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坡屋面混凝土浇筑刮平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62796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3 23: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坡屋面混凝土浇筑刮平装置,包括浇筑模板、缓冲机构和刮平机构;所述浇筑模板顶部两端均设置有缓冲机构,所述刮平机构与浇筑模板滑动连接;所述浇筑模板侧壁对称开设有滚轮槽,所述刮平机构包括两个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设置在滚轮槽外侧,所述支撑板内侧固定连接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一端转动连接有滚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转动转盘,转盘带动丝杆转动,丝杆带动丝杆套在横板和承重板之间上下移动,从而带动固定连接在丝杆套上的刮板上下移动,从而实现调节刮板的高度;通过在浇筑模板顶部两端设置有缓冲机构,避免刮平机构中的滚轮与浇筑模板中滚轮槽内壁的撞击,延长装置使用寿命。长装置使用寿命。长装置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坡屋面混凝土浇筑刮平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坡屋面施工
,具体涉及到一种坡屋面混凝土浇筑刮平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坡屋面是建筑中常采用的一种屋面形式,按照《坡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 50693

2011第2.0.1条规定,指“坡度≥3%的屋面”。关于坡屋面兴起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说法:1)“坡屋面有利于防水”。其实,平屋面的防水、隔热、保温、绿化等一系列构造设计都是成熟的。之所以发生渗漏,是不好好设计、不好好施工、不好好使用,而不是平还是坡的问题。所谓坡屋面的构造技术是成熟的,主要是指传统的坡屋面。“官式”传统坡屋面,防水可靠,隔热好,相当耐久,但过于手工化,费工费时,材料也贵。民间传统坡屋面,南北差别很大,北方的厚重,耐久性也不是很理想;南方的则普遍简陋,不管是木望板还是望砖,更不用说冷摊瓦了。现代坡屋面,由于大多数将屋架、檩条系统改为钢筋混凝土屋面板,带来不少问题。首先,坡屋面混凝土浇筑质量保证率普遍低下;其次,保温、隔热、防水的综合构造设计尚待改进。现代坡屋面发生渗漏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构造节点未按专业公司的标准节点设计与施工。虽然坡屋面建筑构造有国家标准图,但细细研究,就会明了,坡屋面的构造层次、构造节点及施工的难度均远远高于平屋面。2)“坡屋面可利用更多的面积”。过去住宅建筑实行面积指标控制,顶层住户可以预留的层高及坡顶空间中“偷出”一层或半层面积来,政府对福利房这一预留手法已采取堵漏措施——将可能的加层因素预先计算在内。因此,捞外快的前题已不复存在,这理由便也不成立了。3)“坡屋面美观”。单层、低层之坡屋面建筑,由于能够掩映在绿树之中,远望近看都很美;地形起伏的多层坡顶建筑也因为易于隐现于林木之中,而令人获得美的视觉感受。但实际上,大城市近年开发的小区,无论是在远近市郊,还是在交通干线两侧,大多数为小高层——这主要是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而超过15层的住宅,基本上就失去绿树的初托,美观大为减色。采用坡屋面真正站得住脚的理由,恐怕是受日照间距影响,或按城市景观规划要求,在限制总高的情况下,将某一方向的顶层平改坡,可缩短南北楼的前后间距或取得视觉上降低总高的效果。
[0003]目前,坡屋面因其外形美观、排水顺畅不漏水而被广泛采用。但是因坡屋面高程不一,混凝土浇筑振捣难度大,板面平整度技术要求高等原因,导致了其施工质量难以控制。现有的施工技术,一般是采用挂绳拉线控制坡屋面高程,混凝土塌落度控制在10~12cm,分段(4米以内)分层浇筑,在坡屋面浇筑混凝土时需要对浇筑的混凝土进行刮平,为减少工人劳动强度,因此需要用到坡屋面混凝土浇筑刮平装置。但是,目前市面上传统的坡屋面混凝土浇筑刮平装置,在使用时,刮板不能调节高度,使用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坡屋面混凝土浇筑刮平装置,可灵活调节刮板的高度,扩大适用范围。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坡屋面混凝土浇筑刮平装置,包括浇筑模板、缓冲机构和刮平机构;所述浇筑模板为矩形框架结构,所述浇筑模板前后两端的顶部均设置有缓冲机构,所述刮平机构与所述浇筑模板的左右侧滑动连接;所述浇筑模板左右侧框架的外侧壁均开设有滚轮槽;所述刮平机构包括两个支撑板,两个支撑板分别对应地设于浇筑模板的左侧和右侧;所述支撑板设置在滚轮槽的外侧,所述支撑板的内侧固定连接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一端转动连接有滚轮,所述滚轮内置在滚轮槽中;位于浇筑模板上方的支撑板的内侧壁上从下到上依次固定连接有承重板和横板,所述横板贯穿设置有丝杆,所述丝杆与承重板和横板活动连接;丝杆在承重板和横板之间的外壁上套设有丝杆套,所述丝杆套与丝杆螺纹连接;左侧两侧的丝杆套之间固定连接有刮板;所述丝杆顶部固定连接有转盘。
