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轻质高强微循环复合外保温防火免拆模板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65134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4 01: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建筑用保温板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轻质高强微循环复合外保温防火免拆模板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模板由内到外依次包括内加强层、改性保温层、粘结层、防火过渡层和外加强层;所述改性保温层设置有横向贯穿保温层的温湿度调节孔,孔内填充有岩泥材料;所述改性保温层为天然矿物纳米纤维改性挤塑板。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轻质高强微循环复合外保温防火免拆模板保温性能好,能够实现室内温度、湿度和含氧量的调节,符合低碳环保的需要,且板材的抗压、抗剪切能力好,稳定性优异,并且容重小,防火等级高,能够提高建筑的安全性。能够提高建筑的安全性。能够提高建筑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轻质高强微循环复合外保温防火免拆模板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9年12月25日,申请号为201911357400.7、专利技术名称为《一种轻质高强微循环复合外保温防火免拆模板及其制备方法》的分案申请,申请人为吉林省隆洋建材有限公司,李元魁,李华荣。


[0002]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用保温板
,特别涉及一种轻质高强微循环复合外保温防火免拆模板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3]住宅产品必须向标准化、系列化、规模化、产业化、模块化和通用化发展,以改善产品的性能和质量,方便设计和施工,为工业化住宅建筑体系奠定较好的物质基础。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使用节能、节水、节材和环保的材料,使用住宅产品成套技术,促进建筑产业化可持续发展。
[0004]为推动中国人居绿色建筑、低碳建筑的发展,将建筑材料产业化中诠释的建筑材料工厂化,现场施工工业化,建筑结构主体与防火保温装饰一体化理念完全付诸于现实,为确保建筑节能工程质量和安全、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寿命、促进建筑节能工作持续健康发展,国家正大力推广一体化技术应用工作。
[0005]现如今常用的建筑现浇混凝土结构外保温一体化免拆模板,其构造由内到外划分为:内加强层、保温层、无机材料防火过渡层和外防护层。这种构造体系芯材保温隔热层大多为模塑型聚苯乙烯泡沫塑料(EPS)、挤塑板 (XPS)、喷涂或硬质聚氨酯(polyurethane,简称PUR)等,这些材料本身水蒸气阻大,使人居室内温度升高的同时,饱和水蒸气无法向外迁移,造成室内空气长时间滞留,空气龄期长含氧量降低,北方冬天室内热舒适度差,南方夏天空调耗能大,满足不了人居生活所必备的健康指标“湿度、温度、含氧量”,使“老幼体弱者”倍感不适——这种病态建筑已然成为人居建筑必须改变的紧迫问题。并且目前的外保温一体化免拆模板的构造单一简单,没有考虑人居健康环境舒适度“湿度、温度、含氧量”三大评价指标及节能低碳环保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轻质高强微循环复合外保温防火免拆模板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复合外保温防火免拆模板具有轻质高强、防火保温性能好、耐久性好、经济实用、建筑墙体蓄热能力好、节能环保、冬暖夏凉、人居环境舒适度好等特点,可以有效地克服传统外保温一体化免拆模板中存在的问题。
[0007]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轻质高强微循环复合外保温防火免拆模板,由内到外依次包括内加强层、改性保温层、粘结层、防火过渡层和外加强层;
[0009]所述改性保温层设置有横向贯穿改性保温层的温湿度调节孔,所述温湿度调节孔
内填充有岩泥材料;所述改性保温层为天然矿物纳米纤维改性挤塑板;
[0010]所述天然矿物纳米纤维改性挤塑板的组成成分包括聚苯乙烯、天然矿物纳米纤维、发泡剂、阻燃剂、乙醇和助剂;所述天然矿物纳米纤维的重量为聚苯乙烯重量的16~18%,阻燃剂的重量为聚苯乙烯重量的7%~10%,发泡剂的重量为聚苯乙烯重量的15%,乙醇的重量为聚苯乙烯重量的5%,助剂的重量为聚苯乙烯重量的3%。
[0011]优选的,所述天然矿物纳米纤维改性挤塑板通过以下步骤制备得到:
[0012]将天然矿物纳米纤维、聚苯乙烯、阻燃剂和助剂混合,得到第一混合料;
[0013]将发泡剂和乙醇混合,得到第二混合料;
[0014]将所述第一混合料和第二混合料混合进行挤压成型,得到天然矿物纳米纤维改性挤塑板。
[0015]优选的,所述温湿度调节孔的形状为圆柱体或圆台体;所述圆柱体的直径为1~5cm;所述圆台体的较大底面的直径为1~5cm,较小底面的直径与较大底面的直径之比为1:2~3。
