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抑制幽门螺旋杆菌的灭活益生菌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0643061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4 00: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抑制幽门螺旋杆菌的灭活益生菌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中药组合物由如下重量份药材组成:丁香18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抑制幽门螺旋杆菌的灭活益生菌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医药
,特别涉及一种抑制幽门螺旋杆菌的灭活益生菌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幽门螺杆菌(Hp)是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MALT淋巴瘤和胃癌的主要致病因素。慢性胃炎和消化道溃疡患者的普遍症状为:食后上腹部饱胀、不适或疼痛,常伴有其他不良症状,如嗳气、腹胀、反酸和食欲减退等。有些患者还可出现反复发作性剧烈腹痛、上消化道少量出血等。
[0003]口腔幽门螺旋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唾液、牙菌斑中有分布,会引起口臭、口腔溃疡、慢性咽炎等。口腔中的幽门螺旋杆菌被严重忽视,由于口腔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性、传播性和耐药性,药物难以发挥作用,且幽门螺旋杆菌易于在口腔内定植,是Hp根除失败、复发或再感染的重要原因。因此,注重口腔中幽门螺旋杆菌的预防和治疗是解决以上问题的良好途径。
[0004]目前针对幽门螺杆菌的治疗多采用抗生素联用的四联疗法,但抗生素在杀灭Hp的同时也会杀灭有益菌,再加上Hp定植会竞争性抑制一部分细菌生长,共同破坏了胃内微生态平衡,引起各种胃肠功能紊乱及胃肠道菌群失调等不良反应,抗生素还会导致患者体内细菌耐药性增加,易使致病菌二重感染,导致Hp根除率降低;另外抗生素清除幽门螺杆菌仅限于胃部,对于口腔里的幽门螺杆菌则不易清除。另有研究表明,益生菌具有加强胃粘膜生物屏障,竞争抑制Hp定植生长、平衡多种细胞因子水平的功能。但唾液、胃酸、胆汁、各种消化酶等均会影响益生菌活菌的使用效果,益生菌活菌在到达肠道的过程中,非芽孢杆菌类容易失活;且活菌体突变或非正常部位转移及抗药性基因转移,都会增加致病菌的危险。而中药用于治疗Hp感染,制作方法大多为煎剂、丸剂等,原料中有效活性成分利用率低,有见效慢、治疗周期长,口感差的缺点。
[0005]为此,如何提高Hp根除率,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药物组合物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抑制幽门螺旋杆菌的灭活益生菌中药组合物,中药组合物由如下重量份的药材组成:丁香18

22份、黄芪15

17份、蒲公英12

16份、甘草7

11份、枸杞6

10份、商陆3

5份、沙棘5

9份、砂仁6

10份、山药8

12份。灭活益生菌为植物乳杆菌ATCC 8014、唾液乳杆菌ATCC 11741、嗜酸乳杆菌KCTC 3150、罗伊氏乳杆菌DSMZ 20053。
[0007]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抑制幽门螺旋杆菌的灭活益生菌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0008]S1按重量份称取中药原材料粉碎,过筛,混合均匀,得中药混合粉末;
[0009]S2发酵培养及发酵液灭活处理:将步骤S1所得中药混合粉末加水浸泡,调节pH值,进行灭菌处理得到无菌药液,待温度降至35

40℃,接种植物乳杆菌ATCC 8014菌液,37℃恒温发酵8

12h;然后接种嗜酸乳杆菌KCTC 3150、唾液乳杆菌ATCC 11741和罗伊氏乳杆菌DSMZ 20053菌液进行二次发酵,于35

37℃发酵16

18h,发酵结束后对发酵混合物进行灭活处理;
[0010]S3将步骤S2中灭活后发酵混合物进行固液分离,滤液喷雾干燥处理,滤渣烘干进行超微粉碎至300目过筛,处理后的滤液和滤渣混合均匀即获得含有菌体和代谢产物的灭活益生菌中药组合物。
[0011]优选地,步骤S1中所述中药原材料由如下重量份的药材制成:丁香20份、黄芪17份、蒲公英14份、甘草9份、枸杞8份、商陆4份、沙棘7份、砂仁8份、山药10份。
[0012]优选地,步骤S2中所述中药粉末加水量为中药量的15