[000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承重板底部转动连接有滚珠,所述滚珠底部与浇筑模板顶部贴合。
[000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刮板顶部两端均设置有水平仪。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缓冲机构包括两块连接板,两块连接板分别固定连接在浇筑模板前后端的顶部;两块挡板相对设于浇筑模板的前侧和后侧,挡板和连接板之间设置有弹簧,弹簧两端分别与挡板侧壁和连接板侧壁固定连接。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板、横板、承重板和刮板均是钢材制成。
[0010]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0011]1、本技术通过转动转盘,转盘带动丝杆转动,丝杆带动丝杆套在横板和承重板之间上下移动,从而带动固定连接在丝杆套上的刮板上下移动,从而实现调节刮板的高度。
[0012]2、本技术通过在浇筑模板顶部两端设置有缓冲机构,避免刮平机构中的滚轮与浇筑模板中滚轮槽内壁的撞击,延长装置使用寿命。
[0013]3、本技术通过在刮板顶部两端固定连接水平仪,确保刮板调节后的水平度。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正视剖切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图1中区域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各标号的释义为:浇筑模板1,缓冲机构2,刮平机构3,连接板4,弹簧5,挡板6,支撑板7,横板8,转盘9,丝杆10,丝杆套11,刮板12,承重板13,连接轴14,滚轮15,滚轮槽16,滚珠17,水平仪18。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便对本技术的构思、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和带来的技术效果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0019]显然,对这些实施例的说明是示意性的,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具体限定,所描
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0]如图1

图3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坡屋面混凝土浇筑刮平装置包括浇筑模板1、缓冲机构2和刮平机构3。
[0021]浇筑模板1为矩形框架结构,浇筑模板1的顶部前后两端均设置有缓冲机构2。刮平机构3与浇筑模板1滑动连接,可沿浇筑模板1的左右侧框架滑动。浇筑模板1左右侧框架的外侧壁对称开设有滚轮槽16。
[0022]刮平机构3包括两个竖向设置的支撑板7,两个支撑板7分别对应地设于浇筑模板1的左侧和右侧。支撑板7设置在滚轮槽16的外侧,支撑板7的底部内侧固定连接有连接轴14,连接轴14一端转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坡屋面混凝土浇筑刮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浇筑模板(1)、缓冲机构(2)和刮平机构(3);所述浇筑模板(1)为矩形框架结构,所述浇筑模板(1)前后两端的顶部均设置有缓冲机构(2),所述刮平机构(3)与所述浇筑模板(1)的左右侧滑动连接;所述浇筑模板(1)左右侧框架的外侧壁均开设有滚轮槽(16);所述刮平机构(3)包括两个支撑板(7),两个支撑板(7)分别对应地设于浇筑模板(1)的左侧和右侧;所述支撑板(7)设置在滚轮槽(16)的外侧,所述支撑板(7)的内侧固定连接有连接轴(14),所述连接轴(14)一端转动连接有滚轮(15),所述滚轮(15)内置在滚轮槽(16)中;位于浇筑模板(1)上方的支撑板(7)的内侧壁上从下到上依次固定连接有承重板(13)和横板(8),所述横板(8)贯穿设置有丝杆(10),所述丝杆(10)与承重板(13)和横板(8)活动连接;丝杆(10)在承重板(13)和横板(8)之间的外壁上套设有丝杆套(11),所述丝杆套(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永全刘建平李永山张彬杨彪戎泽华陈嘉兴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利水电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