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板边模榫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62639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3 23: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预制板边模榫卯装置,涉及预制板制备领域,解决了边模开口后在混凝土浇筑振捣过程中出现漏浆现象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遮盖预制板边模侧与伸出边模的钢筋形成的间隙的薄板(3),所述薄板(3)包括两块中心对称的薄板(3);两个薄板(3)拼接后形成匹配钢筋大小的圆孔,两个薄板(3)通过榫卯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榫卯连接的两个薄板遮盖U型口内钢筋周围所有的间隙,有效阻止水泥浆液的外漏流出,薄板的质地坚硬且不对预制板倒模产生影响。产生影响。产生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制板边模榫卯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预制板制备,具体涉及一种预制板边模榫卯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装配式建筑中楼板使用预制叠合板,预制叠合板四边设置有外露钢筋,以便于预制叠合板之间以及预制叠合板与墙梁之间形成可靠连接。预制叠合板在生产制作过程中,边模多数采用角钢加工制作,为满足构预制叠合板四边有外伸钢筋的要求,需要在边模上按设计要求在预定的钢筋外露位置开设U型口,外露钢筋可通过U型开口伸出。但边模开口后在混凝土浇筑振捣过程中,U形口便会出现漏浆现象,易造成预制叠合板出筋位置混凝土塌陷粗骨料外漏,此外,外漏流出的水泥浆液凝固后给边模清理工作带来一定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边模开口后在混凝土浇筑振捣过程中,U形口便会出现漏浆现象,本技术提供了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预制板边模榫卯装置。
[0004]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0005]一种预制板边模榫卯装置,包括遮盖预制板边模侧与伸出边模的钢筋形成的间隙的薄板,所述薄板包括两块中心对称的薄板;
[0006]两个薄板拼接后形成匹配钢筋大小的圆孔,两个薄板通过榫卯连接。
[0007]进一步地,所述薄板的整体形状为方形,所述薄板的下沿抵在边模内侧下沿。
[0008]进一步地,所述薄板均设置在边模内侧外部。
[0009]进一步地,所述薄板的一侧设置有半圆孔,两块薄板匹配半圆孔位置拼接后形成规则圆孔。还包括在薄板的侧面且半圆孔内侧涂抹混凝土减水剂,所述混凝土减水剂用于减缓倒模时在薄板侧面与半圆孔内的混凝土材料。
[0010]进一步地,一个所述薄板上包括多个榫卯结构,另外一个薄板上包括多个与所述薄板中心对称的榫卯结构。所述榫卯结构为一个长条和一个长条缺口,长条和长条缺口之间为半圆孔,半圆孔、长条和长条缺口均位于薄板的同一侧。
[0011]本技术方案通过两个薄板自身的方形形状抵在边模下沿,薄板自身有支持作用,然后通过两个薄板的榫卯连接形成一个完整的平面,且本身薄板较薄,仅选择1

3mm厚度的薄板,在倒模的过程中,混凝土挤压薄板压紧边模内侧,所述薄板选择角钢材质,覆盖住边模U型口与钢筋之间形成的间隙。
[0012]本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0013]本技术通过榫卯连接的两个薄板遮盖U型口内钢筋周围所有的间隙,有效阻止水泥浆液的外漏流出,薄板的质地坚硬且不对预制板倒模产生影响。
附图说明
[0014]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
部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0015]图1为本技术的示意图。
[0016]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0017]1、榫卯结构;2、半圆孔;3、薄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在下文中,可在本技术的各种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包括”或“可包括”指示所技术的功能、操作或元件的存在,并且不限制一个或更多个功能、操作或元件的增加。此外,如在本技术的各种实施例中所使用,术语“包括”、“具有”及其同源词仅意在表示特定特征、数字、步骤、操作、元件、组件或前述项的组合,并且不应被理解为首先排除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数字、步骤、操作、元件、组件或前述项的组合的存在或增加一个或更多个特征、数字、步骤、操作、元件、组件或前述项的组合的可能性。
