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工序间转运的钢卷地面运输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64234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4 00: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工序间转运的钢卷地面运输系统,包括过跨车、载卷车、过跨车轨道以及与过跨车轨道相垂直的载卷车轨道,过跨车轨道自第一工序延伸至下游的第二工序,载卷车轨道自第一工序的钢卷输出位延伸至跨越过跨车轨道;过跨车和/或载卷车配置有用于在过跨车与载卷车之间交接钢卷的第一交接鞍座,第二工序设有适于与过跨车交接钢卷并在工序内存取钢卷的钢卷地面转运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由过跨车完成与上游工序载卷车之间的钢卷交接以及与下游工序钢卷地面转运机构之间的钢卷交接,无需从卷芯挑起提升,对钢卷内层带钢无损伤,可实现工序之间的钢卷无人化运输,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低生产成本。低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工序间转运的钢卷地面运输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冶金行业智能物流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工序间转运的钢卷地面运输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钢企钢卷运输物流量大,占用相当多的人力物力,且管理困难,是生产成本中的主要部分。目前,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均希望通过智能化改造进行效率提升,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改进,在钢卷原料库和成品库区已可通过无人行车实现钢卷的运输无人化,但是在上下游工序间钢卷的转运,受人行空间和机组设备占位的影响,不适用无人行车,使车间内的钢卷转运无法实现智能化物流。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工序间转运的钢卷地面运输系统,至少可解决现有技术的部分缺陷。
[0004]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工序间转运的钢卷地面运输系统,包括过跨车轨道、运行于所述过跨车轨道上的过跨车、与所述过跨车轨道相垂直的载卷车轨道以及运行于所述载卷车轨道上的载卷车,所述过跨车轨道自第一工序延伸至下游的第二工序,所述载卷车轨道自所述第一工序的钢卷输出位延伸至跨越所述过跨车轨道;所述过跨车和/或所述载卷车配置有用于在所述过跨车与所述载卷车之间交接钢卷的第一交接鞍座,所述第二工序设有适于与所述过跨车交接钢卷并在工序内存取钢卷的钢卷地面转运机构。
[0005]作为实施方式之一,所述钢卷地面转运机构包括子母车、母车轨道以及与所述母车轨道垂直相交的多个子车轨道,所述母车轨道以及各所述子车轨道均位于所述第二工序内,其中一所述子车轨道与所述过跨车轨道对接并于对接处设有第二交接鞍座,其余各子车轨道均串接有多个钢卷存放鞍座;所述子母车包括运行于所述母车轨道上的母车、配置有钢卷存放位的子车以及能够使所述子车在所述母车与所述子车轨道之间交换位置的子车驱动机构。
[0006]作为实施方式之一,所述子车驱动机构包括配置于所述子车上的子车平移驱动单元、设于所述母车上的母车座以及设于所述母车座上的适于与所述子车轨道对接的对接轨道,所述子车设于所述对接轨道上。
[0007]作为实施方式之一,所述母车座配置有用于驱动其绕一竖向轴线旋转的母车旋转驱动单元。
[0008]作为实施方式之一,所述第二交接鞍座采用十字开口式鞍座。
[0009]作为实施方式之一,所述载卷车轨道与所述过跨车轨道均为地面轨道并且二者同平面相交。
[0010]作为实施方式之一,所述载卷车为多轴多轮式钢卷车。
[0011]作为实施方式之一,所述载卷车轨道的末端设有缓存鞍座,所述缓存鞍座为可升
降鞍座。
[0012]作为实施方式之一,于所述过跨车轨道沿线以及所述第二工序内的各钢卷存放位处均设有钢卷识别检测装置。
[0013]作为实施方式之一,所述过跨车、所述载卷车以及所述钢卷地面转运机构均与生产调度平台电连接或通讯连接。
