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拾取器的象散性的测定方法、调整方法和测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63195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光拾取器的象散性调整方法,它能够在聚光于光盘上的光束之光点即使不是真圆的情况下也能够简便地纠正象散现象。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象散性调整方法是,先求得光束在RAD方向聚光时的焦点位置与光束在TAN方向聚光时的焦点位置之间的焦点间距离L↓[0]。然后,再求得自RAD方向倾斜了45度的方向上聚光时的焦点位置与自TAN方向倾斜了45度的方向上聚光时的焦点位置之间的焦点间距离L↓[45],从而根据所求得的焦点间距离L↓[0]和L↓[45]来测定象散性。之后,根据焦点间距离L↓[0]和L↓[45]来调整反射镜的设置角度,从而纠正象散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将由物镜聚光的光束照射在记录介质上的光拾取器的象散性测定方法、象散性调整方法、和象散性测定装置。
技术介绍
用于对CD或DVD等的光盘进行记录再生的光拾取器应该能够始终正确地把用于信息记录或再生的光束聚光于光盘表面的信息凹点。为此,必须尽可能地减少光拾取器中光学系统的象差,具体地说是应该尽力减少象散现象。要测定光拾取器的象散性,一般可考虑使用激光干涉计。可是,这个测定方法需要把激光干涉计的光轴正确对准光拾取器的光轴,在测定中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熟练技能,因此不适合在生产工序中用来调整光拾取器的光学系统。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已有人在特开2002-15435号公报中提出了一种在生产工序中能实行简便调整的光拾取器的象散性调整方法。根据该公报的图11所介绍的调整方法,被聚光于光拾取器焦点附近的光束之点象(沿着正交于光移动方向之方向的光束的截面形状)作为图像数据被输入,进而对该点象的真圆度(纵横幅度的比)实行图像处理从而对其进行测定。然后,通过对入射于物镜的光束的入射角度进行变化以便使得点象的真圆度达到最大(接近于1),从而来补正(消除)光拾取器的象散现象。然而,上述象散性调整方法之前提条件是通过改变光束的入射角从而使得最终获得的点像为真圆(或大体上为真圆)。也就是,因为上述的调整方法是把真圆的点像作为其调整基准(目标)的,但由于构成光拾取器的透镜存在着固有的象差,对于那些即使调整了光束的入射角也无法使聚光后的点像成为真圆的拾取器,则难以借助上述调整来把象散现象减少到最低程度。换言之,为了借助上述象散性调整方法实行最佳的象散性调整,必须采用象差少的高质量光学元件以高的精度来构成光拾取器以便使得点像成为真圆。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所完成的,其目的是要提供改进了的光拾取器象散性测定方法和象散性测定装置,这些方法和装置不依存构成光拾取器的光学系统之精度,即使被物镜聚光的光束之点象形状不是真圆,也可实行象散性测定。本专利技术之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利用上述测定方法来简便地补正(消除)象散现象的光拾取器象散性调整方法。本专利技术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把经由物镜聚光的光束照射于记录介质上的光拾取器之象散性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第1工序,在垂直于光束前进方向的第1方向上,求得光束的光点直径成为最小时的光束前进方向上的第1位置;第2工序,在垂直于光束前进方向且也垂直于上述第1方向的第2方向上,求得光束的光点直径成为最小时的光束前进方向上的第2位置;第3工序,求得光束前进方向上的第1位置与第2位置之差的第1距离;第4工序,在垂直于光束前进方向且自上述第1方向倾斜了45度的第3方向上,求得光束的光点直径成为最小时的光束前进方向上的第3位置;第5工序,在垂直于光束前进方向且也垂直于上述第3方向的第4方向上,求得光束的光点直径成为最小时的光束前进方向上的第4位置;第6工序,求得光束前进方向上的第3位置与第4位置之差的第2距离。尤其是,根据上述第1距离和上述第2距离来测定上述光拾取器的象散性。本专利技术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把经由物镜聚光的光束照射于记录介质上的光拾取器之象散性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第1工序,在垂直于光束前进方向的第1方向上,求得光束的光点直径成为最小时的光束前进方向上的第1位置;第2工序,在垂直于光束前进方向且也垂直于上述第1方向的第2方向上,求得光束的光点直径成为最小时的光束前进方向上的第2位置;第3工序,求得光束前进方向上的第1位置与第2位置之差的第1距离;第4工序,在垂直于光束前进方向且自上述第1方向倾斜了45度的第3方向上,求得光束的光点直径成为最小时的光束前进方向上的第3位置;第5工序,在垂直于光束前进方向且也垂直于上述第3方向的第4方向上,求得光束的光点直径成为最小时的光束前进方向上的第4位置;第6工序,求得光束前进方向上的第3位置与第4位置之差的第2距离;第7工序,根据上述第1距离和上述第2距离来测定上述光拾取器的象散性。尤其是,根据上述第7工序中得到的测定结果来调整上述光拾取器的象散性。本专利技术之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把经由物镜聚光的光束照射于记录介质上的光拾取器之象散性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测定手段,该测定手段测定在垂直于光束前进方向的第1方向上,光束的光点直径成为最小时的光束前进方向上的第1位置;在垂直于光束前进方向且也垂直于上述第1方向的第2方向上,光束的光点直径成为最小时的光束前进方向上的第2位置;在垂直于光束前进方向且自上述第1方向倾斜了45度的第3方向上,光束的光点直径成为最小时的光束前进方向上的第3位置;在垂直于光束前进方向且也垂直于上述第3方向的第4方向上,光束的光点直径成为最小时的光束前进方向上的第4位置。