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棒健身器械使用方法及其比赛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640874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4 00: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小棒健身器械使用方法及其比赛方法,适合体育健身和比赛。小棒动作是手拿小棒向身前不同方向用平缓力或爆发力击推出,将小棒器械运动用于学校课间操,增大中小学生课间操运动量;将瑜伽体式身体难度与小棒动作难度结合组成复合身体难度,用舞步将不同复合身体难度动作连接成成套动作简称小棒瑜伽体操及小棒瑜伽体操比赛;将小棒11个基本动作单元与童谣结合组成小棒+童谣游戏及比赛,不崩不跳对邻居没有干扰,适合居家锻炼,每唱童谣一个字做所对应的复合身体难度动作,如果溜号就会跟不上节拍,因此可以锻炼注意力。中小学生写作业慢主要是注意力不集中引起,小棒+童谣游戏能锻炼注意力,可以用来解决中小学生写作业慢问题。学生写作业慢问题。学生写作业慢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棒健身器械使用方法及其比赛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体育健身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小棒健身器械使用方法及其比赛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居家锻炼上肢部器械常见的有拉力器、哑铃方法等。拉力器两手向相反方向拉动时不能超过弹性阻力上限,爆发力容易越过拉力器弹性阻力上限将拉力器损坏。如果对哑铃使用爆发力,速度快,哑铃重量形成的惯性冲力易造成肌肉拉伤。
[0003]目前,保障全体学生校外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的政策,因最合适活动场所家庭没有适合的体育项目而不能落地。因为单纯的徒手项目缺少趣味少年儿童不感兴趣,有趣味的器械运动例如跳皮筋、跳绳、踢毽子等项目都需要跳动,在家庭里跳动会使楼板振动,干扰楼下邻居。
[0004]目前,中小学生每天写作业慢的主要原因是注意力不集中。注意力不集中,老师讲的课堂知识没学会,课后写作业不会写就慢。写作业时注意力不集中也会导致写作业慢。
[0005]目前,瑜伽体式上肢部都是徒手方法,现有徒手传统瑜伽比赛不激烈,观赏度不高。
[0006]目前,学校课间操普遍是徒手操,缺失无氧运动,使得课间操运动量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为克服居家健身现有技术中拉力器、哑铃等方法不能使用速度较快的爆发力,校外1小时体育活动因没有适合学生居家器械锻炼方法而无法开展,中小学生因注意力不集中导致写作业慢,学校徒手课间操运动量有限,瑜伽上肢部是徒手方法,比赛不激烈、观赏度不高等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小棒健身器械使用方法及其比赛方法。
