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角履带再生稻收获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64163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4 00:39
一种三角履带再生稻收获机,后履带驱动变量泵通过后履带驱动变量马达一、减速机三驱动后履带一,还通过后履带驱动变量马达二、减速机四驱动后履带二;前履带驱动变量泵通过前履带驱动变量马达一、减速机一驱动前履带一,还通过前履带驱动变量马达二、减速机二驱动前履带二;定量泵通过液压转向器分别为前履带转向液压缸和后履带转向液压缸提供动力油液,还通过单向稳定分流阀与蓄能器连接,还通过两位两通换向阀一为前履带驱动回路补油,通过两位两通换向阀二为后履带驱动回路补油;变量泵分别为拨禾轮驱动马达、切割器驱动马达和割台升降液压缸提供动力油液。该收获机可有效降低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且能便于实现高地隙、低碾压的作业过程。的作业过程。的作业过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三角履带再生稻收获机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农业机械
,具体涉及一种三角履带再生稻收获机。

技术介绍

[0002]再生稻是指在头季水稻收割后利用稻桩上的休眠芽萌发成苗并抽穗结实的一季短生育期水稻,生育期短是其显著特点之一,具有省种、省工、节水、调节劳力、生产成本低和经济效益高等优点,成为南方稻区水稻种植的一种重要耕作制度。
[0003]目前再生稻的头季收获多采人工收割穗头、后续脱粒清选或者传统联合收获机作业两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人工收获费时费力、效率低;传统联合收获机离地间隙小、转向碾压大,无法有效适用于再生稻的收获作业,导致留茬的碾压率高,不利于再生稻第二季再次生长。上述问题制约了再生稻的推广种植,也降低了再生稻的收割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三角履带再生稻收获机,该收获机可有效解决人工收获费时费力、效率低的问题,可有效降低作业人员的劳动负荷,其离地间隙大、转向碾压小,能适用于头茬再生稻的收割作业。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三角履带再生稻收获机,包括发动机、分动箱、后履带驱动变量马达一、后履带驱动变量马达二、单向阀一、单向阀二、单向阀三、单向阀四、前履带转向液压缸和后履带转向液压缸;
[0006]所述发动机的输出轴通过离合器一与分动箱的输入轴连接;
[0007]所述分动箱的第一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一与后履带驱动变量泵中传动轴的一端连接,后履带驱动变量泵中传动轴的另一端通过离合器二与前履带驱动变量泵中的传动轴连接;分动箱的第二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二与定量泵的传动轴连接,分动箱的第三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三与变量泵的传动轴连接;
[0008]所述后履带驱动变量泵的A口和B口分别与后履带驱动变量马达一的A口和B口连接,后履带驱动变量泵的A口和B口还分别与后履带驱动变量马达二的A口和B口连接,后履带驱动变量泵的A口和B口还分别与压力传感器三和压力传感器二连接,后履带驱动变量马达一的输出轴通过减速机三与后履带一连接,后履带驱动变量马达二的输出轴通过减速机四与后履带二连接;所述前履带驱动变量泵的A口和B口分别与前履带驱动变量马达一的B口和A口连接,前履带驱动变量泵的A口和B口还分别与前履带驱动变量马达二的B口和A口连接,前履带驱动变量泵的A口和B口还分别与压力传感器五和压力传感器一连接,前履带驱动变量马达一的输出轴通过减速机一与前履带一连接,前履带驱动变量马达二的输出轴通过减速机二与前履带二连接;所述单向阀一的进油口和单向阀二的进油口均与两位两通换向阀一的B口连接,单向阀一的出油口和单向阀二的出油口分别与前履带驱动变量泵的B口和A口连接;所述单向阀三的进油口和单向阀四的进油口均与两位两通换向阀二的B口连接,单向阀三的出油口和单向阀四的出油口分别与后履带驱动变量泵的B口和A口连接;所
