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控压给药灌肠器及其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64401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4 00: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智能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智能控压给药灌肠器,柔性药袋,用于容纳灌肠药液,具有一开放端以及一输液管;插入管,连接到所述输液管,端部设有贯穿管壁的开孔;承托容器,设有用于容纳所述柔性药袋的容腔,且所述输液管由所述承托容器底部贯出;密封盖,被设置成能封闭所述承托容器容腔的开放端,使柔性药袋内部形成密封的腔体。在插入管的预定长度处设置了纹理部分,在患者单独操作时,以触摸的感觉感知到插入管插入的深度。另外一方面通过将柔性药袋外建立密封空间的方式,通过向密封空间内充入气体增压,控制药液以预定的流速向插入管供液,同时对柔性药袋底部供液口周围进行吹扫,防止药渣堆积在供液口处。处。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控压给药灌肠器及其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辅助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智能控压给药灌肠器。

技术介绍

[0002]中药保留灌肠又称肛肠纳药法。是将中药煎剂或掺与散剂,自肛门灌入,保留在直肠结肠内,通过肠粘膜吸收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具有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活血化瘀等作用。
[0003]目前的灌肠器通常包括药袋、输液管和插入管,药袋一般被挂在高处,通过输液管向插入管输液,插入管端部有孔,保留在直肠结肠内一定的深度,使中药被肠粘膜吸收治疗,上述的治疗过程,一般需要护士或其他人辅助操作,如,输液管的插入深度不能被确定,不仅如此,由于中药内含有药渣,无法溶入到药液中,因此输液管较粗,不容易控制输液管的流量,即使如此,仍存在药渣堵塞输液管的情况。由于存在上述缺陷,目前的灌肠器使用的场景有限,不能脱离医护人员的辅助,还有待于完善和改进。
[0004]现有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1:CN201076632Y中药保留智能控压给药灌肠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控压给药灌肠器,包括:
[0007]柔性药袋,用于容纳灌肠药液,具有一开放端以及一输液管;
[0008]插入管,连接到所述输液管,端部设有贯穿管壁的开孔;
[0009]承托容器,设有用于容纳所述柔性药袋的容腔,且所述输液管由所述承托容器底部贯出;
[0010]密封盖,被设置成能封闭所述承托容器容腔的开放端,使柔性药袋内部形成密封的腔体;
[0011]其中,所述密封盖上设有增压部件以及输气管,所述输气管的排气端位于输液管的进液口外围,用于对输液管进液口外围的药渣进行扰动和分散,并向所述柔性药袋内部的腔体内增压,使灌肠药液由输液管向所述插入管传输;
[0012]以及电源模块,用于向所述增压部件供电。
[0013]优选的,所述密封盖上还设有放气阀,用于控制所述柔性药袋内部的腔体内的压力。
[0014]优选的,所述增压部件包括:
[0015]‑
增压泵,泵气端连接到所述输气管;
[0016]‑
压力传感器,检测端位于所述柔性药袋内部的腔体内,用于获取柔性药袋内部腔体压力值;
[0017]‑
控制器,受控于操作指令,控制增压泵的转速和放气阀开度,使所述柔性药袋内部腔体的压力处于预设范围内。
[0018]优选的,所述输气管的排气端设有分气部件,所述分气部件设有连接到排气通道的多个第一排气孔和多个第二排气孔,所述第一排气孔的排气方向倾斜向上,所述第二排气孔的排气方向倾斜向下,且所述第二排气孔轴线的延长线位于输液管进液口的外围。
[0019]优选的,所述第一排气孔的直径大于第二排气孔的直径。
[0020]优选的,所述输气管的排气端设有分气部件,所述分气部件上设有能相对于分气部件转动的叶轮,所述叶轮被设置成当输气管的排气端排气时,叶轮转动对周围溶液形成扰动。
[0021]优选的,所述输气管包括不锈钢管或铝管,所述输气管的外壁设有电热部件,所述电热部件与电源模块电性连接。
[0022]优选的,所述承托容器包括筒体和托盘,所述托盘中心设有预留孔和预留槽,所述预留槽的第一端连接到预留孔,第二端连接到所述托盘的外沿,使输液管能从托盘外沿进入到预留孔内侧,所述托盘和筒体可拆卸连接。
[0023]优选的,所述密封盖外壁和筒体内壁均设有密封连接部件,使所述柔性药袋开放端的边沿能被密封盖压紧。
[0024]本专利技术提出另一种技术方案,根据上述方案中智能控压给药灌肠器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5]步骤1、将柔性药袋放置到承托容器中,并保持其上边沿被承托容器所撑开,输液管由承托容器底部贯出,保持输液管处于被堵塞状态;
[0026]步骤2、向柔性药袋置入药液并搅拌均匀后,盖上密封盖使柔性药袋内部形成密封的腔体;
[0027]步骤3、设定好灌肠速度,增压泵以预定的速度转动,通过输气管向柔性药袋内部形成密封的腔体内增压,并由放气阀泄压,保持柔性药袋内部腔体的压力保持在预设范围内,使输液管输液稳定;
[0028]步骤4、将插入管由肛门塞入并放到合适深度,使输液管处于导通状态。
[0029]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有以下优点:
[0030]1、本专利技术在插入管的预定长度处设置了纹理部分,在患者单独操作时,可以以触摸的感觉感知到插入管插入的深度,有利于患者直观的控制的插入管插入到合适的深度。