[0008]一种小棒健身器械使用方法,提供一种小棒健身器械(本申请人专利技术,一种小棒健身器械(申请号 CN201710026930.8),所述小棒是由圆棒〔1〕构成,所述圆棒中心部位具有分界线圆弧凹槽〔2〕或是圆弧凸棱〔3〕,将圆棒一分为二,将圆棒分割平分为单手握区域〔4〕和单手握区域〔5〕两个互为对称图形的两部分,单手握区域表面图形为曲线面,该曲线面是由一条中间高两端低的劣弧曲线为曲母线,绕圆棒轴直线回转形成的回转面,该曲线面中间高的至高点也是整个圆棒表面的至高点,两个单手握区域分别是使用者左右手各自的握持区域,圆棒是由塑料或木材制成;其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小棒预备姿势:身体的头颈部、躯干部、下肢部姿势为:蹲马步姿势,或者双腿深蹲姿势,或者双脚着地站立姿势,或者一只脚着地一条腿支撑,另一条腿抬起成为自由腿(包括自由腿低于水平高度、自由腿保持水平、自由腿高举)姿势,或者弓步姿势,或者臀部着地坐姿,或者仰面平卧姿势,或者横劈叉姿势,或者纵劈叉姿势,或者跪姿,或者腹部支撑姿势等,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备姿势身体的两前臂向胸前屈肘伸出,双手背朝下,双手心朝上,双手掌一边一个同时握在小棒两个单手握区域上,以双手腕平行〔6〕的姿势双手握
棒在胸前水平端起小棒,使小棒与两臂、两肩之间围成封闭环〔7〕;步骤二、小棒翻转方式:右手〔8〕牵引所握单手握区域小棒一端,沿着右手向封闭环内由上向下运动轨迹箭头方向〔9〕,向封闭环内逆时针旋转翻腕穿出封闭环,同时左手〔10〕牵引所握单手握区域小棒另一端,沿着左手向右手腕右外侧由上向下运动轨迹箭头方向〔11〕,向右手腕右外侧顺时针旋转翻腕至右手腕右外侧,小棒随着两手的旋转翻腕动作逆时针翻转180
°
,使原来处在右侧的单手握区域跑到了左侧,原来处在左侧的单手握区域跑到了右侧,左手腕压在右手腕之上变成双手腕交叉〔12〕的姿势,双手背朝上,双手心朝下,使双手腕由平行姿势的双手握棒变成了双手腕以交叉姿势的双手握棒,将该动作组合定义为一个基本动作单元,简称为右手逆旋翻腕同时左手顺旋翻腕;或者也可以是,左手牵引所握单手握区域小棒另一端,沿着左手向封闭环内由上向下运动轨迹箭头方向〔13〕,向封闭环内顺时针旋转翻腕穿出封闭环,同时右手牵引所握单手握区域小棒一端,沿着右手向左手腕左外侧由上向下运动轨迹箭头方向〔14〕,向左手腕左外侧逆时针旋转翻腕至左手腕左外侧,小棒随着两手的旋转翻腕动作顺时针翻转180
°
,使原来处在左侧的单手握区域跑到了右侧,原来处在右侧的单手握区域跑到了左侧,右手腕压在左手腕之上变成双手腕交叉,双手背朝上,双手心朝下,使双手腕由平行姿势的双手握棒变成双手腕以交叉姿势的双手握棒,将该动作组合定义为一个基本动作单元,简称为左手顺旋翻腕同时右手逆旋翻腕;步骤三、小棒击推出方式:双手腕交叉姿势的双手握棒将小棒由胸前向身前或身体两侧或身体裆下或身体头上方的任一方向平缓力缓慢推出或爆发力迅速击推出,使小棒由胸前手臂曲肘收缩状态时的起始位置位移至手臂伸肘舒张状态时的位置止;步骤四、小棒拉回时翻转方式:双手腕交叉姿势的双手握棒将推出的小棒拉回到胸前,拉回的同时(右手牵引所握单手握区域小棒一端,沿着右手向封闭环内由上向下运动轨迹箭头方向的相反方向,向封闭环内顺时针旋转翻腕,由下向上穿出封闭环,同时左手牵引所握单手握区域小棒另一端,沿着左手向右手腕右外侧由上向下运动轨迹箭头方向的相反方向,向左手腕左外侧逆时针旋转翻腕,小棒随着两手的旋转翻腕动作顺时针翻转180
°
,将该单一动作组合定义为一个基本动作单元,简称为右手顺旋翻腕同时左手逆旋翻腕),使原来步骤一预备姿势时处在右侧的单手握区域重新回到了右侧,原来处在左侧的单手握区域重新回到了左侧,双手腕重新变回到了双手腕平行,双手背朝下,双手心朝上,使双手腕由交叉姿势的双手握棒还原至双手腕平行姿势的双手握棒,小棒由手臂伸肘舒张状态时的位置还原至步骤一预备姿势手臂在胸前曲肘收缩状态时的位置,将该复合动作组合定义为一个基本动作单元,简称为拉回且右手顺旋翻腕同时左手逆旋翻腕,上述右手顺旋翻腕同时左手逆旋翻腕动作与步骤二右手逆旋翻腕同时左手顺旋翻腕动作是互为可逆动作;或者也可以是,双手腕交叉姿势的双手握棒将推出的小棒拉回到胸前,拉回的同时(左手牵引所握单手握区域小棒另一端,沿着左手向封闭环内由上向下运动轨迹箭头方向的相反方向,向封闭环内部逆时针旋转翻腕,由下向上穿出封闭环,同时右手牵引所握单手握区域小棒一端,沿着右手向左手腕左外侧由上向下运动轨迹箭头方向的相反方向,向右手腕右外侧顺时针旋转翻腕,小棒随着两手的旋转翻腕动作逆时针翻转180
