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驱的峰值检测聚焦跳层方法,首先光驱处于闭回路控制系统,而雷射光稳定聚焦在第0层反射层,此时切换至开回路控制系统并输出一聚焦上跳电压,则聚焦点会开始远离第0层反射层,使得聚焦误差信号往负向递减,当聚焦点位于第0层反射层及第1层反射层之间时,聚焦误差信号开始往正向递增,直到聚焦误差为0,此时聚焦点接近第1层反射层,便输出一聚焦中断电压,以降低其速度,直到聚焦误差达到正向峰值,便将开回路控制系统切换至闭回路控制系统,则可将聚焦点稳定锁在第1层反射层上,以增加聚焦跳层的稳定性。(*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是有关DVD双层盘片被检测到聚焦误差信号达到峰值时,便切换至闭回路控制系统,以有效增加聚焦跳层的稳定性。公知的DVD光盘片,如附图说明图1A及图1B所示,通常分为单层DVD盘片(DVD5)10及双层DVD盘片(DVD9)20两种,其数据是存放于反射层中,而单层DVD盘片10只有一个反射层11,双层DVD盘片20则具有两个反射层,分别为第0层反射层21及第1层反射层22,因此,双层DVD盘片20的数据容量为单层DVD盘片10的两倍。在此,先对光驱光学读取头的读取原理加以说明,如图2所示,激光二极管31是用来产生雷射光,此雷射光经过分光器(beam splitter)32及物镜(object lens)33后产生聚焦点34,由聚焦制动器(focus actuator)35控制物镜33做上下移动,以改变聚焦点34的位置,该聚焦点34打在盘片后产生的反射光经过该分光器32,将其导至光检测器36上,并从该光检测器36得到一些有用的光学信号,如聚焦误差信号(focus error signal)或射频信号(RFsignal)等。一般而言,是采用开回路控制系统40或闭回路控制系统50来控制该聚焦制动器35,如图3A所示为一开回路控制系统40,使用者可根据需求发送控制命令至数字/模拟信号处理电路41,由该数字/模拟信号处理电路41产生控制信号,经过驱动电路42放大后,产生聚焦驱动信号直接驱动该聚焦制动器35,使得该物镜33做上下移动,此时可由该光检测器36经射频放大器43截取出聚焦误差信号,来代表聚焦点34与光盘片间的距离关系。图3B为一闭回路控制系统50,其与该开回路控制系统40近似,不同之处仅为将聚焦误差信号回授至控制命令端,则该聚焦制动器35将依聚焦误差信号作上下微调,使得该聚焦点34准确锁定在反射层上。另外,参阅图4所示,对于单层DVD盘片10而言,如想得到盘片上的数据,必须将雷射光准确而稳定地聚焦锁定于该反射层11上,为达到此目的,首先需利用开回路控制系统40使聚焦驱动信号(focus drive signal)输出三角波61,并驱动该物镜33作上下寻找聚焦点34的动作,当雷射光的焦点跨过该反射层11时,聚焦误差信号会产生一S型曲线62,此S型曲线62的中点即是最佳的聚焦点34,同时,射频水平信号(RF level signal)接近最大值,若在此时将该开回路控制系统40切换至闭回路控制系统50,即可使雷射光准确且稳定聚焦至该反射层11上。对于双层DVD盘片20而言,数据因分别存放于该第0层反射层21及第1层反射层22中,为要读取不同位置的数据,有时该聚焦点34必须从第0层反射层21跳至第1层反射层22,或是从第1层反射层22跳至第0层反射层21,而这种切换聚焦点34至不同层的过程称为聚焦跳层(focus jump),如图5所示,是将光驱从第0层反射层21跳至第1层反射层22,当聚焦跳层开始时,闭回路控制系统50先切换至开回路控制系统40,并使聚焦驱动信号输出一聚焦上跳脉冲(focus kick pulse)71,等待T延迟时间72后,再输出一聚焦中断脉冲(focus break pulse)73,而聚焦上跳脉冲及聚焦中断脉冲的时间间隔74、75及电压大小76、77均须事先规划调整好,调整合宜后,当聚焦中断脉冲73结束时,该聚焦点34将接近至该第1层反射层22,接着将开回路控制系统40切换至闭回路控制系统50,将使该聚焦点34稳定锁定在该第1层反射层22上。但是,上述方法只适用于低倍速的光驱,而高倍速的光驱因高速转动盘片,盘片的晃动会造成聚焦上的变异,以事先规划调整开回路控制系统40的聚焦上跳脉冲71及聚焦中断脉冲73,不见得可正好符合最佳的聚焦切入时机,反而只会造成聚焦跳层的不稳定性。由上可知,上述公知的聚焦跳层方法,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具有不便与存在缺陷,而可待加以改善。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其可用于检测聚焦误差峰值,确保在某固定距离切入闭回路,以改进聚焦跳层的稳定性,从而改善公知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各项缺陷。