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远光式新能源道路反光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63759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4 00:25
一种防远光式新能源道路反光镜,包括立柱和反光镜本体,还包括调节机构,反光镜本体通过调节机构活动安装于立柱上,反光镜本体包括壳体、镜片和偏振片,镜片与偏振片的形状相适应,偏振片与驱动机构相连。本发明专利技术中提供的反光镜,可以通过调节机构调整反光镜本体的左右角度及俯仰角度,方便安装调试,且反光镜本体包括有偏振片,偏振片连接驱动机构,驱动机构与光传感器相连,驱动机构根据光传感器的信号控制偏振片覆盖于镜片的表面或者从镜片表面移开。移开。移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远光式新能源道路反光镜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交通设施
,具体涉及一种防远光式新能源道路反光镜。

技术介绍

[0002]反光镜也叫广角镜、凸面镜,利用其可用于扩大视野、减少视线死角,凸面镜己作为一种常见的交通设施,在山区公路、 城市道路、 社区道路、停车场等得到了广泛应用,特别是设置在弯道与路口,可以有效帮助司机及时发现弯道对面或路口附近的车辆及行人,以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但目前大多数反光镜除了成像功能外不具备其它功能,功能性比较单一,使得反光镜的效益较低,且一般的反光镜仅能对光线进行正常的反射作用,不能对反射出的光线进行调节,这样光反射的光线较强时,容易对司机造成炫目,提高了安全风险。特别是在夜间,光线普遍较弱,车辆一般会开启远光灯,远光灯虽然能够为司机提供更好的视野,但在弯道会车时,如果司机忘关远光灯,在道路反光镜的作用下,较强的光线被反射向弯道对面,突然增强的光线更容易造成对面来车司机或行人的炫目,极易引发交通事故。
[0003]因此,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功能更多,且具有防远光功能的道路反光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道路反光镜,可以实现防远光、角度调节等功能。
[0005]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远光式新能源道路反光镜,包括立柱和反光镜本体,还包括调节机构,反光镜本体通过调节机构活动安装于立柱上,反光镜本体包括壳体、镜片和偏振片,镜片与偏振片的形状相适应,偏振片与驱动机构相连,并在驱动机构的控制下覆盖于镜片的表面或者从镜片表面移开。
[0006]进一步的,壳体为球形,在球形的一侧设有用于显露镜片的缺口,镜片及偏振片均设于壳体内部。
[0007]进一步的,镜片和偏振片均为球形面,且两者的球心均与壳体的球心重合。
[0008]进一步的,壳体与镜片固定连接,壳体与偏振片活动连接。
[0009]进一步的,立柱的顶部设置有凹槽,凹槽内设有光传感器,光传感器与控制偏振片的驱动机构相连接,驱动机构根据光传感器发送的信号控制偏振片覆盖于镜片外侧或者从镜片外侧移开。
[0010]进一步的,凹槽的深度为5

