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体式双重润滑连杆衬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67289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6 08: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一体式双重润滑连杆衬套,包括筒状的衬套体,所述衬套体筒壁上开设有在衬套体安装时与连杆的油道对应的油孔,还包括设有在衬套体筒壁上石墨滑孔,所述油孔与石墨滑孔在衬套体周向方向上呈180度间隔设置,所述油孔轴线与石墨滑孔轴线彼此同轴,所述油孔轴线与石墨滑孔轴线对应于衬套体轴向方向的居中位置;所述衬套体内壁设有一条沿其周向方向开设的内沟槽,所述内沟槽位于衬套体轴向方向的居中位置并与油孔、石墨滑孔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适用于双重润滑连杆,可靠性高,在设备供油系统出现故障时,对连杆摩擦副进行应急润滑的优点。副进行应急润滑的优点。副进行应急润滑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一体式双重润滑连杆衬套


[0001]本技术涉及机械设备的连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一体式双重润滑连杆衬套。

技术介绍

[0002]连杆一般应用于内燃机、活塞式空压机等机械设备中,其中大部分连杆为了保证连杆与活塞销之间的润滑以及连杆与曲轴之间的润滑,会在连杆上设置油道,通过曲轴上的曲轴油道将润滑油通过连杆大头输送至连杆小头实现润滑,从而组建一个良好的润滑油路;
[0003]一般来说油路的润滑效果在供油充足的时候是最佳的,但是设备在实际使用时,难免会出现油路故障,如堵塞、油泵损坏、油管漏油,导致油路缺少供油压力,从而造成摩擦副之间缺油的情况发生,轻则连杆大小头的连杆衬套、轴瓦拉伤,重则会发生连杆衬套、轴瓦抱死,直接导致活塞销、曲轴一并损坏,给后续维修带来极大的不便,也大大提高了维修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上述问题,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双重润滑连杆,可靠性高,在设备供油系统出现故障时,对连杆摩擦副进行应急润滑的一体式双重润滑连杆衬套。
[0005]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一体式双重润滑连杆衬套,包括筒状的衬套体,所述衬套体筒壁上开设有在衬套体安装时与连杆的油道对应的油孔,还包括设有在衬套体筒壁上石墨滑孔,所述油孔与石墨滑孔在衬套体周向方向上呈180度间隔设置,所述油孔轴线与石墨滑孔轴线彼此同轴,所述油孔轴线与石墨滑孔轴线对应于衬套体轴向方向的居中位置;所述衬套体内壁设有一条沿其周向方向开设的内沟槽,所述内沟槽位于衬套体轴向方向的居中位置并与油孔、石墨滑孔相连。
[0006]上述结构中,衬套体在安装于连杆的连杆小头上的衬套孔内时,其油孔与连杆的油道对正,通过连杆大头将曲轴上的曲轴油道内的润滑油引至衬套体的内沟槽内,在设备润滑系统正常工作时,润滑油进入内沟槽润滑衬套体的同时进入石墨滑孔,推动安装于衬套孔内壁的石墨块,使石墨块缩入连杆小头内并压缩弹簧,避免石墨块直接与活塞销接触,当设备润滑系统出现故障时,润滑油压力下降或失去压力,此时弹簧推动石墨块进入石墨滑孔与活塞销接触,实现无油润滑,以确保设备能够在缺油状态下继续应急运行,避免在人员发现油路故障前连杆因缺油而发生衬套体、活塞销磨损或抱死等一系列问题的发生,减少设备故障带来的损失;由于油孔、石墨滑孔在衬套体周向方向上180度相对设置,油孔与油道对正时,石墨滑孔轴线正好与油道同轴,在连杆加工时可直接通过钻头从连杆大头起钻出油道的同时钻出连杆小头上用于安装石墨块及弹簧的置容孔,便于跟连杆的加工工艺适配。
[0007]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沟槽两侧设有往衬套体轴向方向两端开设的布油槽,所述布油槽与内沟槽连通。
[0008]上述结构中,布油槽在润滑油供给正常时,可将润滑油均匀布设至衬套体与活塞销之间;当润滑油供给出现故障时,布油槽可辅助涂布石墨块与活塞销摩擦时产生的细小石墨碎末,提高石墨块的润滑效果
[0009]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布油槽为若干条,沿衬套体周向方向间隔设置。
[0010]上述结构中,沿衬套体周向方向间隔设置的布油槽可进一步保证石墨碎末涂布的均匀性。
[0011]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沟槽两侧的布油槽两端的长度小于衬套体的轴向长度。
[0012]上述结构中,避免润滑油从布油槽端部泄出而无法建立油压。
[0013]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油孔位于衬套体周向方向上的相邻布油槽之间;所述石墨滑孔位于衬套体周向方向上的相邻布油槽之间。
