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冷凝器领域,公开了一种生产溶剂蓝104的卧式冷凝器,包括壳体,壳体的一侧固定连通有进料管,所述壳体的另一侧固定连通有出料管,所述进料管和出料管相互靠近的一端固定连通有同一个换热管道,所述壳体的顶部内壁上和底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三个支撑板,三个支撑板的一侧均开设有多个支撑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水位观察管和温度传感器的设置,可对壳体1内的水位和温度进行观察监测,便于更好的冷却物料,通过循环泵、冷却室、蛇形管、电磁阀和半导体制冷片的配合,方便对冷却水再次冷却,可对壳体内的水进行降温,保证物料冷却效果,同时使得水可循环利用,保护了水资源。保护了水资源。保护了水资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产溶剂蓝104的卧式冷凝器
[0001]本技术涉及冷凝器
,特别涉及一种生产溶剂蓝104的卧式冷凝器。
技术介绍
[0002]溶剂蓝104又称1,4
‑
双[(2,4,6
‑
三甲基苯基)氨基]‑
9,10
‑
蒽二酮,它是一种染料及颜料,在生产加工过程中需要用到各种各样的设备,冷凝器就是其中一种。目前,在化工领域,由于许多材料在反应过程中都产生大量的热量,致使其温度升高,而反应通常是在相对密封的反应釜中进行,不利于散热,因此通常需要对诸多的液化材料进行冷却处理,使其满足其他生产的要求,但是现有的工厂多采用立式冷凝器,受制于工厂的空间问题,采用立式冷凝器会对车间的高度要求比较高,导致车间的空间利用率不高。
[0003]然而现有的卧式冷凝器不便对冷却水进行循环利用,从而导致了水资源的浪费,且不便对冷凝器内的温度和冷却水的水位进行观察,导致无法判断冷却情况,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生产溶剂蓝104的卧式冷凝器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生产溶剂蓝104的卧式冷凝器,具有可观察判断冷却情况和可循环利用冷却水的效果。
[0005]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包括壳体,壳体的一侧固定连通有进料管,所述壳体的另一侧固定连通有出料管,所述进料管和出料管相互靠近的一端固定连通有同一个换热管道,所述壳体的顶部内壁上和底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三个支撑板,三个支撑板的一侧均开设有多个支撑孔,所述换热管道活动套接在多个支撑孔内,所述壳体的一侧固定连通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内均设置有电磁阀,所述壳体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循环泵,所述循环泵的进水端与出水管相连通,所述循环泵的出水端固定连通有蛇形管,所述蛇形管的一端与进水管的底部相连通,所述壳体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冷却室,所述蛇形管位于冷却室内,所述冷却室的两侧内壁上均固定安装有半导体制冷片,所述壳体的另一侧固定连通有水位观察管,所述壳体的顶部开设有开口,所述开口内滑动套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温度传感器。
[000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换热管道设置为S型,增大了位于壳体内的面积,从而使得冷却效果更好,通过支撑板上所开设的多个支撑孔,可对换热管道进行支撑,避免液化的气体增大了换热管道的重量,从而导致换热管道的损坏,通过水位观察管,可对水位进行观察,可使冷却水完全浸没换热管道,从而便于冷却物料,根据温度传感器,可时刻监测壳体内的温度,通过循环泵、冷却室、蛇形管、电磁阀和半导体制冷片的配合,方便对冷却水再次冷却,可对壳体内的水进行降温,保证物料冷却效果,同时使得水可循环利用,保护了水资源。
[0007]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板的一侧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滑动套接有两个卡杆,所述开口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卡槽,两个卡杆分别活动卡接在对应的卡
槽内,两个卡杆相互靠近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复位弹簧,两个复位弹簧相互靠近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同一个竖板,所述竖板固定安装在通孔内。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向上拉动安装板,两个卡杆自动被挤压到通孔内,从而可快速的拔出安装板,当需要安装温度传感器时,相向挤压安装板,两个卡杆被挤压到通孔内,当卡杆与卡槽对齐时,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两个卡杆卡接在对应的卡槽内,从而对安装板进行固定。
[0009]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板的外侧固定套接有两个密封圈,两个密封圈均滑动密封套接在开口内。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密封圈,可对开口进行密封,避免壳体漏气漏水。
[0011]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水位观察管的一侧设置有玻璃窗,所述玻璃窗上设置有刻度线,所述水位观察管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的顶部活动放置有漂浮板。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随着水位的上升,漂浮板自动上升,根据漂浮板上升所指刻度线上的数据,可知道冷却水的水位,使冷却水完全浸没换热管道,从而便于冷却物料。
[0013]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水位观察管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固定安装在壳体的另一侧。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固定板的设置,可对水位观察管进行固定牢靠。
[0015]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把手,所述把手的外侧固定套接有橡胶套。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把手和橡胶套的设置,方便对舒适的拉动安装板。
[00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8]1、本技术通过换热管道设置为S型,增大位于壳体内的面积,使得冷却效果更好,通过支撑板上所开设的支撑孔,可对换热管道进行支撑,避免液化的气体增大了换热管道的重量,从而导致换热管道的损坏。
[0019]2、本技术通过水位观察管和温度传感器的设置,可对壳体1内的水位和温度进行观察监测,便于更好的冷却物料。
[0020]3、本技术通过循环泵、冷却室、蛇形管、电磁阀和半导体制冷片的配合,方便对冷却水再次冷却,可对壳体内的水进行降温,保证物料冷却效果,同时使得水可循环利用,保护了水资源。
[0021]4、本技术通过卡槽、卡杆和复位弹簧的配合,方便对温度传感器的拆装检修清理。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3]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生产溶剂蓝104的卧式冷凝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生产溶剂蓝104的卧式冷凝器的剖视图;
[0025]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生产溶剂蓝104的卧式冷凝器的A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生产溶剂蓝104的卧式冷凝器的B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5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生产溶剂蓝104的卧式冷凝器的C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中,1、壳体;2、进料管;3、出料管;4、进水管;5、安装板;6、把手;7、水位观察管;8、玻璃窗;9、支撑板;10、换热管道;11、出水管;12、电磁阀;13、循环泵;14、冷却室;15、半导体制冷片;16、蛇形管;17、刻度线;18、漂浮板;19、限位环;20、密封圈;21、卡杆;22、通孔;23、温度传感器;24、竖板;25、复位弹簧;26、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产溶剂蓝104的卧式冷凝器,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壳体(1)的一侧固定连通有进料管(2),所述壳体(1)的另一侧固定连通有出料管(3),所述进料管(2)和出料管(3)相互靠近的一端固定连通有同一个换热管道(10),所述壳体(1)的顶部内壁上和底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三个支撑板(9),三个支撑板(9)的一侧均开设有多个支撑孔,所述换热管道(10)活动套接在多个支撑孔内,所述壳体(1)的一侧固定连通有进水管(4)和出水管(11),所述进水管(4)和出水管(11)内均设置有电磁阀(12),所述壳体(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循环泵(13),所述循环泵(13)的进水端与出水管(11)相连通,所述循环泵(13)的出水端固定连通有蛇形管(16),所述蛇形管(16)的一端与进水管(4)的底部相连通,所述壳体(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冷却室(14),所述蛇形管(16)位于冷却室(14)内,所述冷却室(14)的两侧内壁上均固定安装有半导体制冷片(15),所述壳体(1)的另一侧固定连通有水位观察管(7),所述壳体(1)的顶部开设有开口,所述开口内滑动套接有安装板(5),所述安装板(5)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温度传感器(2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产溶剂蓝104的卧式冷凝器,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季德虎,罗子木,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彩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