10cm,光传感器设置于凹槽的底部,使得光传感器仅能接受到从凹槽上方射下的光线,这样在夜间,车辆的灯光不会对凹槽底部的光传感器产生影响。
[0011]进一步的,凹槽的开口处设置有透明材料制成的盖片,盖片用于防止雨水进入凹槽内。
[0012]进一步的,调节机构包括连接座、上连接杆和下连接杆,连接座与立柱转动连接,
上、下连接杆分别与壳体的上、下两端活动连接。连接座在立柱上的垂直高度固定不变,连接座可以采用轴承结构,当连接座绕立柱旋转时,可带动反光镜本体也进行转动,进而调整反光镜本体左右角度。
[0013]进一步的,下连接杆的一端活动连接一个圆环,该圆环套设于立柱上,并可沿立柱上下自由移动。
[0014]进一步的,立柱的上半部设有外螺纹,立柱上还设有柱套,柱套的内侧面设有与该外螺纹匹配的内螺纹,柱套通过螺纹配合可沿立柱的轴向移动,且柱套的外径大于圆环,使得圆环在柱套的支撑下不会向下掉落,并可以随着柱套的上下运动而改变垂直高度,进而通过下连接杆调节反光镜本体的俯仰角度。
[0015]进一步的,圆环与柱套相互接触的表面均设有配合的卡接结构,例如卡接结构可以为齿纹,圆环与柱套通过齿纹配合实现水平转动角度的固定;进一步的,驱动机构包括控制中心及电机。偏振片与电机的主动轴通过皮带或者齿轮相连,偏振片在电机的驱动下转动,实现对镜片的覆盖功能。
[0016]进一步的,在立柱上部设置太阳能发电板,收集的电能提供给驱动机构使用,实现能源的自给自足。
[0017]本专利技术光传感器与驱动机构的工作原理是:白天光线好,光传感器可以接收到正常的光照,这时发送代表光照好的信号到驱动机构的控制中心,控制中心可为单片机,在控制中心的控制下,驱动机构控制电机动作使偏振片收入壳体内;夜间光线不足,光传感器接收不到光照,这时会发送光线不足的信号到控制中心,由控制中心控制相应的电机动作使偏振片从壳体中伸出并覆盖于镜片外侧。光传感器己为现有技术,可通过光照条件的不同发送不同的信号,在此不作介绍。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中提供的反光镜,可以通过调节机构调整反光镜本体的左右角度及俯仰角度,方便安装调试,且反光镜本体包括有偏振片,偏振片连接驱动机构,驱动机构与一光传感器相连,在白天时光传感器获得足够的光照,使得驱动机构控制偏振片收进壳体内部,在夜间,光传感器的光照不足,驱动机构则控制偏振片覆盖于镜片外侧,使得接收到的光经过偏振片的消弱后再反射出去,避免对弯道对面反射出过强的光线,导致对面司机出现眩目而造成事故。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一个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反光镜本体的立体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反光镜本体的一个剖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反光镜本体的一个爆炸图;图中:1

立柱,2

反光镜本体,21

壳体,22

镜片,23

偏振片,3

调节机构,31

连接座,32

上连接杆,33

下连接杆,34

圆环,4

柱套。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中未具体说明的方法或功能部件均为现有技术。
[0021]实施例1如图1

4所示,本实施例是一种防远光式新能源道路反光镜,包括立柱1、反光镜本体2和调节机构3,反光镜本体2通过调节机构3活动安装于立柱1上,反光镜本体2包括壳体21、镜片22和偏振片23,壳体21为球形,镜片22与偏振片23的形状相适应均为球面,且两者的球心均与壳体21的球心重合,偏振片23与驱动机构相连,驱动机构包括单片机及步进电机,在驱动机构的控制下偏振片23可以覆盖于镜片22的表面或者从镜片22表面移开。
[0022]壳体21的一侧设有用于显露镜片22的缺口,镜片22及偏振片23均设于壳体21内部,壳体21与镜片22固定连接,壳体21与偏振片23活动连接。
[0023]本实施例中,在立柱1的顶部设置有凹槽,凹槽内设置光传感器,光传感器与控制偏振片23的驱动机构相连接,驱动机构根据光传感器发送的信号控制偏振片23覆盖于镜片22外侧或者从镜片22外侧移开。凹槽的深度为6 cm,光传感器设置于凹槽的底部,使得光传感器仅能接受到从凹槽上方射下的光线,这样在夜间,地面上车辆的灯光不会对凹槽底部的光传感器产生影响;凹槽的开口处设置玻璃制成的盖片,用于防止雨水进入凹槽内。
[0024]本实施例中的调节机构3包括连接座31、上连接杆32和下连接杆33,连接座31与立柱1通过轴承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远光式新能源道路反光镜,包括立柱和反光镜本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节机构,反光镜本体通过调节机构活动安装于立柱上,反光镜本体包括壳体、镜片和偏振片,镜片与偏振片的形状相适应,偏振片与驱动机构相连,并在驱动机构的控制下覆盖于镜片的表面或者从镜片表面移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远光式新能源道路反光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为球形,在球形的一侧设有用于显露镜片的缺口,镜片及偏振片均设于壳体内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远光式新能源道路反光镜,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片和偏振片均为球形面,且两者的球心均与壳体的球心重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远光式新能源道路反光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与镜片固定连接,壳体与偏振片活动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防远光式新能源道路反光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的顶部设置有凹槽,凹槽内设有光传感器,光传感器与控制偏振片的驱动机构相连接,驱动机构根据光传感器发送的信号控制偏振片覆盖于镜片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海平刘国安李坤朱洪涛李贤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金宝涟交通设施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