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锂电池散热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64877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4 01: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动力锂电池散热机构,包括锂电池壳体和壳盖,所述锂电池壳体的顶部与壳盖的底部通过螺栓活动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新型通过设置吸风扇、散热孔、热量感应器、感应线、过滤板和固定装置的配合使用,当锂电池壳体内温度过高时,热量感应器运转将信号通过感应线传输给吸风扇,吸风扇受到指令开始旋转将外界的空气吸入锂电池壳体内,而锂电池壳体内的热空气会通过两侧开设散热孔流通至外界,解决了现有动力锂电池在装入壳内时都是处于密封状态,电动车长时间运转会使电池本身的热量增加,如果是密封的电池会使其内部空气剧烈膨胀,导致电池鼓包,严重的会使电池发生爆炸,容易危害到使用人员的问题。人员的问题。人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动力锂电池散热机构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动力锂电池散热
,尤其涉及动力锂电池散热机构。

技术介绍

[0002]动力锂电池即为工具提供动力来源的电源,可以为电动车提供动力的蓄电池,具有较大的储电性,一次充电可支撑电动车长时间骑行,避免了电动车需要过度充电的作用,综上所述;现有动力锂电池在装入壳内时都是处于密封状态,电动车长时间运转会使电池本身的热量增加,如果是密封的电池会使其内部空气剧烈膨胀,导致电池鼓包,严重的会使电池发生爆炸,容易危害到使用人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动力锂电池散热机构,具备快速散热的优点,解决了现有动力锂电池在装入壳内时都是处于密封状态,电动车长时间运转会使电池本身的热量增加,如果是密封的电池会使其内部空气剧烈膨胀,导致电池鼓包,严重的会使电池发生爆炸,容易危害到使用人员的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动力锂电池散热机构,包括锂电池壳体和壳盖,所述锂电池壳体的顶部与壳盖的底部通过螺栓活动连接,所述锂电池壳体的内腔活动连接有锂电池组,所述锂电池壳体的底部开设有放置孔,所述放置孔的内腔活动连接有吸风扇,所述锂电池壳体的左侧和右侧均开设有散热孔,所述锂电池壳体内腔的左侧固定连接有与吸风扇配合使用的热量感应器,所述热量感应器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感应线,所述感应线的底部与吸风扇固定连接,所述锂电池壳体的底部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内腔活动连接有过滤板,所述安装槽底部的左侧和右侧均固定连接有卡接块,所述卡接块的内腔开设有收纳槽,所述收纳槽内腔的前侧和后侧均设置有固定装置,所述收纳槽的内腔活动连接有拉板。
[0005]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所述过滤板的左侧和右侧均开设有与卡接块配合使用的卡接槽,所述卡接槽的前侧和后侧均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接块靠近卡接槽内壁的一侧与卡接槽的内壁接触。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所述散热孔的数量为多个,并均匀分布于锂电池壳体的左侧和右侧。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所述固定装置包括挤压卡杆,所述挤压卡杆的表面套设有弹簧,所述挤压卡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挤压环,所述挤压卡杆靠近卡槽的一侧贯穿收纳槽并延伸至卡槽的内腔。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所述收纳槽的内腔活动连接有与挤压卡杆配合使用的挤压板,所述挤压板靠近挤压卡杆的一侧与挤压卡杆接触,所述拉板的顶部贯穿收纳槽并与挤压板固定连接。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所述收纳槽内腔的前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的前侧开设有与挤压卡杆配合使用的限位孔,所述挤压卡杆靠近限位孔内壁的一侧与
限位孔的内壁接触。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所述吸风扇的前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靠近放置孔内壁的一侧与放置孔内壁固定连接。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所述锂电池壳体的左侧和右侧均固定连接有防尘壳,且防尘壳的数量为多个,并均匀分布于锂电池壳体的左侧和右侧。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3]1、本专利技术新型通过设置吸风扇、散热孔、热量感应器、感应线、过滤板和固定装置的配合使用,当锂电池壳体内温度过高时,热量感应器运转将信号通过感应线传输给吸风扇,吸风扇受到指令开始旋转将外界的空气吸入锂电池壳体内,而锂电池壳体内的热空气会通过两侧开设散热孔流通至外界,解决了现有动力锂电池在装入壳内时都是处于密封状态,电动车长时间运转会使电池本身的热量增加,如果是密封的电池会使其内部空气剧烈膨胀,导致电池鼓包,严重的会使电池发生爆炸,容易危害到使用人员的问题。
[0014]2、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卡接槽和卡槽,过滤板与安装槽连接后,卡接槽可以对过滤板进行位置定位,可以使卡槽与孔对齐,挤压卡杆在卡接时不会发生错误。
[0015]3、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散热孔,当吸风扇将外侧气流吸入锂电池壳体内后,内部的热气流会受到挤压通过多个散热孔传输到外界,提高了散热性。
