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顶管止退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66226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6 08: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顶管止退装置,包括:水平支撑杆、支撑架和定位柱,水平支撑杆一端与后靠背机架连接,另一端与混凝土洞门连接,水平支撑杆上设有固定孔;支撑架固定在竖井底部、且与水平支撑杆连接;定位柱通过固定孔与水平支撑杆连接,用于限定管节的位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水平支撑杆一端固定连接在顶管机后端的后靠背机架上,提供了顶管前进方向的力,定位柱插入的固定孔和管节上的吊装孔,限制了管节的移动,为管节提供支持力,有效防止了在收回千斤顶的空隙,管节的后退,解决了顶管机工作时由于机头所受土压力的作用下,机头及管节回退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作用效果显著,适于广泛推广。适于广泛推广。适于广泛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顶管止退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顶管隧道施工的
,特别涉及,一种顶管止退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顶管施工是一种非开挖的施工方法,是一种少开挖或者不开挖的管道埋设施工方法,就是在工作坑内借助于顶进设备产生的顶力,克服管道与周围土壤的摩擦力,将管道按设计的坡度顶入土中,并将土方运走的隧道施工方法。顶管法施工作为一种非开挖的施工方式,在市政管线及地下公共交通隧道工程中广泛应用。顶管机的施工工艺是千斤顶在完成一节管节的顶进后,顶管机停机,油缸需要回缩,待下一节管节调放完成后,再进行顶进。该技术在我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广泛用于城市地下给排水管道、天然气石油管道、通讯电缆等各种管道的非开挖铺设。它能穿越公路、铁路、桥梁、高山、河流、海峡和地面任何建筑物。采用该技术施工,能节约一大笔征地拆迁费用、减少对环境污染和道路的堵塞,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0003]但是,在顶管机停机后,前方机头及管节失去动力,在顶进轨迹为上坡以及机头所受土压力的作用下,机头及管节会出现回退,造成机头与土体的压力失衡,引起机头前方的土体变形,地表发生沉降甚至坍塌,严重影响施工安全和地表交通安全。
[0004]针对上述问题,现设计一种顶管止退装置,解决上述在顶管施工中,受土压力的作用,顶管机机头及管节会出现回退的问题,易于广泛应用并用于改善现状。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上述缺陷,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顶管止退装置,以解决现在技术所存在的受土压力的作用,顶管机机头及管节会出现回退的问题
[000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顶管止退装置包括:
[0007]水平支撑杆,一端与后靠背机架连接,另一端与混凝土洞门连接,所述水平支撑杆上设有固定孔;
[0008]支撑架,固定在竖井底部地面上、且与所述水平支撑杆连接;
[0009]定位柱,通过所述固定孔与所述水平支撑杆连接,用于限定所述管节的位置。
[0010]优选地,所述支撑架包括:
[0011]竖直支撑杆,一端与所述竖井底部地面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水平支撑杆连接;
[0012]斜支撑杆,一端与所述竖井底部地面连接,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竖直支撑杆与水平支撑杆连接处,所述斜支撑杆、所述竖直支撑杆和竖井底部地面组成三角形结构。
[0013]优选地,所述固定孔直径大小与所述固定孔直径大小相同。
[0014]优选地,所述定位柱上设有操作把手。
[0015]优选地,一种顶管止退装置还包括移动装置,设置在所述水平支撑杆上、且与所述操作把手连接,用于插入或拔出所述定位柱。
[0016]优选地,所述水平支撑杆上设有止退控制件,用于控制所述移动装置拔出或插入
定位柱。
[0017]优选地,所述斜支撑杆下端设有底部支撑件,所述底部支撑件水平固定连接在所述竖井底部地面上,一端与所述后靠背机架连接。
