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梯井内筒模,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其中,电梯井内筒模包括:内模,内模包括:多个平面模板和多个角模,角模设置于相邻的两个平面模板之间,相邻的两个平面模板之间呈第一夹角,平面模板靠近角模的一侧设置有连接件;滑动件,设置于角模内侧,滑动件内形成有滑动腔,连接件伸入滑动腔内,且在滑动腔内沿第一方向往复运动,其中,第一方向与平面模板之间呈第二夹角;联动机构,分别与相邻的两个平面模板相连接,联动机构用于驱动相邻的两个平面模板沿滑动件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进而带动角模靠近或远离内模的中心。本申请技术方案可以使得电梯井筒内模整体提升。可以使得电梯井筒内模整体提升。可以使得电梯井筒内模整体提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梯井内筒模
[0001]本申请涉及建筑
,尤其涉及一种电梯井内筒模。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电梯井筒内模由多个平面模板以及角模拼接形成,在完成混凝土浇筑后,平面模板与角模不能整体提升,导致现场操作较为复杂,因此,如何使得电梯井筒内模整体提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梯井内筒模,以使得电梯井筒内模整体提升。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电梯井内筒模,包括:
[0006]内模,所述内模包括:多个平面模板和多个角模,所述角模设置于相邻的两个所述平面模板之间,相邻的两个所述平面模板之间呈第一夹角,所述平面模板靠近所述角模的一侧设置有连接件;
[0007]滑动件,设置于所述角模内侧,所述滑动件内形成有滑动腔,所述连接件伸入所述滑动腔内,且在所述滑动腔内沿第一方向往复运动,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平面模板之间呈第二夹角;
[0008]联动机构,分别与相邻的两个所述平面模板相连接,所述联动机构用于驱动相邻的两个所述平面模板沿所述滑动件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进而带动所述角模靠近或远离所述内模的中心。
[0009]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
[0010]所述联动机构包括:
[0011]动力部;
[0012]驱动部,所述驱动部包括驱动件和两个转动件,所述驱动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动力部,所述转动件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驱动件远离所述动力部的一端转动连接,两个所述转动件的所述第二端分别与相邻的两个所述平面模板连接,其中,当所述动力部驱动所述驱动件沿所述第二方向往复运动,所述驱动件带动两个所述转动件之间夹角增大或减小以此带动相邻的两个所述平面模板沿所述滑动件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其中,所述第二方向由所述动力部指向所述驱动件。
[0013]具体地,所述驱动部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驱动部的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动力部相对的两端,两个所述驱动部的两个所述转动件连接于相同的两个相邻的所述平面模板。
[0014]具体地,所述角模包括:两个连接模板,所述连接模板包括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两个所述连接模板的所述第一侧连接;
[0015]两个对接件,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连接模板的内侧,所述对接件上形成有对接平
面,所述对接平面衔接于所述第二侧,且所述对接平面与所述平面模板之间呈所述第二夹角,所述滑动件位于两个所述对接件之间;
[0016]所述平面模板与所述角模相邻的一侧设置有对接模板,所述对接模板与所述对接平面贴合,所述连接件设置于所述对接模板背离所述对接平面的一侧。
[0017]具体地,所述角模还包括横肋,所述横肋分别与两个所述连接模板的内侧相连接,所述滑动件设置于所述横肋上。
[0018]具体地,电梯井内筒模还包括:
[0019]锁紧机构,所述锁紧机构包括旋动件和两个固定件,其中,所述旋动件包括相对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两个所述固定件分别与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螺纹连接,两个所述固定件远离所述旋动件的一端分别连接于相邻的两个所述平面模板,当所述旋动件沿第一旋转方向自转,两个所述固定件相互远离,当所述旋动件沿所述第一旋转方向的反方向自转,两个所述固定件相互靠近。
[0020]具体地,电梯井内筒模还包括:
[0021]底架,所述平面模板与所述底架之间活动连接。
[0022]具体地,电梯井内筒模还包括:
[0023]锁定件,所述滑动件上设置有与所述滑动腔联通的安装孔,所述锁定件安装于所述安装孔内。
[0024]具体地,电梯井内筒模还包括:
[0025]背楞,所述背楞设置于所述平面模板的内侧,所述背楞上设置有起吊结构。
[0026]具体地,所述平面模板包括:平模和两个纵梁,两个所述纵梁分别设置于所述平模相对的两侧;所述平模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以及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三面板;所述纵梁包括依次连接的第四面板、第五面板、第六面板、第七面板以及第八面板,其中,所述第四面板与所述第七面板相对设置,且所述第四面板与所述第一面板位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七面板与所述第二面板位于同一平面,所述第八面板与所述第三面板贴合,所述第五面板作为所述对接模板,所述第六面板上形成有安装缺口,所述连接件的一端穿过所述安装缺口与所述第五面板连接。
[0027]相较于现有技术,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电梯井内筒模,可以在浇筑混凝土之前通过联动机构将内模撑开,待内模被撑开后,可以在内模与外模之间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的强度达到要求后,可以通过联动机构使得内模收缩,进而使得平面模板与角模脱离混凝土,此时,工作人员可以将电梯井内筒模整体提升,方便操作。
