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塑机用液压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63382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4 00: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注塑机用液压控制系统,包括油箱、能源单元和执行单元,特点是能源单元包括伺服驱动器、伺服电机和双向闭式泵,油箱给双向闭式泵供油,伺服电机由伺服驱动器驱动,双向闭式泵由伺服电机驱动,双向闭式泵的进油端与执行单元的回油端通过第一工作油路相连,双向闭式泵的出油端与执行单元的进油端通过第二工作油路相连。优点是结构简单、精密、高效且节能。高效且节能。高效且节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注塑机用液压控制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压系统,尤其是涉及一种注塑机用液压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注塑机液压控制系统是注塑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比如在注塑机的注射、溶胶、开合模和顶出等控制上的应用,常规采用如图1所示的形式,主要由能源单元A1、控制调节单元A2、执行单元A3、辅助单元和工作介质组成。能源单元A1通常由伺服驱动器A10、伺服电机A9和定量泵A8组成,作用是将伺服电机A9提供的机械能转换为液体的压力能;控制调节单元A2主要由各种阀组成,作用是控制和调节液体的压力、流量和方向;执行单元A3一般指液压缸或者液压马达,作用是将液体的压力能转换为机械能,驱动负载做直线往复运动或者回转运动;辅助单元一般包括油箱A7、滤油器A4、冷却器A5、压力传感器A11、压力表A6、液位计A12、油管及接头等;工作介质一般指液压油,在液压系统中负责能量的传递。
[0003]上述液压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定量泵A8由伺服电机A9带动旋转后,从油箱A7中吸油。油液经过滤油器A4进入定量泵A8,然后油液从定量泵A8中输出进入管道到达换向阀A13,换向阀A13左端或者右端得电后切换,油液通过B口或者C口进入执行装置A3,驱动执行装置A3做直线往复运动或者回转运动。
[0004]上述液压控制系统由于控制调节单元2的存在,油路设计通常都较为复杂,越是复杂的油路,压力损失就越大,压力损失大,就是导致整个系统的效率较为低下,能耗也偏高。另外当执行单元3起步运行时,由于定量泵8和换向阀13很难做到同步开启,时间差的存在会导致起步冲击。当定量泵8和各个阀关闭,执行单元3停止时,由于惯性的存在会导致停止冲击,且执行单元3停止定位不准,同样当控制调节单元2中的换向阀13换向,驱动执行单元3反向运动时,由于执行单元3惯性的存在,换向时冲击较大,不好消除。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精密、高效且节能的注塑机用液压控制系统。
[0006]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注塑机用液压控制系统,包括油箱、能源单元和执行单元,所述的能源单元包括伺服驱动器、伺服电机和双向闭式泵,所述油箱给所述的双向闭式泵补油,所述的伺服电机由所述的伺服驱动器驱动,所述的双向闭式泵由所述的伺服电机驱动,所述的双向闭式泵的进油端与所述的执行单元的回油端通过第一工作油路相连,所述的双向闭式泵的出油端与所述的执行单元的进油端通过第二工作油路相连。
[0007]所述的第一工作油路和所述的第二工作油路上分别设置有一压力传感器,所述的压力传感器与所述的伺服驱动器电信号连接。通过两个压力传感器用于分别采集第一工作油路和第二工作油路的油压,将采集到的油压反馈给伺服驱动器,伺服电机通过编码器向伺服驱动器反馈当前的转速信息,伺服驱动器将接收的信息反馈给注塑机上的控制器,与
控制器内设定的值进行比较,相应地调整伺服驱动器给伺服电机的输出值,实现伺服电机转速的动态控制,实现压力、流量精准的闭环控制。
[0008]还包括补油单元,所述的补油单元包括补油阀组和补油动力组,所述的补油动力组包括补油泵和用于驱动所述的补油泵的三相异步电动机,所述的补油阀组包括第一溢流阀、第二溢流阀、第三溢流阀、冲洗阀、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所述的冲洗阀的两个进油端分别与所述的第一工作油路和所述的第二工作油路相连,所述的冲洗阀的出油端与所述的第一溢流阀的进油端相连,所述的第一溢流阀的回油端与所述的油箱相连;所述的第二溢流阀的进油端与所述的第一工作油路相连,所述的第三溢流阀的进油端与所述的第二工作油路相连,所述的第二溢流阀的回油端与所述的第二工作油路相连,所述的第三溢流阀的回油端与所述的第一工作油路相连,所述的第一单向阀的出油端与所述的第一工作油路相连,所述的第二单项阀的出油端与所述的第二工作油路相连,所述的第一单向阀和所述的第二单向阀的进油端相连形成的共同油路与所述的补油泵的出油端相连接,所述的补油泵的进油端与所述的油箱相连;所述的第一单向阀和所述的第二单向阀的进油端相连形成的共同油路经过所述的第四溢流阀与所述的油箱相连,所述的第一单向阀和所述的第二单向阀的进油端相连形成的共同油路与所述的第四溢流阀的进油端相连,所述的第四溢流阀的回油端与所述的油箱相连。通过上述结构可有效解决整个液压系统在工作过程中发生的油液泄漏和油液发热问题,确保整个液压系统稳定的运行。