述定量泵的吸油口与油箱连接,其排油口通过安全阀一与油箱连接;
[0009]所述两位两通换向阀一的A口和两位两通换向阀二的A口相互连通后与蓄能器的工作油口连接,蓄能器的工作油口连接有压力传感器四,还通过截止阀与单向稳定分流阀的B口连接,单向稳定分流阀的P口与定量泵的排油口连接,单向稳定分流阀的A口与液压转向器的P口连接;
[0010]所述前履带转向液压缸和后履带转向液压缸均为单活塞双出杆液压缸;前履带转向液压缸的B口和后履带转向液压缸的A口通过管路连接;前履带转向液压缸的A口和后履带转向液压缸的B口分别与液压转向器的L口和R口连接;液压转向器的传动端通过传动轴与方向盘连接;
[0011]所述变量泵的吸油口与油箱连接,其排油口分别与安全阀二的P口、定差减压阀一的A口、定差减压阀二的A口和定差减压阀三的A口连接,定差减压阀一的B口、定差减压阀二的B口和定差减压阀三的B口分别与比例节流阀一的A口、比例节流阀二的A口和三位四通换向阀的P口连接,比例节流阀一的B口分别与拨禾轮驱动马达的A口和定差减压阀一的X口连接,比例节流阀二的B口分别与切割器驱动马达的A口和定差减压阀二的X口连接,三位四通换向阀的A口和B口通过液控单向阀组分别与割台升降液压缸的无杆腔和有杆腔连接;三位四通换向阀的A口和B口分别与梭阀的两个比较输入口连接;割台升降液压缸为单活塞单杆液压缸;梭阀的输出口和定差减压阀三的X口连接;拨禾轮驱动马达的B口、切割器驱动马达的B口、三位四通换向阀的T口和安全阀二的T口与油箱连接;
[0012]所述后履带一、后履带二、前履带一和前履带二均为呈三角形的履带。
[0013]进一步,为了提高离地高度,所述后履带一、后履带二、前履带一和前履带二均由三角支撑机构和绕设在三角支撑机构外部的履带组成;
[0014]所述三角支撑机构位于下方中部的连接架、可转动的装配在连接架前侧和后侧的前导向轮和后导向轮、竖直的固定连接在连接架上端中部的三角连接板、沿前后方向均匀分布且可转动的装配在连接架下部的多个承重轮、装配在三角连接板上端的减速机构和装配在减速机构输出轴上的驱动轮组成。
[0015]作为一种优选,所述三位四通换向阀为电磁换换向阀,其得电工作在左位时,其P口和A口之间的油路连通,其T口和B口之间的油路连通,其失电工作在中位时,其P口、A口、T口和B口均截止,其得电工作在右位时,其P口和B口之间的油路连通,其T口和A口之间的油路连通。
[0016]进一步,为了方便实现自动化控制,还包括控制器;
[0017]所述控制器分别与三位四通换向阀、后履带驱动变量泵、前履带驱动变量泵、后履带驱动变量马达一、后履带驱动变量马达二、前履带驱动变量马达一、前履带驱动变量马达二、压力传感器一、压力传感器五、压力传感器二、压力传感器三、压力传感器四、截止阀、两位两通换向阀一、两位两通换向阀二、拨禾轮驱动马达、切割器驱动马达、比例节流阀一、比例节流阀二连接。
[0018]作为一种优选,所述控制器为PLC控制器。
[0019]所述液控单向阀组由第一液控单向阀和第二液控单向阀组成,第一液控单向阀的进油口和出油口分别与三位四通换向阀的A口和割台升降液压缸的无杆腔连接,第二液控单向阀的进油口和出油口分别与三位四通换向阀的B口和割台升降液压缸的有杆腔连接,
第一液控单向阀的进油口与第二液控单向阀的液控口连接,第二液控单向阀的进油口与第一液控单向阀的液控口连接。
