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反馈结构降低运算放大器失调电压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65359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4 01: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利用反馈结构降低运算放大器失调电压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S1、设计X、Y点电压一致;S2、设计MN5/MN6、MN7/MN8对管电流一致;S3、设计X1、Y1节点电压一致;S4、消除上述运算放大器总增益的损失。本发明专利技术使得输入差分对两个输出端的工作点电流和电压匹配度更高,大幅消除了运算放大器常规差分转单端放大电路中工作点电压不一致所导致的精度恶化;同时运放总增益指标不变。该结构实现方法简单,消耗额外的静态电流小,同传统方法相比仅增加两个晶体管,占用的芯片面积也较小。占用的芯片面积也较小。占用的芯片面积也较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用反馈结构降低运算放大器失调电压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利用反馈结构降低运算放大器失调电压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运算放大器简称为运放,在各类电子设备中,分立的运算放大器是信号处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在各类数模混合或模拟集成电路中,运算放大器通常作为其中的一个子单元出现。通过外接反馈网络,实现对电压或电流等模拟信号的精准放大。
[0003]早期的运算放大器通常基于双极型(Bipolar)工艺设计并加工制造。双极型器件有着较高的跨导或匹配性,至今仍然是分立的运算放大器的重要工艺。另一种技术路径是采用CMOS工艺,随着工艺制程的提升,CMOS工艺加工的集成电路的集成度和功耗水平可以进一步降低。现代大规模数模混合集成电路通常采用CMOS工艺,作为子单元出现的CMOS运算放大器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0004]传统的CMOS运算放大器通常由差分输入级、中间增益级、输出驱动级组成。输出驱动器是为了提升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电流能力,通常运算放大器总的开环增益由前两级,既是差分输入级及中间增益级决定。大规模数模混合集成电路内部的运放子单元,通常只有前两级。
[0005]图1是典型的CMOS运算放大器结构,这种结构也被称为折叠共源共栅放大器,为两级运放。差分输入级由PMOS晶体管MP1、MP2所组成的差分对构成,用以实现差分信号放大及输入电压信号转电流信号;NMOS晶体管MN7、MN8为中间增益级,这一级为电流放大器。PMOS晶体管MP9、MP10、MP11、MP12为组成共源共栅电流镜,作为有源负载,实现差分转单端输出,电流信号到电压信号的转换。
[0006]运算放大器的精度主要是由输入失调电压表征。输入失调电压是指在差分输入的运算放大器中,为了在输出端获得恒定的零电压输出,而需在两个输入端所加的直流电压之差。在运算放大器应用于传感器信号处理、高精度仪器仪表等场合,输入失调电压是最为关键的参数。对于如图1所示的常规CMOS运算放大器,其输入失调电压指标恶化主要由两方面因素所导致。
[0007]其一是输入级晶体管的物理失配,其中输入差分对管MP1、MP2的不匹配影响最大。这是由于在工艺加工的过程中,受到工艺精度和客观波动的影响,差分对晶体管的物理特征并不完全一致,器件特性并不完全一致,器件特性差异所引入的输入电压失调。通过优化版图布局可以提高输入差分对晶体管的匹配性,但不能完全消除掉器件失配的影响。
[0008]其二是由于输入级差分对管静态工作点不匹配所导致。运算放大器输入信号均为差分信号,输出信号则一般是单端信号,在中间增益级单元对差分信号进行二次放大处理的同时,还需要进行差分信号转单端的操作,此过程中存在输入差分对两端负载电压或电流大小不一致的情况,静态工作点不一致既会在输入端引入失调。
[0009]综上所述,对于传统的CMOS运算放大器,其输入失调电压指标通常都在2mV~10mV之间,无法满足更高精度应用场合的需求;因此,如何降低运算放大器失调电压从而提升精
度,是运算放大器设计领域一直不断努力的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0010]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差分转单端电路结构,使得输入差分对两个输出端的工作点电流和电压匹配度更高,大幅消除了运算放大器常规差分转单端放大电路中工作点电压不一致所导致的精度恶化;同时运放总增益指标不变。该结构实现方法简单,消耗额外的静态电流小,同传统方法相比仅增加两个晶体管,占用的芯片面积也较小。
[0011]本专利技术利用反馈结构降低运算放大器失调电压的方法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具体步骤如下:
[0012]S1、设计X、Y点电压一致;通过偏置电路设置固定偏置电压V
Bias1