[0031]2、本专利技术另外一方面通过将柔性药袋外建立密封空间的方式,通过向密封空间内充入气体增压,控制药液以预定的流速向插入管供液,同时对柔性药袋底部供液口周围进行吹扫,防止药渣堆积在供液口处,也对药液实现了扰动和搅拌,使药液溶质更加均匀,同时输气管上设置了电热部件,实现对溶液整体的加热,降低由于溶液温度低而导致的治疗的不适感,同时也对充入的气体加热,热的气泡在与溶液接触和搅拌时,也与溶液进行热交换,并为不溶于药液的药渣提供附着载体,将药渣带入溶液各处,使药渣分散,药剂均匀,提高加热和搅拌效果。
[0032]因此,本专利技术所示的灌肠器能准确的控制压力的输出,在不需要护理人员帮助的情况下可独自使用,使用可充电电池能够供电,对使用场景要求低、限制少,有利于推广使用。
[0033]应当理解,前述构思以及在下面更加详细地描述的额外构思的所有组合只要在这样的构思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都可以被视为本公开的专利技术主题的一部分。另外,所要求保
护的主题的所有组合都被视为本公开的专利技术主题的一部分。
[0034]结合附图从下面的描述中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本专利技术教导的前述和其他方面、实施例和特征。本专利技术的其他附加方面例如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特征和/或有益效果将在下面的描述中显见,或通过根据本专利技术教导的具体实施方式的实践中得知。
附图说明
[0035]附图不意在按比例绘制。在附图中,在各个图中示出的每个相同或近似相同的组成部分可以用相同的标号表示。为了清晰起见,在每个图中,并非每个组成部分均被标记。现在,将通过例子并参考附图来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各个方面的实施例,其中:
[0036]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示的柔性药袋和插入管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示的承托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示的承托容器和柔性药袋的结构示意图;
[0039]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示的智能控压给药灌肠器的控制原理框图;
[0040]图5是图3中A处的结构示意图;
[0041]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示的第二排气孔的分布示意图;
[0042]图7是图5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43]图8是图5再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4]为了更了解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举具体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说明如下。
[0045]在本公开中参照附图来描述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控压给药灌肠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柔性药袋,用于容纳灌肠药液,具有一开放端以及一输液管;插入管,连接到所述输液管,端部设有贯穿管壁的开孔;承托容器,设有用于容纳所述柔性药袋的容腔,且所述输液管由所述承托容器底部贯出;密封盖,被设置成能封闭所述承托容器容腔的开放端,使柔性药袋内部形成密封的腔体;其中,所述密封盖上设有增压部件以及输气管,所述输气管的排气端位于输液管的进液口外围,用于对输液管进液口外围的药渣进行扰动和分散,并向所述柔性药袋内部的腔体内增压,使灌肠药液由输液管向所述插入管传输;以及电源模块,用于向所述增压部件供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控压给药灌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盖上还设有放气阀,用于控制所述柔性药袋内部的腔体内的压力。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控压给药灌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部件包括:

增压泵,泵气端连接到所述输气管;

压力传感器,检测端位于所述柔性药袋内部的腔体内,用于获取柔性药袋内部腔体压力值;

控制器,受控于操作指令,控制增压泵的转速和放气阀开度,使所述柔性药袋内部腔体的压力处于预设范围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控压给药灌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气管的排气端设有分气部件,所述分气部件设有连接到排气通道的多个第一排气孔和多个第二排气孔,所述第一排气孔的排气方向倾斜向上,所述第二排气孔的排气方向倾斜向下,且所述第二排气孔轴线的延长线位于输液管进液口的外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控压给药灌肠器,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婷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中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