°
,将该单一动作组合定义为一个基本动作单元,简称为左手逆旋翻腕同时右手顺旋翻腕),使原来步骤一预备姿势时处在右侧的单手握区域重新回到了右侧,原来处在左侧的单手握区域重新回
到了左侧,双手腕又重新变回到了双手腕平行,双手背朝下,双手心朝上,使双手腕由交叉姿势的双手握棒还原到双手腕平行姿势的双手握棒,小棒由手臂伸肘舒张状态时的位置还原至步骤一预备姿势手臂在胸前曲肘收缩状态时的位置,将该复合动作组合定义为一个基本动作单元,简称为拉回且左手逆旋翻腕同时右手顺旋翻腕,上述左手逆旋翻腕同时右手顺旋翻腕动作与步骤二左手顺旋翻腕同时右手逆旋翻腕动作是互为可逆动作;上述步骤一预备姿势身体难度与步骤二至步骤四小棒动作难度结合组成复合身体难度,步骤一至步骤四为一组以完成双手腕由平行变交叉双手击推出小棒,再到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棒健身器械使用方法,提供一种小棒健身器械,所述小棒是由圆棒〔1〕构成,圆棒中心部位具有分界线圆弧凹槽〔2〕或是圆弧凸棱〔3〕,将圆棒一分为二,将圆棒分割平分为单手握区域〔4〕和单手握区域〔5〕两个互为对称图形的两部分,单手握区域表面图形为曲线面,该曲线面是由一条中间高两端低的劣弧曲线为曲母线,绕圆棒轴直线回转形成的回转面,该曲线面中间高的至高点也是整个圆棒表面的至高点,两个单手握区域分别是使用者左右手各自的握持区域,圆棒是由塑料或木材制成;其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小棒预备姿势:身体的头颈部、躯干部、下肢部姿势为:蹲马步姿势,或者双腿深蹲姿势,或者双脚着地站立姿势,或者一只脚着地一条腿支撑,另一条腿抬起成为自由腿(包括自由腿低于水平高度、自由腿保持水平、自由腿高举)姿势,或者弓步姿势,或者臀部着地坐姿,或者仰面平卧姿势,或者横劈叉姿势,或者纵劈叉姿势,或者跪姿,或者腹部支撑姿势等,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备姿势身体的两前臂向胸前屈肘伸出,双手背朝下,双手心朝上,双手掌一边一个同时握在小棒两个单手握区域上,以双手腕平行〔6〕的姿势双手握棒在胸前端起小棒,使小棒与两臂、两肩之间围成封闭环〔7〕;步骤二、小棒翻转方式:右手〔8〕牵引所握单手握区域小棒一端,沿着右手向封闭环内由上向下运动轨迹箭头方向〔9〕,向封闭环内逆时针旋转翻腕穿出封闭环,同时左手〔10〕牵引所握单手握区域小棒另一端,沿着左手向右手腕右外侧由上向下运动轨迹箭头方向〔11〕,向右手腕右外侧顺时针旋转翻腕至右手腕右外侧,小棒随着两手的旋转翻腕动作逆时针翻转180
°
,使原来处在右侧的单手握区域跑到了左侧,原来处在左侧的单手握区域跑到了右侧,左手腕压在右手腕之上变成双手腕交叉〔12〕的姿势,双手背朝上,双手心朝下,使双手腕由平行姿势的双手握棒变成了双手腕以交叉姿势的双手握棒,将该动作组合定义为一个基本动作单元,简称为右手逆旋翻腕同时左手顺旋翻腕;或者也可以是,左手牵引所握单手握区域小棒另一端,沿着左手向封闭环内由上向下运动轨迹箭头方向〔13〕,向封闭环内顺时针旋转翻腕穿出封闭环,同时右手牵引所握单手握区域小棒一端,沿着右手向左手腕左外侧由上向下运动轨迹箭头方向〔14〕,向左手腕左外侧逆时针旋转翻腕至左手腕左外侧,小棒随着两手的旋转翻腕动作顺时针翻转180
