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装置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可调节式溢流堰,截面呈L形的环形底槽固定连接在沉淀箱体内壁的顶部,设于环形底槽外侧壁的圆形通孔外围处设有第一环形卡槽,若干个调节板与四个直角折板首尾卡接组成的闭合结构贴靠于环形底槽的内侧壁,调节板侧壁两端分别沿竖直方向设有第一条形通孔,调节板内侧面位于第一条形通孔外围处设有第二环形卡槽,直角折板侧壁两端分别沿竖直方向设有第二条形通孔,直角折板内侧面位于第二条形通孔外围处设有第三环形卡槽,圆形通孔内套接的连接螺栓的里端分别贯穿对应的第一、二条形通孔后螺纹套接有螺帽,第一、二、三环形卡槽内分别卡接有罩壳体;解决了溢流堰无法灵活调节出水高度的问题。出水高度的问题。出水高度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节式溢流堰
[0001]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装置
,具体为一种可调节式溢流堰。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环境污染源被释放到环境中,而处理这些环境污染源的设备却发展缓慢,目前的工业污水处理设备一般是先将污水集中到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然后再统一排出,也有一些大型企业拥有自己的污水处理设备。
[0003]在污水处理设施中,常会使用到二沉池、初沉池和斜管沉淀池,在这些沉淀池的顶部一般需要设置溢流堰,溢流堰具有维持板上液层及使液体均匀溢出的作用。在小型化污水处理设施中,溢流堰多用螺栓固定在沉淀箱体内壁的顶部,其出水高度是固定的,无法进行灵活调整,从而难以适用于不同工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针对解决现有技术中溢流堰无法灵活调节出水高度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可调节式溢流堰。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调节式溢流堰,包括沉淀箱体,还包括环形底槽、调节板和直角折板,所述环形底槽的截面呈L形,且所述环形底槽的外缘垂直固定连接在所述沉淀箱体内壁的靠近顶端位置,所述沉淀箱体位于所述环形底槽内腔底面上方的侧壁开设有出水孔,所述环形底槽的侧壁设置有若干个圆形通孔,所述环形底槽外侧壁位于所述圆形通孔的外围设置有第一环形卡槽,所述调节板的外侧面贴靠在所述环形底槽的内侧面上,所述直角折板贴靠于所述环形底槽内缘的角部,所述调节板侧壁底部的靠近两端位置分别沿竖直方向设置有第一条形通孔,所述调节板的两端相互卡接匹配,所述调节板的顶端设置有第一锯齿,所述调节板内侧面位于所述第一条形通孔外围的位置设置有第二环形卡槽,所述直角折板侧壁底部的靠近两端位置分别沿竖直方向设置有第二条形通孔,所述直角折板的顶端设置有第二锯齿,所述直角折板内侧面位于所述第二条形通孔外围的位置设置有第三环形卡槽,所述直角折板的两端相互卡接匹配,所述直角折板的一端与所述调节板的一端对应卡接匹配,所述圆形通孔内分别套接有连接螺栓,所述连接螺栓的里端分别贯穿对应的所述第一条形通孔和第二条形通孔后螺纹套接有螺帽,所述第一环形卡槽、第二环形卡槽和第三环形卡槽内分别卡接有罩壳体。
[0006]优选的,所述调节板一端的内侧面沿竖直方向开设有第一卡槽,且所述调节板另一端的外侧面沿竖直方向开设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卡接匹配,所述直角折板一端的内侧面沿竖直方向开设有第三卡槽,且所述直角折板另一端的外侧面沿竖直方向开设有第四卡槽,所述第一卡槽与第四卡槽卡接匹配,所述第二卡槽与所述第三卡槽卡接匹配。
[0007]优选的,所述连接螺栓端头的外径及其匹配螺帽的外径均小于所述罩壳体内腔的宽度。
[0008]优选的,所述调节板侧壁居中位置的底部沿竖直方向开设有第一条形通孔,所述调节板内侧面居中位置对应所述第一条形通孔的外围开设有第二环形卡槽。
[0009]优选的,所述罩壳体为PVC材质。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1]1.本技术涉及的溢流堰结构由环形底槽、调节板和直角折板组成,调节板和直角折板首尾卡接组成的闭合板体结构安装于环形底槽的内缘位置,而且闭合板体结构能够相对于环形底槽的侧壁调节上下位置,从而达到出水高度灵活可调的效果。