[0016]优选的,所述改性保温层中温湿度调节孔的打孔率为5~30%。
[0017]优选的,所述改性保温层两侧表面设置有加强肋。
[0018]优选的,所述内加强层、外加强层和粘结层的材质均为聚合物砂浆,且内加强层、外加强层和粘结层均嵌有耐碱网格布;所述防火过渡层的材质为岩泥材料。
[0019]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上述方案所述轻质高强微循环复合外保温防火免拆模板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0]对保温层板材进行打孔,形成温湿度调节孔,在温湿度调节孔内填充岩泥材料,得到改性保温层;
[0021]在改性保温层一侧制备内加强层,在另一侧依次制备粘合层、防火过渡层和外加强层,得到轻质高强微循环复合外保温防火免拆模板。
[0022]优选的,当所述改性保温层两侧表面设置有加强肋时,所述打孔之前还包括在保温层板材两侧进行机械开槽,形成加强肋。
[0023]优选的,所述制备内加强层的方法为:在改性保温层一侧浇筑聚合物砂浆,然后铺设耐碱网格布,然后再次浇筑聚合物砂浆,浇筑完成后进行养生,得到内加强层;
[0024]所述依次制备粘合层、防火过渡层和外加强层的方法为:在改性保温层另一侧浇筑聚合物砂浆,然后铺设耐碱网格布,在耐碱网格布上浇筑防火过渡层浆料,然后再依次浇筑聚合物砂浆、铺设耐碱网格布和再次浇筑聚合物砂浆,将浇筑完成后的板材进行养生,形成粘合层、防火过渡层和外加强层。
[002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轻质高强微循环复合外保温防火免拆模板,由内到外依次包括内加强层、改性保温层、粘结层、防火过渡层和外加强层;所述改性保温层设置有横向贯穿保温层的温湿度调节孔,所述温湿度调节孔内填充有岩泥材料;所述改性保温层为天然矿物纳米纤维改性挤塑板。本专利技术在改性保温层内设置温湿度调节孔,孔内填充的岩泥材料白天具有较好的蓄热能力,夜晚放热,使建筑墙体具有较好的调节温度、湿度和含氧量的作用,使人居建筑冬暖夏凉,满足了各区域人居健康环境舒适度需要,满足了节能低碳环保的需要;此外,在火灾及高温环境下,改性保温层熔化后,防火过渡层与结构主体可以通过孔内的岩泥材料拉结,使建筑结构更安全;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的温湿度调节孔为圆柱体或圆台
体,本专利技术可以通过设置温湿度调节孔的室内水蒸气和室外空气的循环速度,使本专利技术的复合外保温防火免拆模板能够适用于不同的地区。
[0026]此外,目前传统的外保温一体化免拆模板的芯材保温隔热层材料普遍存在防火等级稳定性差,材料抗压、抗压剪能力差,内应力变形大稳定性差等缺点,本专利技术的改性保温层材料为天然矿物纳米纤维改性挤塑板,天然矿物纳米纤维在挤塑板具有极好的分散均匀性,在挤塑板内部形成三维交叉包裹连接的无序网状拉结空间体系,解决了板材内应力变形问题,提高了保温层的防火性能、稳定性和抗压剪能力。
[0027]此外,传统的外保温一体化免拆模板的防火过渡层大多以无机保温砂浆为主,普遍存在养生时间长,材料容重大,内应力变形大,在火灾高温环境下与建筑主体无法连接,产品存在严重安全隐患,造成产品无法在高层中应用;本专利技术以岩泥材料作为防火过渡层材料,能够满足建筑墙体防火、抗压、抗折抗外力需要,且具有容重小、内应力变形小的优点。
[0028]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轻质高强微循环复合外保温防火免拆模板,其特征在于,由内到外依次包括内加强层、改性保温层、粘结层、防火过渡层和外加强层;所述内加强层的厚度为3~6mm;所述粘结层的厚度为2~3mm;所述防火过渡层的厚度为45~50mm;所述外加强层的厚度为3~6mm;所述改性保温层导热系数为0.028~0.032(W/m
·
k);所述内加强层、外加强层和粘结层的材质均为聚合物砂浆,且内加强层、外加强层和粘结层均嵌有耐碱网格布;所述改性保温层设置有横向贯穿改性保温层的温湿度调节孔,所述温湿度调节孔内填充有岩泥材料;所述改性保温层为天然矿物纳米纤维改性挤塑板;所述天然矿物纳米纤维改性挤塑中的天然矿物纳米纤维以天然纤维矿石为原料、采用机械合金耐磨转子气流粉碎技术制备得到;所述天然矿物纳米纤维的粒径为1500目~2500目,所述天然矿物纳米纤维属三斜晶系,β晶型;所述天然矿物纳米纤维的物理性质如下:比重2.7,莫氏硬度4.5~4.7,熔点1540℃,长径比(纵横比)10~30:1,含水率0.2%,纤维内部为Z字型网状三维结构;所述天然矿物纳米纤维改性挤塑板的组成成分为聚苯乙烯、天然矿物纳米纤维、发泡剂、阻燃剂、乙醇和助剂;所述天然矿物纳米纤维的重量为聚苯乙烯重量的16~18%,阻燃剂的重量为聚苯乙烯重量的7%~10%,发泡剂的重量为聚苯乙烯重量的15%,乙醇的重量为聚苯乙烯重量的5%,助剂的重量为聚苯乙烯重量的3%;所述温湿度调节孔的形状为圆柱体或圆台体;所述圆柱体的直径为1~5cm;所述圆台体的较大底面的直径为1~5cm,较小底面的直径与较大底面的直径之比为1:2~3;所述改性保温层中温湿度调节孔的打孔率为5~30%;所述防火过渡层的材质为岩泥材料;所述岩泥材料为ZL201710759585.9中的无机矿物纤维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元魁李华荣
申请(专利权)人:李元魁李华荣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