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白粉病的杀菌活性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63753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4 00: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农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白粉病的杀菌活性剂。一种抗白粉病的杀菌活性剂,其有效成分由氟唑活化酯与氟唑菌酰胺、吡唑萘菌胺、唑胺菌酯或烯丙苯噻唑二元复配而成。本发明专利技术杀菌活性剂中2种有效成分在一定质量比范围内进行复配时共毒系数均大于120,表出现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与单剂相比,可以提高防治效果。另外,本发明专利技术杀菌活性剂中具有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明显提高了防治效果,可以减少农药的施用次数,因此可以降低防治成本,降低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其次,本发明专利技术杀菌活性剂中氟唑活化酯与其他成分的作用机理不同,有利于延缓病原菌抗药性的产生,可以延长杀菌活性剂的使用寿命。可以延长杀菌活性剂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白粉病的杀菌活性剂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农药
,具体涉及一种抗白粉病的杀菌活性剂。

技术介绍

[0002]白粉病病原菌为专性寄生在植物表面,产生白粉状病症的病原真菌,属子囊菌亚门白粉菌科,具有较高的寄生专化性,且寄生能力强,菌丝体或分生孢子萌发后可以通过气孔或直接侵入寄主器官的表皮,主要危害植株叶片、叶柄、嫩茎、芽以及花瓣等幼嫩部分,被害部位产生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状粉斑,可相互愈合成为边缘不明显的大片,其上布满白粉状物,即病菌的菌丝体、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后期,白粉变为灰白色或浅褐色,叶片枯黄、皱缩,幼叶常扭曲干枯。在澳洲坚果育苗的过程中,其幼苗植株时常会受到白粉病病原菌的侵害,目前对其防治主要以化学药剂为主,但常规化学药剂常存在防治谱窄,长期大量使用易产生抗药性、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0003]活化酯是由先正达公司开发的苯并噻二唑羧酸之类的植物活化剂,试验表明,活化酯与其他药剂混用,不仅可以提高活化酯的防治效果,还能扩大其防病范围。申请号CN201410612276.5,就开公开了一种含吲唑磺菌胺与活化酯的杀菌组合物及应用,并具体公开了活化酯的化学结构式。而氟唑活化酯是由华东理工大学合成的一种新型苯并噻二唑类似物,其不仅可以作为植物细胞诱导剂,而且可以作为植物诱导抗病激活剂。国内多家科研院所进行室内和大田的活性测试和试验表明氟唑活化酯可与杀菌剂混用来提高杀菌活性。申请号CN201310034822.7,就公开了一种含有氟唑活化酯的农药组合物,在该专利中具体公开了氟唑活化酯的化学名称和结构式,并具体公开了氟唑活化酯与甲霜灵、中生菌素、烯酰吗啉、霜脲腈、福美双或异菌脲复配时具有增效作用,可以提高防治效果,延缓抗药性产生。
[0004]将作用机理不同的农药活性成分复配,并通过试验判断农药复配是增效、相加还是拮抗作用,可以用于开发新型化学农药。专利技术人通过室内生物活性试验发现氟唑活化酯与氟唑菌酰胺、吡唑萘菌胺、唑胺菌酯或烯丙苯噻唑在一定质量比范围内进行复配时,会表出现较好的增效作用,目前还未见到相关复配的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白粉病的杀菌活性剂,以解决长期使用单一化学药剂存在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抗白粉病的杀菌活性剂,其有效成分由氟唑活化酯与氟唑菌酰胺、吡唑萘菌胺、唑胺菌酯或烯丙苯噻唑二元复配而成。
[0008]作为优选,所述氟唑活化酯和氟唑菌酰胺的质量比为1

25:10

1。
[0009]作为优选,所述氟唑活化酯和吡唑萘菌胺的质量比为1

40:30

1。
[0010]作为优选,所述氟唑活化酯和唑胺菌酯的质量比为1

15:40

1。
[0011]作为优选,所述氟唑活化酯和烯丙苯噻唑的质量比为1

20:60

1。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3](1)本专利技术杀菌活性剂中2种有效成分在一定质量比范围内进行复配时共毒系数均大于120,表出现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与单剂相比,可以提高防治效果。
[0014](2)本专利技术杀菌活性剂中具有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明显提高了防治效果,可以减少农药的施用次数,因此可以降低防治成本,降低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0015](3)本专利技术杀菌活性剂中氟唑活化酯与其他药剂的作用机理不同,有利于延缓病原菌抗药性的产生,同时还可以延长杀菌活性剂的使用寿命。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对本专利技术专利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所属的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7]实施例:氟唑活化酯复配后的室内生物活性试验
[0018]供试药剂:98%氟唑活化酯原药、98%氟唑菌酰胺原药、92%吡唑萘菌胺原药、99%唑胺菌酯原药和95%烯丙苯噻唑原药
[0019]供试作物:澳洲坚果幼苗植株,盆栽培养至2

4片真叶期,编号备用;
[0020]试验方法:(参考NY/T 1156.11

2008《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杀菌剂第11部分:防治瓜类白粉病试验盆栽法》)
[0021]1.制备孢子悬浮液:用加有表面活性剂吐温

80的纯净水,洗取长满白粉病菌澳洲坚果植物叶片的新鲜孢子,制成1
×
105个孢子/mL的悬浮液,备用;
[0022]2.配制药剂:用乙醇将原药溶解,用0.1%的吐温

80溶液稀释,分别配置单剂母液,设定多组配比,各单剂和每组配比混剂设定5个系列质量浓度;
[0023]3.接种处理:在药剂处理前24h用孢子悬浮液对供试作物喷雾接种,自然风干备用;
[0024]4.药剂处理:将药液均匀喷施于供试作物叶面至全部湿润,每个处理5盆,4次重复,并设不含药剂的处理作空白对照;待自然风干后移至恒温室,在温度24℃的条件下培养;
[0025]5.调查与计算:待空白对照病叶率达到80%以上时,按下表1分级标准调查各处理发病情况,每处理调查50片叶。根据调查数据,计算个处理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用DPS软件对药剂浓度对数值与防效机率值进行回归分析,计算各药剂的EC
50
值,并根据孙云沛法计算混剂的共毒系数(CTC值)。
[0026]表1分级标准
[0027]级数侵染比例%0无病斑1病斑面积占整叶叶面积的5%以下3病斑面积占整叶叶面积的5

15%5病斑面积占整叶叶面积的15

25%
7病斑面积占整叶叶面积的25

50%9病斑面积占整叶叶面积的50

75%11病斑面积占整叶叶面积的75%以上
[0028]计算方法:
[0029]病情指数=∑(各级病叶数
×
相对级数值)
÷
(调查总叶片数
×
11)
×
100;
[0030]防治效果(%)=[(空白对照病情指数-药剂处理病情指数)
÷
空白对照病情指数]×
100;
[0031]实测毒力指数(ATI)=(标准药剂EC
50
÷
供试药剂EC
50
)
×
100;
[0032]理论毒力指数(TTI)=A药剂毒力指数
×
混剂中A的百分含量+B药剂毒力指数
×
混剂中B的百分含量;
[0033]共毒系数(CT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白粉病的杀菌活性剂,其特征在于,其有效成分由氟唑活化酯与氟唑菌酰胺、吡唑萘菌胺、唑胺菌酯或烯丙苯噻唑二元复配而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白粉病的杀菌活性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氟唑活化酯和氟唑菌酰胺的质量比为1

25:10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白粉病的杀菌活性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氟唑活化酯和吡唑萘菌胺的质量比为1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元保杨祥燕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壮族自治区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广西亚热带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