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阻隔多层共挤膜的加工设备和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65133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4 01: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阻隔多层共挤膜的加工设备和制备方法;一种高阻隔多层共挤膜的加工设备包括:底板、龙门架、挤出吹膜机构、膨胀稳定机构和在薄膜吹膜生产完成后用于挤压工作的挤压成型机构;龙门架固定设置在底板上端中部;挤出吹膜机构设置在龙门架内部下端;膨胀稳定机构设置在龙门架中部;挤压成型机构设置在龙门架内部上端。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通过将挤出吹膜机构的出风口与膨胀稳定机构的稳定结构联动在一起,可以在改变膜泡直径时自适应调节出风角度以契合所吹出膜泡的直径。适应调节出风角度以契合所吹出膜泡的直径。适应调节出风角度以契合所吹出膜泡的直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阻隔多层共挤膜的加工设备和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共挤膜生产
,具体是一种高阻隔多层共挤膜的加工设备和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高阻隔多层共挤膜是把气体阻隔性很强的材料与热缝合性、水分阻隔性很强的聚烯烃同时进行挤出而成,是多层结构的薄膜。
[0003]高阻隔多层共挤膜在生产时一般采用的是共挤出复合吹膜工艺,其步骤为先采用两台或数台挤出机将各种不同功能的树脂分别熔融挤出,通过各自的流道在模头内或模头外汇合,再经吹胀、冷却、挤压复合在一起。该工艺不仅大大简化了生产工序,而且用料少,同时可降低原料消耗和生产成本;采用此工艺生产相同结构的复合包装材料比其他工艺可以节省30%的生产成本。
[0004]而目前的能实现此类共挤出复合吹膜工艺的薄膜生产设备在使用时,当需要改变吹出薄膜膜泡的直径时,不能根据需要相应的改变出风环中吹出气流的角度,可能会出现以下情况,当减小吹出膜泡直径时,风环中吹出气流的角度如果较大很容易导致膜泡被吹破的情况发生,而当扩大吹出膜泡的直径时,风环中吹出气流的角度如果较小容易导致气流无法充分的膜泡撑开的情况发生,从而使得隔层薄膜粘连不均匀以及吹出薄膜厚度不达标的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阻隔多层共挤膜的加工设备和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高阻隔多层共挤膜的加工设备,包括:底板、龙门架、挤出吹膜机构、膨胀稳定机构和在薄膜吹膜生产完成后用于挤压工作的挤压成型机构。龙门架固定设置在底板上端中部。挤出吹膜机构设置在龙门架内部下端。膨胀稳定机构设置在龙门架中部。挤压成型机构设置在龙门架内部上端。
[0008]挤出吹膜机构包括:螺杆注塑机、壳体、流道、出风环、冷却环、泵体和用于吹涨气流回流的回风管。
[0009]螺杆注塑机固定设置在龙门架内部下端两侧。壳体固定设置在龙门架内侧下端中部。流道设置在壳体内侧侧壁中。螺杆注塑机的出液端通过管道与流道之间相互连通。出风环固定设置在壳体内侧中部。冷却环固定设置在壳体外侧表面上端。泵体固定设置在壳体下端。泵体的出风口通过管道与出风环之间相互连通。回风管固定设置在出风环内侧中部。
[0010]膨胀稳定机构包括:固定框架、第一弹性伸缩杆、连接杆和用于限制膜泡膨胀范围稳定膜泡的稳定轮。固定框架固定设置在龙门架的内侧中部。第一弹性伸缩杆均匀间隔固定设置在固定框架内部四周。连接杆固定设置在第一弹性伸缩杆的可活动端。稳定轮通过
转轴均匀间隔活动设置在连接杆外侧表面。
[0011]挤压成型机构包括:引导轮、第一挤压轮、第二挤压轮。引导轮通过转轴活动设置在龙门架内部上端。第一挤压轮通过转轴活动设置在龙门架内部引导轮上端。第二挤压轮通过转轴活动设置在第一挤压轮上端。