20倍,浸泡45

60min,用柠檬酸钠溶液调节体系pH值至6.0

7.0,于125℃灭菌30分钟得无菌药液。
[0013]优选地,步骤S2中所述植物乳杆菌ATCC 8014菌液量为中药液体积百分比的1.0~3.0%,菌液的含菌量为5
×
109‑
10
10
CFU/mL。
[0014]优选地,步骤S2中,接种嗜酸乳杆菌KCTC 3150、唾液乳杆菌ATCC 11741、罗伊氏乳杆菌DSMZ 20053的用量分别占中药液体积百分比为2.0%

4.0%、2.0~4.0%、3.0~5.0%,每种菌液的含菌量为5
×
109‑
10
10
CFU/mL。
[0015]目前研究中发现Hp感染的致病机制:

Hp可穿透粘液层,其所分泌的黏附素能够使其紧贴于上皮细胞,同时释放尿素酶水解尿素产生氨,在菌体周围形成“氨云”保护层,以抵抗胃酸的杀灭作用,碱性微环境有利于其在胃上皮细胞表面定植和生存;

分泌对胃上皮细胞等起破坏作用的毒素因子,分泌空泡毒素A(VacA)而引起细胞损害,造成胃粘膜屏障损伤;

各种炎症细胞及炎症介质,其细胞毒素相关基因(CagA)蛋白能诱导胃粘膜上皮细胞产生IL

6及TNF

a炎性因子引起强烈的炎症反应;

菌体胞壁可作为抗原诱导免疫反应。
[0016]针对以上Hp感染致病机制,本专利技术采用的复合益生菌选自植物乳杆菌ATCC 8014、唾液乳杆菌ATCC 11741、嗜酸乳杆菌KCTC 3150,罗伊氏乳杆菌DSMZ 20053。植物乳杆菌代谢产物胞外多糖能降低促炎细胞因子TNF

α和IL

6的表达水平,可有效抑制肿瘤细胞的形成。唾液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能够产生大量乳酸使发酵液pH降低,破坏Hp在菌体周围形成的“氨云”保护层,通过抑制Hp的尿素酶达到抑杀的目的。嗜酸乳杆菌能分泌抗生素类物质(嗜酸乳菌素、嗜酸杆菌素、乳酸菌素),可对致病菌产生拮抗作用。罗伊氏乳杆菌对黏膜粘液及黏膜上皮细胞表现较强的粘附能力,通过与Hp竞争细胞表面的结合位点,抑制Hp在细胞表面的黏附和定植密度,其能够合成分泌一种非蛋白类广谱抗菌肽

罗伊氏菌素,能有效抑制有害菌的生长,且抑菌活性不会被蛋白酶破坏。
[0017]本专利技术中药组份的各味中药功效,丁香:味辛,性温,归脾、胃、肺、肾经,具有抗菌、健胃作用,所含丁香油及丁香酚,可有效抑制幽门螺旋杆菌的活性,增强胃粘膜屏障机能,缓解腹部胀气,增强消化能力。黄芪:味甘,性温,补气固表,含皂苷、黄酮、多糖以及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等活性物质,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抗衰老、抗肿瘤、抗病毒和较广泛的抗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抑制幽门螺旋杆菌的灭活益生菌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中药组合物由如下重量份的药材组成:丁香18

22份、黄芪15

17份、蒲公英12

16份、甘草7

11份、枸杞6

10份、商陆3

5份、沙棘5

9份、砂仁6

10份、山药8

12份;灭活益生菌为植物乳杆菌ATCC 8014、唾液乳杆菌ATCC 11741、嗜酸乳杆菌KCTC 3150和罗伊氏乳杆菌DSMZ 20053。2.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抑制幽门螺旋杆菌的灭活益生菌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按重量份称取中药原材料粉碎,过筛,混合均匀,得中药混合粉末;S2发酵培养及发酵液灭活处理:将步骤S1所得中药混合粉末加水浸泡,调节pH值,进行灭菌处理得到无菌药液,待温度降至35

40℃,接种植物乳杆菌ATCC 8014,37℃恒温发酵8

12h;然后接种嗜酸乳杆菌KCTC 3150菌液、唾液乳杆菌ATCC 11741和罗伊氏乳杆菌DSMZ 20053菌液进行二次发酵,于35

37℃发酵16

18h,发酵结束后对发酵混合物进行灭活处理;S3将步骤S2中灭活后发酵混合物进行固液分离,滤液喷雾干燥处理,滤渣烘干进行超微粉碎至300目过筛,处理后的滤液和滤渣混合均匀即获得含有菌体和代谢产物的灭活益生菌中药组合物。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抑制幽门螺旋杆菌的灭活益生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卫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锦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