[0012]2.本技术涉及的调节板和直角折板通过连接螺栓连接在环形底槽上,从而实现了调节板和直角折板的快速安装和高度调节;另外,罩壳体能够将连接螺栓与污水相隔绝,从而避免连接螺栓受到污水的腐蚀。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整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环形底槽局部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本技术调节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5为本技术直角折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6为本技术罩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0
‑
沉淀箱体;20
‑
环形底槽;21
‑
圆形通孔;22
‑
第一环形卡槽;30
‑
调节板;31
‑
第一锯齿;32
‑
第一卡槽;33
‑
第二卡槽;34
‑
第一条形通孔;35
‑
第二环形卡槽;40
‑
直角折板;41
‑
第二锯齿;42
‑
第三卡槽;43
‑
第四卡槽;44
‑
第二条形通孔;45
‑
第三环形卡槽;50
‑
罩壳体;60
‑
连接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请参阅图1
‑
6,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可调节式溢流堰,包括沉淀箱体10,还包括环形底槽20、调节板30和直角折板40,环形底槽20的截面呈L形,且环形底槽20的外缘垂直固定连接在沉淀箱体10内壁的靠近顶端位置,沉淀箱体10位于环形底槽20内腔底面上方的侧壁开设有出水孔,环形底槽20的侧壁设置有若干个圆形通孔21,环形底槽20外侧壁位于圆形通孔21的外围设置有第一环形卡槽22,调节板30的外侧面贴靠在环形底槽20的内侧面上,直角折板40贴靠于环形底槽20内缘的角部,调节板30侧壁底部的靠近两端位置分别沿竖直方向设置有第一条形通孔34,调节板30的两端相互卡接匹配,调节板30的顶端设置有第一锯齿31,调节板30内侧面位于第一条形通孔34外围的位置设置有第二环形卡槽35,直角折板40侧壁底部的靠近两端位置分别沿竖直方向设置有第二条形通孔44,直角折板40的顶端设置有第二锯齿41,直角折板40内侧面位于第二条形通孔44外围的位置设置有第三环形卡槽45,直角折板40的两端相互卡接匹配,直角折板40的一端与调节板30的
一端对应卡接匹配,圆形通孔21内分别套接有连接螺栓60,连接螺栓60的里端分别贯穿对应的第一条形通孔34和第二条形通孔44后螺纹套接有螺帽,第一环形卡槽22、第二环形卡槽35和第三环形卡槽45内分别卡接有罩壳体50。
[0022]本实施例中,调节板30一端的内侧面沿竖直方向开设有第一卡槽32,且调节板30另一端的外侧面沿竖直方向开设有第二卡槽33,第一卡槽32和第二卡槽33卡接匹配,直角折板40一端的内侧面沿竖直方向开设有第三卡槽42,且直角折板40另一端的外侧面沿竖直方向开设有第四卡槽43,第一卡槽32与第四卡槽43卡接匹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式溢流堰,包括沉淀箱体(1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环形底槽(20)、调节板(30)和直角折板(40),所述环形底槽(20)的截面呈L形,且所述环形底槽(20)的外缘垂直固定连接在所述沉淀箱体(10)内壁的靠近顶端位置,所述沉淀箱体(10)位于所述环形底槽(20)内腔底面上方的侧壁开设有出水孔,所述环形底槽(20)的侧壁设置有若干个圆形通孔(21),所述环形底槽(20)外侧壁位于所述圆形通孔(21)的外围设置有第一环形卡槽(22),所述调节板(30)的外侧面贴靠在所述环形底槽(20)的内侧面上,所述直角折板(40)贴靠于所述环形底槽(20)内缘的角部,所述调节板(30)侧壁底部的靠近两端位置分别沿竖直方向设置有第一条形通孔(34),所述调节板(30)的两端相互卡接匹配,所述调节板(30)的顶端设置有第一锯齿(31),所述调节板(30)内侧面位于所述第一条形通孔(34)外围的位置设置有第二环形卡槽(35),所述直角折板(40)侧壁底部的靠近两端位置分别沿竖直方向设置有第二条形通孔(44),所述直角折板(40)的顶端设置有第二锯齿(41),所述直角折板(40)内侧面位于所述第二条形通孔(44)外围的位置设置有第三环形卡槽(45),所述直角折板(40)的两端相互卡接匹配,所述直角折板(40)的一端与所述调节板(30)的一端对应卡接匹配,所述圆形通孔(21)内分别套接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安方,王鹏,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中侨启迪环保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