[0016]4、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固定装置,挤压卡杆贯穿收纳槽至卡槽内,可以对过滤板进行位置固定,通过弹簧对挤压环的压力,起到了挤压卡杆不会发生脱离卡槽的作用。
[0017]5、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挤压板,当使用者需要拆卸过滤板进行清洗时,通过挤压板挤压挤压卡杆,可以同时对两个挤压卡杆进行位置移动,便于使用者使用。
[0018]6、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定位板和限位孔,挤压卡杆在移动时,限位孔可以对挤压卡杆进行位置限位,挤压卡杆在受到挤压时不会发生晃动,对接时更加准确。
[0019]7、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支撑板,吸风扇在放置孔内高速旋转时,支撑板可以对吸风扇进行位置固定,起到了吸风扇不会发生左右晃动的作用。
[0020]8、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防尘壳,当锂电池壳体内部无需散热时,多个防尘壳可以对散热孔进行防护,避免灰尘通过散热孔进入锂电池壳体内部。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立体示意图;
[0023]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底部剖视图;
[0024]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过滤板的立体示意图;
[0025]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正视剖视图;
[0026]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卡接块的俯视剖视图。
[0027]图中:1、锂电池壳体;2、壳盖;3、锂电池组;4、放置孔;5、吸风扇;6、散热孔;7、热量感应器;8、感应线;9、安装槽;10、过滤板;11、卡接块;12、收纳槽;13、固定装置;14、拉板;15、卡接槽;16、卡槽;1301、挤压卡杆;1302、弹簧;1303、挤压环;17、挤压板;18、定位板;19、限位孔;20、支撑板;21、防尘壳。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能进一步了解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002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结构作详细的描述。
[0030]如图1至图6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动力锂电池散热机构,包括锂电池壳体1和壳盖2,锂电池壳体1的顶部与壳盖2的底部通过螺栓活动连接,锂电池壳体1的内腔活动连接有锂电池组3,锂电池壳体1的底部开设有放置孔4,放置孔4的内腔活动连接有吸风扇5,锂电池壳体1的左侧和右侧均开设有散热孔6,锂电池壳体1内腔的左侧固定连接有与吸风扇5配合使用的热量感应器7,热量感应器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感应线8,感应线8的底部与吸风扇5固定连接,锂电池壳体1的底部开设有安装槽9,安装槽9的内腔活动连接有过滤板10,安装槽9底部的左侧和右侧均固定连接有卡接块11,卡接块11的内腔开设有收纳槽12,收纳槽12内腔的前侧和后侧均设置有固定装置13,收纳槽12的内腔活动连接有拉板14。
[0031]参考图3,过滤板10的左侧和右侧均开设有与卡接块11配合使用的卡接槽15,卡接槽15的前侧和后侧均开设有卡槽16,卡接块11靠近卡接槽15内壁的一侧与卡接槽15的内壁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动力锂电池散热机构,包括锂电池壳体(1)和壳盖(2),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电池壳体(1)的顶部与壳盖(2)的底部通过螺栓活动连接,所述锂电池壳体(1)的内腔活动连接有锂电池组(3),所述锂电池壳体(1)的底部开设有放置孔(4),所述放置孔(4)的内腔活动连接有吸风扇(5),所述锂电池壳体(1)的左侧和右侧均开设有散热孔(6),所述锂电池壳体(1)内腔的左侧固定连接有与吸风扇(5)配合使用的热量感应器(7),所述热量感应器(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感应线(8),所述感应线(8)的底部与吸风扇(5)固定连接,所述锂电池壳体(1)的底部开设有安装槽(9),所述安装槽(9)的内腔活动连接有过滤板(10),所述安装槽(9)底部的左侧和右侧均固定连接有卡接块(11),所述卡接块(11)的内腔开设有收纳槽(12),所述收纳槽(12)内腔的前侧和后侧均设置有固定装置(13),所述收纳槽(12)的内腔活动连接有拉板(14)。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锂电池散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板(10)的左侧和右侧均开设有与卡接块(11)配合使用的卡接槽(15),所述卡接槽(15)的前侧和后侧均开设有卡槽(16),所述卡接块(11)靠近卡接槽(15)内壁的一侧与卡接槽(15)的内壁接触。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锂电池散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孔(6)的数量为多个,并均匀分布于锂电池壳体(1)的左侧和右侧。4.如权利要求2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恒恒徐从本施向东陈凤杰陈友杰郭君文王宗川魏雪亮乔术永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千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