[0012]一种高阻隔多层共挤膜的加工设备还包括:联动机构和用于配合联动机构自适应调节出风角度的调节机构。联动机构设置在挤出吹膜机构与膨胀稳定机构之间。调节机构设置在挤出吹膜机构上端。
[0013]联动机构包括:电动推杆、移动环、传动杆、第一挤压块、第二挤压块、第二弹性伸缩杆、挤压环、第一磁环和配合进行传动工作的第二磁环。电动推杆固定设置在龙门架内部固定框架下端两侧。移动环固定设置在电动推杆的可伸缩轴端。移动环套设在固定框架外侧。传动杆固定设置在移动环外侧表面四周。第一挤压块固定设置在传动杆上端。第二挤压块固定设置在连接杆下端。第一挤压块与第二挤压块外侧表面相互贴合,并且第一挤压块与第二挤压块所贴合面为倾斜面。第二弹性伸缩杆固定设置在壳体上端出风环两侧。挤压环固定设置在第二弹性伸缩杆上端。第一磁环固定设置在移动环下端。第二磁环固定设置在挤压环上端。
[0014]调节机构包括:转动杆、弹性层。转动杆通过转轴活动设置在出风环外侧表面边沿。弹性层固定设置在转动杆之间。转动杆所在转轴设置有可自动带动转动杆转动张开的扭簧。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一种高阻隔多层共挤膜的加工设备还包括:用于收纳加工好薄膜的收卷机构。收卷机构设置在龙门架上端。收卷机构包括:支架、横杆、收卷滚筒、粘连层。支架固定设置在龙门架上端一侧。横杆通过转轴活动设置在支架上端。收卷滚筒通过转轴活动设置在横杆两侧。粘连层设置在收卷滚筒外侧表面。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稳定轮外侧表面设置有弧形凹槽用于贴合膜泡表面。
[001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第一磁环与第二磁环所靠近磁极相同。通过同性相斥远离可以在第一磁环与第二磁环相互靠近时带动。
[001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挤压环套设在转动杆外侧,并且挤压环与转动杆外侧表面相互贴合。通过挤压环可以挤压转动杆同时收紧以调节转动杆的转动角度。
[001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横杆所在转轴设置有锁紧插销。通过锁紧插销可以在横杆不需要转动时控制其无法转动。
[002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高阻隔多层共挤膜加工设备还包括:用于反馈膜泡所受压力帮助调节泵体出风量的触发机构。触发机构设置在固定框架内部。
[0021]触发机构包括:固定管、移动杆、接触轮、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二压力传感器和弹簧。固定管固定设置在固定框架内部下端一侧。移动杆活动穿插设置在固定杆内部一侧。接触轮通过转轴活动设置在移动杆远离固定管的一端。第一压力传感器固定设置在固定管内部一侧。第二压力传感器固定设置在固定管内部远离第一压力传感器的一侧。弹簧设置在固定管内部移动杆与第一压力传感器之间。
[002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第一压力传感器与第二压力传感器和泵体之间电性连接。通过第一压力传感器与第二压力传感器用于反馈膜泡所受压力帮助调节泵体出风量。
[002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第一挤压轮与第二挤压轮轴心距离依次接近。通过轴
心距离依次接近的第一挤压轮与第二挤压轮可以将多层的薄膜逐步挤压粘连在一起形成一张完整的多层薄膜。
[0024]一种高阻隔多层共挤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5]步骤一、挤出吹膜机构完成挤膜和吹膜作业。挤膜前将塑料粒子加入螺杆注塑机内部熔化并加压注入到流道内部。此时通过冷却环内部的水流对流道中流出的熔化材料进行冷却形成膜泡。随后先由人工牵引将膜泡穿过引导轮、第一挤压轮与第二挤压轮之间。随后即可通过转动的第一挤压轮和第二挤压轮自动引导牵引膜泡由下向上运行。随后通过泵体使得出风环进行环形鼓风将膜泡吹涨开来;如此即可进行薄膜的挤出吹涨生产作业;