[0009]所述的补油泵的进油端与所述的油箱之间设置有吸油过滤器,所述的吸油过滤器的第一端口与所述的油箱相连,所述的吸油过滤器的第二端口与所述的补油泵的进油端相连。在此处设置吸油过滤器,通过该吸油过滤器可滤除油箱内残留的污染物质,对补油泵形成保护。
[0010]所述的补油泵的出油端设置有高压过滤器,所述的高压过滤器的第一端口与所述的补油泵的出油端相连,所述的第四溢流阀的进油端、所述的第一单向阀和所述的第二单向阀的进油端相连形成的共同油路分别与所述的高压过滤器的第二端口相连。在此处设置高压过滤器,通过该高压过滤器可防止污染物进入到整个液压系统中,有效控制液压系统的污染浓度,使双向闭式泵等重要元件得到保护。
[0011]所述的第一溢流阀和所述的第四溢流阀的回油端通过一冷却器与所述的油箱相连,所述的第一溢流阀和所述的第四溢流阀的回油端分别与所述的冷却器的第一端口相连,所述的冷却器的第二端口与所述的油箱相连。通过冷却器用于冷却从第一工作油路或第二工作油路被冲洗回来的热油,这些热油经过该冷却器冷却变成冷油进入到油箱中,得以循环使用,从而有效地控制了整个系统在工作中的发热情况,确保整个系统稳定且高效地运行。
[0012]所述的双向闭式泵的泄油口与所述的油箱相连。可使泄漏的热油在油箱中得以冷却,再得到循环利用。
[0013]所述的冲洗阀为三位三通阀。结构简单,控制方便。
[0014]所述的执行单元为等面积双出杆油缸。执行单元选用等面积双出杆油缸,实现进油和出油流量相同,实现闭式系统的循环工作。
[0015]所述的执行单元为双向旋转液压马达。执行单元选用液压马达,实现进油和出油流量相同,实现闭式系统的循环工作。
[0016]所述的双向旋转液压马达的泄油口与所述的油箱相连。可使泄漏的热油在油箱中得以冷却,再得到循环利用。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双向闭式泵的进油端通过第一工作油路与执行单元的回油端直接相连,双向闭式泵的出油端通过第二工作油路与执行单元的进油端直接相连,通过伺服驱动器和伺服电机控制双向闭式泵的正反转从而驱动执行单元做往复或双向旋转运动,省去了常规液压系统中的控制调节装置,那么首先泵阀开启不同步导致执行单元起步冲击的问题也就不存在;其次简化了管路的布局,使得整体结构紧凑、且节省空间;伺服电机驱动双向闭式泵输出液压油驱动执行单元运动,基本等效于伺服电机直驱执行单元,执行单元的起步、刹车和换向全部通过伺服驱动器和伺服电机控制调节,动作响应更快(相比于传统技术提高了80%左右),位置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注塑机用液压控制系统,包括油箱、能源单元和执行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能源单元包括伺服驱动器、伺服电机和双向闭式泵,所述油箱给所述的双向闭式泵补油,所述的伺服电机由所述的伺服驱动器驱动,所述的双向闭式泵由所述的伺服电机驱动,所述的双向闭式泵的进油端与所述的执行单元的回油端通过第一工作油路相连,所述的双向闭式泵的出油端与所述的执行单元的进油端通过第二工作油路相连。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塑机用液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工作油路和所述的第二工作油路上分别设置有一压力传感器,所述的压力传感器与所述的伺服驱动器电信号连接。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注塑机用液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补油单元,所述的补油单元包括补油阀组和补油动力组,所述的补油动力组包括补油泵和用于驱动所述的补油泵的三相异步电动机,所述的补油阀组包括第一溢流阀、第二溢流阀、第三溢流阀、冲洗阀、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所述的冲洗阀的两个进油端分别与所述的第一工作油路和所述的第二工作油路相连,所述的冲洗阀的出油端与所述的第一溢流阀的进油端相连,所述的第一溢流阀的回油端与所述的油箱相连;所述的第二溢流阀的进油端与所述的第一工作油路相连,所述的第三溢流阀的进油端与所述的第二工作油路相连,所述的第二溢流阀的回油端与所述的第二工作油路相连,所述的第三溢流阀的回油端与所述的第一工作油路相连,所述的第一单向阀的出油端与所述的第一工作油路相连,所述的第二单项阀的出油端与所述的第二工作油路相连,所述的第一单向阀和所述的第二单向阀的进油端相连形成的共同油路与所述的补油泵的出油端相连接,所述的补油泵的进油端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建国左可奇胡宝全徐存科冯子亮田杰峰陈明铭沈明聪
申请(专利权)人:伯乐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