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泡沫泵改进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66216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6 08: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泡沫泵改进结构,包括螺圈、泵体、密封件、活塞杆、起泡网、按头、阀针、活塞及弹性伸缩管,弹性伸缩管,为上下贯通的中空结构,且在轴向上呈现波浪状起伏的结构,所述弹性伸缩管设于螺圈上方且套置在活塞杆的外周,上端与按头相抵、下端与螺圈顶部相抵,从而使按头、活塞杆、活塞始终保持向上移动的趋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了在轴向上呈现波浪状起伏结构弹性伸缩管作为驱动按头、活塞杆、活塞回弹的弹性件,不仅便于回收,而且在装配时,直接将其套置在活塞杆外周,再装上按头即可,装配非常方便;同时,上述结构的弹性伸缩管与螺圈、按头之间的接触面大而稳定,有利于提高泡沫泵的按压回弹性,从而提高出泡效果。从而提高出泡效果。从而提高出泡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泡沫泵改进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泡沫泵改进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泡沫泵也叫起泡泵,常用于在洗手液、洗洁精、摩斯、发胶等容器包装上,在瓶口部分连接有一个液体泵,液体泵附近设置有进气腔,高压液体和压缩空气混合后,通过网孔很密的发泡网,产生大量泡沫,从按压头的喷口流出。
[0003]例如,申请号为CN201910659039.7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带有呼吸片的泡沫泵》(公开号:CN110329653A)披露了一种结构,其由喷嘴按压头、螺圈盖和泵体组成,泵体包括泵体外壳、进液单向阀、大活塞、主阀杆、阀针、杆底活塞、弹簧、固定卡圈组成;大活塞和泵体外壳之间构成进气腔,进液单向阀和阀针之间为进液腔,主阀杆和大活塞上段构成了高压液腔,大活塞上方设置有混合腔,混合腔设置有发泡网,主阀杆上设置有弹性托架,弹性托架的外侧连接有托举环,托举环和呼吸片的外缘相接触,弹性托架将呼吸片顶在大活塞的内壁底部;呼吸片的内侧设置有多个瓣状体,呼吸片设置在弹性托架上,并且呼吸片的一部分被主阀杆的托架与大活塞所夹持;瓣状体下方的主阀杆托架上设置有呼气阀孔,瓣状体的上方为大活塞上的呼气孔和高压气流通道;高压气流通道与高压液腔,均与混合腔相通。
[0004]上述结构有利于提高密封性及气液混合均匀,从而使泡面丰富。但是,由于其活塞直径较小、位于泵体底部,弹簧与活塞之间的配合稳定性较差,使用较长时间后,容易影响出泡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便于装配、配合稳定性好从而提高出泡效果的泡沫泵改进结构。
[0006]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泡沫泵改进结构,包括:
[0007]螺圈,用于与瓶体连接;
[0008]泵体,设于所述螺圈下侧,具有中空的泵腔,所述泵体底部开有与泵腔相连通的下端口;
[0009]密封件,设于所述泵体中,用于控制下端口的开闭;
[0010]活塞杆,能上下移动地穿过螺圈布置、下端伸入泵腔中,所述活塞杆上部具有混合腔;
[0011]起泡网,设于所述混合腔的顶部;
[0012]按头,设于活塞杆上方且与活塞杆的上端口相连接;
[0013]阀针,穿过活塞中央及活塞杆的中央布置,用于控制混合腔下端的启闭;
[0014]活塞,设于所述泵腔中,并随所述活塞杆上下移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0015]弹性件,设于螺圈上方且套置在活塞杆的外周,上端与按头相抵、下端与螺圈顶部
相抵,从而使按头、活塞杆、活塞始终保持向上移动的趋势。
[0016]优选地,所述泵体上部的内径大于下部的内径,并且,所述下部上端向上延伸至上部中形成有衔接部,所述活塞中部向下延伸形成有与该衔接部相插配连接的第一插接套。采用上述结构,将设于泵腔上部的活塞与泵体下部直接插配连接,而不在此处设置活塞,不仅提高了此处的密封性,而且装配更加方便。
[0017]优选地,所述活塞中部具有向上延伸的第二插接套,相应的,所述活塞杆具有与第二插接套相紧配插接的第三插接套。所述阀针上端通过连接筋间隔约束在第三插接套的中央部位,所述活塞的中央部位具有供阀针穿过且与阀针外周壁弹性密封的密封片,所述阀针下端位于第一插接套中。所述活塞杆具有设置在第三插接套外围的第四插接套,该第四插接套与第三插接套之间形成供第二插接套插置其中的插接槽。上述结构有利于提高装配密封性,从而避免漏气,提高泡沫丰富程度及细密性。
[0018]优选地,所述的弹性件为弹性伸缩管,该弹性伸缩管为上下贯通的中空结构,且在轴向上呈现波浪状起伏的结构。或者,所述的弹性件为直线弹簧。
[0019]作为改进,所述弹性伸缩管的下端具有自上而下沿径向向外延伸的第一弹性部,该第一弹性部的下边缘处设置有竖向延伸的第一支撑边,该第一支撑边的下端设置有水平布置的支撑圈,该支撑圈抵靠在所述螺圈上。该结构不仅便于对弹性伸缩管进行装配,在装配时,直接套置在活塞杆外周,将按头安装上即可,而且,上述结构的弹性伸缩管非常稳定,有利于提高用户体验感、避免长期使用后弹性不足问题。
