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豆类种子籽壳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659725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6 08:31
一种大豆类种子籽壳分离装置,包括大支架(1)、电机(6)、筛分机(12),大支架(1)上固定有底座(2),底座(2)两侧均设有固定板(3),两个固定板(3)之间的固定筒(4)内部设有转筒(5),转筒(5)转动连接于两个固定板(3)之间,转筒(5)的筒壁上排布有多个圆形的漏孔(7),固定筒(4)的底部设置有出料斗(8),筛分机(12)包括筛框架(13)和振动电机(14),筛框架(13)上焊接有纵向钢丝而形成筛面(15),固定筒(4)底部的出料斗(8)与筛面(15)连接在筛面(15)上部形成进料斗,筛面(15)下部设置有斜面接料板(16)。实现了自动化籽壳分离,具有很大的经济效益。具有很大的经济效益。具有很大的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豆类种子籽壳分离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分离装置,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大豆类种子籽壳分离装置,属于农业机械技术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我国现有的大豆类种子脱壳多采用破碎机+击打机+分离机的方式;但是,该种方式需两台或多台设备组合、占地面积大,且存在动力消耗大、种子与壳分离无法控制等缺陷,因此无法满足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大豆类种子籽壳分离装置。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大豆类种子籽壳分离装置,包括大支架、电机、筛分机,所述的大支架上固定有底座,所述的底座两侧均设有固定板,两个固定板之间横向设置一固定筒,所述的固定筒的内部设有一转筒,所述的转筒与固定筒同轴心设置,转筒转动连接于两个固定板之间,转筒与电机连接,转筒的筒壁上排布有多个圆形的漏孔,固定筒的底部设置有出料斗,转筒的一侧设置有进料管,所述的进料管底部通过通过一倾斜设置的连接管伸入转筒内部,所述的筛分机包括筛框架和振动电机,所述的筛框架上焊接有纵向钢丝而形成筛面,所述的筛面倾斜设置,所述的振动电机与筛框架相连接,固定筒底部的出料斗与筛面连接在筛面上部形成进料斗,筛面下部设置有斜面接料板。
[0005]所述的筛面每间隔120

设置有一道横向圆条横筋,所述的横筋上间距12

排列钻有孔,形成筛面的纵向钢丝穿过横筋中的每一个小孔且不与小孔相焊接。
[0006]所述的筛面进料侧1/4处设置有阻挡板,且阻挡板与筛面之间留有与大豆尺寸相配合的间隙,筛面进料侧3/4处设置有闸门Ⅰ,筛面进料侧处1/2设置有闸门Ⅱ,所述的闸门Ⅰ与偏心凸轮机构Ⅰ相连接,所述的闸门Ⅱ与偏心凸轮机构Ⅱ相连接。
[0007]所述的筛分机设置在小支架上。
[0008]所述的电机固定于其中一个固定板上。
[0009]所述的转筒的另一侧设置有物料出口管,所述的物料出口管穿过固定筒出口在固定筒(4) 外,且物料出口管设有盖板。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1]本技术实现了大豆类种子的自动化籽壳分离,且破损率低,具有很大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本技术中转筒结构示意图。
[0014]图3是本技术中筛分机结构示意图。
[0015]图4是本技术中筛面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大支架1,底座2,固定板3,固定筒4,转筒5,电机6,漏孔7,出料斗8,进料管9,连接管10,小支架11,筛分机12,筛框架13,振动电机14,筛面15,斜面接料板16,横筋17,阻挡板18,闸门Ⅰ19,闸门Ⅱ20,偏心凸轮机构Ⅰ21,偏心凸轮机构Ⅱ22。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0018]参见图1至图4,一种种子籽壳分离装置,包括大支架1、电机6、筛分机12。所述的大支架1上固定有底座2,所述的底座2两侧均设有固定板3,两个固定板3之间横向设置一固定筒4;所述的固定筒4的内部设有一转筒5,所述的转筒5与固定筒4同轴心设置,转筒5 转动连接于两个固定板3之间,转筒5与电机6连接。转筒5的筒壁上排布有多个圆形的漏孔7,此处的漏孔7大小与大豆类种子大小相配,使得大豆类种子能够从漏孔7中漏出去。固定筒4的底部设置有出料斗8,转筒5的一侧设置有进料管9,所述的进料管9底部通过通过一倾斜设置的连接管10伸入转筒5内部。所述的筛分机12包括筛框架13和振动电机14,所述的筛框架13上焊接有纵向钢丝而形成筛面15,该纵向钢丝间隙比大豆类种子对角线长度小;所述的筛面15按4~5度倾斜设置。所述的振动电机14与筛框架13相连接,通常是在筛框架13侧面焊有加强板,加强板上攻有螺丝孔,用螺栓将振动电机14固定在加强板上。固定筒4底部的出料斗8与筛面15连接在筛面15上部形成进料斗,筛面15下部设置有斜面接料板16;斜面接料板16通常呈30~45度倾斜,斜面接料板16用来接筛面15筛下的物料。
[0019]参见图1至图4,所述的筛面15每间隔120