[0018]由上述方案可知,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顶管止退装置。水平支撑杆一端固定连接在后靠背机架上,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混凝土洞门上,由后靠背机架提供反力,通过将定位柱插入固定孔和管节吊装孔,来阻止通道中机头及管节的后退。支撑架固定在竖井底部地面上,支撑水平支撑杆,防止水平支撑杆承受的力过大造成变形。定位柱插进水平支撑杆固定孔内,和管节上的吊装孔插接,固定了管节的位置,有效防止了管节的后腿。本技术巧妙的利用了顶管机后端的后靠背机架,为管节提供反作用力,克服了顶管机工作时由于机头所受土压力的作用下,机头及管节回出现回退的问题,利用水平支撑杆上固定孔与定位柱连接,定位柱插接管节吊装孔,有效限制了管节回退,确保顶管机停机后,机头前方土体的安全,同时结构简单,作用效果显著,适用于广泛推广。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顶管止退装置在竖井底部工作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顶管止退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图2所示的一种顶管止退装置和管节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3提供的一种顶管止退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1

4中:
[0025]1、水平支撑杆;2、支撑架;3、定位柱;4、移动装置;5、后靠背机架;6、混凝土洞门;7、竖井底部地面;8、管节;11、固定孔;12、止退控制件;21、竖直支撑杆;22、斜支撑杆;31、操作把手;221、底部支撑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实施例1
[0028]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4,现对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顶管止退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该种顶管止退装置包括:水平支撑杆1、支撑架2和定位柱3,水平支撑杆1的一端与后靠背机架5连接,另一端与混凝土洞门6连接,水平支撑杆1上设有固定孔11;支撑架2固定在竖井底部地面7上、且与水平支撑杆1连接;定位柱3通过固定孔11与水平支撑杆1连接,用于限定管节8的位置。
[0029]水平支撑杆1后端焊接在后靠背机架5上,前端焊接在混凝土洞门6上的钢板上,用于固定水平支撑杆1的位置,为水平支撑杆1提供支撑力,支撑架2下端与竖井底部地面7连接,竖井底部地面7为由钢筋混凝土铺设的地面,通过将支撑架2埋入钢筋混凝土中,用于位置固定,支撑架2上端与水平支撑边焊接,支撑水平支撑杆1,用于防止水平支撑杆1受力变形。水平支撑杆1水平设置,长度为后靠背机架5到混凝土洞门6的距离,按实际情况测量的尺寸切割工字钢,作为水平支撑杆1,水平支撑杆1上设有固定孔11,管节8上设有吊装需要的吊装孔,固定孔11位于,在顶管管节8准备顶进时,管节8上吊装孔水平位置。顶管作业时,由吊装设备将管节8吊装到顶进预备位置,千斤顶通过后靠背机架5固定在管节8顶进洞口的对面,由千斤顶对管节8进行顶进,管节8顶进到合适位置后,此时管节8的吊装孔的位置正好对准固定孔11位置,将定位柱3插入固定孔11,同时插入管节8上的吊装孔,卡住管节8的位置。该种顶管止退装置设有两个,分别固定在混凝土洞门6的两侧,定位柱3从管节8的两侧插入吊装孔,固定管节8位置,确保在千斤顶缩回,准备吊装下一个管节8时,已经完成顶管的管节8不回退。
[0030]与现有技术相比,该种顶管止退装置通过水平支撑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顶管止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平支撑杆(1),一端与后靠背机架(5)连接,另一端与混凝土洞门(6)连接,所述水平支撑杆(1)上设有固定孔(11);支撑架(2),固定在竖井底部地面(7)上、且与所述水平支撑杆(1)连接;定位柱(3),通过所述固定孔(11)与所述水平支撑杆(1)连接,用于限定管节(8)的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顶管止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2)包括:竖直支撑杆(21),一端与所述竖井底部地面(7)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水平支撑杆(1)连接;斜支撑杆(22),一端与所述竖井底部地面(7)连接,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竖直支撑杆(21)与水平支撑杆(1)连接处,所述斜支撑杆(22)、所述竖直支撑杆(21)和竖井底部地面(7)组成三角形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龙孔恒段立群李梓森吴晓萌林辉陈裕玲郭飞高胜雷王凯丽张咪张辰迪齐东郭鸣扬郑睿尤波涛宋成才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政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