°
,使原来处在左侧的单手握区域跑到了右侧,原来处在右侧的单手握区域跑到了左侧,右手腕压在左手腕之上变成双手腕交叉,双手背朝上,双手心朝下,使双手腕由平行姿势的双手握棒变成双手腕以交叉姿势的双手握棒,将该动作组合定义为一个基本动作单元,简称为左手顺旋翻腕同时右手逆旋翻腕;步骤三、小棒击推出方式:双手腕交叉姿势的双手握棒将小棒由胸前向身前或身体两侧或身体裆下或身体头上方的任一方向平缓力缓慢推出或爆发力迅速击推出,使小棒由胸前手臂曲肘收缩状态时的起始位置位移至手臂伸肘舒张状态时的位置止;步骤四、小棒拉回时翻转方式:双手腕交叉姿势的双手握棒将推出的小棒拉回到胸前,拉回的同时(右手牵引所握单手握区域小棒一端,沿着右手向封闭环内由上向下运动轨迹箭头方向的相反方向,向封闭环内顺时针旋转翻腕,由下向上穿出封闭环,同时左手牵引所握单手握区域小棒另一端,沿着左手向右手腕右外侧由上向下运动轨迹箭头方向的相反方向,向左手腕左外侧逆时针旋转翻腕,小棒随着两手的旋转翻腕动作顺时针翻转180
°
,将该单一动作组合定义为一个基本动作单元,简称为右手顺旋翻腕同时左手逆旋翻腕),使原来步骤一预备姿势时处在右侧的单手握区域重新回到了右侧,原来处在左侧的单手握区域重
新回到了左侧,双手腕重新变回到了双手腕平行,双手背朝下,双手心朝上,使双手腕由交叉姿势的双手握棒还原至双手腕平行姿势的双手握棒,小棒由手臂伸肘舒张状态时的位置还原至步骤一预备姿势手臂在胸前曲肘收缩状态时的位置,将该复合动作组合定义为一个基本动作单元,简称为拉回且右手顺旋翻腕同时左手逆旋翻腕,上述右手顺旋翻腕同时左手逆旋翻腕动作与步骤二右手逆旋翻腕同时左手顺旋翻腕动作是互为可逆动作;或者也可以是,双手腕交叉姿势的双手握棒将推出的小棒拉回到胸前,拉回的同时(左手牵引所握单手握区域小棒另一端,沿着左手向封闭环内由上向下运动轨迹箭头方向的相反方向,向封闭环内部逆时针旋转翻腕,由下向上穿出封闭环,同时右手牵引所握单手握区域小棒一端,沿着右手向左手腕左外侧由上向下运动轨迹箭头方向的相反方向,向右手腕右外侧顺时针旋转翻腕,小棒随着两手的旋转翻腕动作逆时针翻转180
°
,将该单一动作组合定义为一个基本动作单元,简称为左手逆旋翻腕同时右手顺旋翻腕),使原来步骤一预备姿势时处在右侧的单手握区域重新回到了右侧,原来处在左侧的单手握区域重新回到了左侧,双手腕又重新变回到了双手腕平行,双手背朝下,双手心朝上,使双手腕由交叉姿势的双手握棒还原到双手腕平行姿势的双手握棒,小棒由手臂伸肘舒张状态时的位置还原至步骤一预备姿势手臂在胸前曲肘收缩状态时的位置,将该复合动作组合定义为一个基本动作单元,简称为拉回且左手逆旋翻腕同时右手顺旋翻腕,上述左手逆旋翻腕同时右手顺旋翻腕动作与步骤二左手顺旋翻腕同时右手逆旋翻腕动作是互为可逆动作;上述步骤一预备姿势身体难度与步骤二至步骤四小棒动作难度结合组成复合身体难度,步骤一至步骤四为一组以完成双手腕由平行变交叉双手击推出小棒,再到双手拉回小棒双手腕由交叉变平行动作的组合动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小棒健身器械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三双手腕交叉姿势双手握棒将小棒由胸前向身前任一方向击推出的方向是向胸前正前方,将该动作组合定义为一个基本动作单元,简称为向前击推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小棒健身器械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双手腕交叉姿势双手握棒将小棒由胸前向身体两侧任一方向击推出的方向是转体向身体左侧或身体右侧方向,将该动作组合定义为二个基本动作单元,分别简称为转体向左击推出或转体向右击推出。