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核电机组的供热系统及供热系统的控制方法,所述系统包括至少两台低压缸、凝汽器、热泵、循环泵和热网加热器,每台低压缸均连接有凝汽器,其中一台凝汽器一侧回路出口与热泵低温热源入口管道连通,凝汽器一侧回路入口与热泵低温热源出口管道连通;凝汽器二侧回路入口设有热网回水管路,循环泵设于所述热网回水管路上,凝汽器二侧回路出口与热泵被加热循环水入口管道连通,热泵被加热循环水出口与热网加热器管道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将高背压循环水供热和吸收式热泵供热两种供热形式相互耦合,可以在不重新设计低压缸的前提下实现长期安全稳定运行,并实现了能量梯级利用,提高机组的热效率。机组的热效率。机组的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核电机组的供热系统及供热系统的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供热
,特别涉及一种核电机组的供热系统及供热系统的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热电联产机组主流的供热技术路线之一乏汽/循环水余热利用技术是利用汽轮机乏汽/循环水低温余热,从而回收冷源损失的热电联产技术,主要有高背压循环水供热和吸收式热泵供热两种。此类机组大多是为适应北方采暖供热出现的改造型机组,大都是由纯凝或抽凝机组改造而成。高背压循环水供热技术将汽轮机低压缸排汽的冷源损失全部转移至热网循环水从而提高机组热效率。国内目前仅应用于火电机组中,核电机组尚无应用案例。现有技术中典型的火电厂热电联产高背压循环水供热,如图1所示,供热期提高汽轮机运行背压至30~45kPa,凝汽器的排汽温度升高,将凝汽器作为热网循环水的第一级加热器,充分利用凝汽式机组排汽的汽化潜热加热循环水,提高循环水出口温度到65~75℃。热网循环水首先经过凝汽器进行第一次加热,吸收低压缸排汽潜热,然后再经过热网加热器完成第二次加热,再次提高供水温度,送至热水管网通过二级换热站与二级热网循环水进行换热,高温热水冷却后再回到机组凝汽器,构成一个完整的循环回路,热网加热器的加热蒸汽来源可选择本机或临机汽轮机中间抽汽。
[0003]相比于其他清洁供暖方式,核能供热具有零碳清洁、供热成本低、运行稳定等多重优势,是当前不可多得的、较为成熟的替代一次能源、满足大规模集中供暖基本负荷需求的方法,蕴藏着巨大的市场空间。然而,常规的高背压循环水供热方案存在两个问题:1、现有成熟的核电汽轮机均需要对低压缸通流等进行重新设计,才能够实现在高背压下长期安全运行;2、核电汽轮机所需的循环冷却水量巨大,往往难以与热负荷对应的热网水量相匹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核电机组的供热系统及供热系统的控制方法,采用“低压缸双背压+热泵+梯级加热”的综合方案,即结合高背压循环水供热和吸收式热泵供热两种方式的供热形式,可以在不重新设计低压缸的前提下实现机组长期安全稳定运行,并实现了能量梯级利用,提高机组的热效率。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核电机组的供热系统,所述系统包括至少两台低压缸、凝汽器、热泵、循环泵和热网加热器,每台低压缸均连接有凝汽器,其中一台凝汽器一侧回路出口与热泵低温热源入口管道连通,凝汽器一侧回路入口与热泵低温热源出口管道连通;凝汽器二侧回路入口与热网回水管路连通,循环泵设于所述热网回水管路上,热网循环水在凝汽器内进行一级加热,凝汽器二侧回路出口与热泵被加热循环水入口管道连通,热网循环水在热泵内进行二级加热,热泵被加热循环水出口与热网加热器管道连通,热网循环水在热网加热器内进行三级加热。
[0007]优选地,相邻凝汽器之间通过管道连通,连通凝汽器的管道上设置有隔离阀或堵板。
[0008]优选地,所述系统还包括高压缸或中压缸排汽管路,热泵高温热源入口和热网加热器均连接有所述高压缸或中压缸排汽管路。
[0009]供热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0]S1、将核电机组其中一台凝汽器作为目标凝汽器与其余的凝汽器隔离,提高与目标凝汽器连接的低压缸的运行背压;
[0011]S2、以所述目标凝汽器为操作对象,将热网循环水通过所述热网回水管路从凝汽器二侧回路入口进入凝汽器内进行一级加热;凝汽器一侧回路的循环水经凝汽器加热后进入热泵作为低温热源供热,供热完成后再经热泵回流至凝汽器内进行循环;
[0012]S3、凝汽器二侧回路的热网循环水经一级加热后从凝汽器进入热泵进行二级加热;
[0013]S4、凝汽器二侧回路的热网循环水经二级加热后从热泵进入热网加热器进行三级加热,再从热网加热器流出对外供热。
[0014]优选地,步骤S1中提高所述运行背压至11
‑
20kPa。
[0015]优选地,凝汽器二侧回路的热网循环水在凝汽器内经加热后温度为45
‑
58℃;凝汽器一侧回路的热网循环水在凝汽器内经加热后温度≥40℃。
