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交通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63297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4 00: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智能交通技术领域,尤其一种智能交通控制系统,包括中空交通观察管,所述中空交通观察管的顶部转动配合有可活动管,所述可活动管的上端固定有中空盘,所述电机座的顶部一侧安装有竖向设置的伺服电机,所述可活动管的内壁上从上至下依次固定有第一安装圈、第二安装圈,所述第二安装圈的内壁上固定有第二电极圈,所述第一电极圈、第二电极圈的顶部固定有第一电线,所述第一电极圈、第二电极圈的内壁上滑动配合有第二电线;设计巧妙,结构合理,可以实时监测人流量,通过独特的结构,可以36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交通控制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交通
,尤其涉及一种智能交通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路口交通信号灯一般规定的通行时间为固定时长,当路口行人较多时,通行速度会有所下降,通行时间往往较为紧张,常常出现走到路口中央交通灯变灯的情况,令行人措手不及,引发安全事故。由于通行信号的时长一经设定,即无法随意更改,无论在交通繁忙的上下班高峰期,还是在道路通行车辆稀少的夜间,行人过路口都只能等待交通灯的禁行时长过后才能放行,十分不科学。
[0003]现有的交通控制系统通过预先设置好的红绿灯时间,从而可以实现路口车辆的通行,但是由于每个时间段的各个路口人流量是不一样的,红绿灯时间的长短影响着人们的出行;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中提出一种智能交通控制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一)专利技术目的
[0006]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智能交通控制系统,具有红外线探测功能,可以实时控制红绿灯的时间的特点。
[0007](二)技术方案
[0008]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交通控制系统,包括中空交通观察管,所述中空交通观察管的顶部转动配合有可活动管,所述可活动管的上端固定有中空盘,所述中空交通观察管的内壁上固定有电机座,所述电机座的顶部一侧安装有竖向设置的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朝上设置并固定有第一齿轮,所述可活动管的下端延伸至中空交通观察管的内部,所述可活动管的外壁下部固定有与第一齿轮啮合连接的第二齿轮,所述可活动管的内壁上从上至下依次固定有第一安装圈、第二安装圈,所述第一安装圈的内壁上固定有第一电极圈,所述第二安装圈的内壁上固定有第二电极圈,所述第一电极圈、第二电极圈的顶部固定有第一电线,所述第一电极圈、第二电极圈的内壁上滑动配合有第二电线,所述中空盘的底部周向间隔设置有若干个红外线探测仪;
[0009]所述中空盘的顶部边缘处安装有四个倾斜设置的太阳能电池板,四个太阳能电池板与中空盘形成四棱柱体状结构,四棱柱体状结构的内部设置有蓄电池,所述蓄电池与太阳能电池板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中空交通观察管的下端固定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通过膨胀螺栓与地面固定。
[0011]优选的,所述第一电线包括第二火线和第二零线,所述第二火线与第一电极圈电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零线与第二电极圈电性固定连接。
[0012]优选的,所述第二电线包括第一火线和第一零线,所述第一火线与第一电极圈电
性滑动连接,所述第一零线与第二电极圈电线滑动连接。
[0013]优选的,所述第一安装圈上设置有贯穿孔,所述第二零线从贯穿孔贯穿并延伸至第一安装圈的上方。
[0014]优选的,所述中空盘为中空结构,所述第一电线的上端延伸至中空盘的内部并与安装在中空盘底部的红外线探测仪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电线的下端与外界电源连接。
[0015]优选的,所述中空交通观察管的外壁安装有控制箱,所述控制箱与交通信号灯连接。
[0016]优选的,所述控制箱中设置有红外线分析模块、数据统计模块和处理器,红外线分析模块用于分析红外线探测仪探测到的车辆和人员的分布,数据统计模块用于统计路口各个方向的车辆和人员的数量,处理器根据各个方向的车辆和人员的数量,调节路口红绿灯的时间值。
[0017]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0018]本专利技术通过第一安装圈的内壁上固定有第一电极圈,第二安装圈的内壁上固定有第二电极圈,第一电极圈、第二电极圈的顶部固定有第一电线,第一电极圈、第二电极圈的内壁上滑动配合有第二电线,可以有效避免可活动管在不间断转动时,本专利技术在使用时,运行伺服电机,伺服电机带动主齿轮转动,主齿轮带动第二齿轮转动,进而带动可活动管转动,红外线探测仪可以实时监测路口的人流量情况,然后控制器根据人流量控制红绿灯的时间,比如A路口的车辆多,B路口车辆少,此时A路口绿灯时间设置长一点,从15秒延长至30秒,时间的长短根据具体的人流量来设置;