[0014]上述结构中,油孔与石墨滑孔在衬套体安装时垂直于连杆轴线,因此连杆在工作时,开设有油孔与石墨滑孔位置的衬套体承受的应力最大,如在此开设布油槽,既不利于润滑油、石墨粉末的润滑,还容易削弱衬套体的支撑强度。
[0015]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衬套体两端面与衬套体内筒壁、外筒壁交界处设有倒圆。
[0016]上述结构中,倒圆便于将衬套体压入连杆的衬套孔内,也便于安装活塞销。
[0017]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油孔、石墨滑孔内径不大于内沟槽槽宽。
[0018]上述结构中,避免过大的油孔、石墨滑孔内径给衬套体的强度及支撑性能带来影响。
[0019]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布油槽槽深小于等于内沟槽槽深。
[0020]上述结构中,布油槽用于布油,因此其槽深无需设置过深而影响衬套体的强度及支撑性能。
[0021]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布油槽断面呈半圆形,所述布油槽远离内沟槽的一端其槽壁与端面交界处设有倒圆弧。
[0022]上述结构中,断面呈半圆形的布油槽有利于润滑油及石墨碎末进入摩擦面之间进行润滑,倒圆弧可减少布油槽端部的应力。
[002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衬套体在安装于连杆的连杆小头上的衬套孔内时,其油孔与连杆的油道对正,通过连杆大头将曲轴上的曲轴油道内的润滑油引至衬套体的内沟槽内,在设备润滑系统正常工作时,润滑油进入内沟槽润滑衬套体的同时进入石墨滑孔,推动安装于衬套孔内壁的石墨块,使石墨块缩入连杆小头内并压缩弹簧,避免石墨块直接与活塞销接触,当设备润滑系统出现故障时,润滑油压力下降或失去压力,此时弹簧推动石墨块进入石墨滑孔与活塞销接触,实现无油润滑,以确保设备能够在缺油状态下继续应急运行,避免在人员发现油路故障前连杆因缺油而发生衬套体、活塞销磨损或抱死等一系列问题的发生,减少设备故障带来的损失;由于油孔、石墨滑孔在衬套体周向方向上180度相对设置,油孔与油道对正时,石墨滑孔轴线正好与油道同轴,在连杆加工时可直接通过钻头从连杆大头起钻出油道的同时钻出连杆小头上用于安装石墨块及弹簧的置容孔,便于跟连杆的加工工艺适配。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技术安装于连杆上时的连杆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技术安装于连杆上时的连杆半剖结构示意图。
[0026]图3为本技术安装于连杆上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7]图4为本技术的全剖结构示意图。
[0028]图5为本技术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0029]图中标号含义:10

衬套体;11

油孔;12

石墨滑孔;13

内沟槽;14

布油槽;141

倒圆弧;15

倒圆;20

连杆;21

油道;22

连杆小头;221

衬套孔;23

连杆大头;24

石墨块;25

弹簧;26

置容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31]参考图1至图5,如图1至图5所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体式双重润滑连杆衬套,包括筒状的衬套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套体筒壁上开设有在衬套体安装时与连杆的油道对应的油孔,还包括设有在衬套体筒壁上石墨滑孔,所述油孔与石墨滑孔在衬套体周向方向上呈180度间隔设置,所述油孔轴线与石墨滑孔轴线彼此同轴,所述油孔轴线与石墨滑孔轴线对应于衬套体轴向方向的居中位置;所述衬套体内壁设有一条沿其周向方向开设的内沟槽,所述内沟槽位于衬套体轴向方向的居中位置并与油孔、石墨滑孔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式双重润滑连杆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沟槽两侧设有往衬套体轴向方向两端开设的布油槽,所述布油槽与内沟槽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一体式双重润滑连杆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油槽为若干条,沿衬套体周向方向间隔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一体式双重润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军许红平何颖丽金伟成林春苗王海青张玉芳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萧山技师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