[0019]在本技术的各种实施例中,表述“或”或“A或/和B中的至少一个”包括同时列出的文字的任何组合或所有组合。例如,表述“A或B”或“A或/和B中的至少一个”可包括A、可包括B或可包括A和B二者。
[0020]在本技术的各种实施例中使用的表述(诸如“第一”、“第二”等)可修饰在各种实施例中的各种组成元件,不过可不限制相应组成元件。例如,以上表述并不限制所述元件的顺序和/或重要性。以上表述仅用于将一个元件与其它元件区别开的目的。例如,第一用户装置和第二用户装置指示不同用户装置,尽管二者都是用户装置。例如,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各种实施例的范围的情况下,第一元件可被称为第二元件,同样地,第二元件也可被称为第一元件。
[0021]应注意到:如果描述将一个组成元件“连接”到另一组成元件,则可将第一组成元件直接连接到第二组成元件,并且可在第一组成元件和第二组成元件之间“连接”第三组成元件。相反地,当将一个组成元件“直接连接”到另一组成元件时,可理解为在第一组成元件和第二组成元件之间不存在第三组成元件。
[0022]在本技术的各种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并且并非意在限制本技术的各种实施例。如在此所使用,单数形式意在也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另有指示。除非另有限定,否则在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技术的各种实施例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的含义。所述术语(诸如在一般使用的词典中限定的术语)将被解释为具有与在相关
中的语境含义相同的含义并且将不被解释为具有理想化的含义或过于正式的含义,除非在本技术的各种实施例中被清楚地限定。
[0023]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
[0024]一种预制板边模榫卯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遮盖预制板边模侧与伸出边模的钢筋形成的间隙的薄板3,所述薄板3包括两块中心对称的薄板3;
[0025]两个薄板3拼接后形成匹配钢筋大小的圆孔,两个薄板3通过榫卯连接。
[0026]进一步地,所述薄板3的整体形状为方形,所述薄板3的下沿抵在边模内侧下沿。
[0027]进一步地,所述薄板3均设置在边模内侧外部。
[0028]进一步地,所述薄板3的一侧设置有半圆孔2,两块薄板3匹配半圆孔2位置拼接后形成规则圆孔。还包括在薄板3的侧面且半圆孔2内侧涂抹混凝土减水剂,所述混凝土减水剂用于减缓倒模时在薄板3侧面与半圆孔2内的混凝土材料。
[0029]进一步地,一个所述薄板3上包括多个榫卯结构1,另外一个薄板3上包括多个与所述薄板3中心对称的榫卯结构1。所述榫卯结构1为一个长条和一个长条缺口,长条和长条缺口之间为半圆孔2,半圆孔2、长条和长条缺口均位于薄板3的同一侧。
[0030]本技术方案通过两个薄板3自身的方形形状抵在边模下沿,薄板3自身有支持作用,然后通过两个薄板3的榫卯连接形成一个完整的平面,且本身薄板3较薄,仅选择1

3mm厚度的薄板3,在倒模的过程中,混凝土挤压薄板3压紧边模内侧,所述薄板3选择角钢材质,覆盖住边模U型口与钢筋之间形成的间隙。
[0031]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板边模榫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遮盖预制板边模侧与伸出边模的钢筋形成的间隙的薄板(3),所述薄板(3)包括两块中心对称的薄板(3);两个薄板(3)拼接后形成匹配钢筋大小的圆孔,两个薄板(3)通过榫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板边模榫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薄板(3)的整体形状为方形,所述薄板(3)的下沿抵在边模内侧下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预制板边模榫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薄板(3)均设置在边模内侧外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板边模榫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薄板(3)的一侧设置有半圆孔(2),两块薄板(3)匹配半圆孔(2)位置拼接后形成规则圆孔。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预制板边模榫卯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薄板(3)的侧面且半圆孔(2)内侧涂抹混凝土减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可欣
申请(专利权)人:眉山盛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