杆在安装时,曲轴的连杆轴颈上开设的曲轴油道直径小于石墨块直径或曲轴油道与石墨块在连杆轴颈的轴向方向上偏置设置,避免石墨块在复位时卡入连杆轴颈的曲轴油道上造成卡滞或石墨块磨损加快的情况发生。
[0007]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内沟槽两侧设有往连杆衬套轴向方向两端开设的第一布油槽,所述第一布油槽与第一内沟槽连通,所述第一布油槽为若干条,沿连杆衬套周向方向间隔设置。
[0008]上述结构中,第一布油槽在润滑油供给正常时,可将润滑油均匀布设至连杆衬套与活塞销之间;当润滑油供给出现故障时,第一布油槽可辅助涂布石墨块与活塞销摩擦时产生的细小石墨碎末,提高石墨块的润滑效果。
[0009]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内沟槽两侧的第一布油槽两端的长度小于连杆衬套的轴向长度并在连杆衬套的轴向方向的上居中设置。
[0010]上述结构中,避免润滑油从第一布油槽端部泄出而无法建立油压。
[0011]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内沟槽两侧设有往第一轴瓦轴向方向两端开设的第二布油槽,所述第二布油槽与第二内沟槽连通,所述第二布油槽为若干条,沿第一轴瓦周向方向间隔设置。
[0012]上述结构中,第二布油槽在润滑油供给正常时,可将润滑油均匀布设至第一轴瓦与连杆轴颈之间;当润滑油供给出现故障时,第二布油槽可辅助涂布石墨块与连杆轴颈摩擦时产生的细小石墨碎末,提高石墨块的润滑效果。
[0013]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内沟槽两侧的第二布油槽两端的长度小于第一轴瓦的轴向长度并在第一轴瓦的轴向方向的上居中设置。
[0014]上述结构中,避免润滑油从第二布油槽端部泄出而无法建立油压。
[0015]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三内沟槽两侧设有往第二轴瓦轴向方向两端开设的第三布油槽,所述第三布油槽与第三内沟槽连通,所述第三布油槽为若干条,沿第二轴瓦周向方向间隔设置。
[0016]上述结构中,第三布油槽在润滑油供给正常时,可将润滑油均匀布设至第二轴瓦与连杆轴颈之间;当润滑油供给出现故障时,第三布油槽可辅助涂布石墨块与连杆轴颈摩擦时产生的细小石墨碎末,提高石墨块的润滑效果。
[0017]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三内沟槽两侧的第三布油槽两端的长度小于第二轴瓦的轴向长度并在第二轴瓦的轴向方向的上居中设置。
[0018]上述结构中,避免润滑油从第三布油槽端部泄出而无法建立油压。
[0019]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小头置容孔、大头置容孔均与石墨块外壁呈间隙
配合,所述小头置容孔、大头置容孔与石墨块外壁之间的间隙截面不大于泄压孔流量截面。
[0020]上述结构中,小头置容孔、大头置容孔与石墨块外壁之间的间隙截面不大于泄压孔流量截面,可保证润滑油能始终在石墨块背向支撑弹簧的一侧建立起油压,推动石墨块压缩支撑弹簧,如小头置容孔、大头置容孔与石墨块外壁之间的间隙截面大于或等于泄压孔流量截面,此时由于经过小头置容孔、大头置容孔与石墨块外壁之间的润滑油流量来不及被泄压孔泄出,因此也就无法持续推动石墨块压缩支撑弹簧并保持支撑弹簧处于压缩状态。
[0021]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轴瓦、第二轴瓦外圆柱壁上设有两条沿第一轴瓦、第二轴瓦轴向方向间隔设置的防脱槽,所述主弧面、副弧面上设有分别与第一轴瓦、第二轴瓦上的防脱槽对应适配的防脱凸起。
[0022]上述结构中,防脱槽与防脱凸起适配,用于限制第一轴瓦、第二轴瓦的轴向位置,避免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重润滑连杆,包括连杆体,所述连杆体两端分别设有连杆小头及连杆大头,所述连杆大头上设有连杆盖,所述连杆小头设有用于安装连杆衬套的衬套孔,所述连杆大头设有用于安装第一轴瓦的主弧面,所述连杆盖上设有用于安装第二轴瓦的副弧面,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弧面与衬套孔之间设有贯穿连杆体开设的油道;所述衬套孔内壁还设有与油道同轴,在连杆小头周向方向上与油道轴线呈180度设置的小头置容孔,所述副弧面上设有在连杆盖与连杆大头对接时与油道同轴,在副弧面及主弧面构成的虚拟圆柱的周向方向上与油道轴线呈180度设置的大头置容孔;所述小头置容孔及大头置容孔内均设有可轴向滑动的石墨块,所述石墨块与孔底之间设有支撑弹簧,所述小头置容孔及大头置容孔孔底设有与外界连通的泄压孔;所述连杆衬套上设有与油道连通的衬套油孔及与小头置容孔连通的小头滑孔,所述第一轴瓦上设有与油道连通的轴瓦油孔,所述第二轴瓦上设有与大头置容孔连通的大头滑孔;所述连杆衬套内壁设有一条分别与衬套油孔及小头滑孔连通的第一内沟槽,所述第一轴瓦内壁设有一条与轴瓦油孔相连的第二内沟槽,所述第二轴瓦内壁设有与大头滑孔连通的第三内沟槽,所述第二内沟槽、第三内沟槽在第一轴瓦与第二轴瓦对扣时彼此相连呈环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重润滑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沟槽两侧设有往连杆衬套轴向方向两端开设的第一布油槽,所述第一布油槽与第一内沟槽连通,所述第一布油槽为若干条,沿连杆衬套周向方向间隔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重润滑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海青张玉芳陈建军金伟成杨建生林春苗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萧山技师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