该装置还包括演算手段,该演算手段求得上述光束前进方向上的第1位置与第2位置之差的第1距离、和上述光束前进方向上的第3位置与第4位置之差的第2距离。尤其是,根据上述第1距离和上述第2距离来测定光拾取器的象散性。附图说明图1是说明图,表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之实施形态的象散性测定方法以及调整方法。图2是曲线图,表示了点像直径的测定方法。图3是曲线图,表示了散焦量与光点直径之间的关系。图4是曲线图,进一步表示了点像直径的测定方法。图5是曲线图,进一步表示了散焦量与光点直径之间的关系。图6是方块图,表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之实施例的象散性调整装置。图7是方块图,表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之实施例的图像处理装置之构成。图8是方块图,表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之实施例的对象程序。图9是流程图,表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之实施例的象散性调整装置之操作。图10是流程图,进一步表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之实施例的象散性调整装置之操作。图11(a)和图11(b)是说明图,说明了散焦量。图12是曲线图,表示了散焦量与光点直径之间的关系。图13是曲线图,进一步表示了散焦量与光点直径之间的关系。图14(a)和图14(b)是图表,表示了焦点间距离与干涉计测定的象散性之间的相关性。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将参照附图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最佳实施例。图1说明了测定光拾取器5的象散性、根据测定结果来调整其象散性的方法。如图所示,光盘记录再生装置的光拾取器5包括作为对光盘实行信息记录再生的光束的光源的激光二极管51、改变光束光路的反射镜53、和对光束实行聚光的物镜54。从激光二极管51发出的光束在反射镜53上反射后被物镜54聚光,从而其焦点被系结在相当于未图示的光盘的记录面上。在实施象散性测定及调整时,光拾取器5把光束照射至作为投影面的盖玻片11a,从而投射光束之点像。此时,摄像装置13对投射在盖玻片11a上的点像进行摄像。接着,将说明象散性调整方法的操作顺序。首先,调整物镜54的位置。然后,一边适宜地改变光束焦点和盖玻片11a之间的距离(以下,称为“散焦量”),一边借助摄像装置13对投影在盖玻片11a上的光束之点像Pn依次进行摄像。然后,对已摄像了的各点像Pn实行点像直径的测定(将在以下得到说明)。如图2所示,对依次摄像了的各点像Pn测定其RAD方向(第1方向)上的直径X1和其TAN方向(与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上的直径Y1。这里,所谓RAD(Radial)方向是指已被装填的光盘的半径方向,所谓TAN(Tangential)方向是指其切线方向。然后,采用上述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把经由物镜聚光的光束照射于记录介质上的光拾取器之象散性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1工序,在垂直于光束前进方向的第1方向上,求得光束的光点直径成为最小时的光束前进方向上的第1位置;第2工序,在垂直于光束前进方向且也垂直 于上述第1方向的第2方向上,求得光束的光点直径成为最小时的光束前进方向上的第2位置;第3工序,求得光束前进方向上的第1位置与第2位置之差的第1距离;第4工序,在垂直于光束前进方向且自上述第1方向倾斜了45度的第3方向上,求得 光束的光点直径成为最小时的光束前进方向上的第3位置;第5工序,在垂直于光束前进方向且也垂直于上述第3方向的第4方向上,求得光束的光点直径成为最小时的光束前进方向上的第4位置;第6工序,求得光束前进方向上的第3位置与第4位置之 差的第2距离,根据上述第1距离和上述第2距离来测定上述光拾取器的象散性。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3-2-18 39652/20031.一种把经由物镜聚光的光束照射于记录介质上的光拾取器之象散性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第1工序,在垂直于光束前进方向的第1方向上,求得光束的光点直径成为最小时的光束前进方向上的第1位置;第2工序,在垂直于光束前进方向且也垂直于上述第1方向的第2方向上,求得光束的光点直径成为最小时的光束前进方向上的第2位置;第3工序,求得光束前进方向上的第1位置与第2位置之差的第1距离;第4工序,在垂直于光束前进方向且自上述第1方向倾斜了45度的第3方向上,求得光束的光点直径成为最小时的光束前进方向上的第3位置;第5工序,在垂直于光束前进方向且也垂直于上述第3方向的第4方向上,求得光束的光点直径成为最小时的光束前进方向上的第4位置;第6工序,求得光束前进方向上的第3位置与第4位置之差的第2距离,根据上述第1距离和上述第2距离来测定上述光拾取器的象散性。2.一种把经由物镜聚光的光束照射于记录介质上的光拾取器之象散性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第1工序,在垂直于光束前进方向的第1方向上,求得光束的光点直径成为最小时的光束前进方向上的第1位置;第2工序,在垂直于光束前进方向且也垂直于上述第1方向的第2方向上,求得光束的光点直径成为最小时的光束前进方向上的第2位置;第3工序,求得光束前进方向上的第1位置与第2位置之差的第1距离;第4工序,在垂直于光束前进方向且自上述第1方向倾斜了45度的第3方向上,求得光束的光点直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滝口仁史大内秀和熊丸靖山田直树村上哲也桑原庆成石井耕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先锋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