[0026]步骤二、挤压成型机构将挤出吹膜机构完成吹膜作业形成的薄膜进行挤压复合。
[0027]步骤三、收卷机构对挤压复合后的薄膜进行收卷。其收集速率与出料速率应当控制在0.05M每秒。过高的收集速率会导致收卷阻力过大。容易导致薄膜断裂。薄膜表面附着力下降以及材料韧性与整体结构强度下降等问题。而过低的收卷速率会导致过小的收卷张力将导致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阻隔多层共挤膜的加工设备,包括:底板、龙门架、挤出吹膜机构、膨胀稳定机构和在薄膜吹膜生产完成后用于挤压工作的挤压成型机构;所述龙门架固定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端中部;所述挤出吹膜机构设置在所述龙门架内部下端;所述膨胀稳定机构设置在所述龙门架中部;所述挤压成型机构设置在所述龙门架内部上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出吹膜机构包括:螺杆注塑机、壳体、流道、出风环、冷却环、泵体和用于吹涨气流回流的回风管;所述螺杆注塑机固定设置在所述龙门架内部下端两侧;所述壳体固定设置在所述龙门架内侧下端中部;所述流道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侧侧壁中;所述螺杆注塑机的出液端通过管道与所述流道之间相互连通;所述出风环固定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侧中部;所述冷却环固定设置在所述壳体外侧表面上端;所述泵体固定设置在所述壳体下端;所述泵体的出风口通过管道与所述出风环之间相互连通;所述回风管固定设置在所述出风环内侧中部;所述膨胀稳定机构包括:固定框架、第一弹性伸缩杆、连接杆和用于限制膜泡膨胀范围稳定膜泡的稳定轮;所述固定框架固定设置在所述龙门架的内侧中部;所述第一弹性伸缩杆均匀间隔固定设置在所述固定框架内部四周;所述连接杆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弹性伸缩杆的可活动端;所述稳定轮通过转轴均匀间隔活动设置在所述连接杆外侧表面;所述挤压成型机构包括:引导轮、第一挤压轮、第二挤压轮;所述引导轮通过转轴活动设置在所述龙门架内部上端;所述第一挤压轮通过转轴活动设置在龙门架内部所述引导轮上端;所述第二挤压轮通过转轴活动设置在所述第一挤压轮上端;所述一种高阻隔多层共挤膜的加工设备还包括:联动机构和用于配合联动机构自适应调节出风角度的调节机构;所述联动机构设置在所述挤出吹膜机构与所述膨胀稳定机构之间;所述调节机构设置在所述挤出吹膜机构上端;所述联动机构包括:电动推杆、移动环、传动杆、第一挤压块、第二挤压块、第二弹性伸缩杆、挤压环、第一磁环和配合进行传动工作的第二磁环;所述电动推杆固定设置在所述龙门架内部所述固定框架下端两侧;所述移动环固定设置在所述电动推杆的可伸缩轴端;所述移动环套设在所述固定框架外侧;所述传动杆固定设置在所述移动环外侧表面四周;所述第一挤压块固定设置在所述传动杆上端;所述第二挤压块固定设置在所述连接杆下端;所述第一挤压块与第二挤压块外侧表面相互贴合,并且所述第一挤压块与第二挤压块所贴合面为倾斜面;所述第二弹性伸缩杆固定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端所述出风环两侧;所述挤压环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弹性伸缩杆上端;所述第一磁环固定设置在所述移动环下端;所述第二磁环固定设置在所述挤压环上端;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转动杆、弹性层;所述转动杆通过转轴活动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峰杨世京吴生寅
申请(专利权)人:中塑新材料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