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压缸零出力附加储能发电循环的调峰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62801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3 23: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低压缸零出力附加储能发电循环的调峰系统,属于发电设备领域,包括锅炉系统、高压缸、中压缸、低压缸、抽汽电动门、抽汽逆止门、给水泵、除氧器、凝结水泵、凝汽器、发电机、增压泵、电动门I、电动门II、电动门III、热网加热器、高温储能装置、小汽轮机、高加及低加;解决了供暖期低压缸零出力投入时机组供热量大于用户实际需求量的问题、低压缸零出力只能降低机组负荷不能提高机组负荷的问题和低压缸零出力非供暖期不能辅助机组参与深度调峰的问题,避免了能源的浪费,满足了电网高负荷的需求,满足非供暖期电网低负荷的调峰要求,使机组既能辅助机组降低发电量又能提高发电量。量。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低压缸零出力附加储能发电循环的调峰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发电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到低压缸零出力附加储能发电循环的调峰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在东北地区为了降低风电弃风率提高新能源的消纳能力,很多热电联产机组进行了低压缸零出力改造,从而实现冬季供暖期的“热电解耦”,减少热负荷对电负荷的约束,满足供暖期电网调峰的需求。
[0003]但是在供暖期利用低压缸零出力参与深度调峰的过程中,首先存在机组供热量大于用户实际需求量的问题,而且低压缸零出力只能在电网负荷低谷时降低机组上网电量,不能再电网负荷高峰时提高机组上网电量;其次在非供暖期由于没有热用户,无法利用低压缸零出力改造使机组参与深度调峰。
[0004]因此提出一种技术方案在低压缸零出力改造的基础上附加储能发电循环,解决供暖期低压缸零出力投入时机组供热量大于用户实际需求量的问题,也能解决低压缸零出力只能降低机组负荷不能提高机组负荷的问题,更能解决低压缸零出力非供暖期不能辅助机组参与深度调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进行低压缸零出力改造的热电联产机组附加储能发电循环,解决供暖期低压缸零出力投入时机组供热量大于用户实际需求量的问题、低压缸零出力只能降低机组负荷不能提高机组负荷的问题和低压缸零出力非供暖期不能辅助机组参与深度调峰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低压缸零出力附加储能发电循环的调峰系统,其特征是:包括锅炉系统、高压缸系统、中压缸系统、低压缸系统、凝结水系统、给水系统和附加储能发电循环系统;
[0007]所述所述锅炉系统包括水冷壁、过热器及再热器;
[0008]其中锅炉系统的水冷壁入口与1号高加的水侧出口连接,水冷壁出口与过热器入口连接,过热器出口与高压缸的进汽口连接,高压缸的排汽口与再热器入口连接,再热器出口与中压缸入口连接;
[0009]所述给水系统包括除氧器、给水泵、1号高加、2号高加及3号高加;
[0010]其中除氧器的出口有两路,一路与给水泵的入口连接,另一路与增压泵的入口连接,给水泵的出口与3号高加入口连接,3号高加、2号高加和1号高加的出入口依次相连;
[0011]所述凝结水系统包括凝汽器、凝结水泵、5号低加、6号低加、7号低加和 8号低加;
[0012]其中凝汽器的出口与凝结水泵的入口连接,凝结水泵的出口与8号低加的入口连接,8号低加、7号低加、6号低加和5号低加的出入口依次相连,其中 5号低加的出口与除氧器的入口连接;
[0013]所述高压缸系统包括高压缸、一段抽汽及二段抽汽,其中高压缸通过一段抽汽管道连接至1号高加,高压缸通过二段抽汽管道连接至2号高加;
[0014]所述中压缸系统包括中压缸、三段抽汽、四段抽汽和五段抽汽;
[0015]所述中压缸通过三段抽汽连接3号高加,中压缸通过四段抽汽连接除氧器,中压缸通过五段抽汽连接5号低加;
[0016]其中中压缸的排汽分为三路,分别连接至低压缸的进汽口、热网加热器和附加储能发电循环系统的高温储能装置,且中压缸的排汽的三路管线上均设置有电动门,分别为电动门I、电动门II及电动门III;
[0017]其中电动门I设置在中压缸的排汽与高温储能装置连接的管路上;
[0018]其中电动门II设置在中压缸的排汽与热网加热器连接的管路上;
[0019]其中电动门III设置在中压缸的排汽与高温储能装置连接的管路上;
[0020]所述低压缸系统包括低压缸、六段抽汽、七段抽汽和八段抽汽;
[0021]所述低压缸通过六段抽汽连接6号低加,低压缸通过七段抽汽连接7号低加,低压缸通过八段抽汽连接8号低加;
[0022]所述低压缸的排汽口与凝结水系统的凝汽器的入口连接;
[0023]所述附加储能发电循环系统包括增压泵、高温储能装置和小汽轮机;
[0024]其中增压泵的出口与高温储能装置连接,高温储能装置的出口与小汽轮机入口相连,小汽轮机的排汽与凝汽器连接;
[0025]所述低压缸及小汽轮机排汽均与发电机连接,发电机为发电机组。
[0026]所述一段抽汽、二段抽汽、三段抽汽、四段抽汽、五段抽汽、六段抽汽、七段抽汽及八段抽汽上均设置有抽汽电动门和抽汽逆止门。
[0027]所述高温储能装置为精准控温固体高温蓄热式电锅炉。
[0028]通过上述设计方案,本技术可以带来如下有益效果:通过上述设计,解决了供暖期低压缸零出力投入时机组供热量大于用户实际需求量的问题、低压缸零出力只能降低机组负荷不能提高机组负荷的问题和低压缸零出力非供暖期不能辅助机组参与深度调峰的问题,避免了能源的浪费,满足了电网高负荷的需求,满足非供暖期电网低负荷的调峰要求,使机组既能辅助机组降低发电量又能提高发电量。
附图说明
[0029]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30]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框图。
[0031]图中:1

