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66kV集电线路接入的柔性直流海上换流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65541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6 08: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66kV集电线路接入的柔性直流海上换流站,为多层布置,包括交流场、阀厅、直流场、辅助生产区;阀厅包括换流阀及其配电装置,处于换流站最下部;直流场包括桥臂电抗器及直流配电装置,与阀厅上下相邻布置于换流站一侧的顶部空间;交流场包括66kV交流配电装置、联接变压器、330kV交流配电装置,布置于换流站另一侧顶部空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集电系统直接接入换流站的海上风电柔性直流送出系统,将66kV交流集电线路直接接入海上换流站,简化了海上风电柔性直流送出系统的接线,省去了传统深远海风电场中海上升压站的投资及维护费用;并且,换流站布置合理、紧凑,较之现有的同容量海上换流站方案减小了约40%,有效减少了深远海风电场的建设成本。有效减少了深远海风电场的建设成本。有效减少了深远海风电场的建设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66kV集电线路接入的柔性直流海上换流站


[0001]本技术涉及海上风电及柔性直流输电
,具体涉及一种66kV集电线路接入的柔性直流海上换流站。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全球海上风电发展呈现大规模、集群化及深远海化的特点。离岸大于100km、水深超过50m的深远海具有更广阔的海域资源与更庞大的风能资源。中国海岸线长,可利用海域面积广,海上风力资源储备丰富。考虑资源潜力、消纳能力以及近海海域用地日益紧张等因素,深远海风电将成为未来海上风电发展的重要方向。
[0003]目前,海上风电送出的并网方式主要分为高压交流输电和高压直流输电两大类,其中高压直流输电均采用柔性直流方式。高压交流输电是海航风电送出并网的常规技术方案,当海上风电场规模较小且离岸较近时,一般采用交流电缆加静止无功补偿器的方式接入陆上电网。高压交流送出并网系统结构简单且技术成熟,凡是由于存在交流电缆充电功率的问题限值了其在远海风电送出的应用。柔性直流输电是远海风电送出的首选技术方案。相对于高压交流输电方案,柔性直流输电在远海送出中具有潮流和电压可控、可向系统提供无功支撑、易构成多端直流系统等优势。
[0004]传统远海风电经柔直送出工程中,单个海上风电场的电能经35kV交流海缆汇集后接入海上升压站,经升压后由220kV交流线路送出到海上换流站,经换流后由高压直流海缆送出到陆上换流站,然后接入交流主网。
[0005]如果仍采用传统交流集电方案,海底电缆的数目势必增加,电缆投资、相应工程费用及施工难度也将增加。采用大容量66kV交流风机和66kV交流集电线路,取消海上升压站平台,由66kV交流海缆直接接入海上柔性直流换流站的柔性直流送出系统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方案。
[0006]目前还没有专门适用于于66kV集电线路接入的柔性直流海上换流站。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配合集电系统直接接入换流站的海上风电柔性直流送出系统,提供一种66kV集电线路接入的柔性直流海上换流站。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9]一种66kV集电线路接入的柔性直流海上换流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直流海上换流站包括交流场、阀厅、直流场和辅助生产区,所述交流场设置66kV 交流配电装置、联接变压器、330kV交流配电装置,所述阀厅设置换流阀及其配电装置,所述直流场包括桥臂电抗器及直流配电装置;
[0010]所述阀厅布置于柔性直流海上换流站的第一侧,其宽度大于柔性直流海上换流站宽度的一半;柔性直流海上换流站第二侧在所述阀厅的高度范围内的余下空间设置为多层,作为辅助生产区使用;
[0011]所述直流场布置在柔性直流海上换流站第一侧最上部,所述直流场与所述阀厅处在柔性直流海上换流站的同一侧,与阀厅上下相邻;直流场宽度小于柔性直流海上换流站宽度的一半;
[0012]柔性直流海上换流站在直流场高度范围内与直流场相邻的余下空间被分割为两层,交流场布置在所述两层中的顶层,电缆架空层布置在两层中的底层;电缆架空层的一部分处在阀厅上方而构成与阀厅上下相邻的第五层重叠区。
[0013]进一步地:66kV交流配电装置及330kV交流配电装置布置在远离直流场一侧,联接变压器布置在交流配电装置及直流场之间,紧邻直流场布置。
[0014]进一步地:66kV交流配电装置与联接变压器之间的66kV交流海缆,330kV 交流配电装置与联接变压器之间的330kV交流电缆均经过所述电缆架空层连接,330kV交流配电装置的330kV交流出线,经过所述电缆架空层中重叠区进入阀厅。
[0015]进一步地:66kV交流海缆自海上风电场直接接入海上换流站,通过电缆竖井引接至66kV交流配电装置;自66kV交流配电装置引出的66kV交流电缆连接至联接变压器低压侧,升压后由330kV交流电缆自联接变压器高压侧引出并连接至330kV交流配电装置。
[0016]进一步地:联接变压器低压侧采用分裂绕组;330kV交流配电装置采用“两进一出”单母线接线,330kV交流出线电缆与换流阀交流侧相连;换流阀直流侧通过穿墙套管引接至直流场,
±
320kV直流海缆经桥臂电抗器和直流配电装置后,通过电缆竖井引下后出线。
[0017]进一步地:阀厅采用正负极阀厅紧邻布置方式,正负极阀塔分为两个阀厅单独布置,整个阀厅内换流阀塔按照“ABCCBA”的相序布置;直流场内桥臂电抗器根据阀厅内换流阀的布置,按照“ABCCBA”的相序排列,通过穿墙套管与下方换流阀直流侧连接。
[0018]进一步地:柔性直流海上换流站第二侧在所述阀厅的高度范围内与阀厅相邻的余下空间设置为四层。
[0019]本技术首次提出了66kV直接接入的柔性直流海上换流站平台布置方案,配合集电系统直接接入换流站的海上风电柔性直流送出系统,简化了海上风电柔性直流送出系统的接线,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同时省去了传统深远海风电场中海上升压站的投资及维护费用节省了深远海风电场的建设成本。
[0020]并且,本技术从整个海上换流站平台的布置情况来看,总体布局体现“交流场(66kV交流配电装置、联接变、330kV交流配电装置)-阀厅-直流场(直流隔离开关、桥臂电抗器)”的工艺特点,功能区域分割合理、明确,阀厅、交流场设备、直流场设备等房间紧凑布置,辅助生产区布置合理、集中,换流站内主电缆通道简洁、流畅,站内设备安装、运行维护方便。本技术的海上换流站平台尺寸较之现有的同容量海上换流站方案减小了约40%。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柔性直流海上换流站一层平面布置图;
[0022]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柔性直流海上换流站五层平面布置图;
[0023]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柔性直流海上换流站六层平面布置图;
[0024]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柔性直流海上换流站A

