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夯扩桩施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65150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4 01: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夯扩桩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制备袋装干砼;制备内管、外管和钢筋笼;测量放线;夯击外管使其插入地下土体内并将袋装干砼沉入地下;向外管内灌注初凝混凝土;夯击内管使其插入地下土体内并将初凝混凝土顶入地下;夯击初凝混凝土并同时拔出内管和外管。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夯锤交替夯击内外管,并最后夯击初凝混凝土扩孔形成底部夯扩夯扩大头,夯锤夯击挤密了桩底土体,由于内管外径小于外管内径,先夯击外管而后夯击内管,使混凝土压紧密实,桩底夯扩大头加大了桩端截面积,增大了桩端载力。解决了夯扩桩无法穿透较硬土层进入桩底持力层且等截面桩体侧阻力小的弊端。阻力小的弊端。阻力小的弊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夯扩桩施工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夯扩桩施工工艺。

技术介绍

[0002]在建筑工程中,根据受力情况分类,桩分为摩擦桩、端承桩、摩擦端承桩三类,桩的承载力由桩侧阻力与桩端载力组成。通常情况下,提高桩承载力的途径就是通过技术手段提高桩侧阻力或桩端阻力。夯扩桩是利用振动沉管设备或柴油锤锤击将护筒沉入地面,并利用柱锤或柴油锤在护筒内夯击干硬性混凝土形成桩底夯扩大头,然后放置钢筋笼,浇筑混凝土提管成桩而成的一种扩底桩。振动沉管或柴油锤锤击沉管存在噪音大,不符合环保要求及沉管进尺能力差,难以穿透较硬土层进入较好持力层等弊病,单桩承载力较低,难以满足现代建筑对桩基承载力的要求。夯扩桩通过锤击加固了桩底土体,锤击形成夯扩大头,扩大了桩端截面积从而增大了桩端阻力,但其存在噪音大,成桩效率差,成孔深度浅等弊病。夯扩桩的锤击、振动沉管工艺沉管能力差、效率低下,而且无法改变桩身形态,无法在提高桩侧阻力方面取得再一步进展,如何让夯扩桩成桩长度更长,桩侧阻力更大,或如何让螺纹桩桩底无虚土,桩底截面更大,从而使得灌注桩不论在桩侧阻力还是在桩端阻力都取得进一步提升,成为承载力更高,更加节能,环保的摩擦端承桩成为了现阶段桩基础技术研究上的一大难题,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夯扩桩施工工艺。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夯扩桩施工工艺。
[0004]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夯扩桩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06]步骤一:提供若干个包装袋,然后向每个包装袋内装填适量水泥后,再对包装袋封口,制得若干袋装干砼;
[0007]步骤二:制备内管、外管和钢筋笼,所述外管内径大于所述内管外径,所述内管内径大于所述钢筋笼外径;
[0008]步骤三:测量放线:根据设计图纸进行测量放线并在地面上确定桩位;
[0009]步骤四:提供桩机,所述桩机上设有夯锤,将步骤一中若干袋装干砼搁置于步骤三中所述桩位中心处,然后再将步骤二中所述外管搁置于所述袋装干砼上,并且使所述外管的一端均对准所述桩位中心,开启桩机,通过所述夯锤夯击所述外管的另一端,使所述外管插入地下土体内并将所述袋装干砼沉入地下;
[0010]步骤五:向步骤四中所述外管内灌注适量初凝混凝土;
[0011]步骤六:将步骤二中所述内管一端搁置于步骤五中所述初凝混凝土表面,再通过所述夯锤夯击所述内管的另一端,使所述内管插入地下土体内并将所述初凝混凝土顶入地下土体内;
[0012]步骤七:先向步骤六中所述内管内放入步骤二中所述钢筋笼,再在所述内管与钢
筋笼之间的空隙灌满初凝混凝土,然后通过所述夯锤夯击所述初凝混凝土,并同时将所述外管和内管拔出地面以外,待所述初凝混凝土凝结后,施工结束。
[0013]步骤一中所述袋装干砼制备过程中,每个包装袋内装填水泥质量不少于30kg。
[0014]步骤四中所述外管插入地下土体内至少3.5米。
[0015]步骤五中所述外管内灌注初凝混凝土顶面与所述外管下端之间的相对高度不小于3.5米。
[0016]所述夯扩桩施工工艺还包括以下步骤:当完成步骤五之后,将所述外管拔出至少2米后,再进行步骤六。
[0017]进行步骤六时,使所述内管插入地下土体内的深度大于其暴露于地面以上部分的高度时,再进行步骤七。
[0018]进行步骤四或步骤六时,所述夯锤夯击所述外管或内管的夯击力,应使所述外管或内管每次下沉40cm至60cm。
[0019]步骤七中所述外管或内管的拔出速度小于0.8m/min。