[0019]本专利技术设计巧妙,结构合理,可以实时监测人流量,通过独特的结构,可以360
°
无死角监测路口的每个角落,从而可以更加精准的监测路口的人流量情况,可以有效减少人力,如交警或者辅警的投入,适合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2]图3为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专利技术的概念。
[0024]如图1

3所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智能交通控制系统,包括中空交通观察管1,中空交通观察管1的顶部转动配合有可活动管8,可活动管8的上端固定有中空盘5,中空交通观察管1的内壁上固定有电机座2,电机座2的顶部一侧安装有竖向设置的伺服电机9,伺服电机9的输出端朝上设置并固定有第一齿轮10,可活动管8的下端延伸至中空交通观察管1的内部,可活动管8的外壁下部固定有与第一齿轮10啮合连接的第二齿轮20,可活动管8的内壁上从上至下依次固定有第一安装圈12、第二安装圈13,第一安装圈12的内壁上固定有第
一电极圈14,第二安装圈13的内壁上固定有第二电极圈15,第一电极圈14、第二电极圈15的顶部固定有第一电线6,第一电极圈14、第二电极圈15的内壁上滑动配合有第二电线11,中空盘5的底部周向间隔设置有若干个红外线探测仪7;
[0025]中空盘5的顶部边缘处安装有四个倾斜设置的太阳能电池板24,四个太阳能电池板24与中空盘5形成四棱柱体状结构,四棱柱体状结构的内部设置有蓄电池23,蓄电池23与太阳能电池板24连接。
[0026]本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中空交通观察管1的下端固定有安装座22,安装座22通过膨胀螺栓与地面固定。
[0027]本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电线6包括第二火线18和第二零线19,第二火线18与第一电极圈14电性固定连接,第二零线19与第二电极圈15电性固定连接。
[0028]本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第二电线11包括第一火线17和第一零线16,第一火线17与第一电极圈14电性滑动连接,第一零线16与第二电极圈15电线滑动连接。
[0029]本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安装圈12上设置有贯穿孔,第二零线19从贯穿孔贯穿并延伸至第一安装圈12的上方。
[0030]本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中空盘5为中空结构,第一电线6的上端延伸至中空盘5的内部并与安装在中空盘5底部的红外线探测仪7电性连接,第二电线11的下端与外界电源连接。
[0031]本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中空交通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交通控制系统,包括中空交通观察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交通观察管(1)的顶部转动配合有可活动管(8),所述可活动管(8)的上端固定有中空盘(5),所述中空交通观察管(1)的内壁上固定有电机座(2),所述电机座(2)的顶部一侧安装有竖向设置的伺服电机(9),所述伺服电机(9)的输出端朝上设置并固定有第一齿轮(10),所述可活动管(8)的下端延伸至中空交通观察管(1)的内部,所述可活动管(8)的外壁下部固定有与第一齿轮(10)啮合连接的第二齿轮(20),所述可活动管(8)的内壁上从上至下依次固定有第一安装圈(12)、第二安装圈(13),所述第一安装圈(12)的内壁上固定有第一电极圈(14),所述第二安装圈(13)的内壁上固定有第二电极圈(15),所述第一电极圈(14)、第二电极圈(15)的顶部固定有第一电线(6),所述第一电极圈(14)、第二电极圈(15)的内壁上滑动配合有第二电线(11),所述中空盘(5)的底部周向间隔设置有若干个红外线探测仪(7);所述中空盘(5)的顶部边缘处安装有四个倾斜设置的太阳能电池板(24),四个太阳能电池板(24)与中空盘(5)形成四棱柱体状结构,四棱柱体状结构的内部设置有蓄电池(23),所述蓄电池(23)与太阳能电池板(24)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交通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交通观察管(1)的下端固定有安装座(22),所述安装座(22)通过膨胀螺栓与地面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春良郑昌帅张钧徐玲谢明亮姚炜栾艳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市鑫通交通器材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