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组件组装检测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667930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6 08: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背光组件组装检测的装置,涉及平视显示器组装技术领域,装置包括:固定基板、支撑板和视觉检测机构;支撑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支撑板间隔设置,固定基板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个支撑板上,且固定基板能够相对于支撑板板旋转,以使固定基板的正面朝上或者背面朝上;固定基板上设置有贯穿其正面和背面的安装缺口,安装缺口用于容纳背光控制电路板外壳,固定基板的正面上设置有用于定位连接部的定位槽,定位槽与安装缺口连通;固定基板上设置有夹紧机构,夹紧机构用于将背光控制电路板外壳夹持固定在固定基板上;视觉检测机构用于检测TFT屏背光模块的排线是否插接到背光控制电路板上预设的插口处。光控制电路板上预设的插口处。光控制电路板上预设的插口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背光组件组装检测的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平视显示器组装
,尤其是涉及一种背光组件组装检测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HUD(Head Up Display)为抬头显示器,在汽车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避免了驾驶员需要低头才能看到仪表信息,使驾驶更安全。
[0003]如图1所示,HUD包括薄膜晶体管(简称TFT)屏背光模块110、TFT屏背光模块外壳120、背光控制电路板130和背光控制电路板外壳140,装配时,可以先将TFT屏背光模块安装到TFT屏背光模块外壳上,将背光控制电路板安装到背光控制电路板外壳上;然后再将TFT屏背光模块外壳安装到背光控制电路板外壳上,最后将TFT屏背光模块的排线插接在背光控制电路板的对应插口上,从而形成背光组件。
[0004]在将TFT屏背光模块外壳安装到背光控制电路板外壳上的过程中,现有方法是通过人工将背光控制电路板外壳放置在操作平台上,按照操作步骤逐一将相关零部件放入指定位置,由于结构件和部分相关零部件并不是规则物体,并且在操作过程中会多次对背光控制电路板外壳进行翻转位置,由于背光控制电路板和TFT屏背光模块属于精密零部件,所以在操作过程中很容易对其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和破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组件组装检测的装置,以缓解现有的HUD组装时,TFT屏背光模块外壳与背光控制电路板外壳安装麻烦的技术问题。
[000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组件组装检测的装置,所述背光组件组装检测的装置用于固定背光控制电路板外壳,所述背光控制电路板外壳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向外凸出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上具有固定孔,所述背光组件组装检测的装置包括:固定基板、支撑板和视觉检测机构;
[0007]所述支撑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支撑板间隔设置,所述固定基板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个所述支撑板上,且所述固定基板能够相对于所述支撑板板旋转,以使所述固定基板的正面朝上或者背面朝上;
[0008]所述固定基板上设置有贯穿其正面和背面的安装缺口,所述安装缺口用于容纳背光控制电路板外壳,所述固定基板的正面上设置有用于定位所述连接部的定位槽,所述定位槽与所述安装缺口连通;所述固定基板上设置有夹紧机构,所述夹紧机构用于将背光控制电路板外壳夹持固定在固定基板上;
[0009]所述视觉检测机构用于检测TFT屏背光模块的排线是否插接到背光控制电路板上预设的插口处。
[0010]进一步的,所述夹紧机构包括分别位于所述安装缺口左右两侧的两个肘夹,所述肘夹的夹持部能够将背光控制电路板外壳的连接部夹紧在定位槽内。
[0011]进一步的,所述视觉检测机构包括支撑架、相机模块和补光灯,所述相机模块和补光灯均安装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相机模块和补光灯朝向所述固定基板。
[0012]进一步的,所述背光组件组装检测的装置包括底板,所述支撑板和支撑架均与所述底板连接。
[0013]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和固定基板之间设置有锁死机构,所述锁死机构锁死后用于使所述固定基板的正面朝上且与支撑板相对固定,或者使固定基板的背面朝上且与支撑板相对固定。
[0014]进一步的,所述锁死机构包括插销,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贯穿其左右侧壁的通孔,所述插销与所述通孔滑动连接,所述插销的长度大于所述支撑板的厚度;
[0015]所述固定基板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限位孔和第二限位孔,所述第一限位孔和第二限位孔分别位于所述固定基板的轴线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限位孔和第二限位孔能够在所述固定基板转动时与所述插销对齐。
[0016]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轴孔,所述固定基板上具有转动连接在所述轴孔内的转轴,所述转轴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且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朝向相对;
[0017]所述锁死机构包括与所述支撑板滑动连接的定位杆,所述定位杆能够滑动插接在所述第一定位孔或者第二定位孔内,以阻止所述转轴旋转。