[0020]本专利技术中,使后履带一、后履带二、前履带一和前履带二均为呈三角形的履带,能极大的提高离地间隙,避免了对头茬再生稻的碾压。使离合器二设置在后履带驱动变量泵和前履带驱动变量泵之间,能使行走驱动系统便于在后履带驱动或四履带驱动两种方式进行切换,极大的提高了整机对水田的适应力和通过性,在陷入水田土壤时,可增强其脱困能力。通过被安全阀三和四的设置,能保证后行走回路的安全稳定运行,通过单向阀三和四的设置,并使其与两位两通换向阀二连接,能对后行走回路进行补油,确保回路中液压油不会减少。通过被安全阀一和二的设置,能保证前行走回路的安全稳定运行,通过单向阀一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角履带再生稻收获机,包括发动机(1)和分动箱(3),所述发动机(1)的输出轴通过离合器一(2)与分动箱(3)的输入轴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后履带驱动变量马达一(19)、后履带驱动变量马达二(22)、单向阀一(15)、单向阀二(16)、单向阀三(17)、单向阀四(18)、前履带转向液压缸(39)和后履带转向液压缸(40);所述分动箱(3)的第一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一(4)与后履带驱动变量泵(5)中传动轴的一端连接,后履带驱动变量泵(5)中传动轴的另一端通过离合器二(6)与前履带驱动变量泵(7)中的传动轴连接;分动箱(3)的第二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二(27)与定量泵(28)的传动轴连接,分动箱(3)的第三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三(41)与变量泵(42)的传动轴连接;所述后履带驱动变量泵(5)的A口和B口分别与后履带驱动变量马达一(19)的A口和B口连接,后履带驱动变量泵(5)的A口和B口还分别与后履带驱动变量马达二(22)的A口和B口连接,后履带驱动变量泵(5)的A口和B口还分别与压力传感器三(26)和压力传感器二(25)连接,后履带驱动变量马达一(19)的输出轴通过减速机三(20)与后履带一(21)连接,后履带驱动变量马达二(22)的输出轴通过减速机四(23)与后履带二(24)连接;所述前履带驱动变量泵(7)的A口和B口分别与前履带驱动变量马达一(9)的B口和A口连接,前履带驱动变量泵(7)的A口和B口还分别与前履带驱动变量马达二(12)的B口和A口连接,前履带驱动变量泵(7)的A口和B口还分别与压力传感器五(55)和压力传感器一(8)连接,前履带驱动变量马达一(9)的输出轴通过减速机一(10)与前履带一(11)连接,前履带驱动变量马达二(12)的输出轴通过减速机二(13)与前履带二(14)连接;所述单向阀一(15)的进油口和单向阀二(16)的进油口均与两位两通换向阀一(33)的B口连接,单向阀一(15)的出油口和单向阀二(16)的出油口分别与前履带驱动变量泵(7)的B口和A口连接;所述单向阀三(17)的进油口和单向阀四(18)的进油口均与两位两通换向阀二(34)的B口连接,单向阀三(17)的出油口和单向阀四(18)的出油口分别与后履带驱动变量泵(5)的B口和A口连接;所述定量泵(28)的吸油口与油箱(35)连接,其排油口通过安全阀一(29)与油箱(35)连接;所述两位两通换向阀一(33)的A口和两位两通换向阀二(34)的A口相互连通后与蓄能器(32)的工作油口连接,蓄能器(32)的工作油口连接有压力传感器四(36),还通过截止阀(31)与单向稳定分流阀(30)的B口连接,单向稳定分流阀(30)的P口与定量泵(28)的排油口连接,单向稳定分流阀(30)的A口与液压转向器(37)的P口连接;所述前履带转向液压缸(39)和后履带转向液压缸(40)均为单活塞双出杆液压缸;前履带转向液压缸(39)的B口和后履带转向液压缸(40)的A口通过管路连接;前履带转向液压缸(39)的A口和后履带转向液压缸(40)的B口分别与液压转向器(37)的L口和R口连接;液压转向器(37)的传动端通过传动轴与方向盘(38)连接;所述变量泵(42)的吸油口与油箱(35)连接,其排油口分别与安全阀二(43)的P口、定差减压阀一(44)的A口、定差减压阀二(47)的A口和定差减压阀三(50)的A口连接,定差减压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扈凯张文毅祁兵李坤严伟王云霞纪要刘宏俊胡敏娟夏倩倩
申请(专利权)人: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