[002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夯锤交替夯击内外管,并最后夯击初凝混凝土扩孔形成底部夯扩夯扩大头,夯锤夯击挤密了桩底土体,解决了各类钻进成孔成桩工艺中,桩底存在虚土,做端载力计算时取值小的问题,施工过程中通过夯锤交替夯击内外管,外管起到导向作用,由于内管外径小于外管内径,先夯击外管而后夯击内管,进一步使混凝土压紧密实,桩底夯扩大头加大了桩端截面积,进一步增大了桩端载力。解决了夯扩桩无法穿透较硬土层进入桩底持力层且等截面桩体侧阻力小的弊端又解决了各类通过钻头钻进成桩的螺纹桩桩底虚土桩底承载力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施工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进一步描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
[0023]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夯扩桩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24]步骤一:提供若干个包装袋,然后向每个包装袋内装填适量水泥后,再对包装袋封口,制得若干袋装干砼;步骤一中袋装干砼制备过程中,每个包装袋内装填水泥质量不少于30kg。
[0025]步骤二:制备内管、外管和钢筋笼,外管内径大于内管外径,内管内径大于钢筋笼外径;
[0026]步骤三:测量放线:根据设计图纸进行测量放线并在地面上确定桩位;
[0027]步骤四:提供桩机,桩机上设有夯锤,将步骤一中若干袋装干砼搁置于步骤三中桩位中心处,然后再将步骤二中外管搁置于袋装干砼上,并且使外管的一端均对准桩位中心,开启桩机,通过夯锤夯击外管的另一端,使外管插入地下土体内并将袋装干砼沉入地下;步骤四中外管插入地下土体内至少3.5米。
[0028]步骤五:向步骤四中外管内灌注适量初凝混凝土;步骤五中外管内灌注初凝混凝土顶面与外管下端之间的相对高度不小于3.5米。夯扩桩施工工艺还包括以下步骤:当完成
步骤五之后,将外管拔出至少2米后,再进行步骤六。
[0029]步骤六:将步骤二中内管一端搁置于步骤五中初凝混凝土表面,再通过夯锤夯击内管的另一端,使内管插入地下土体内并将初凝混凝土顶入地下土体内;进行步骤六时,使内管插入地下土体内的深度大于其暴露于地面以上部分的高度时,再进行步骤七。进行步骤四或步骤六时,夯锤夯击外管或内管的夯击力,应使外管或内管每次下沉40cm至60cm。
[0030]步骤七:先向步骤六中内管内放入步骤二中钢筋笼,再在内管与钢筋笼之间的空隙灌满初凝混凝土,然后通过夯锤夯击初凝混凝土,并同时将外管和内管拔出地面以外,待初凝混凝土凝结后,施工结束。步骤七中外管或内管的拔出速度小于0.8m/min。
[0031]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夯锤交替夯击内外管,并最后夯击初凝混凝土扩孔形成底部夯扩夯扩大头,夯锤夯击挤密了桩底土体,解决了各类钻进成孔成桩工艺中,桩底存在虚土,做端载力计算时取值小的问题,施工过程中通过夯锤交替夯击内外管,外管起到导向作用,由于内管外径小于外管内径,先夯击外管而后夯击内管,进一步使混凝土压紧密实,桩底夯扩大头加大了桩端截面积,进一步增大了桩端载力。解决了夯扩桩无法穿透较硬土层进入桩底持力层且等截面桩体侧阻力小的弊端又解决了各类通过钻头钻进成桩的螺纹桩桩底虚土桩底承载力低的问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夯扩桩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提供若干个包装袋,然后向每个包装袋内装填适量水泥后,再对包装袋封口,制得若干袋装干砼;步骤二:制备内管、外管和钢筋笼,所述外管内径大于所述内管外径,所述内管内径大于所述钢筋笼外径;步骤三:测量放线:根据设计图纸进行测量放线并在地面上确定桩位;步骤四:提供桩机,所述桩机上设有夯锤,将步骤一中若干袋装干砼搁置于步骤三中所述桩位中心处,然后再将步骤二中所述外管搁置于所述袋装干砼上,并且使所述外管的一端均对准所述桩位中心,开启桩机,通过所述夯锤夯击所述外管的另一端,使所述外管插入地下土体内并将所述袋装干砼沉入地下;步骤五:向步骤四中所述外管内灌注适量初凝混凝土;步骤六:将步骤二中所述内管一端搁置于步骤五中所述初凝混凝土表面,再通过所述夯锤夯击所述内管的另一端,使所述内管插入地下土体内并将所述初凝混凝土顶入地下土体内;步骤七:先向步骤六中所述内管内放入步骤二中所述钢筋笼,再在所述内管与钢筋笼之间的空隙灌满初凝混凝土,然后通过所述夯锤夯击所述初凝混凝土,并同时将所述外管和内管拔出地面以外,待所述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肖何家亮何传志施正阳姜坤刘璇左海宏周雨婷覃鹤张思斌赵红霞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建工集团第一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