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小棒健身器械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双手腕交叉姿势双手握棒将小棒由胸前向身前裆下任一方向击推出时,是先将小棒从胸前抬臂举过头顶,再由头顶向身前裆下方击推出,将该动作组合定义为一个基本动作单元,简称为向下击推出。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棒健身器械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双手腕交叉姿势双手握棒将小棒由胸前向身前头上任一方向击推出是双手和小棒越过头顶向上击推出,将该动作组合定义为一个基本动作单元,简称为向上击推出。6.一种如权利要求1或2

5所述小棒使用方法的小棒爆发力比赛方法,提供权利要求1中步骤一的预备姿势从中选择出预备姿势的身体难度,提供权利要求1中步骤二至四的动作,击推出小棒的方式采用爆发力迅速击推出的方式,使比赛在运动员采用相同的复合身体难度之间展开,其小棒爆发力比赛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按照顺序完成一次由预备姿势双手腕平行姿势握棒变成交叉姿势握棒爆发
力迅速击推出小棒,再拉回小棒同时双手腕由交叉变回平行还原成预备姿势的组合动作,称为计量完成小棒该组合动作组数的单位组数;步骤二、比赛开始:发令员使用“各就位”和“预备”口令,当运动员已全部各就位做好预备姿势,以发令员用发令枪鸣枪或哨音或发出“开始”口令为开始击推出小棒讯号;步骤三、比赛结束:以最先完成规定组数运动员完成时的时刻作为比赛结束的时刻,裁判员为最先完成规定组数运动员发出的比赛结束哨声就是全部参赛运动员结束比赛的哨声,最先完成规定组数运动员所用的时间为该比赛所用的时间,以迫使运动员最大限度地使出爆发力以提高平均速率,争相成为被吹哨的最先完成规定组数的运动员,以使比赛场面出现运动员互为掣肘的场面;步骤四、得分相等和决胜期:对于同场比赛运动员成绩计算方法,运动员每完成一个组数得一分,比赛时间终了,以得分多者为胜方,如得分相等,执行加赛,只要出现某运动员领先1分即为胜方,对于不同场比赛运动员之间的成绩计算方法,按平均速率大者为胜方,v=

x
÷△
t, v=平均速率(或称平均速度),

x=组数,

t=完成

x组数所用的时间。7.一种如权利要求1或2

5所述使用方法的小棒+童谣的游戏比赛方法,提供一种童谣(为叙述方便,将童谣分为三节):第一节
ꢀꢀꢀꢀꢀꢀꢀꢀꢀꢀꢀꢀꢀꢀꢀꢀꢀꢀ
第二节
ꢀꢀꢀꢀꢀꢀꢀꢀꢀꢀꢀꢀꢀꢀꢀꢀꢀꢀ
第三节
×××

×××

ꢀꢀꢀꢀꢀꢀꢀꢀꢀꢀꢀ
四五六、四五七,
ꢀꢀꢀꢀꢀꢀꢀꢀꢀꢀ
七五六、七五七,马兰花开二十一;
ꢀꢀꢀꢀꢀꢀꢀꢀꢀꢀ
四八四九五十一;
ꢀꢀꢀꢀꢀꢀꢀꢀꢀ
七八七九八十一;二五六、二五七,
ꢀꢀꢀꢀꢀꢀꢀꢀꢀꢀꢀ
五五六、五五七,
ꢀꢀꢀꢀꢀꢀꢀꢀꢀꢀ
八五六、八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
ꢀꢀꢀꢀꢀꢀꢀꢀꢀꢀ
五八五九六十一;
ꢀꢀꢀꢀꢀꢀꢀꢀꢀ
八八八九九十一;三五六、三五七,
ꢀꢀꢀꢀꢀꢀꢀꢀꢀꢀꢀ
六五六、六五七,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忠义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七只碗体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