[0013]V
X
的电压为V
X
=V
B1

V
GSMN7

[0014]V
Y
的电压为V
Y
=V
B1

V
GSMN8

[0015]利用晶体管MP9、MP10为MN7、MN8提供偏置电流,通过设置MP9、MP10的W/L大小相等,设置为等值电流源;则流过MN7、MN8的偏置电流同样相等,从而实现:V
GSMN7
=V
GSMN8

[0016]通过上述的方式,实现了V
X
=V
Y
,即X点和Y点的偏置电压相等;
[0017]S2、设计MN5/MN6、MN7/MN8对管电流一致;通过设置对管的宽长比一致,既MN5与MN6对管W/L一致,MN7与MN8对管W/L一致,并通过静态工作点设置工作于饱和区,则对管电流大小完全相等;
[0018]S3、设计X1、Y1节点电压一致;MN16、MP17是运算放大器的输出驱动对管,MN16为NMOS管,MP17为PMOS管,MN16、MP17的输出状态仅受Y、Y1、Y2三个节点电压的控制,而不受X、X1、X2节点电压的控制;当运算放大器工作通过外接反馈电阻工作在负反馈放大状态时,只有Y、Y1、Y2三个节点接入了负反馈环路;在X1节点上引入一个内部的负反馈结构,其反馈环路由MN7以及增加的NMOS晶体管MN18组成,利用负反馈环路稳定节点电压的特性,使得X1节点的电压保持稳定,此时:V
X1
=V
GSMN18
;通过合理设置晶体管MN16与MN18的偏置电流大小和W/L尺寸,实现V
GSMN16
≈V
GSMN18
,从而实现V
X1
≈V
Y1
,使得X1、Y1节点电压基本一致,从而使得X、Y节点偏置电流保持一致。
[0019]S4、消除上述运算放大器总增益的损失,设计了MN19管,晶体管MN19和MN18的栅极连接在一起,从而形成镜像电流源;由于MP9和MN5均为恒流源,再加上MN18和MN7形成的反馈回路,使得X节点电压得到固定,流过MN7的电流也稳定不变,因此MP2管对输入信号放大产生的跨导电流ΔI
M2
只能流过MN18管,该电流再通过MN18管和MN19管组成的镜像电流源复制到MN19管,形成MN19管的跨导电流大小也为ΔI
M2

[0020]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在S3中,负反馈环路有稳定环路节点电压的作用,因此Y1点电压稳定在V
Y1
=V
GSMN16
处。
[0021]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在S3中,ΔI
M2
与输入差分对管中MP1产生的跨导电流ΔI
M1
相位相同,大小相等,因此是幅度叠加的关系,叠加后电流是原电流的两倍,即为ΔI=ΔI
M1
+ΔI
M2
,因此确保了M1/M2的跨导电流均可以实现放大。叠加后电流在Y1节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反馈结构降低运算放大器失调电压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S1、设计X、Y点电压一致;通过偏置电路设置固定偏置电压V
Bias1
:V
X
的电压为V
X
=V
B1

V
GSMN7
;V
Y
的电压为V
Y
=V
B1

V
GSMN8
;利用晶体管MP9、MP10为MN7、MN8提供偏置电流,通过设置MP9、MP10的W/L大小相等,设置为等值电流源;则流过MN7、MN8的偏置电流同样相等,从而实现:V
GSMN7
=V
GSMN8
;通过上述的方式,实现了V
X
=V
Y
,即X点和Y点的偏置电压相等;S2、设计MN5/MN6、MN7/MN8对管电流一致;通过设置对管的宽长比一致,既MN5与MN6对管W/L一致,MN7与MN8对管W/L一致,并通过静态工作点设置工作于饱和区,则对管电流大小完全相等;S3、设计X1、Y1节点电压一致;MN16、MP17是运算放大器的输出驱动对管,MN16为NMOS管,MP17为PMOS管,MN16、MP17的输出状态仅受Y、Y1、Y2三个节点电压的控制,而不受X、X1、X2节点电压的控制;当运算放大器工作通过外接反馈电阻工作在负反馈放大状态时,只有Y、Y1、Y2三个节点接入了负反馈环路;在X1节点上引入一个内部的负反馈结构,其反馈环路由MN7以及增加的NMOS晶体管MN18组成,MN7为共栅极放大、MN18为共源极放大利用负反馈环路稳定节点电压的特性,使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波邵赐颖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乾鸿微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