[0016]优选地,凝汽器二侧回路的热网循环水在热泵内经加热后温度为80
‑
90℃。
[0017]优选地,凝汽器二侧回路的热网循环水在热网加热器内经加热后温度为110
‑
130℃。
[0018]优选地,凝汽器二侧回路的热网循环水为热网回水。
[0019]优选地,步骤S4中,凝汽器二侧回路的热网循环水通过循环泵升压后从热泵进入热网加热器内。
[0020]优选地,凝汽器一侧回路的循环水管道引入海水或淡水。
[0021]优选地,热泵的高温热源和热网加热器的三级加热源均来自核电机组的高压缸或中压缸排汽,高压缸或中压缸排汽通过所述高压缸或中压缸排汽管路分别进入热泵的高温热源入口和热网加热器内。
[0022]本专利技术的提出了“低压缸双背压+热泵+梯级加热”的综合方案,即结合高背压循环水供热和吸收式热泵供热两种方式的新的供热形式,热网回水通过循环泵加压后,依次经过凝汽器、热泵、热网加热器三次加热完成了梯级加热。其中凝汽器加热热源为低品位的低压缸乏汽余热,热泵加热热源为部分低品位的循环水余热+部分高品位的高压缸/中压缸排汽,热网加热器加热热源为高品位的高压缸/中压缸排汽,实现了能量梯级利用,提高了能源利用率,同时可以在不重新设计低压缸的前提下实现机组长期安全稳定运行。
[0023]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专利技术而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00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
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5]图1示出了根据现有技术的供热系统;
[0026]图2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能量梯级利用供热系统;
[0027]图3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能量梯级利用供热方法;
[0028]图中:1、低压缸;2、凝汽器;3、热泵;4、循环泵;5、热网加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0]一种核电机组的供热系统,所述系统包括1号和2号两台压水堆核电机组,1号机组包括三台低压缸1、凝汽器2、热泵3、循环泵4、热网加热器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核电机组的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至少两台低压缸(1)、凝汽器(2)、热泵(3)、循环泵(4)和热网加热器(5),每台低压缸(1)均连接有凝汽器(2),其中一台凝汽器(2)一侧回路出口与热泵(3)低温热源入口管道连通,凝汽器(2)一侧回路入口与热泵(3)低温热源出口管道连通;凝汽器(2)二侧回路入口与热网回水管路连通,循环泵(4)设于所述热网回水管路上,热网循环水在凝汽器(2)内进行一级加热,凝汽器(2)二侧回路出口与热泵(3)被加热循环水入口管道连通,热网循环水在热泵(3)内进行二级加热,热泵(3)被加热循环水出口与热网加热器(5)管道连通,热网循环水在热网加热器(5)内进行三级加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电机组的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相邻凝汽器(2)之间通过管道连通,连通凝汽器(2)的管道上设置有隔离阀或堵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电机组的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高压缸或中压缸排汽管路,热泵(3)高温热源入口和热网加热器(5)均连接有所述高压缸或中压缸排汽管路。4.根据权利要求1
‑
3任一所述供热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将核电机组其中一台凝汽器(2)作为目标凝汽器(2)与其余的凝汽器(2)隔离,提高与目标凝汽器(2)连接的低压缸(1)的运行背压;S2、以所述目标凝汽器(2)为操作对象,将热网循环水通过所述热网回水管路从凝汽器(2)二侧回路入口进入凝汽器(2)内进行一级加热;凝汽器(2)一侧回路的循环水经凝汽器(2)加热后进入热泵(3)作为低温热源供热,供热完成后再经热泵(3)回流至凝汽器(2)内进行循环;S3、凝汽器(2)二侧回路的热网循环水经一级加热后从凝汽器(2)进入热泵(3)进行二级加热;S4、凝汽器(2)二侧回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承君,庞思敏,刘杨,李彦峰,刘洋,
申请(专利权)人:国核电力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