设置有一道横向圆条横筋17,所述的横筋 17上间距12

排列钻有孔,形成筛面15的纵向钢丝穿过横筋17中的每一个小孔且不与小孔相焊接,即形成筛面15的纵向钢丝不能与小孔焊牢,此种结构是为了防止形成筛面15的纵向钢丝在筛框架13振动时纵向钢丝间隙发生变化而产生漏豆的现象;钻孔而不采用焊接方式是让钢丝能弹动,让豆、壳跳动起来,从而通过让豆和壳同时在筛面15上跳动达到筛分目的。
[0020]参见图1至图4,由于筛面15呈一定倾角,为了防止豆、壳直接向筛面15前跳出而造成豆、壳分离不干净,所述的筛面15进料侧1/4处设置有阻挡板18,且阻挡板18与筛面15之间留有与大豆尺寸相配合的间隙。筛面15进料侧3/4处设置有闸门Ⅰ19,筛面15进料侧处1/2设置有闸门Ⅱ20,所述的闸门Ⅰ19与偏心凸轮机构Ⅰ21相连接,所述的闸门Ⅱ20与偏心凸轮机构Ⅱ22 相连接。由偏心凸轮机构Ⅰ21和偏心凸轮机构Ⅱ22分别驱动闸门Ⅰ19和闸门Ⅱ20的启、闭,调节偏心凸轮机构Ⅰ21和偏心凸轮机构Ⅱ22的凸轮转速可实现调节闸门Ⅰ19和闸门Ⅱ20启、闭频率。
[0021]参见图1至图4,所述的筛分机12设置在小支架11上。
[0022]参见图1至图4,所述的电机6固定于其中一个固定板3上。
[0023]参见图1至图4,所述的转筒5的另一侧设置有物料出口管,所述的物料出口管穿过固定筒4出口在固定筒4外,且物料出口管设有盖板;通过开启该盖板将转筒5内的碎渣壳清理出去。
[0024]参见图1至图4,工作时,将大豆类种子从进料管9通过连接管10进入转筒5内,电机 6驱动转筒5旋转,大豆从漏孔7中甩出,并通过固定筒4底部的出料斗8进入筛面15。闸门Ⅰ19和闸门Ⅱ20的启、闭频率为每分钟2~3次,当豆与壳由出料斗8下到筛面15上时,阻挡板18挡住物料,强迫其跳动,60%的分离是在阻挡板18前完成;当没有完全跳起来的豆、壳从阻挡板18底部溜到阻挡板18与闸门Ⅱ20的筛面段时,当闸门Ⅱ20关闭时,豆壳不停跳动,无法向筛前溜动,提高分离强度;当闸门Ⅱ20开启时,如还有少量的壳籽没有分离干净的壳溜到闸门Ⅱ20和闸门Ⅰ19间的筛面段时,当闸门Ⅰ19关闭时,豆壳不停跳动,无法向筛前溜动,使豆壳分离干净;当闸门Ⅰ19启开时纯籽从闸门Ⅰ19底部溜向筛面15前端集中在一起,从而实现了从筛面15上走的豆中不含壳。
[0025]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技术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技术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豆类种子籽壳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大支架(1)、电机(6)、筛分机(12),所述的大支架(1)上固定有底座(2),所述的底座(2)两侧均设有固定板(3),两个固定板(3)之间横向设置一固定筒(4),所述的固定筒(4)的内部设有一转筒(5),所述的转筒(5)与固定筒(4)同轴心设置,转筒(5)转动连接于两个固定板(3)之间,转筒(5)与电机(6)连接,转筒(5)的筒壁上排布有多个圆形的漏孔(7),固定筒(4)的底部设置有出料斗(8),转筒(5)的一侧设置有进料管(9),所述的进料管(9)底部通过一倾斜设置的连接管(10)伸入转筒(5)内部,所述的筛分机(12)包括筛框架(13)和振动电机(14),所述的筛框架(13)上焊接有纵向钢丝而形成筛面(15),所述的筛面(15)倾斜设置,所述的振动电机(14)与筛框架(13)相连接,固定筒(4)底部的出料斗(8)与筛面(15)连接在筛面(15)上部形成进料斗,筛面(15)下部设置有斜面接料板(1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豆类种子籽壳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筛面(15)每间隔1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季核亮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耕耘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