[0014]本专利技术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钢卷地面运输系统,通过过跨车轨道衔接待转运钢卷的上下游工序,由过跨车完成与上游工序载卷车之间的钢卷交接以及与下游工序钢卷地面转运机构之间的钢卷交接,无需从卷芯挑起提升,对钢卷内层带钢无损伤,对于薄料带卷在全过程运输中可无需打捆带操作,省去了捆带消耗,可实现工序之间的钢卷无人化运输,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钢卷地面运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如图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工序间转运的钢卷地面运输系统,包括过跨车轨道21、运行于所述过跨车轨道21上的过跨车22、与所述过跨车轨道21相垂直的载卷车轨道11以及运行于所述载卷车轨道11上的载卷车12,所述过跨车轨道21自第一工序延伸至下游的第二工序,所述载卷车轨道11自所述第一工序的钢卷输出位延伸至跨越所述过跨车轨道21;所述过跨车22和/或所述载卷车12配置有用于在所述过跨车22与所述载卷车12之间交接钢卷的第一交接鞍座,所述第二工序设有适于与所述过跨车22交接钢卷并在工序内存取钢卷的钢卷地面转运机构。
[0020]上述第一工序和第二工序为本领域的常规工序,例如第一工序为冷轧车间,第二工序为下游的钢卷存放库房。根据实际工况,第一工序内可以有多个载卷车轨道11,各载卷车轨道11均可完成与过跨车轨道21的跨越。
[002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载卷车轨道11适于与第一工序内的卷取卸卷通道衔接位,使载卷车12能够从卷取卸卷通道中自动受卷,与卸卷小车实现无缝对接,该载卷车轨道11与卷取卸卷通道相交处也即构成为上述的钢卷输出。
[0022]可以理解地,载卷车12能够在载卷车轨道11上平移,即该载卷车12配置有行走机构,例如由电机驱动的行走轮等,此处不作详述。过跨车22能够在过跨车轨道21上平移,其
同样地配置有行走机构。
[0023]本实施例中,优选地,上述载卷车轨道11和过跨车轨道21均为地面轨道,无需土建开挖,可节省土建施工费用和改造工期。则载卷车轨道11与过跨车轨道21优选为同平面相交。上述载卷车12优选为采用多轴多轮式钢卷车,运行平稳可靠,能较好地应对断开轨道和交叉轨道等复杂工况,避免钢卷掉落。
[0024]对于过跨车22与载卷车12之间的钢卷交接,二者优选为采用等高平面中进行交叉对接的方式,例如,上述第一交接鞍座设置在过跨车22上,并且在该过跨车22上设有鞍座平移轨道和鞍座平移驱动单元,通过鞍座平移驱动单元驱动第一交接鞍座沿该鞍座平移轨道平移以便该第一鞍座能伸出过跨车22之外并且伸至载卷车12上获取钢卷,再驱使该第一交接鞍座平移返回至过跨车22上;显然,第一交接鞍座也可以设于载卷车12上,在该载卷车12上设置相应的鞍座平移轨道和鞍座平移驱动单元即可。
[0025]可以理解地,过跨车22与载卷车12之间的钢卷交接并不限于上述方式,例如在载卷车轨道11与过跨车轨道21相交处设置交接鞍座也为可行方案,或者载卷车轨道11和过跨车轨道21布置于不同的水平面内(即其中一条轨道采用土建开挖方式建于地面以下)等,此处不作一一详述。
[0026]本实施例提供的钢卷地面运输系统,通过过跨车轨道21衔接待转运钢卷的上下游工序,由过跨车22完成与上游工序载卷车12之间的钢卷交接以及与下游工序钢卷地面转运机构之间的钢卷交接,无需从卷芯挑起提升,对钢卷内层带钢无损伤,对于薄料带卷在全过程运输中可无需打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工序间转运的钢卷地面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过跨车轨道、运行于所述过跨车轨道上的过跨车、与所述过跨车轨道相垂直的载卷车轨道以及运行于所述载卷车轨道上的载卷车,所述过跨车轨道自第一工序延伸至下游的第二工序,所述载卷车轨道自所述第一工序的钢卷输出位延伸至跨越所述过跨车轨道;所述过跨车和/或所述载卷车配置有用于在所述过跨车与所述载卷车之间交接钢卷的第一交接鞍座,所述第二工序设有适于与所述过跨车交接钢卷并在工序内存取钢卷的钢卷地面转运机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工序间转运的钢卷地面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钢卷地面转运机构包括子母车、母车轨道以及与所述母车轨道垂直相交的多个子车轨道,所述母车轨道以及各所述子车轨道均位于所述第二工序内,其中一所述子车轨道与所述过跨车轨道对接并于对接处设有第二交接鞍座,其余各子车轨道均串接有多个钢卷存放鞍座;所述子母车包括运行于所述母车轨道上的母车、配置有钢卷存放位的子车以及能够使所述子车在所述母车与所述子车轨道之间交换位置的子车驱动机构。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工序间转运的钢卷地面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子车驱动机构包括配置于所述子车上的子车平移驱动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云根胡立华张毅徐启发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