[0018]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基板的转轴为阻尼转轴。
[0019]进一步的,所述转轴贯穿所述支撑板,且所述转轴的外端连接有手轮,所述手轮用于旋转所述固定基板。
[0020]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的外侧壁上设置有零件盒,所述零件盒的材质为磁性材料。
[002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背光组件组装检测的装置用于固定背光控制电路板外壳,所述背光控制电路板外壳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向外凸出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上具有固定孔,所述背光组件组装检测的装置包括:固定基板、支撑板和视觉检测机构;所述支撑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支撑板间隔设置,所述固定基板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个所述支撑板上,且所述固定基板能够相对于所述支撑板板旋转,以使所述固定基板的正面朝上或者背面朝上;所述固定基板上设置有贯穿其正面和背面的安装缺口,所述安装缺口用于容纳背光控制电路板外壳,所述固定基板的正面上设置有用于定位所述连接部的定位槽,所述定位槽与所述安装缺口连通;所述固定基板上设置有夹紧机构,所述夹紧机构用于将背光控制电路板外壳夹持固定在固定基板上;所述视觉检测机构用于检测TFT屏背光模块的排线是否插接到背光控制电路板上预设的插口处。可以先将背光控制电路板外壳放置在安装缺口内,并使背光控制电路板外壳的连接部插入到定位槽内,然后,利用夹紧机构将背光控制电路板外壳夹持固定在固定基板上,实现背光控制电路板外壳与固定基板的固定连接。然后再将TFT屏背光模块与背光控制电路板外壳进行连接,通过旋转固定基板实现背光组件的正面或者背面朝上,从而方便对背光组件的各个位置进行螺丝拧紧等操作,因为背光控制电路板外壳与固定基板固定连接,旋转固定基板时背光控制电路板外壳位置相对稳定,不会产生晃动,降低了操作难度,减少了组装过程中的意外磕碰的发生。同时,当背光控制电路板外壳与TFT屏背光模块连接完成后,可以将TFT屏背光模块的排线插接在背光控制电路板的预设接口内,并借助视觉检测机构检测TFT屏背光模块的排线是否插接到正确的
接口内,避免产生错误插接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3]图1为现有技术中HUD中背光组件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背光组件组装检测的装置的示意图;
[0025]图3为图2中A位置的局部放大图;
[0026]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背光组件组装检测的装置的隐藏其中一个支撑板后的示意图;
[0027]图5为图4中B位置的局部放大图;
[0028]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背光组件组装检测的装置的中又一种锁死机构的剖视图;
[0029]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背光组件组装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光组件组装检测的装置,所述背光组件组装检测的装置用于固定背光控制电路板外壳(140),所述背光控制电路板外壳(140)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向外凸出的连接部(141),所述连接部(141)上具有固定孔,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组件组装检测的装置包括:固定基板(200)、支撑板(300)和视觉检测机构;所述支撑板(30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支撑板(300)间隔设置,所述固定基板(200)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个所述支撑板(300)上,且所述固定基板(200)能够相对于所述支撑板(300)板旋转,以使所述固定基板(200)的正面朝上或者背面朝上;所述固定基板(200)上设置有贯穿其正面和背面的安装缺口,所述安装缺口用于容纳背光控制电路板外壳(140),所述固定基板(200)的正面上设置有用于定位所述连接部(141)的定位槽(210),所述定位槽(210)与所述安装缺口连通;所述固定基板(200)上设置有夹紧机构,所述夹紧机构用于将背光控制电路板外壳(140)夹持固定在固定基板(200)上;所述视觉检测机构用于检测TFT屏背光模块(110)的排线是否插接到背光控制电路板(130)上预设的插口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组件组装检测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机构包括分别位于所述安装缺口左右两侧的两个肘夹(220),所述肘夹(220)的夹持部能够将背光控制电路板外壳的连接部(141)夹紧在定位槽(210)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组件组装检测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视觉检测机构包括支撑架、相机模块(410)和补光灯(420),所述相机模块(410)和补光灯(420)均安装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相机模块(410)和补光灯(420)朝向所述固定基板(20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组件组装检测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组件组装检测的装置包括底板,所述支撑板(300)和支撑架均与所述底板连接。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英坤姜豪刘风雷陈龙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水晶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