附图说明
[0028]通过参考附图阅读下文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易于理解。在附图中,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示出了本申请的若干实施方式,相同或对应的标号表示相同或对应的部分,其中:
[0029]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电梯井内筒模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电梯井内筒模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0031]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电梯井内筒模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0032]图4示意性地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电梯井内筒模的再一结构示意图;
[0033]图5示意性地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电梯井内筒模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0034]图6示意性地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电梯井内筒模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0035]图7示意性地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电梯井内筒模的再一结构示意图;
[0036]图8示意性地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电梯井内筒模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0037]图9示意性地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电梯井内筒模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0038]图10示意性地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电梯井内筒模的再一结构示意图;
[0039]图11示意性地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电梯井内筒模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0040]附图标号说明:
[0041]内模1,平面模板11,平模111,第一面板1111,第二面板1112,第三面板1113,纵梁112,第四面板1121,第五面板1122,第六面板1123,第七面板1124,第八面板1125,角模12,连接模板121,对接件122,横肋123,连接件13,对接模板14,滑动件2,联动机构3,动力部31,驱动部32,驱动件321,转动件322,锁紧机构4,旋动件41,固定件42,底架5,锁定件6,背楞7,起吊结构71,球形压力轴承8,子平模9,侧板91,面板92,加强肋93。
具体实施方式
[0042]下面将参照附图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井内筒模,其特征在于,包括:内模,所述内模包括:多个平面模板和多个角模,所述角模设置于相邻的两个所述平面模板之间,相邻的两个所述平面模板之间呈第一夹角,所述平面模板靠近所述角模的一侧设置有连接件;滑动件,设置于所述角模内侧,所述滑动件内形成有滑动腔,所述连接件伸入所述滑动腔内,且在所述滑动腔内沿第一方向往复运动,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平面模板之间呈第二夹角;联动机构,分别与相邻的两个所述平面模板相连接,所述联动机构用于驱动相邻的两个所述平面模板沿所述滑动件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进而带动所述角模靠近或远离所述内模的中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井内筒模,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机构包括:动力部;驱动部,所述驱动部包括驱动件和两个转动件,所述驱动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动力部,所述转动件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驱动件远离所述动力部的一端转动连接,两个所述转动件的所述第二端分别与相邻的两个所述平面模板连接,其中,当所述动力部驱动所述驱动件沿所述第二方向往复运动,所述驱动件带动两个所述转动件之间夹角增大或减小以此带动相邻的两个所述平面模板沿所述滑动件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其中,所述第二方向由所述动力部指向所述驱动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井内筒模,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驱动部的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动力部相对的两端,两个所述驱动部的两个所述转动件连接于相同的两个相邻的所述平面模板。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井内筒模,其特征在于,所述角模包括:两个连接模板,所述连接模板包括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两个所述连接模板的所述第一侧连接;两个对接件,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连接模板的内侧,所述对接件上形成有对接平面,所述对接平面衔接于所述第二侧,且所述对接平面与所述平面模板之间呈所述第二夹角,所述滑动件位于两个所述对接件之间;所述平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景华,王玉理,王轶明,王莹雪,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奥宇模架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