A断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的介绍:
[0026]如图1~4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66kV集电线路接入的柔性直流海上换流站设置交流场100、阀厅200、直流场300、辅助生产区400,所述交流场100中设置66kV交流配电装置(GIS)110、联接变压器120、330kV交流配电装置(GIS)130,所述阀厅200中设置换流阀210及其配电装置220,所述直流场300中设置桥臂电抗器310及直流配电装置320,所述辅助生产区400中设置站用辅助系统、给排水和消防系统及暖通系统。所述柔性直流海上换流站还设置电缆竖井600以及电缆架空层500。
[0027]本实施例中,柔性直流海上换流站的整体尺寸为63.5m
×
66m
×
35m(长
×

×
高)。在以下所述层高均为楼面到楼面之间的距离。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66kV集电线路接入的柔性直流海上换流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直流海上换流站包括交流场、阀厅、直流场和辅助生产区,所述交流场设置66kV交流配电装置、联接变压器、330kV交流配电装置,所述阀厅设置换流阀及其配电装置,所述直流场包括桥臂电抗器及直流配电装置;66kV交流海缆自海上风电场直接接入海上换流站,通过电缆竖井引接至66kV交流配电装置;自66kV交流配电装置引出的66kV交流电缆连接至联接变压器低压侧,升压后由330kV交流电缆自联接变压器高压侧引出并连接至330kV交流配电装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66kV集电线路接入的柔性直流海上换流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厅布置于柔性直流海上换流站的第一侧,其宽度大于柔性直流海上换流站宽度的一半;柔性直流海上换流站第二侧在所述阀厅的高度范围内的余下空间设置为多层,作为辅助生产区使用;所述直流场布置在柔性直流海上换流站第一侧最上部,所述直流场与所述阀厅处在柔性直流海上换流站的同一侧,与阀厅上下相邻;直流场宽度小于柔性直流海上换流站宽度的一半;柔性直流海上换流站在直流场高度范围内与直流场相邻的余下空间被分割为两层,交流场布置在所述两层中的顶层,电缆架空层布置在两层中的底层;电缆架空层的一部分处在阀厅上方而构成与阀厅上下相邻的第五层重叠区。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66kV集电线路接入的柔性直流海上换流站,其特征在于:66kV交流配电装置及3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晗谢瑞杨文斌陈晴傅春翔王霄鹤李景一徐鸥洋林斌冯嘉琦陈云江李剑锋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