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是将聚焦点由第0层反射层跳至第1层反射层,包括下列步骤(a)首先光驱处于闭回路控制系统,此时雷射光稳定聚焦在该第0层反射层;(b)切换至开回路控制系统并输出一聚焦上跳电压,使得聚焦点开始远离第0层反射层,此时聚焦误差信号往负向递减;(c)当聚焦点位于该第0层反射层及第1层反射层之间,此时聚焦误差信号开始往正向递增,直到聚焦误差为0;(d)当聚焦点渐渐接近该第1层反射层,此时输出一聚焦中断电压,以降低其速度;及(e)当聚焦误差达到正向峰值,便将开回路控制系统切换至闭回路控制系统,使得聚焦点稳定锁在第1层反射层上,以增加聚焦跳层的稳定性。同理,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也可这样实现一种,是将聚焦点由第1层反射层跳至第0层反射层,包括下列步骤(a)首先光驱处于闭回路控制系统,此时雷射光稳定聚焦在该第1层反射层;(b)切换至开回路控制系统并输出一聚焦中断电压,使得聚焦点开始远离第1层反射层,此时聚焦误差信号往正向递增;(c)当聚焦点位于该第1层反射层及第0层反射层之间,此时聚焦误差信号开始往负向递增,直到聚焦误差为0;(d)当聚焦点渐渐接近该第0层反射层,此时输出一聚焦上跳电压,以降低其速度;及(e)当聚焦误差达到负向峰值,便将开回路控制系统切换至闭回路控制系统,使得聚焦点稳定锁在第0层反射层上,以增加聚焦跳层的稳定性。下面结合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为实现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效果,作进一步详细说明,然而所示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专利技术加以限制。图1A是公知的单层DVD盘片的剖面示意图;图1B是公知的双层DVD盘片的剖面示意图;图2是公知的光驱光学读取头聚焦动作示意图;图3A是公知的开回路控制系统方框图;图3B是公知的闭回路控制系统方框图;图4是公知的单层DVD盘片聚焦锁定的信号图;图5是公知的双层DVD盘片聚焦跳层锁定的信号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聚焦跳层相对聚焦位置与信号间的关系图。请参阅图6所示,本专利技术是一种,是将聚焦点由第0层反射层跳至第1层反射层,其步骤为当该物镜33位于位置0与位置一之间,由于在闭回路控制系统50的状态,则雷射光将稳定聚焦在该第0层反射层21上;当该物镜33移至位置一时,将闭回路控制系统50切换至开回路控制系统40,并强迫输出聚焦上跳电压76,则聚焦点34将开始向上远离第0层反射层21,此时聚焦误差信号往负向递减;当通过位置二,即离开第0层聚焦误差线性区进入非线性区,此时聚焦误差信号开始往正向递增;当该物镜33移至位置三与位置五之间,此时由于该聚焦点34距离该第0层反射层21及第1层反射层22均太远,因此聚焦误差为0;当该物镜33移至位置五与位置六之间,聚焦驱动信号输出聚焦中断电压77,降低该物镜33的上跳速度,此时聚焦误差信号往正向递增;当该物镜33到达位置六时,聚焦误差达到正向峰值,此时聚焦误差开始进入第1层聚焦误差线性区,此聚焦误差信号可以表示为实际聚焦点34与第1层反射层22的距离,因此将开回路控制系统50切换至闭回路控制系统40,将使得聚焦点34稳定锁定在第1层反射层22上,而由位置七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驱的峰值检测聚焦跳层方法,是将聚焦点由第0层反射层跳至第1层反射层,包括下列步骤: (a)首先光驱处于闭回路控制系统,此时雷射光稳定聚焦在该第0层反射层; (b)切换至开回路控制系统并输出一聚焦上跳电压,使得聚焦点开始远离第0层反射层,此时聚焦误差信号往负向递减; (c)当聚焦点位于该第0层反射层及第1层反射层之间,此时聚焦误差信号开始往正向递增,直到聚焦误差为0; (d)当聚焦点渐渐接近该第1层反射层,此时输出一聚焦中断电压,以降低其速度;及 (e)当聚焦误差达到正向峰值,便将开回路控制系统切换至闭回路控制系统,使得聚焦点稳定锁在第1层反射层上,以增加聚焦跳层的稳定性。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光驱的峰值检测聚焦跳层方法,是将聚焦点由第0层反射层跳至第1层反射层,包括下列步骤(a)首先光驱处于闭回路控制系统,此时雷射光稳定聚焦在该第0层反射层;(b)切换至开回路控制系统并输出一聚焦上跳电压,使得聚焦点开始远离第0层反射层,此时聚焦误差信号往负向递减;(c)当聚焦点位于该第0层反射层及第1层反射层之间,此时聚焦误差信号开始往正向递增,直到聚焦误差为0;(d)当聚焦点渐渐接近该第1层反射层,此时输出一聚焦中断电压,以降低其速度;及(e)当聚焦误差达到正向峰值,便将开回路控制系统切换至闭回路控制系统,使得聚焦点稳定锁在第1层反射层上,以增加聚焦跳层的稳定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育弘,
申请(专利权)人:建兴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