[0020]优选地,所述弹性伸缩管的上端具有自下而上沿径向向外延伸的第二弹性部,该第二弹性部的下边缘处设置有竖向延伸的第二支撑边,该第二支撑边的上端抵靠在按头上。该结构有利于提高弹性按压效果及稳定性。
[0021]在本技术中,所述泵体下部在靠近下端口处内径减小形成衔接口,所述的密封件为弹珠,所述弹珠能上下移动地置于衔接口上;或者,
[0022]所述的密封件为阀片,所述阀片具有外圈及通过弹性条连接在该外圈中的内片,所述阀片约束在衔接口上方,所述内片在自然状态下将衔接口封闭、在受到向上的挤压力状态下将衔接口打开;或者,
[0023]所述的密封件包括阀圈、弹性件及阀柱,所述阀圈约束在泵体中且位于衔接口上方,所述弹性件的上端与阀圈相连接,所述弹性件的下端与阀柱相连接,所述弹性件使阀柱始终保持向下移动从而将衔接口封闭的趋势。
[00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利用弹性件作为驱动按头、活塞杆、活塞回弹的弹性件,在装配时,直接将其套置在活塞杆外周,再装上按头即可,装配非常方便;同时,弹性件与螺圈、按头之间接触稳定,有利于提高泡沫泵的按压回弹性,从而提高出泡效果。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图1的剖视图;
[0027]图3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
[0028]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密封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9]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密封件与泵体的一种配合结构示意图;
[0030]图6为图5中密封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密封件与泵体的另一种配合结构示意图;
[0032]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34]实施例1:
[0035]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的泡沫泵改进结构包括螺圈1、泵体2、密封件、活塞杆3、起泡网4、按头5、阀针6、活塞7及弹性件,其中,弹性件为弹性伸缩管8。
[0036]螺圈1用于与瓶体连接,泵体2设于螺圈1下侧,具有中空的泵腔20,泵体2上部的侧壁上开有透气口,泵体2底部开有与泵腔20相连通的下端口21;密封件设于泵体2中,用于控制下端口21的开闭。
[0037]活塞杆3能上下移动地穿过螺圈1布置、下端伸入泵腔20中,活塞杆3上下贯通,上部具有混合腔31;起泡网4设于混合腔31的顶部,用于与混合腔31中的压力配合形成丰富的泡沫。
[0038]按头5设于活塞杆3上方,按头5具有输出泡沫的通道,该通道的下端口与与活塞杆3的上端口相连接。阀针6穿过活塞7中央及活塞杆3的中央布置,用于控制混合腔31下端的启闭;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泡沫泵改进结构,包括:螺圈,用于与瓶体连接;泵体,设于所述螺圈下侧,具有中空的泵腔,所述泵体底部开有与泵腔相连通的下端口;密封件,设于所述泵体中,用于控制下端口的开闭;活塞杆,能上下移动地穿过螺圈布置、下端伸入泵腔中,所述活塞杆上部具有混合腔;起泡网,设于所述混合腔的顶部;按头,设于活塞杆上方且与活塞杆的上端口相连接;阀针,穿过活塞中央及活塞杆的中央布置,用于控制混合腔下端的启闭;活塞,设于所述泵腔中,并随所述活塞杆上下移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弹性件,设于螺圈上方且套置在活塞杆的外周,上端与按头相抵、下端与螺圈顶部相抵,从而使按头、活塞杆、活塞始终保持向上移动的趋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泡沫泵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上部的内径大于下部的内径,并且,所述下部上端向上延伸至上部中形成有衔接部,所述活塞中部向下延伸形成有与该衔接部相插配连接的第一插接套。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泡沫泵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中部具有向上延伸的第二插接套,相应的,所述活塞杆具有与第二插接套相紧配插接的第三插接套。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泡沫泵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针上端通过连接筋间隔约束在第三插接套的中央部位,所述活塞的中央部位具有供阀针穿过且与阀针外周壁弹性密封的密封片,所述阀针下端位于第一插接套中。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泡沫泵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具有设置在第三插接套外围的第四插接套,该第四插接套与第三插接套之间形成供第二插接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桂仁东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晟祺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