锅炉系统、2

高压缸、3

中压缸、4

低压缸、5

抽汽电动门、6
‑ꢀ
抽汽逆止门、8

给水泵、9

除氧器、11

凝结水泵、12

凝汽器、13

发电机、14
‑ꢀ
增压泵、15

电动门I、16

电动门II、17

电动门III、18

热网加热器、19

高温储能装置、20

小汽轮机、71

1号高加、72

2号高加、73

3号高加、75

5号低加、76

6号低加、77

7号低加、78

8号低加。
具体实施方式
[0032]结合附图进行进一步说明,本技术提出了一种低压缸零出力附加储能发电循环的调峰系统,其特征是:包括锅炉系统1、高压缸系统、中压缸系统、低压缸系统、凝结水系
统、给水系统和附加储能发电循环系统;
[0033]所述所述锅炉系统1包括水冷壁、过热器及再热器;
[0034]其中锅炉系统1的水冷壁入口与1号高加71的水侧出口连接,水冷壁出口与过热器入口连接,过热器出口与高压缸2的进汽口连接,高压缸2的排汽口与再热器入口连接,再热器出口与中压缸3入口连接;
[0035]所述给水系统包括除氧器9、给水泵8、1号高加71、2号高加72及3号高加73;
[0036]其中除氧器9的出口有两路,一路与给水泵8的入口连接,另一路与增压泵 14的入口连接,给水泵8的出口与3号高加73入口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压缸零出力附加储能发电循环的调峰系统,其特征是:包括锅炉系统(1)、高压缸系统、中压缸系统、低压缸系统、凝结水系统、给水系统和附加储能发电循环系统;所述锅炉系统(1)包括水冷壁、过热器及再热器;其中锅炉系统(1)的水冷壁入口与1号高加(71)的水侧出口连接,水冷壁出口与过热器入口连接,过热器出口与高压缸(2)的进汽口连接,高压缸(2)的排汽口与再热器入口连接,再热器出口与中压缸(3)入口连接;所述给水系统包括除氧器(9)、给水泵(8)、1号高加(71)、2号高加(72)及3号高加(73);其中除氧器(9)的出口有两路,一路与给水泵(8)的入口连接,另一路与增压泵(14)的入口连接,给水泵(8)的出口与3号高加(73)入口连接,3号高加(73)、2号高加(72)和1号高加(71)的出入口依次相连;所述凝结水系统包括凝汽器(12)、凝结水泵(11)、5号低加(75)、6号低加(76)、7号低加(77)和8号低加(78);其中凝汽器(12)的出口与凝结水泵(11)的入口连接,凝结水泵(11)的出口与8号低加(78)的入口连接,8号低加(78)、7号低加(77)、6号低加(76)和5号低加(75)的出入口依次相连,其中5号低加(75)的出口与除氧器(9)的入口连接;所述高压缸系统包括高压缸(2)、一段抽汽及二段抽汽,其中高压缸(2)通过一段抽汽管道连接至1号高加(71),高压缸(2)通过二段抽汽管道连接至2号高加(72);所述中压缸系统包括中压缸(3)、三段抽汽、四段抽汽和五段抽汽;所述中压缸(3)通过三段抽汽连接3号高加(73),中压缸(3)通过四段抽汽连接除氧器(9),中压缸(3)通过五段抽汽连接5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莹莹赵金峰孙首珩李泽阳豆中州王行曹瀚文李潇曹兴苏程志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省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