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谢金龙专利>正文

一种应用于电加热的发热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65671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6 08: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加热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应用于电加热的发热板,包括基板、过渡导热层、绝缘导热层、发热层、绝缘保护层和红外线发射层,绝缘导热层设置在导电层下端面,绝缘保护层设置在发热层上端面,所述各结构层均可采用喷涂、涂刷、丝印而成;所述发热层为电子浆料,可涂敷于硬质及薄膜基础材质上,具有制作温度低、升温降温快,节能省电等特点;通过采用红外线发射层作为外层,红外线发射层采用远红外粉材料制作,远红外粉能够提供红外光线,使发热层产生的热量将更具集中式的传递给加热物件,照射在红外光线内的空气环境下热传递性能增强;使受热体获得热能的效率更进一步提高。因此,可广泛应用于诸多电加热行业。可广泛应用于诸多电加热行业。可广泛应用于诸多电加热行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电加热的发热板


[0001]本技术涉及电加热
,尤其是涉及一种应用于电加热的发热板。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电加热板是以电热管通过穿孔的铁基、铝基等材质进行加热。或以电阻丝缠绕在绝缘薄板上。这些原有的加热方式功耗大、热传导慢、热效率低、空间利用率低。
[0003]再有以厚膜电子浆料为技术的电热板(中国专利1:申请号CN201620243225.4公开了一种双层不锈钢发热板),是以热传导率很低的不锈钢为基材(导热系数为20W/M.K左右)。以银钯系电子浆料等贵金属为主料,材料本身成本高。制作过程要依次经过四次850度对绝缘层、导电层、电阻发热层、外部绝缘层进行高温烧结。这样对整个工艺、设备都有很高的要求。同时限制了在低于850度熔点的铜、铝、铁等热传导率高的材质及柔性耐高温材料上的应用。
[0004]同时,这种发热板未对其发热后的散热程度进行控制,考虑到在空气中热传递性低,发热板发出的热量传递到加热物件后,经过空气将会耗费的一定的热源,从而降低发热效率,基于这一问题,本
有必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以设计出一种更具高性能的发热板。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为克服上述情况不足,旨在提供一种能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
[0006]一种应用于电加热的发热板,包括基板、过渡导热层、绝缘导热层、发热层、绝缘保护层和红外线发射层,绝缘导热层设置在导电层下端面,绝缘保护层设置在发热层上端面,发热层通过绝缘导热层和绝缘保护层包裹,红外线发射层叠加在绝缘保护层上端面,绝缘导热层的下端面通过过渡导热层贴附于基板上;发热层包括发热体层和用于通电的导体线路层,导体电路层电连接在发热体层表面。
[0007]优选的,红外线发射层采用远红外粉材料制作。
[0008]优选的,绝缘保护层采用绝缘导热材料制作。
[0009]优选的,导体线路层为设置在发热层表面两侧位置的两条导线,两条导线分别引出有连接电源的导电片。
[0010]优选的,过渡导热层、绝缘导热层、发热层、绝缘保护层和红外线发射层分别设置有相对于基板对称的两层。
[0011]优选的,基板采用铜、铝、铁、柔性高分子复合材料制作。
[0012]优选的,绝缘导热层覆盖于基板表面,发热层边沿在基板边沿以内。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所述各结构层均可采用喷涂、涂刷、丝印而成;所述发热层为电子浆料,可涂敷于硬质及薄膜基础材质上,具有制作温度低、升温降温快,节能省电等特点;通过采用红外线发射层作为外层,红外线发射层采用远红外粉材料制作,远红外粉能够提供红外光线,使发
热层产生的热量将更具集中式的传递给加热物件,照射在红外光线内的空气环境下热传递性能增强;使受热体获得热能的效率更进一步提高。因此,可广泛应用于诸多电加热行业。
[0015]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技术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本技术中发热层和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请参阅图1~3,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应用于电加热的发热板,包括基板1、过渡导热层2、绝缘导热层3、发热层8、绝缘保护层6和红外线发射层7,绝缘导热层3设置在导电层下端面,绝缘保护层6设置在发热层8上端面,发热层8通过绝缘导热层3和绝缘保护层6包裹,红外线发射层7叠加在绝缘保护层6上端面,绝缘导热层3的下端面通过过渡导热层2贴附于基板1上;发热层8包括发热体层4和用于通电的导体线路层5,导体电路层电连接在发热体层4表面。
[0022]在上述技术手段中,所述各结构层均可采用喷涂、涂刷、丝印而成;所述发热层8为电子浆料,可涂敷于硬质及薄膜基础材质上,具有制作温度低、升温降温快,节能省电等特点;通过采用红外线发射层7作为外层,附着在发热板上表面,从而放射出红外光线,使发热层8产生的热量将更具集中式的传递给加热物件,照射在红外光线内的空气环境下热传递性能增强;使受热体获得热能的效率更进一步提高;因此,可广泛应用于诸多电加热行业。
[0023]绝缘导热层3和基板1采用过渡导热层2粘结,基板1采用铝材料制作,粘结度低,需要通过过渡导热层2增强粘结度,防止绝缘导热层3与基板1脱离。
[0024]进一步的,红外线发射层7采用远红外粉材料制作;远红外粉能够提供红外光线,红外发射层采用树脂与远红外粉按照比例进行混合,然后以涂刷的方式涂刷在绝缘保护层6的外表面。
[0025]进一步的,绝缘保护层6采用绝缘导热材料制作,起到绝缘和导热的效果。
[0026]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导体线路层5为设置在发热层8表面两侧位置的两条导线,两条导线分别引出有连接电源的导电片,使两条导线在发热体层4上均匀分布,保证发热板表面的均匀发热。
[0027]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过渡导热层2、绝缘导热层3、发热层8、绝缘保护层6和红外线发射层7分别设置有相对于基板1对称的两层,采用双层发热结构的设置,能够满足需要进行双面发热的发热设备,提高发热板使用范围。
[0028]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基板1采用铜、铝、铁、柔性高分子复合材料制作。
[0029]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绝缘导热层3覆盖于基板1表面,发热层8边沿在基板1边沿以内,通过这一设计,能够防止边沿磨损对发热层8和绝缘层(绝缘导热层3和绝缘保护层6)产生影响。
[0030]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电加热的发热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过渡导热层、绝缘导热层、发热层、绝缘保护层和红外线发射层,绝缘导热层设置在导电层下端面,绝缘保护层设置在发热层上端面,发热层通过绝缘导热层和绝缘保护层包裹,红外线发射层叠加在绝缘保护层上端面,绝缘导热层的下端面通过过渡导热层贴附于基板上;发热层包括发热体层和用于通电的导体线路层,导体电路层电连接在发热体层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电加热的发热板,其特征在于,红外线发射层采用远红外粉材料制作。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金龙
申请(专利权)人:谢金龙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